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耍赖不认账的成语

形容耍赖不认账的成语


1恶叉白赖 [ é chā bái lài ]

解释 耍无赖,无理取闹。

出处 元·马致远《青衫泪》:“更待要秦楼夜金钗客,索甚么恶叉白赖,闹了洛阳街。”

2打街骂巷 [ dǎ jiē mà xiàng ]

解释 街、巷:指邻里街坊。形容无事生非,寻衅闹事,耍无赖。

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六回:“这刘大平日吃酒赌钱,打街骂巷,原是不安本分的人。”

3放泼撒豪 [ fàng pō sā háo ]

解释 耍无赖,仗势压人。

出处 克非《春潮急》三十:“决心放泼撒豪的李胡子,伸手抓下头上的垮皮帽,在方桌上使劲一掼,冲着孟二胡子喊:‘出去!’”

4无理取闹 [ wú lǐ qǔ nào ]

解释 闹:吵闹;捣乱。没有道理;故意吵闹、捣乱。

出处 唐 韩愈《答柳柳州食虾蟆》诗:“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

5似是而非 [ sì shì ér fēi ]

解释 是:对;正确;非:不对;错误。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表面上相似;实际上不一样。

出处 先秦 孔子《孟子 尽心下》:“孔子曰:‘恶似而非者。’”

6模棱两可 [ mó léng liǎng kě ]

解释 模棱:说话处事含混;两可: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形容对事情的两面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

出处 《旧唐书 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7死心塌地 [ sǐ xīn tā dì ]

解释 死心:不变心;塌地:指心里塌实。原指心里塌实;不再做别的打算。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或心甘情愿。

出处 元 乔孟符《鸳鸯被》第四折:“这洛阳城刘员外,他是个有钱贼,只要你还了时,方才死心塌地。”

8强词夺理 [ qiǎng cí duó lǐ ]

解释 指无理强辩;想说成有理的。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9自以为是 [ zì yǐ wéi shì ]

解释 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为:认为;是:对;正确)。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10胡搅蛮缠 [ hú jiǎo mán chán ]

解释 不讲道理,纠缠不放。

出处 清·邵振华《侠义佳人》第一回:“我说的正经话,你不听;胡搅蛮缠的说了这些闲篇儿,谁来听你!”

11一意孤行 [ yī yì gū xíng ]

解释 不接受人家的劝告;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主观意见去做(行:行动;做)。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无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12文过饰非 [ wén guò shì fēi ]

解释 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文、饰:掩饰;过、非:过失、错误。

出处 唐 刘知幾《史通 惑经》:“期则圣人设教,其理含宏,或援誓以表心,或称非以委屈。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杜口,怀疑不展,若是而已哉!”

13明知故犯 [ míng zhī gù fàn ]

解释 明知不对;却故意违犯。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问:‘一切生灵具有佛性,既有佛性,为甚么却撞入驴胎马腹?’师曰:‘知而故犯。’”

14矢口否认 [ shǐ kǒu fǒu rèn ]

解释 一口咬定;坚决不承认。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6章:“他为着面子上光彩,矢口否认他的妹妹是‘如夫人’。”

15卑鄙无耻 [ bēi bǐ wú chǐ ]

解释 形容人品德卑下;粗鄙;毫无廉耻。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贾某总办河工,浮开报销,滥得保举。到京以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并串通黄某,到处钻营,卑鄙无耻。”

16蛮横无理 [ mán hèng wú lǐ ]

解释 野蛮横暴;不讲道理。

出处 刘操南《武松演义》第六回:“武松在旁边说话不得,恼恨县主得了贿银,这样蛮横无理。”

17装聋作哑 [ zhuāng lóng zuò yǎ ]

解释 假装耳聋口哑。形容故意不理睬;装做不知或不懂;或故意置身事外。也作“装聋做哑”。

出处 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可怎生装聋作哑?”

18固执己见 [ gù zhí jǐ jiàn ]

解释 固:顽固;执:坚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肯改变。

出处 《宋史 陈宓传》:“固执己见,动失人心。”

19不置可否 [ bù zhì kě fǒu ]

解释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出处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

20执迷不悟 [ zhí mí bù wù ]

解释 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出处 《梁书 武帝纪上》:“若执迷不悟,距逆王师,大众一临,刑兹罔赫,所谓火烈高原,芝兰同泯。”

21蛮不讲理 [ mán bù jiǎng lǐ ]

解释 蛮:野蛮;粗暴。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出处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我们社会里,也有少数不顾公共利益,蛮不讲理,行凶犯法的人。”

22不以为耻 [ bù yǐ wéi chǐ ]

解释 不认为是可耻。指不知羞耻。

出处 《邓析子 转辞》:“今挂劓不以为耻,斯队之所以乱多治少也。”

23厚颜无耻 [ hòu yán wú chǐ ]

解释 颜:脸面;脸皮。脸皮厚;不知羞耻。

出处 《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岂可使芳杜厚颜,薛荔蒙耻。”

24卑鄙龌龊 [ bēi bǐ wò chuò ]

解释 龌龊:肮脏。品行恶劣下流。

出处 明 唐顺之《答俞教谕》:“其于卑鄙龌龊越礼放法者,固未尝敢有雷同随俗之心,而其间尚可告语转移者。”

25有借无还 [ yǒu jiè wú huán ]

解释 指借别人东西耍赖不归还。

出处 梁实秋《书》:“大概都是有感于书之有借无还。”

26死不悔改 [ sǐ bù huǐ gǎi ]

解释 到死也不追悔、改正。形容非常顽固。

出处 古华《芙蓉镇》第三章:“虽是吃后悔药可悲,但总比那些花岗岩脑壳至死不悔改的好得多。”

27惹是生非 [ rě shì shēng fēi ]

解释 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争事端。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安分守己,并不惹是生非。”

28放刁撒泼 [ fàng diāo sā pō ]

解释 放:使用;刁:无赖,刁滑;撒泼:蛮不讲理。指使用刁钻狡猾的一套手段。形容极不讲理。

出处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俺两个全仗俺父亲的虎威,拿粗挟细,揣歪捏怪,帮闲钻懒,放刁撒泼。”

29模棱两端 [ mó léng liǎng duān ]

解释 见“模棱两可”。

出处 《粤东纪事》:“祁宫保模棱两端,怕事之极。”

30债多不愁 [ zhài duō bù chóu ]

解释 债欠多了反而不忧愁。比喻困难成堆,认为反正一时解除不了,也就不去愁它了。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5回:“但管目前,随他如何进行,总教借款有着,便好偷安旦夕,得过且过,债多不愁。”

31撒泼放刁 [ sā pō fàng diāo ]

解释 耍赖撒野。举动粗蛮,无理取闹。

出处 《平妖传》第四回:“你却如此撒泼放刁,快快出去便休。”

32矢口抵赖 [ shǐ kǒu dǐ lài ]

解释 一口咬定,死不承认。

出处 叶兆言《花煞》第一卷第一章:“裕顺吓了一跳,连忙矢口抵赖,咬定绝无此事。”

33寻衅闹事 [ xún xìn nào shì ]

解释 衅:事端。寻找嫌隙,挑起事端。

34行凶撒泼 [ xíng xiōng sā pō ]

解释 撒泼:耍无赖。待人凶恶蛮横,不讲道理。

出处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浪荡乾坤,怎敢行凶撒泼,擅自勒死平民。”

35钉嘴铁舌 [ dīng zuǐ tiě shé ]

解释 形容嘴硬,不认错,不服输。

出处 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法座下有甚么不能了达。钉嘴铁舌,铜头铁额,火眼金睛,都来问禅。”

36顽皮赖骨 [ wán pí lài gǔ ]

解释 ①谓品行不端、无赖狡诈。②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的人。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你这等顽皮赖骨,不打如何肯招?”

37坚执不从 [ jiān zhí bù cóng ]

解释 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出处 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小官劝他且待兵戈稍定,再做商量,争奈元帅坚执不从。”

38不置褒贬 [ bù zhì bāo biǎn ]

解释 置:安放,这里有“加以”之间。褒:褒奖,夸赞,表扬。贬:贬低,指责。不加以表扬或批评。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2回:“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一‘活’字而去。”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