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不吝啬的成语

形容不吝啬的成语


1一毛不拔 [ yī máo bù bá ]

解释 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形容为人十分吝啬;自私。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2爱财如命 [ ài cái rú mìng ]

解释 爱:吝惜;舍不得。吝惜钱财如同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形容对钱财的贪婪、吝啬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出处 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四回:“我想近来世界,不管什么英雄,什么豪杰,都是爱财如命,何况吃官司的,少不免要和那些狼官鼠吏交手,这更没钱不行了。”

3慷慨仗义 [ kāng kǎi zhàng yì ]

解释 仗义:讲义气。为了讲情谊或主持公道而毫不吝啬地帮助别人。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象你做这样慷慨仗义的事,我心里喜欢,只是也要看来说话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4斤斤计较 [ jīn jīn jì jiào ]

解释 斤斤:明察细微;引申为琐细。计较细小的事物。现比喻过分计较无关紧要的或琐细的小事。

出处 《诗经 周颂 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5精打细算 [ jīng dǎ xì suàn ]

解释 精:精心;打:计划;规划;细:细密。精心地计划;详细地打算。指在生活或使用人力、物力上精心安排;不使其浪费。

出处 冰心《咱们的五个孩子》:“教给他们记帐,看看钱都花在哪里,教给他们精打细算。”

6大公无私 [ dà gōng wú sī ]

解释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7雪中送炭 [ xuě zhōng sòng tàn ]

解释 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出处 宋 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8扶老携幼 [ fú lǎo xié yòu ]

解释 扶:挽着;携:带着。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儿。形容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欢迎、观看或逃难。后也用来形容关心照顾老人和孩子。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9挥金如土 [ huī jīn rú tǔ ]

解释 挥:散、出。指散出金钱好像散出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浪费。

出处 宋 周密《齐东野语 符离之师》:“挥金如土,视官爵如等闲。”

10吹毛求疵 [ chuī máo qiú cī ]

解释 求:寻找;疵:缺点;小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疤痕。比喻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出处 韩非《韩非子 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11博施济众 [ bó shī jì zhòng ]

解释 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12拔刀相助 [ bá dāo xiāng zhù ]

解释 拔刀帮助被欺侮的人;形容见义勇为。常与“路见不平”搭配使用。

出处 元 无名氏《连环记》第四折:“连李肃也不忿其事,因此拔刀相助,得成大功。”

13小肚鸡肠 [ xiǎo dù jī cháng ]

解释 比喻器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照顾大局。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46章:“人家萧长春可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人家是宰相肚子撑得船。”

14无关紧要 [ wú guān jǐn yào ]

解释 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可见字音一道,乃读书人不可忽略的。大贤学问渊博,故视为无关紧要;我们后学,却是不可少的。”

15乐善好施 [ lè shàn hào shī ]

解释 乐、好:喜欢;愿意;善:做好事;施:施舍。乐意做好事;喜欢施舍。形容慷慨解囊;乐于助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乐书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16两肋插刀 [ liǎng lèi chā dāo ]

解释 两边肋骨插上刀。表示不怕死;敢于赴汤蹈火。

出处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让老乔先撤,你为他两肋插刀顶上一阵。”

17落落大方 [ luò luò dà fāng ]

解释 落落:坦率开朗;举止潇洒自然。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

出处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9回:“杜雍却不推辞,将通身换了,更觉落落大方。”

18解囊相助 [ jiě náng xiāng zhù ]

解释 囊:口袋。解开口袋拿出财物来帮助别人。

出处 明 张岱《琅孉文集 募修岳鄂王祠募疏》:“若有贤士大夫解囊乐助,自为王所式凭。”

19锱铢必较 [ zī zhū bì jiào ]

解释 一分一厘也一定要计较(锱:四分之一两;铢:二十四分之一两;二者是古代极小的计量单位)。

出处 《荀子 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20宽宏大量 [ kuān hóng dà liàng ]

解释 宽宏:度量大。形容心胸开阔;度量大;能容人、容事。也作“宽洪大量”。

出处 元 无名氏《鱼樵记》第三折:“我则道相公不知打我多少,元来那相公宽宏大量。”

21慷慨解囊 [ kāng kǎi jiě náng ]

解释 慷慨:大方;不吝惜;囊:口袋;指钱袋。非常豪爽地打开钱袋;拿出钱来。指十分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鲁智深见李忠、周通不是慷慨之人,做事悭吝,只要下山。”

22助人为乐 [ zhù rén wéi lè ]

解释 把帮助别人作为一种快乐。

出处 冰心《咱们的五个孩子》:“在我们的新社会里,这种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可以说是天天在发生,处处在发生。”

23爱钱如命 [ ài qián rú mìng ]

解释 某些人贪爱钱财就像吝啬生命一样。形容十分贪婪、刻薄。

出处 明 谢谠《四喜记 大宋毕姻》:“既称月老,又号冰人,爱钱如命,说谎通神,自家高媒婆是也。”

24仗义疏财 [ zhàng yì shū cái ]

解释 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帮助别人。

出处 元 无名氏《看钱奴》:“他父亲在日,人都叫他做钱舍,如今那小的仗义疏财,比老员外甚是不同。”

25一点一滴 [ yī diǎn yī dī ]

解释 形容微少零星。

出处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清贫》:“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26舍己救人 [ shě jǐ jiù rén ]

解释 舍己:牺牲自己。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别人。

出处 老舍《老张的哲学》:“舍己救人也要凑好了机会,不然,你把肉割下来给别人吃,人们还许说你的肉中含有传染病的细菌。”

27扶危济困 [ fú wēi jì kùn ]

解释 扶:帮助;支持;济:拯救。扶持、救济生活困苦、处境危急的人。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

28一钱如命 [ yī qián rú mìng ]

解释 一个钱看得象性命那样重。比喻极端吝啬。

出处 清 钱泳《履园丛话 报应 刻薄》:“其治家也,事事亲裁,不经奴婢,而一钱如命,恐人侵蚀,不利于己也。”

29不吝赐教 [ bù lìn cì jiào ]

解释 吝:吝惜;赐:赏予;教:教导,教诲。不吝惜指点教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

出处 鲁迅《两地书》五:“但我相信倘有请益的时候,先生是一定不吝赐教的。”

30得道多助 [ dé dào duō zhù ]

解释 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31乐于助人 [ lè yú zhù rén ]

解释 很乐意帮助别人。

出处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她见他为人忠厚,乐于助人,也信任他,处处请教。”

32视财如命 [ shì cái rú mìng ]

解释 形容人的吝啬,把钱财看得有如生命一般。

出处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四回:“若辈视财如命,团团作富家儿,几见有能识大义的?”

33分斤拨两 [ fēn jīn bō liǎng ]

解释 见“分斤掰两”。

出处 孙犁《村歌》上篇:“可是俺们那组,都说大家既是合适,才组到一块,不愿意分斤拨两的,显着薄气。”

34打小算盘 [ dǎ xiǎo suàn pán ]

解释 在小处精打细算,斤斤计较。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六十六回:“有些会打小算盘的人,譬如一向是孝敬一百两的如今只消一百块钱。”

35高义薄云 [ gāo yì bó yún ]

解释 薄:迫近。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

出处 《宋书 谢灵运传论》:“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36不拔一毛 [ bù bá yī máo ]

解释 形容非常吝啬。

出处 宋 秦观《浩气传》:“为己者至于不拔一毛,兼爱者至于摩顶放踵。”

37小里小气 [ xiǎo lǐ xiǎo qì ]

解释 行事吝啬,胸襟不宽广。

出处 欧阳山《三家巷》:“日本人总是啰啰嗦嗦,小里小气的。”

38缺口镊子 [ quē kǒu niè zǐ ]

解释 镊子用以拔毛,缺口镊子则不能。故用以比喻一毛不拔的吝啬鬼。

出处 宋苏轼《与陈季常书》之十二:“彼不相知者,视仆之饥饱,如观越人之肥瘠耳。乡谚有云‘缺口镊子’者,公识之。”

39弹斤估两 [ tán jīn gū liǎng ]

解释 形容掂量轻重。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言真道假、弹斤估两的在日光中烜耀。惹得一市人都来观看,不住声的有人喝采。”

40计较锱铢 [ jì jiào zī zhū ]

解释 谓为争取财利而斤斤较量,连极微小的数量也不放过。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锱铢,责多还少,市井无异。”

41掂斤播两 [ diān jīn bō liǎng ]

解释 估量轻重,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过分计较。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尽着你说短论长,一任待掂斤播两。”

42善财难舍 [ shàn cái nán shě ]

解释 善财:原为释迦牟弟子名,后取“善”之“爱惜”意,指“爱惜钱财”。舍:施舍。指人爱惜钱财,不愿施舍于人。常用来讥讽人非常吝啬。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菩萨骂道:‘你这猴子!你便一毛也不拔,教我这善财也难舍。”

43瘠人肥己 [ jí rén féi jǐ ]

解释 瘠:瘦,引申为悭吝;肥:胖,引申为贪婪。对待别人很吝啬,而自己却很贪婪。

出处 明·屠隆《昙花记·冥司断案》:“众生多犯悭贪谋夺强占,瘠人肥己,毫厘不舍,共若干起。”

44守望相助 [ shǒu wàng xiāng zhù ]

解释 守望:防守了望。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45海纳百川 [ hǎi nà bǎi chuān ]

解释 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出处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46一文如命 [ yī wén rú mìng ]

解释 见“一钱如命”。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此人有个毛病,啬细非常,一文如命。”

47称薪而爨 [ chēng xīn ér cuàn ]

解释 薪:柴;爨:烧火煮饭。称了柴草煮饭。比喻只注意小事,不从大处着眼。

出处 《淮南子·泰族训》:“称薪而爨,数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也。”

48搬斤播两 [ bān jīn bō liǎng ]

解释 专从细小的斤两上动脑筋。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8卷:“如今这些贪人,拥着娇妻美妾,求田问舍,损人肥已,搬斤播两,何等肚肠!”

49将伯之助 [ qiāng bó zhī zhù ]

解释 将:请求;伯:长者。请求长者帮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出处 《诗经·小雅·正月》:“载输尔载,将伯助予。”

50积财吝赏 [ jī cái lìn shǎng ]

解释 积:聚;吝:舍不得。虽然广有钱财,却舍不得赏赐部下。形容十分吝啬。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2回:“吾为汝御后,费力劳心,汝今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51秤斤注两 [ chèng jīn zhù liǎng ]

解释 形容斤斤计较,顾小不顾大。

出处 《朱子语类》:“只看如今秤斤注两,作两句破头,如此是多少衰气。”

52葛屦履霜 [ gě jù lǚ shuāng ]

解释 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出处 《诗经 魏风 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幼学琼林 卷二 衣服类》:“葛屦履霜,诮俭啬之过甚。”

53乌舅金奴 [ wū jiù jīn nú ]

解释 乌舅:乌臼子油;金奴:指油灯。讥讽吝色的人。

出处 宋·陶糓《清异录·器具》:“左右窃相谓曰:‘乌舅金奴正好作对。’”

54铢施两较 [ zhū shī liǎng jiào ]

解释 谓一铢一两都斤斤计较。形容非常吝啬。

出处 明·方孝孺《答许廷植书》:“其赋于人也,铢施两较,不肯多与。”

55慷慨输将 [ kāng kǎi shū jiāng ]

解释 毫不吝啬地捐献财物帮助人。多用在对社会对群众。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晁错传》:“陛下幸募民相徙以实塞下,使屯戍之事益省,输将之费益寡。”

56舍命不舍财 [ shě mìng bù shě cái ]

解释 情愿丢掉生命也要保住钱财。比喻过分贪财,非常吝啬。

出处 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51回:“徐良就跳下房来,进了屋子,把十两银子收在兜囊之内,说:‘俺老西舍命不舍财。’”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