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白骨精的成语

形容白骨精的成语


1破柱求奸 [ pò zhù qiú jiān ]

解释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弟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后以“破柱求奸”为不畏权贵,搜索坏人,以正国法的典故。

出处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弟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

2同流合污 [ tóng liú hé wū ]

解释 思想、言行与恶劣的风气、污浊的世道相合。多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流:流俗。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3百折不挠 [ bǎi zhé bù náo ]

解释 折:挫折。挠:弯曲;引伸为屈服。无论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

出处 汉 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4良莠不齐 [ liáng yǒu bù qí ]

解释 莠:长得像谷子一样的野草。庄稼和野草混杂在一起分不出来。比喻好人坏人在一起不易区分。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至我辈中,好丑不一,亦如人类之内,良莠不齐。”

5心狠手辣 [ xīn hěn shǒu là ]

解释 心肠凶狠;手段毒辣。

出处 清 藤谷古香《轰天雷》:“唐敬宗之于刘克明,未尝欲诛之也,而克明卒弑之于饮酒烛灭时矣。刑余之人,心狠手辣,自古然也。”

6诡计多端 [ guǐ jì duō duān ]

解释 诡计:欺诈的计谋;端:事物的另一头;一方面。狡诈的计谋是多方面的。形容坏主意很多。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7回:“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

7助纣为虐 [ zhù zhòu wéi nüè ]

解释 帮助坏人干坏事(纣:商朝末年的暴君商纣王;虐:暴行)。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8以儆效尤 [ yǐ jǐng xiào yóu ]

解释 儆:告诫;警戒;效尤:效仿过错;学人家做坏事。用对某些坏人坏事的惩罚来警戒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二十一年》:“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

9招摇撞骗 [ zhāo yáo zhuàng piàn ]

解释 招摇:故意炫耀自己;撞骗:到处找机会行骗。假借名义;到处炫耀自己;进行诈骗。也作“撞骗招摇”。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那些家人在外招摇撞骗,欺凌属员,已经把好名声都弄坏了。”

10微不足道 [ wēi bù zú dào ]

解释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微:小;足:值得;道:谈。

出处 清 阎尔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读古人书,遇古人有气谊、事功、文章者,辄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

11引狼入室 [ yǐn láng rù shì ]

解释 引:招引;把狼引到室内。比喻自己把坏人或敌人招引进来。

出处 元 张国宝《罗李郎》:“我不是引的狼来屋里窝,寻得蛐蜒钻耳朵。”

12苦尽甘来 [ kǔ jìn gān lái ]

解释 尽:终结;甘:甜;美好。比喻艰苦的日子已经过去;美好的时光已经到来。

出处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受彻了牢狱灾,今日个苦尽甘来。”

13坚持不懈 [ jiān chí bù xiè ]

解释 懈:放松。坚持到底;没有丝毫的松懈。

出处 《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14变化多端 [ biàn huà duō duān ]

解释 端:头绪;方面。形容变化很多、很大;没有头绪。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

15鱼龙混杂 [ yú lóng hùn zá ]

解释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

出处 唐 张志和《和渔夫词》十三:“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

16妖魔鬼怪 [ yāo mó guǐ guài ]

解释 迷信的传说中危害人类的妖精和魔鬼。比喻形形色色害人的东西或人。

出处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我家东人好傻也,安知他不是个妖魔鬼怪,信着他跟将去了。”

17持之以恒 [ chí zhī yǐ héng ]

解释 持:保持;坚持;之:代词;指所要坚持的东西;恒:长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

出处 宋 楼钥《攻愧集 雷两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18阴魂不散 [ yīn hún bù sàn ]

解释 比喻坏人、坏事虽已清除,但不良的影响还在起作用。

出处 李晓明《平原枪声》:“我一合眼就看见周大贵,大概是他阴魂不散,咱们要替他……”

19贼喊捉贼 [ zéi hǎn zhuō zéi ]

解释 做贼的叫喊捉贼。比喻转移目标;混淆视听以逃脱罪责。

出处 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贼喊捉贼,明明自己是匪,还扛着剿匪的旗号,到处剿匪。”

20将计就计 [ jiāng jì jiù jì ]

解释 利用对方的计策反过来向对方施计。

出处 元 李文蔚《张子房圯桥进履》:“将计就计,不好则说是好。”

21助桀为虐 [ zhù jié wéi nüè ]

解释 桀:夏末暴君;虐:暴行。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22纵虎归山 [ zòng hǔ guī shān ]

解释 把老虎放回深山。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纵:放;释放。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23妖里妖气 [ yāo lǐ yāo qì ]

解释 形容女人装束奇特、举止轻狂而不正派。

出处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十章:“妈的,妖里妖气,看了讨厌!”

24居心叵测 [ jū xīn pǒ cè ]

解释 叵:不可;测:推测;料想;居心:存心;指怀着某种念头。存心险恶;估摸不透。

出处 清 林则徐《使粤奏稿》:“且其居心叵测,反覆靡常。”

25疾恶如仇 [ jí è rú chóu ]

解释 疾:厌恶;憎恨;恶:指坏人坏事。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

出处 汉 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月,见善若惊,疾恶如仇。”

26养虎遗患 [ yǎng hǔ yí huàn ]

解释 遗;留下;患:祸患。养着老虎;留下祸患。比喻纵容坏人;给自己留下后患。也作“养虎留患。”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27引鬼上门 [ yǐn guǐ shàng mén ]

解释 比喻招来坏人。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吾本等好意,却叫得‘引鬼上门’,我而今不便追究,只不理他罢了。”

28无凭无据 [ wú píng wú jù ]

解释 没有凭证和根据。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只要梦翁把用他的钱给了他,其余无凭无据的事,也断不能容他放肆。”

29养痈成患 [ yǎng yōng chéng huàn ]

解释 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真是养痈成患,将来他的羽翼越多,越难动手哩。”

30可见一斑 [ kě jiàn yī bān ]

解释 一斑:豹子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从一点可以推知全貌。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诸如此类,虽未得其皮毛,也略见一斑了。”

31养痈遗患 [ yǎng yōng yí huàn ]

解释 痈:毒疮;患:祸害。生了毒疮不去医治;给自己酿成祸害。比喻对坏人、坏事姑息宽容;结果自己遭殃。也作“养痈遗害”、“养痈成患”。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一》:“博善化之虚名,溃败决裂乃至此,养痈贻患,我之谓也夫。”

32蛇蝎心肠 [ shé xiē xīn cháng ]

解释 蝎:一种毒虫。有蛇蝎一样狠毒的心肠。形容人心狠毒。亦作“蛇蝎为心”。

出处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便是蛇蝎心肠,不似恁般毒害。”

33开门揖盗 [ kāi mén yī dào ]

解释 揖:打拱;表示欢迎。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权传》:“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34养痈贻患 [ yǎng yōng yí huàn ]

解释 痈:毒疮;患:祸害。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姑息坏人坏事,结果自己遭殃。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一》:“博善化之虚名,溃败决裂乃至此。养痈贻患,我之谓也夫!”

35扬幡招魂 [ yáng fān zhāo hún ]

解释 挂幡招回死者的灵魂(迷信)。比喻想使已经被清除的的坏人再恢复活动。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1回:“设香案,铺祭物,列灯四十九盏,扬幡招魂。”

36自取其祸 [ zì qǔ qí huò ]

解释 取:取得;祸:祸事。自己招来祸事。

出处 宋 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卷下:“故门高之弑,乐器之焚,亦是自取其祸也。”

37虽死犹生 [ suī sǐ yóu shēng ]

解释 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出处 晋 常璩《汉中士女志 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38坏人坏事 [ huài rén huài shì ]

解释 有害于社会的人或事。

出处 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不了解县区乡三级干部中存在着许多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坏人坏事。”

39熏莸同器 [ xún yóu tóng qì ]

解释 熏:香草;莸:臭草。香草与臭草收藏在同一容器内。比喻好人与坏人共处。

出处 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致思》:“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异类也。”

40鹰犬塞途 [ yīng quǎn sāi tú ]

解释 鹰犬:打猎时追捕禽兽的鹰和猎犬,比喻爪牙;塞:堵塞;途:道路。坏人的爪牙塞满道路。

出处 鲁迅《伪自由书·文章与题目》:“这是后来和现在的话,当时可不然,鹰犬塞途,干儿当道,魏忠贤不是活着就配享了孔庙么?”

41狗仗官势 [ gǒu zhàng guān shì ]

解释 比喻坏人倚仗官府势力欺压他人。

出处 茅盾《子夜》七:“哼!他妈的实力!不过狗仗官势!”

42帮狗吃食 [ bāng gǒu chī shí ]

解释 比喻帮坏人作坏事。同“帮虎吃食”。

出处 高玉宝《高玉宝》第四章:“这个万瞎子……专给保长溜须拍马,对穷人却是敲诈勒索,最能帮狗吃食。”

43帮虎吃食 [ bāng hǔ chī shí ]

解释 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4回:“先着了几个赖皮帮虎吃食的生员,在文庙行香的时节,出力讲了一讲。”

44扬清激浊 [ yáng qīng jī zhuó ]

解释 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抨击、清除坏人坏事,表彰、发扬好人好事。

出处 《尸子 君治》:“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

45招降纳叛 [ zhāo xiáng nà pàn ]

解释 指招收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现多用来形容网罗坏人;扩充力量;结党营私。

出处 《赖古堂名贤尺牍新钞 与卓珂月》:“辄欲奏记自通,已又念近日时刻中诸君子,所记载文籍,不啻招降纳叛,而世之附名其中者,虽不尽弭耳乞盟,然意已近之。”

46接踵而来 [ jiē zhǒng ér lái ]

解释 踵:脚后跟。一个跟着一个到来;脚步紧相连。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当此内忧外患接踵而来,老夫子系天下人望,我倒可惜他多此一段闲情逸致!”

47良莠淆杂 [ liáng yǒu xiáo zá ]

解释 淆:混淆。杂:混杂。好坏混在一起。比喻好人和坏人难以区分。亦作“良莠混杂”

出处 《清史稿·萧永藻传》:“开山发矿,多人群聚,良莠混杂,臣通饬严禁。”

48人心大快 [ rén xīn dà kuài ]

解释 快:痛快。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出处 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立枷》:“东山受恩反噬,其罪盖浮于诸龙光。当时人心大快,佐以此得缙绅闻声,然亦不云立枷。”

49豕突狼奔 [ shǐ tū láng bēn ]

解释 豕:猪;突:猛冲。象猪那样冲撞,象狼那样奔跑。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出处 明 归庄《万古愁》:“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50豺狼横道 [ chái láng héng dào ]

解释 横道:横在道路中间。比喻坏人当权。

出处 《汉书 孙宝传》:“豺狼横道,不宜复问狐狸。”

51狼突鸱张 [ láng tū chī zhāng ]

解释 像狼一样奔突,像鹞鹰一样张开翅膀。形容坏人猖狂嚣张到了极点。

出处 清·林则徐《会谕澳同知再行谕饷义律缴土凶稿》:“如此狼突鸱张,岂能将就姑容,致贻民害。”

52疾恶如雠 [ jí è rú chóu ]

解释 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

出处 《明史 周顺昌传》:“顺昌为人刚方贞介,疾恶如雠。”

53开门延盗 [ kāi mén yán dào ]

解释 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同“开门揖盗”。

出处 清·魏源《筹海篇·议守上》:“所谓诱贼入内河者,谓兵炮地雷,水陆埋伏,如设阱以待虎,设罾以待鱼,必能制其死命,而后纵其入险,非开门延盗之谓也。”

54良莠混杂 [ liáng yǒu hùn zá ]

解释 莠:狗尾草。好苗和野草混杂在一起。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

55纳垢藏污 [ nà gòu cáng wū ]

解释 垢、污: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出处 《左传 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

56良莠不一 [ liáng yǒu bù yī ]

解释 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同“良莠不齐”。

出处 《清史稿 觉罗满保传》:“闽、浙两省棚民,以种麻靛、造纸、烧灰为业,良莠不一。”

57豺狼野心 [ chái láng yě xīn ]

解释 比喻坏人的狠毒用心。

出处 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而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

58瘦骨如柴 [ shòu gǔ rú chái ]

解释 十分削瘦的样子。

出处 宋 陆佃《埤雅 释兽》:“瘦如豺。豺,柴也。豺体瘦,故谓之豺。” 宋 杨万里《武陵春 长铗归乎逾十暑》词:“旧赐龙团新作祟,频啜得中寒。瘦骨如柴痛又酸,儿信问平安。”

59擿伏发隐 [ niǎo fú fā yǐn ]

解释 擿:揭露。伏:隐藏。发:揭发。隐:隐蔽。揭露检举坏人和隐藏的坏事。亦作“擿奸发伏”、“擿伏发奸”。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9卷:“莅任之后,擿伏发隐,不畏豪横,不上半年,治得县中奸尻敛迹,盗贼潜踪,人民悦服。”

60发隐擿伏 [ fā yǐn tī fú ]

解释 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

出处 宋 秦观《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程给事]发隐擿伏,敏捷如神。”

61擿奸发伏 [ yuán jiān fā fú ]

解释 揭露举发隐秘的奸人和坏事。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或哀矜折狱,或推诚惠爱,或治身清白,或擿奸发伏,咸为良二千石。”

62党邪陷正 [ dǎng xié xiàn zhèng ]

解释 与坏人结伙,陷害好人。

出处 《旧唐书·宋璟传》:“璟谓曰:‘名义至重,神道难欺,必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

63幺么小丑 [ yāo mǒ xiǎo chǒu ]

解释 指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坏人。

出处 清·梁启超《新民说·论尚武》:“然极韩、岳、张、吴诸武臣之力,卒不能制幺么小丑兀术之横行。”

64疾恶如风 [ jí è rú fēng ]

解释 痛恨坏人坏事就像狂风猛扫一样。

出处 《后汉书 陈蕃传》:“震(朱震)字伯厚,初为州从事,奏济阴太守单匡臧罪,并连匡兄中常侍车骑将军超。桓帝收匡下廷尉,以谴超,超诣狱谢。三府谚曰:‘车如鸡栖马如狗,疾恶如风朱伯厚。’”

65疾恶若雠 [ jí è ruò chóu ]

解释 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

出处 汉 孔融《荐祢衡表》:“见善若惊,疾恶若雠。”

66揖盗开门 [ yī dào kāi mén ]

解释 比喻接纳坏人,自取其祸。

出处 清 王韬《记李贼事》:“望风迎附,揖盗开门……卒至恶积祸盈,如屠犬豕。”

67横行不法 [ héng xíng bù fǎ ]

解释 指不守法纪,放肆妄为。

出处 《辛亥革命》:“福建漳浦县天主教民,平日横行不法,县令又极意袒护,故平民衔恨次骨。”

68稂莠不齐 [ láng yǒu bù qí ]

解释 有好人也有坏人,好的坏的混在一起。

69狼羊同饲 [ láng yáng tóng sì ]

解释 比喻把坏人同好人一样对待。

出处 明·张居正《答两广凌洋山计罗旁善后》:“若但务招徕,不加审别,兰棘并植,狼羊同饲,将复为昔日之罗旁矣。”

70狼奔鼠偷 [ láng bēn shǔ tōu ]

解释 形容坏人到处扰乱。

出处 清·梅曾亮《朝议大夫台湾府盖君墓志铭》:“公在商州六年,贼出入陕西久,无所掠利,锐欲窥河南甚,狼奔鼠偷,情状捷出。”

71狼前虎后 [ láng qián hǔ hòu ]

解释 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

出处 清·感惺《断头台·党争》:“早知道狼前虎后,一样愤难消。”

72兔头麞脑 [ tù tóu suō nǎo ]

解释 形容人面貌猥琐。多形容坏人。

73逢恶导非 [ féng è dǎo fēi ]

解释 谓逢迎坏人,助长恶行。

出处 《明史 ·张文明传》:“且言江彬遣恶导非,亟宜行诛,朝臣匡救 无闻,亦当罚治。”

74狐唱枭和 [ hú chàng xiāo hé ]

解释 喻坏人互相呼应。

出处 宋·王禹偁《杜伏威传赞序》:“由是世充、建德、黑闼、武周之辈,狐唱枭和,蝟芒而来。”

75蠹居棊处 [ dù jū qí chǔ ]

解释 蠹居:像蛀虫一样,深居在蛀坏的器物里。棊:同“棋”。像蛀虫一样深居,像棋子一样密布。形容坏人隐蔽很深,散布在各个要害地方。

76豺虎肆虐 [ chái hǔ sì nüè ]

解释 豺、虎:两种凶残的野兽。比喻坏人像凶残的野兽般横行不法。

出处 汉·张衡《南都赋》:“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77蝇粪点玉 [ yíng fèn diǎn yù ]

解释 比喻完美的事物遭到玷污或坏人诬陷好人。

出处 唐 陈子昂《宴胡楚真禁所》:“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

78破奸发伏 [ pò jiān fā fú ]

解释 揭露隐藏的坏人。

出处 宋·范仲淹《宋故卫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铭》:“徙陇城郡,历比、驾二部外郎,在郡未几,破奸发伏,有神明之号。”

79积讹成蠹 [ jī é chéng dù ]

解释 指谬误积久,败坏人心。

出处 唐 沈亚之《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京师,诸夏之本也,将以观理,而豪猾时逾检;太学,明教之源也,期于变风,而生徒多堕业;列郡在乎颁条,而干禁或未绝;又在乎按度,而淫巧或未格。俗恬风靡,积讹成蠹。”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