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农作物的成语

形容农作物的成语


1风调雨顺 [ fēng tiáo yǔ shùn ]

解释 调:调和;配合得均匀合适;顺:适合需要。形容风雨及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现比喻客观条件有利。

出处 《旧唐书 礼仪志一》引《六韬》:“既而克殷,风调雨顺。”

2五谷丰登 [ wǔ gǔ fēng dēng ]

解释 五谷:指稻、黍(小米)、稷(高梁)、麦、菽(豆)泛指粮食作物;丰登:丰收上场打晒。形容农业丰收年景。

出处 《六韬 龙韬 立将》:“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3岁丰年稔 [ suì fēng nián rěn ]

解释 稔:庄稼成熟。指农业丰收。亦作“岁稔年丰”。

出处 唐·陆长源《上宰相书》:“今岁丰年稔,谷贱伤农。诚宜出价以敛籴,实太仓之储。”

4不稼不穑 [ bù jià bù sè ]

解释 稼:播种;穑:收获谷物。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出处 《诗经 魏风 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5岁稔年丰 [ suì rěn nián fēng ]

解释 稔:庄稼成熟。指农业丰收。同“岁丰年稔”。

出处 明 无名氏《十样锦》第四折:“今日个君圣臣贤治,化育的岁稔年丰快。”

6时和岁稔 [ shí hé suì rěn ]

解释 四时和顺,五谷丰收。用以称颂太平盛世。同“时和年丰”。

出处 《南齐书 王敬则传》:“救民拯弊,莫过减赋。时和岁稔,尚尔虚乏,傥值水旱,宁可熟念?”

7麦秀两歧 [ mài xiù liǎng qí ]

解释 亦作“麦秀两岐”。①一株麦子长出两个穗子。为丰收之兆,多用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②唐教坊曲名。

出处 《东观汉记》:“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欺。”

8秋收冬藏 [ qiū shōu dōng cáng ]

解释 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9谷贱伤农 [ gǔ jiàn shāng nóng ]

解释 指粮价过低,损害农民的利益。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上》:“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10麦穗两歧 [ mài suì liǎng qí ]

解释 一根麦长两个穗。比喻年成好,粮食丰收。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堪传》:“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11麦秀两岐 [ mài xiù liǎng qí ]

解释 见“麦秀两歧”。

12穰穰满家 [ ráng ráng mǎn jiā ]

解释 穰穰:丰盛。形容获得丰收,粮食满仓。

出处 《史记·滑稽列传》:“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13瑞雪兆丰年 [ ruì xuě zhào fēng nián ]

解释 瑞:吉利的。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

出处 曲波《桥隆飙》十九:“俗语道:‘瑞雪兆丰年’,明年的小麦一定收成好。”

14了如指掌 [ liǎo rú zhǐ zhǎng ]

解释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15安居乐业 [ ān jū lè yè ]

解释 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货殖传序》:“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16汗流浃背 [ hàn liú jiā bèi ]

解释 浃:湿透。汗水流得湿透背衣。形容闷热或干活卖力气。也形容极度惶恐或羞愧。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下 献帝伏皇后》:“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17星罗棋布 [ xīng luó qí bù ]

解释 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罗:罗列;布:分布。

出处 东汉 班固《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18寸草不生 [ cùn cǎo bù shēng ]

解释 寸草:一点儿草;生:生长。①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②亦形容灾情严重。

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

19害人不浅 [ hài rén bù qiǎn ]

解释 给别人的损害非常之大。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5回:“即如今人凡遇小儿惊风,害人不浅。”

20不毛之地 [ bù máo zhī dì ]

解释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出处 《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21乐不可支 [ lè bù kě zhī ]

解释 支:支持、支撑。快乐到了不能自我控制的地步。形容快乐到极点。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堪传》:“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公为政,乐不可支。”

22春华秋实 [ chūn huá qiū shí ]

解释 华:古同“花”。春天盛开的花;秋天结的果。比喻文采和德行。有时也比喻学问和品德修养之间的关系。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邢颙传》:“(君侯)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23秋高气爽 [ qiū gāo qì shuǎng ]

解释 形容秋季天空晴朗;气候凉爽宜人。

出处 唐 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暗风吹乱蛩悲咽。”

24郁郁葱葱 [ yù yù cōng cōng ]

解释 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出处 汉 王充《论衡 恢国》:“初者,苏伯阿望春陵气郁郁葱葱。”

25太平盛世 [ tài píng shèng shì ]

解释 指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时代。比喻非常兴盛安定的社会。太平:社会安定。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余谓太平盛世,元夕张灯,不为过侈。”

26国泰民安 [ guó tài mín ān ]

解释 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出处 宋 吴自牧《梦梁录 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27漫山遍野 [ màn shān biàn yě ]

解释 漫:原为水满外流的意思;引申为“布满”;遍:动词;遍及;布满。原指布满了山坡山冈、田间旷野。形容数量很多、范围很广、声势很大。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

28不违农时 [ bù wéi nóng shí ]

解释 违:不遵守。不耽误农作物的耕种时节。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29土生土长 [ tǔ shēng tǔ zhǎng ]

解释 当地生长的。

出处 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我们这些干部,大多数是好的,是土生土长,联系群众,经过长期斗争考验的。”

30刀耕火种 [ dāo gēng huǒ zhòng ]

解释 指把草木烧成灰当作肥料;就地挖坑播下种子。指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也作“火耨刀耕”。

出处 宋 陆游《雍熙请机老疏》:“山宿山行,平日只成露布;刀耕火种,以今别是生涯地。”

31喜不自胜 [ xǐ bù zì shèng ]

解释 胜:承担。指喜悦难以克制。

出处 三国 魏 钟繇《贺捷表》:“天道祸淫,不终厥命,奉闻嘉熹,喜不自胜。”

32民安国泰 [ mín ān guó tài ]

解释 人民安乐,国家太平。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历传真、仁、英、神、哲共是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

33精耕细作 [ jīng gēng xì zuò ]

解释 精心细致地耕作。指庄稼的耕种经营十分认真细致。

出处 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我们靠精耕细作吃饭,人多一点,还是有饭吃。”

34半青半黄 [ bàn qīng bàn huáng ]

解释 农作物还没有长好,青黄相接。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

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第一卷:“只为明得不尽,若明得尽,私意自然留不得。若半青半黄,未能透彻,便是尚有渣滓,非所谓真知也。”

35本固邦宁 [ běn gù bāng níng ]

解释 指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

出处 《书 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传:“言人君当固民以安国。”

36密密匝匝 [ mì mì zā zā ]

解释 密集,茂密,满满的样子。

出处 曹禺《汗和眼泪》:“挤进了一个坐得密密匝匝,成了一片人的海的会堂里。”

37六畜兴旺 [ liù chù xīng wàng ]

解释 六畜:牛、马、羊、猪、鸡、狗。指各种牲畜、家禽繁衍兴旺。

38民康物阜 [ mín kāng wù fù ]

解释 人民平安,物产丰富。

出处 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吏治下》:“可见当时君明臣良,民康物阜,致治之隆非无故也。”

39一叶知秋 [ yī yè zhī qiū ]

解释 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已经来临。比喻由细微的迹象可以预料出事物的发展趋向。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山川》:“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40五谷丰熟 [ wǔ gǔ fēng shú ]

解释 见“五谷丰登”。

出处 《六韬·龙韬·立将》:“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41秀而不实 [ xiù ér bù shí ]

解释 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42根生土长 [ gēn shēn tǔ zhǎng ]

解释 当地出生长大。也指世代居住。

出处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却不道一般儿根生土长,开花结子,带叶连枝。”

43时和年丰 [ shí hé nián fēng ]

解释 和:和平;年:年成;丰:盛,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出处 《诗经 小大雅谱》唐 孔颖达疏:“万物盛多,人民忠孝,则致时和年丰,故次《华黍》,岁丰宜黍稷也。”

44颗粒无收 [ kē lì wú shōu ]

解释 收:收成。连一粒米也没收获到。多指因灾祸造成绝收。

出处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三回:“我家今年那租田,自然颗粒无收的了。”

45雨顺风调 [ yǔ shùn fēng tiáo ]

解释 调:调和;顺:和协。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出处 《六韬》:“既而克殷,风凋雨顺。”

46物阜民丰 [ wù fù mín fēng ]

解释 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47雪兆丰年 [ xuě zhào fēng nián ]

解释 谓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古人云:‘雪兆丰年’。”

48时和岁丰 [ shí hé suì fēng ]

解释 四时和顺,五谷丰收。用以称颂太平盛世。同“时和年丰”。

出处 宋 苏轼《论赏罚及修河事》:“太宗皇帝每见时和岁丰,雨雪应时,辄喜不自胜,举酒以属群臣。”

49年丰时稔 [ nián fēng shí rěn ]

解释 稔:庄稼成熟。年成好,庄稼大丰收。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4回:“今岁倒也年丰时稔,怎么这观里作荒吃人。”

50十雨五风 [ shí yǔ wǔ fēng ]

解释 十天下一场雨,五天刮一次风。谓风调雨顺。

出处 前蜀·杜光庭《画五岳诸神醮词》:“上扶邦国,傍祐黎元。调十雨五风以登稼穑,普九州六合以致雍熙。”

51十风五雨 [ shí fēng wǔ yǔ ]

解释 十天一刮风,五天一下雨。形容风调雨顺,气候适宜。

出处 宋 陆游《村居初夏》诗:“斗酒只鸡人笑乐,十风五雨岁丰穰。”

52丰年稔岁 [ fēng nián rěn suì ]

解释 稔:指庄稼成熟。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出处 元·刘唐卿《降桑椹蔡顺奉母》第一折:“八方肃靖,东夷西戎仰化,南蛮北狄归降,贡麟凤献瑞呈祥,产禾苗丰年稔岁。”

53民安物阜 [ mín ān wù fù ]

解释 阜:多。社会安定,物资丰富。形容太平盛世的景象。

出处 明 朱有炖《灵芝庆寿》第一折:“皆因中国雨顺风调,民安物阜。”

54物阜民康 [ wù fù mín kāng ]

解释 物产丰富,人民安康。

出处 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大明御极,远绍虞唐,河清海晏,物阜民康。”

55风不鸣条 [ fēng bù míng tiáo ]

解释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出处 西汉 桓宽《盐铁论 水旱》:“周公载纪而天下太平,国无夭伤,岁无荒年。当此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

56拽耙扶犁 [ zhuāi pá fú lí ]

解释 从事农业活动,以种田为业。

出处 《孤本元明杂剧 东平府》第二折:“哥哥!你倒好拽耙扶犁,怎生打的他来?”

57涂歌里咏 [ tú gē lǐ yǒng ]

解释 同“涂歌邑诵”。

出处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老安少怀,涂歌里咏。莫不欢若亲戚,芬若椒兰。”

58涂歌邑诵 [ tú gē yì sòng ]

解释 路途邑里的人全都歌诵。形容国泰民安、百姓欢乐的景象。

出处 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增类帝之宫,饬礼神之馆,涂歌邑诵,以望属车之尘者久矣。”

59强本节用 [ qiáng běn jié yòng ]

解释 本:我国古代以农为本。加强农业生产,节约费用。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60寓兵于农 [ yù bīng yú nóng ]

解释 寓:寄寓,包含。指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平时务农,战时参战。或指军队屯垦。

出处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61寒耕热耘 [ hán gēng rè yún ]

解释 泛指农作辛苦。

出处 《孔子家语 屈节解》:“民寒耕热耘曾不得食,岂不衰哉!”

62仓箱可期 [ cāng xiāng kě qī ]

解释 仓:仓库;箱:柜子;期:期待。丰收大有希望。

出处 《诗经·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

63祥风时雨 [ xiáng fēng shí yǔ ]

解释 形容风调雨顺。多比喻恩德。

出处 晋·袁宏《后汉纪·章帝纪》:“夫人道得于下,则阴阳和于上,然后祥风时雨,覆被远方,则夷狄慕德重泽而至矣。”

64年丰岁稔 [ nián fēng suì rěn ]

解释 稔:庄稼成熟。年成好,庄稼大丰收。

出处 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30回:“所以武后篡位二十余年,年丰岁稔,政治不乱,皆仁杰一人之功也。”

65耕耘树艺 [ gēng yún shù yì ]

解释 耘:锄草,树:栽植;艺:播种。耕田、锄草、植树、播种。泛指各种农业生产劳动。

出处 《荀子·子道》:“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身。”

66苗而不秀 [ miáo ér bù xiù ]

解释 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67君圣臣贤 [ jūn shèng chén xián ]

解释 君主圣明,臣子贤良。形容君臣契合,政治清明。

出处 《旧唐书·马燧传》:“道无不行,谋无不臧,君圣臣贤,运泰时康。”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十九回:“当今乃尧舜之世,君圣臣贤。”

68麦穗两岐 [ mài suì liǎng qí ]

解释 ①一麦两穗。旧时以为祥瑞,以兆丰年。亦用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②比喻相像的两样事物。

69洁白无瑕 [ jié bái wú xiá ]

解释 洁白:指没有其它颜色污染的白色。无瑕:指没有瑕疵(斑点)。原指纯白无斑点的玉,现用来比喻没有缺点或污点。

70一人有庆 [ yī rén yǒu qìng ]

解释 常用为歌颂帝王德政之词。

出处 《尚书·吕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

71千仓万箱 [ qiān cāng wàn xiāng ]

解释 形容因年成好,储存的粮食非常多。

出处 《诗经 小雅 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

72老死不相往来 [ 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 ]

解释 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