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超脱的成语

形容超脱的成语


1不生不死 [ bù shēng bù sǐ ]

解释 指超脱生死的界限。现指半死不活。

出处 《入楞伽经》第八卷:“如来藏世间,不生不死,不来不去,常恒清凉不变。”

2出凡入胜 [ chū fán rù shèng ]

解释 指超出了一般,进入了极高的境界。形容造诣精深,也指超脱世俗进入仙界。

出处 《雍熙乐府 第三卷 端正好(我恰才出尘寰)》:“点化的长生出凡入胜,这便是俺仙家百世功能。”

3超然不群 [ chāo rán bù qún ]

解释 超脱于世俗之外。不与众人合群。《清史稿·吴文溥传》:“[吴文溥]其为人有韬略,超然不群,能作苏门长啸。”

出处 《清史稿·吴文溥传》:“[吴文溥]其为人有韬略,超然不群,能作苏门长啸。”

4离世绝俗 [ lí shì jué sú ]

解释 犹言离世异俗。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伯夷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可谓离世绝俗矣。”

5超然象外 [ chāo rán xiàng wài ]

解释 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以外。指诗文的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出处 唐·司空图《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6超然远举 [ chāo rán yuǎn jǔ ]

解释 为超脱世事,远由而去。末·苏舜钦《答韩持国书》:“偷俗如此,安可久居其间,遂超然远举,羁泊于江湖之上,不惟衣食之累,实亦少避其机阱也。”亦作“超然远引”。渭·姚鼎《伍子胥论》:“昔者尝怪乐毅之于燕,伍子胥之于吴,皆以受任于先君之时,及至嗣子弃之,于是毅遂

出处 宋·苏舜钦《答韩持国书》:“偷俗如此,安可久居其间,遂超然远举,羁泊于江湖之上,不惟衣食之累,实亦少避其机阱也。”

7不死不生 [ bù sǐ bù shēng ]

解释 指超脱生死的界限。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8超然远引 [ chāo rán yuǎn yǐn ]

解释 见“超然远举”

出处 清·姚鼎《伍子胥论》:“昔者尝怪乐毅之于燕,伍子胥之于吴,皆以受任于先君之时,及至嗣子弃之,于是毅遂超然远引,而子胥乃恋恋不去,终以谏死于吴。”

9避世离俗 [ bì shì lí sú ]

解释 逃避浊世,超脱凡俗。

出处 东汉 王充《论衡 定贤》:“以清节自守,不降志辱身为贤乎?是则避世离俗,长沮、桀溺之类也。”

10超以象外 [ chāo yǐ xiàng wài ]

解释 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之外。形容诗文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出处 唐·司空图《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11餐云卧石 [ cān yún wò shí ]

解释 指超脱尘世的隐逸生活。

出处 明 袁宏道《隆中偶述》诗:“始知伊吕萧曹辈,不及餐云卧石人。”

12不闻不问 [ bù wén bù wèn ]

解释 闻:听。不听也不问。形容对有关的事情不关心;不过问。也作“不问不闻”。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首回:“(唐明皇)除了选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

13与众不同 [ yǔ zhòng bù tóng ]

解释 和大家不一样。

出处 东汉 王充《论衡》:“故富贵之家,役使奴童,育养牛马,必有与众不同者矣。”

14看破红尘 [ kàn pò hóng chén ]

解释 红尘:佛家称人世间。看破人生事情;对一切持超脱态度。这是一种消极厌世态度。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43回:“看这话头,他明明看破红尘,贪图仙景,任俺寻找,总不出来。”

15与世无争 [ yǔ shì wú zhēng ]

解释 和社会上的人没有争执。多指一种消极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出处 《战国策·楚策四》:“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16漠不关心 [ mò bù guān xīn ]

解释 漠:冷淡;冷漠。对人对事感情冷漠;淡然处之;不放在心上。

出处 明 朱之瑜《与冈骑昌纯书二首》:“至于一身之荣瘁,禄食之厚薄,则漠不关心,故惟以得行其道为悦。”

17无边无际 [ wú biān wú jì ]

解释 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原来是太湖边上。”

18回头是岸 [ huí tóu shì àn ]

解释 回头:回过头来;指改邪归正。佛家语;意思是要皈依佛法;就能登上超脱苦海的彼岸。后借来比喻犯错的人;只要悔改;就有出路。

出处 元 无名氏《度翠柳》:“世俗人争长竞短,你死我活。有呵吃些个,有呵穿些个。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19仙风道骨 [ xiān fēng dào gǔ ]

解释 骨:气概。仙人的风度,道长的气概。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

出处 唐 李白《大鹏赋序》:“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20半死不活 [ bàn sǐ bù huó ]

解释 半死:接近死亡;多指生命受到极大折磨、摧残的状况。没有精神;毫无生气;形容人精神不振或事业萧条。

出处 清 刘鹗《老残游记》:“听说停刑的头一日,即是昨日,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不活的人,都收监了。”

21置身事外 [ zhì shēn shì wài ]

解释 置:安放。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形容对事情漠不关心。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你我且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22苦海无边 [ kǔ hǎi wú biān ]

解释 苦海:原为佛家语。苦难像大海无边无际。形容深重无比的苦难。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59卷:“适见道人题壁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说得极好。”

23星星之火 [ xīng xīng zhī huǒ ]

解释 一点点小火星。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多比喻新兴的革命力量。

出处 明 张居正《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贪黩有司及四方无籍奸徒窜入其中者,激而构扇之,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24风流潇洒 [ fēng liú xiāo sǎ ]

解释 英俊有才华,气度超脱。

出处 明 徐复祚《红梨记 投雍》:“素娘,似你这般风流潇洒,如花似玉,向在东尘,知心有几。”

25闲云野鹤 [ xián yún yě hè ]

解释 闲:无拘束。飘浮的云,野生的鹤。旧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的人。

出处 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六:“州亦难添,诗亦难改,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

26超凡脱俗 [ chāo fán tuō sú ]

解释 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53章:“眼睛里闪烁着超凡脱俗的光芒,艰难地爬蜒着走向圣地麦加……”

27洋洋得意 [ yáng yáng dé yì ]

解释 形容神气十足,非常得意。

出处 宋 朱淑真《春上亭上观鱼》:“春暖长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

28超然物外 [ chāo rán wù wài ]

解释 超然:脱离;不介入;物:客观世界。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意指对现实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也比喻置身事外。

出处 宋 叶梦得《石林诗话》:“渊明正以脱略世故,超然物外为适,顾区区在位者,何足概其心哉?”

29放纵不拘 [ fàng zòng bù jū ]

解释 见“放纵不羁”。

出处 《汉书·游侠传·陈遵》:“竦博学通达,以谦俭自守,而遵放纵不拘,操行虽异,然相亲友。”

30飘飘欲仙 [ piāo piāo yù xiān ]

解释 飘飘然将要飞升成仙。比喻人的神态、动作轻盈飘忽如同神仙;多形容人的感受轻松爽快;沾沾自喜。

出处 清 刘鹗《老残游记》:“到了次日,老残起来,见那天色阴得很重,西北风虽不甚大,觉得棉袍子在身上有飘飘欲仙之致。”

31萧然尘外 [ xiāo rán chén wài ]

解释 萧然:清静寂寞的样子;尘:尘世。形容极为超脱,不被俗情杂物所累。

出处 清·李慈铭《越缦堂诗话》下卷:“又诗中多言梅花及山林闲话之趣,故笔墨间时觉萧然尘外。”

32潇洒风流 [ xiāo sǎ fēng liú ]

解释 气度超脱,风度大方。亦作“风流潇洒”。

出处 明·谢谠《四喜记·诗礼趋庭》:“几年踪迹叹江湖,潇洒风流人怎知。”

33萧然物外 [ xiāo rán wù wài ]

解释 物外:自身以外的一切。形容极为超脱,不为俗情杂务所烦扰。

出处 《清朝野史大观》卷九:“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

34高情迈俗 [ gāo qíng mài sú ]

解释 迈:超过,超逸。情致高雅脱俗。

出处 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唐》:“野逸不群,高情迈俗,张藻之亚也。”

35离世异俗 [ lí shì yì sú ]

解释 超脱世俗。

出处 《庄子·刻意》:“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

36餐风吸露 [ cān fēng xī lù ]

解释 餐:吃;露:露水。吃的是风,喝的是露水。形容超脱的生活。

出处 明·张景《飞丸记·意传飞稿》:“武陵津傍,藐姑山上,餐风吸露乘云,那许尘眸相通。”

37遗世越俗 [ yí shì yuè sú ]

解释 超脱世俗。

出处 三国·魏·曹植《七启》:“亦将有才人妙妓,遗世越俗,扬《北里》之流声,绍《阳阿》之妙曲。”

38飘然欲仙 [ piāo rán yù xiān ]

解释 飘飘然将要飞升成仙。比喻人的神态、动作轻盈飘忽如同神仙,也形容人的感受轻松爽快、沾沾自喜。

出处 宋·邓牧《伯牙琴·续补·自陶山游云门》:“奇诡万状,使人飘然欲仙,不知在人间世。”

39风流跌宕 [ fēng liú diē dàng ]

解释 跌宕:为人放纵,不拘束。气度超脱,潇洒放逸。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那宝玉素闻北静王的贤德,且才貌俱全,风流跌宕,不为官俗国体所缚,每思相会,只是父亲拘束,不克如愿。今见反来叫他,自是喜欢。”

40超然自引 [ chāo rán zì yǐn ]

解释 谓超脱世事,自动引退。晋·陆机《豪士赋序》:“借使伊人,颇览天道。知尽不可益,盈难久持。超然自引,高揖而退。”

出处 晋·陆机《豪士赋序》:“借使伊人,颇览天道。知尽不可益,盈难久持。超然自引,高揖而退。”

41超然自逸 [ chāo rán zì yì ]

解释 超脱世事,安闲快乐。

出处 汉·袁绍《与公孙瓒书》:“故为荐书恳恻,冀可改悔,而足下超然自逸,矜其威诈,谓天罔可吞,豪雄可灭。”

42遗形忘性 [ yí xíng wàng xìng ]

解释 见“遗形藏志”。

出处 前蜀·杜光庭逸句:“返朴还淳皆至理,遗形忘性尽真铨。”

43遗形藏志 [ yí xíng cáng zhì ]

解释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出处 汉·严遵《道德指归论·上德不德》:“遗形藏志,与道相得。”

44遗世拔俗 [ yí shì bá sú ]

解释 见“遗世越俗”。

出处 明·张居正《与司成马孟河书》:“夫遗世拔俗者,逸民之所操;明道济物者,大贤之宏量也。”

45羚羊挂角 [ líng yáng guà jiǎo ]

解释 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

出处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泊。”

46遗俗绝尘 [ yí sú jué chén ]

解释 谓超脱尘俗而避世隐居。

出处 清·戴名世《和陶诗》序:“其后苏文忠谪居海外,流离患难之际,深惩世网慨然有遗俗绝尘之志。”

47超然自得 [ chāo rán zì dé ]

解释 超脱世事,自觉快乐和满足。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东土祖师》:“光自幼志气不群,博涉诗书,尤精玄理,而不事家产,好游山水,后览佛书,超然自得。”

48离世遁上 [ lí shì dùn shàng ]

解释 超脱世俗,回避君上。

出处 《韩非子·八说》:“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

49高节迈俗 [ gāo jié mài sú ]

解释 迈:超逸。指志节高超脱俗。

出处 《晋书·江统传》:“惇字思悛,孝友淳粹,高节迈俗。”

50濯缨沧浪 [ zhuó yīng cāng làng ]

解释 濯:洗涤;缨:帽带。在清水中洗涤冠缨。比喻超脱尘俗,操守高洁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51濠濮间想 [ háo pú jiān xiǎng ]

解释 濠濮:古代二水名。比喻悠然自得的会心或情趣。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