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老师学问高的成语

形容老师学问高的成语


1出口成章 [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

解释 章:篇章。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

2循循善诱 [ xún xún shàn yòu ]

解释 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指。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3德才兼备 [ dé cái jiān bèi ]

解释 品德和能力都具备。兼备:都具备。

出处 《元史 丰臧梦解传》:“乃举梦解才德兼备,宜擢清要,以展所蕴。”

4博学多才 [ bó xué duō cái ]

解释 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出处 《晋书 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5博览群书 [ bó lǎn qún shū ]

解释 览:观看;阅读。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形容学识渊博。也作“博览群籍”。

出处 《周书 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6才高八斗 [ cái gāo bā dǒu ]

解释 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

出处 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7一丝不苟 [ yī sī bù gǒu ]

解释 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8学富五车 [ xué fù wǔ jū ]

解释 学问很多;有五车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富:丰富;五车:指五车书;形容书很多。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9博古通今 [ bó gǔ tōng jīn ]

解释 博:广博;知道得多;通:通晓。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出处 《晋书 石崇传》:“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

10春风化雨 [ chūn fēng huà yǔ ]

解释 化雨:适时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

11诲人不倦 [ huì rén bù juàn ]

解释 诲:教导;诱导;倦:厌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2一鸣惊人 [ yī míng jīng rén ]

解释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3高深莫测 [ gāo shēn mò cè ]

解释 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无法推测。形容摸不准;度量不得。莫:不。测:估测。

出处 宋 高似孙《纬略 沃焦山》引《物类相感志》:“沃焦山,东海之外荒,海中有山,焦炎而峙,高深莫测。”

14雄才大略 [ xióng cái dà lüè ]

解释 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才:才能;略:计谋。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赞》:“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15满腹经纶 [ mǎn fù jīng lún ]

解释 腹:肚子;经纶: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引申为人的才学、本领、谋略等。形容很有学问和才能。

出处 明 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 商调集贤宾 题春园 浪里束煞》:“论英雄何必老林泉?满腹经纶须大展,休负了苍生之愿。”

16废寝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解释 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掉了吃饭。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

出处 南朝 齐 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17埋头苦干 [ mái tóu kǔ gàn ]

解释 埋头:一直低着头;苦干:尽心尽力地干。形容工作勤奋、努力。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18默默无闻 [ mò mò wú wén ]

解释 默默:没有声息;闻:出名。无声无息;不为人知。

出处 明 李桢《剪灯余话》:“而使之昧昧无闻,安得不饮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

19青出于蓝 [ qīng chū yú lán ]

解释 青:靛春;蓝:蓼蓝;一种含有靛青素的草。靛青从蓼蓝草中炼出来;但颜色比蓼蓝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0足智多谋 [ zú zhì duō móu ]

解释 足够的才智;大量的计谋。形容善于动脑筋出主意。谋:计谋。

出处 元 无名氏《锦云堂暗定连环计》:“老夫遍观朝中,足智多谋,无如司徒者。”

21智勇双全 [ zhì yǒng shuāng quán ]

解释 智:智谋。智谋和勇敢两方面都齐备。指既有智慧;又很勇敢。

出处 元 关汉卿《侯宴》第三折:“某文通三略,武解六韬,智勇双全,寸铁在手,万夫不当之勇。”

22德高望重 [ dé gāo wàng zhòng ]

解释 道德好;声望大。多形容老年人为人好;有名望。

出处 宋 司马光《辞人对小殿札子》:“臣窃惟富弼三世辅臣,德高望重。”

23呕心沥血 [ ǒu xīn lì xuè ]

解释 呕:吐;沥:滴。比喻极度劳心苦思。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亦指倾吐真情或怀抱真诚。

出处 唐 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24为人师表 [ wéi rén shī biǎo ]

解释 指在人品德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多指教师。师表:榜样;表率。

出处 《北齐书 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

25后继有人 [ hòu jì yǒu rén ]

解释 继:继承。指后面有继承的人。

出处 艾芜《鞍钢呵,我回来了》:“这是后继有人,令人喜悦不止。”

26兢兢业业 [ jīng jīng yè yè ]

解释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业业:担心害怕的样子。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出处 《诗经 大雅 云汉》:“早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27孜孜不倦 [ zī zī bù juàn ]

解释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出处 《尚书 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 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 蜀书 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28因材施教 [ yīn cái shī jiào ]

解释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进行;教:教育。根据学习的人的不同志趣、资质来进行不同的教育。

出处 《论语 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29才华横溢 [ cái huá héng yì ]

解释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文艺书画方面而言。很有才华;或充满了才华。

出处 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6年4月16日》:“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30良师益友 [ liáng shī yì yǒu ]

解释 良:好;益:有益;有帮助。能给人教益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处 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0回:“虽然有那良师益友,苦口婆心的规劝,却总是耳边风,纵有时听得入耳,自己要想发愤为雄,都是一般虎头蛇尾。”

31莫测高深 [ mò cè gāo shēn ]

解释 莫:不能。无法测量出多高多深。形容人或事难以揣测其高深奥妙。也可以讽刺故弄玄虚以迷惑别人者。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严延年传》:“吏民莫能测其意深浅。”

32师道尊严 [ shī dào zūn yán ]

解释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 《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33饱学之士 [ bǎo xué zhī shì ]

解释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之胜事乎?”

34勤勤恳恳 [ qín qín kěn kěn ]

解释 形容对人对事诚恳、热情。亦指工作勤奋,一丝不苟。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35博学多闻 [ bó xué duō wén ]

解释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出处 《文子 精诚》:“虽博学多闻,不免于乱。”

36文韬武略 [ wén tāo wǔ lüè ]

解释 文有计谋;武有策略。指智勇双全。韬、略:《六韬》、《三略》是古代的兵书;后来称用兵的计谋策略叫韬略。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7回:“你便有文韬武略,怎逃出地网天罗?”

37博览五车 [ bó lǎn wǔ chē ]

解释 博:广博;五车:五车书。广泛阅读很多书籍。形容学识渊博。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才过子建,貌赛潘安。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38一字之师 [ yī zì zhī shī ]

解释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指改正别人诗文中的一个字或纠正一个误读、误写的字。

出处 明 张岱《与周伯戬之书》:“张乖崖以萧楚才为一字之师。”

39学贯中西 [ xué guàn zhōng xī ]

解释 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博了个熟识时务,学贯中西的名气。”

40博学宏才 [ bó xué hóng cái ]

解释 博:广博;学:学问;宏:广大;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陛下在内检一个博学宏才的,召他进来,面试一篇,不好再作区处。”

41有教无类 [ yǒu jiào wú lèi ]

解释 类:类别。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进行教育。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42教导有方 [ jiào dǎo yǒu fāng ]

解释 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出处 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凡此种种,虽然是他叔祖教导有方,也是他福至心灵,官星透露,才得一变而为闻一知十的聪明人。”

43学识渊博 [ xué shí yuān bó ]

解释 指学识深而且广。

出处 孙犁《小说杂谈》:“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

44能者为师 [ néng zhě wéi shī ]

解释 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出处 《礼记·学记》:“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45才贯二酉 [ cái guàn èr yǒu ]

解释 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因以才贯二酉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镜花缘》一六回:“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

出处 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

46高才硕学 [ gāo cái shuò xué ]

解释 学:学问。才能高超,学问广博。

出处 唐·李纲《谏高祖不伶人为近侍疏》:“方今新定天下,开太平之业,起义功臣,行赏未遍;高才硕学,犹滞草莱。”

47博通经籍 [ bó tōng jīng jí ]

解释 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融传》:“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48通才硕学 [ tōng cái shuò xué ]

解释 学识通达渊博的人。

出处 郑观应《致家塾潘教习论朱星源十大学书》:“一般自命开通之学生,粗得西学皮毛,辄满口名词,自诩为通才硕学……有不可一世之概。”

49高山仰止 [ gāo shān yǎng zhǐ ]

解释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出处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50研桑心计 [ yán sāng xīn jì ]

解释 研:计研,一名计然,春秋时越国范蠡的老师,善经商;桑:桑弘羊,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长于理财。形容善于经商致富。

出处 汉·班固《答宾戏》:“研桑心计于无垠。”

51教无常师 [ jiào wú cháng shī ]

解释 受教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出处 《尚书 咸有一德》:“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52材高知深 [ cái gāo zhì shēn ]

解释 材:通“才”。知:通“智”。才能出众,智慧高超。

出处 汉 王充《论衡 程材》:“今世之将,材高知深,通达众凡,举纲持领,事无不定。”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