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冬天意境的成语

形容冬天意境的成语


1粉妆玉砌 [ fěn zhuāng yù qì ]

解释 用白粉装饰;用白玉砌成。形容雪景;也形容女子皮肤白嫩。

出处 《第一场雪》:“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2兵贵神速 [ bīng guì shén sù ]

解释 贵:可贵;神速:特别迅速。用兵以行动特别迅速为贵。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嘉表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3阳春白雪 [ yáng chūn bái xuě ]

解释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 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4寒冬腊月 [ hán dōng là yuè ]

解释 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出处 汉 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5天寒地冻 [ tiān hán dì dòng ]

解释 天气非常寒冷;大地到处结冰。

出处 宋 王十朋《南州春色》词:“莫恨东风吹不到,著意挽春回,一任天寒地冻,南枝香动。”

6粗制滥造 [ cū zhì làn zào ]

解释 粗:粗糙;滥:过多而不加以节制。原指产品制作粗糙;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现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讲求质量。

出处 鲁迅《花边文学 商贾的批评》:“如果并不以卖文为活,因此也无须‘粗制滥造’。”

7冰天雪地 [ bīng tiān xuě dì ]

解释 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

出处 清 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8傲慢无礼 [ ào màn wú lǐ ]

解释 指态度傲慢,不讲礼貌。

出处 《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裴松之注引孙皓侍中李仁之言:“视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谓傲慢;傲慢则无礼,无礼则不臣,不臣则犯罪,犯罪则陷不测矣。”

9草草收兵 [ cǎo cǎo shōu bīng ]

解释 马马虎虎地就收了兵。比喻工作不负责任,不细致,不慎重。

出处 欧阳山《苦斗》:“张发奎刚占领了那个地方,要管也管不了许多,正是咱们的人活动的好机会,——你怎么好意思草草收兵?象一个赤卫队员么?”

10傲雪凌霜 [ ào xuě líng shuāng ]

解释 形容不畏严寒;傲然挺立于霜雪之中。

出处 宋 杨无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11滴水成冰 [ dī shuǐ chéng bīng ]

解释 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 宋 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12冬日可爱 [ dōng rì kě ài ]

解释 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出处 左丘明《左传 文公七年》:“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13答问如流 [ dá wèn rú liú ]

解释 答:回答。形容答对流畅。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6回:“此时秦宓语言清朗,答问如流,满座皆惊。”

14风雪交加 [ fēng xuě jiāo jiā ]

解释 风和雪同时袭来。

出处 元 程文海《浣溪沙 题湘水行吟》词:“风雪交加冻不醒,抱琴谁共赏《湘灵》。”

15雪虐风饕 [ xuě nüè fēng tāo ]

解释 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 唐 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16流落风尘 [ liú luò fēng chén ]

解释 流落:因生活所迫而留居他乡;风尘:指纷扰的生活。穷困潦倒,漂泊江湖。

出处 元 范子安《竹叶舟》楔子:“我则为十载萤窗苦学文,惭愧杀万里鹏程未致身,因此上甘流落在风尘。”

17心高气傲 [ xīn gāo qì ào ]

解释 态度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安老爷这一开口,原想姑娘心高气傲,不耐烦去详细领会邓九公的意思。”

18鹅毛大雪 [ é máo dà xuě ]

解释 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出处 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19冬温夏凊 [ dōng wēn xià qìng ]

解释 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辰省。”

20冰寒于水 [ bīng hán yú shuǐ ]

解释 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1大雪纷飞 [ dà xuě fēn fēi ]

解释 纷:多而杂乱。雪片大量飘落的样子。形容雪下得大。

出处 鲁迅《“大雪纷飞”》:“在江浙,倘要说出‘大雪纷飞’的意思来……大抵用‘凶’,‘猛’或‘厉害’,来形容这下雪的样子。”

22十冬腊月 [ shí dōng là yuè ]

解释 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出处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59回:“十冬腊月喝凉水,临死埋在灶火坑。”

23饭糗茹草 [ fàn qiǔ rú cǎo ]

解释 饭、茹:吃;糗:干粮;草:指野菜。吃的是干粮、野菜。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

24白雪皑皑 [ bái xuě ái ái ]

解释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出处 冰心《再寄小读者》:“白雪皑皑,山顶上悬着一钩淡黄色的新月。”

25尘羹涂饭 [ chén gēng tú fàn ]

解释 见“尘饭涂羹”。

出处 清·钱谦益《答唐训导论文书》:“南宋以后之俗学,如尘羹涂饭,稍知滋味者,皆能唾而弃之。”

26欺霜傲雪 [ qī shuāng ào xuě ]

解释 欺:欺凌。傲:傲视,傲岸。霜雪本是寒冷之物,而对此敢于欺凌傲视。比喻坚贞不屈、气势非凡的精神。

出处 宋·杨无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27分外妖娆 [ fèn wài yāo ráo ]

解释 分外:格外;妖娆:妖媚艳丽。形容景色异常艳丽。

出处 毛泽东《沁园春·雪》词:“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28冰魂雪魄 [ bīng hún xuě pò ]

解释 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出处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海叙不遇》:“诗曰:‘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直教桂子落坟上,生得一枝冤始销。’”

29控名责实 [ kòng míng zé shí ]

解释 控:引;责:求。使名声与实际相符。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30礼无不答 [ lǐ wú bù dá ]

解释 礼:礼数。一方以礼相待,另一方不能不以礼相报。

出处 《礼记·燕义》:“君举旅于宾,及君所赐爵,皆降再拜稽首,升成拜,明臣礼也。君答拜之,礼无不答,明君上之礼也。”

31砌词捏控 [ qì cí niē kòng ]

解释 捏造事实来控告。

32雪窖冰天 [ xuě jiào bīng tiān ]

解释 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出处 《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销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33冰雪严寒 [ bīng xuě yán hán ]

解释 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出处 吴伯箫《菜园小记》“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竞肥争绿的。”

34玉树琼枝 [ yù shù qióng zhī ]

解释 ①形容树木华美。②喻贵家子弟。

出处 唐·李煜《破阵子》词:“凤阙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35岁暮天寒 [ suì mù tiān hán ]

解释 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36山寒水冷 [ shān hán shuǐ lěng ]

解释 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八:“秋至山寒水冷,春来柳绿花红。”

37天凝地闭 [ tiān níng dì bì ]

解释 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出处 《晋书 张协传》:“天凝地闭,风厉霜飞。”

38实获我心 [ shí huò wǒ xīn ]

解释 表示别人说得跟自己的想法一样。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0回:“萧后见说:‘娘娘此言,实获我心。’”

39冬裘夏葛 [ dōng qiú xià gě ]

解释 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出处 《公羊传·桓公七年》:“士不及兹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