汉语查 成语 形容低调做人的成语

形容低调做人的成语


1大智若愚 [ dà zhì ruò yú ]

解释 很有智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愚蠢。

出处 宋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2韬光养晦 [ tāo guāng yǎng huì ]

解释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处 《荡寇志》第76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

3不卑不亢 [ bù bēi bù kàng ]

解释 卑:自卑;亢:高傲。既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作“不亢不卑”。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须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

4忍气吞声 [ rěn qì tūn shēng ]

解释 忍:忍耐。吞声:有话不敢说。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下;不能说出来。

出处 元 关汉卿《鲁斋郎》:“你不如休和他争,忍气吞声罢!”

5平易近人 [ píng yì jìn rén ]

解释 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宽广;后比喻态度平和;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6谨言慎行 [ jǐn yán shèn xíng ]

解释 谨:小心;慎:谨慎。小心谨慎地说话、做事。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7谦虚谨慎 [ qiān xū jǐn shèn ]

解释 谦虚:虚心;不自满;谨慎:慎重小心。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

出处 《晋书 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

8虚怀若谷 [ xū huái ruò gǔ ]

解释 谦虚的胸怀像深广的山谷。形容非常谦虚。谷:山谷。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9不骄不躁 [ bù jiāo bù zào ]

解释 骄:骄傲;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

出处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10戒骄戒躁 [ jiè jiāo jiè zào ]

解释 戒:警惕;防备;躁:性急;警惕骄傲;防备急躁。

出处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

11大巧若拙 [ dà qiǎo ruò zhuō ]

解释 真正灵巧的人;不自炫耀;表面上却好像很笨拙。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12不露锋芒 [ bù lù fēng máng ]

解释 锋:兵刃;芒:植物的尖刺。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出处 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 杂说》第20卷:“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善言也。”

13礼贤下士 [ lǐ xián xià shì ]

解释 礼:以礼相待;对待有礼貌;贤:指贤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士:旧指有知识学问的人。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旧时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员尊敬和  重视人才。

出处 《新唐书 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14不亢不卑 [ bù kàng bù bēi ]

解释 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他这远愁近虑,不亢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

15屏气吞声 [ píng qì tūn shēng ]

解释 犹言忍气吞声。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贫儿屏气吞声,蹲踞墙外,又被群狗嚎吠。”

16功成不居 [ gōng chéng bù jū ]

解释 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17不矜不伐 [ bù jīn bù fá ]

解释 矜:自夸;自大;伐:自我夸耀。不骄傲自大;不夸耀自己。

出处 《尚书 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18声吞气忍 [ shēng tūn qì rěn ]

解释 吞:咽下。形容受了气勉强忍耐,不敢出声抗争。

出处 明·高明《琵琶记·瞷询衷情》:“夫人,非是我声吞气忍,只为你爹行势逼临,怕他知我要归去,将人厮禁。”

19刍荛之见 [ chú ráo zhī jiàn ]

解释 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出处 《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20不见圭角 [ bù jiàn guī jiǎo ]

解释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深沉、才干不外露。

出处 宋·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遇人浑浑,不见圭角。”

21吞声饮气 [ tūn shēng yǐn qì ]

解释 犹吞声忍气。

出处 《北史·儒林传下》:“吞声饮气,恶呻吟之响,忍酸辛之酷哉!”

22朝闻夕改 [ zhāo wén xī gǎi ]

解释 早晨闻过,晚上即改正。形容改正错误之迅速。

出处 《晋书 周处传》:“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涂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

23不敢告劳 [ bù gǎn gào láo ]

解释 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

出处 《诗经 小雅 十月之交》:“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24不露圭角 [ bù lù guī jiǎo ]

解释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儒行》“毁方而瓦合”郑玄注“去已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

25能伸能屈 [ néng shēn néng qū ]

解释 见“能屈能伸”。

出处 《荀子·不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刚强猛毅,靡所不信,非骄暴也。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

26采及葑菲 [ cǎi jí fēng fēi ]

解释 别人征求自己意见时表示谦虚的说法。

出处 《诗经·国风·邶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27吞声忍气 [ tūn shēng rěn qì ]

解释 吞声:不敢出声;忍:忍耐。形容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出声。

出处 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28气忍声吞 [ qì rěn shēng tūn ]

解释 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说什么话。形容窝囊。

出处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他一世儿为人,半世儿孤贫,气忍声吞,何日酬恩。”

29大智如愚 [ dà zhì rú yú ]

解释 谓才智极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来好象愚笨。

出处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30益谦亏盈 [ yì qiān kuī yíng ]

解释 犹谦受益,满招损。

出处 《清史稿 柴潮生传》:“君咨臣儆,治世之休风,益谦亏盈,检身之至理。”

31深藏若虚 [ shēn cáng ruò xū ]

解释 把宝物藏起来,好象没有一样。比喻人有真才实学而不外露。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2长揖不拜 [ cháng yī bù bài ]

解释 揖、拜:旧时的拱手、磕头礼。对长者或尊者只弯腰行拱手礼,不跪拜磕头。旧时指相见时态度不恭,为人高傲。

出处 《汉书·高帝记》:“……沛公方踞床,使二女子洗足,生长揖不拜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倔于长者。’沛公辍足挥洗,起谢之。”

33尺寸可取 [ chǐ cùn kě qǔ ]

解释 比喻有些许长处。这是认为自己有才能的谦虚说法。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

34忍尤含垢 [ rěn yóu hán gòu ]

解释 遭受怨谤耻辱而忍耐着。

出处 《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