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寒冷的早晨的成语

形容寒冷的早晨的成语


1冰天雪地 [ bīng tiān xuě dì ]

解释 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

出处 清 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2天寒地冻 [ tiān hán dì dòng ]

解释 天气非常寒冷;大地到处结冰。

出处 宋 王十朋《南州春色》词:“莫恨东风吹不到,著意挽春回,一任天寒地冻,南枝香动。”

3寒冬腊月 [ hán dōng là yuè ]

解释 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出处 汉 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4滴水成冰 [ dī shuǐ chéng bīng ]

解释 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 宋 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5雪虐风饕 [ xuě nüè fēng tāo ]

解释 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 唐 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6风雪交加 [ fēng xuě jiāo jiā ]

解释 风和雪同时袭来。

出处 元 程文海《浣溪沙 题湘水行吟》词:“风雪交加冻不醒,抱琴谁共赏《湘灵》。”

7白雪皑皑 [ bái xuě ái ái ]

解释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出处 冰心《再寄小读者》:“白雪皑皑,山顶上悬着一钩淡黄色的新月。”

8战战兢兢 [ zhàn zhàn jīng jīng ]

解释 战战:恐惧得发抖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十分害怕或小心谨慎的样子。

出处 《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9饥寒交迫 [ jī hán jiāo pò ]

解释 交:一齐;迫:逼迫。饥饿、寒冷一齐袭来。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出处 宋 王谠《唐语林》第一卷:“上谓曰:‘汝何为作贼?’对曰:‘饥寒交切,所以为盗。’”

10唇亡齿寒 [ chún wáng chǐ hán ]

解释 亡:没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关。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11旭日东升 [ xù rì dōng shēng ]

解释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旭日:早晨刚出来的太阳。

出处 《诗经 邶风 匏有苦叶》:“緇緇鸣雁,旭日始旦。”

12冰清玉洁 [ bīng qīng yù jié ]

解释 清:清澈;洁:洁白。像冰那样清澈;像玉那样洁白。也作“玉洁冰清”。比喻人品高尚、纯洁;做事光明磊落。

出处 西汉 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13春寒料峭 [ chūn hán liào qiào ]

解释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9卷:“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14雪上加霜 [ xuě shàng jiā shuāng ]

解释 积雪上又添加寒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伊退步而立。师云:‘汝只解瞻前,不解顾后。’伊云:‘雪上更加霜!’”

15嘘寒问暖 [ xū hán wèn nuǎn ]

解释 问冷问热;口可出热气使受寒的人温暖。形容对别人的生活非常关心。嘘:缓缓吹气。

出处 冰心《关于女人 我最尊敬体贴她们》:“孩子们安静听话,太太笑脸相迎,嘘寒问暖。”

16冷暖自知 [ lěng nuǎn zì zhī ]

解释 水的冷暖,饮者自知。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只有自己知道。

出处 唐 善无畏《大日经疏》第12卷:“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17缩手缩脚 [ suō shǒu suō jiǎo ]

解释 形容做事胆小、顾虑多;不敢放手。缩:收缩。

出处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喊了许久,店家方拿了一盏灯,缩手缩脚的进来,嘴里还喊道:'好冷呀!'”

18风雨交加 [ fēng yǔ jiāo jiā ]

解释 大风暴雨一齐袭来。形容天气十分恶劣。

出处 清 梁章钜《浪迹续谈 除夕元旦两诗》:“冬至前后,则连日阴噎,风雨交加,逾月不止。”

19数九寒天 [ shǔ jiǔ hán tiān ]

解释 数九: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三九、四九最寒冷。最寒冷的那些日子。

出处 清·无名氏《隔帘花影》第十回:“到了那十二月,数九寒天,下的大雪,把破瓦窑门屯住。”

20漫天盖地 [ màn tiān gài dì ]

解释 遍布天地之间。

出处 清·蒲松龄《东郭外传》:“齐人漫天盖地说大话,把他那婆子喜的似风魔。”

21风刀霜剑 [ fēng dāo shuāng jiàn ]

解释 冷风似刀寒霜如剑。形容气候寒冷恶劣。也比喻周围人际环境恶劣严酷。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22啼饥号寒 [ tí jī háo hán ]

解释 因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23风雨凄凄 [ fēng yǔ qī qī ]

解释 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出处 《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24冰山难靠 [ bīng shān nán kào ]

解释 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

25凄风苦雨 [ qī fēng kǔ yǔ ]

解释 形容天气恶劣;比喻处境悲惨凄凉。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26冷若冰霜 [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

解释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没有一丝热情。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使人无法靠近。

出处 清 刘鄂《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

27饥寒交切 [ jī hán jiāo qiē ]

解释 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出处 宋·王谠《唐语林》第一卷:“上谓曰:‘汝何为作贼?’对曰:‘饥寒交切,所以为盗。’”

28饥寒交至 [ jī hán jiāo zhì ]

解释 同“饥寒交迫”。

出处 晋·陶潜《劝农》诗:“宴安自逸,岁暮奚冀?担石不储,饥寒交至。”

29冰寒于水 [ bīng hán yú shuǐ ]

解释 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0十冬腊月 [ shí dōng là yuè ]

解释 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出处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59回:“十冬腊月喝凉水,临死埋在灶火坑。”

31耸肩缩背 [ sǒng jiān suō bèi ]

解释 两肩耸起,背脊弯曲。形容衰老的状态。也形容因怕冷而缩做一团的样子。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3回:“又是风雪,地下踏着寒冰,冻得耸肩缩背,战战兢兢。”

32鹅毛大雪 [ é máo dà xuě ]

解释 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出处 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33挨饿受冻 [ ái è shòu dòng ]

解释 挨:遭受。指缺衣少食的穷困状况。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长顺儿又每月由高亦陀那里给她领十元的‘救济费’。她一时不至于挨饿受冻。”

34凛若冰霜 [ lǐn ruò bīng shuāng ]

解释 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态度严肃,不易接近。

出处 宋 曾巩《酬柳国博》诗:“洞无畦畛心常坦,凛若冰霜节最高。”

35冰雪聪明 [ bīng xuě cōng míng ]

解释 比喻人聪明非凡。

出处 唐 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坐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36饥冻交切 [ jī dòng jiāo qiē ]

解释 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出处 宋·洪迈《夷坚丙志·鱼肉道人》:“父母欲其死,置于室一隅,饥冻交切,然竟不死。”

37惨雨酸风 [ cǎn yǔ suān fēng ]

解释 犹言凄风苦雨。指令人伤感的天气。亦以喻不安定的局势。

出处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 英夷就抚》:“军门传箭夜缒城,郦生寸舌能销兵。抽红换白须臾事,惨雨酸风顷刻平。”

38唇竭齿寒 [ chún jié chǐ hán ]

解释 见“唇亡齿寒”。

出处 《庄子·胠箧》:“故曰,唇竭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39凄风冷雨 [ qī fēng lěng yǔ ]

解释 见“凄风苦雨”。

出处 《左传·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40冰魂雪魄 [ bīng hún xuě pò ]

解释 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出处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海叙不遇》:“诗曰:‘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直教桂子落坟上,生得一枝冤始销。’”

41料峭春寒 [ liào qiào chūn hán ]

解释 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42折胶堕指 [ shé jiāo duò zhǐ ]

解释 极言天气寒冷。

出处 宋·苏轼《磨衲赞》:“折胶堕指,此衲不寒,烁石流金,此衲不热。”宋·周密《齐东野语·曝日》:“《冬日初出铭》曰:‘折胶堕指,梦想负背。’”

43冬日夏云 [ dōng rì xià yún ]

解释 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出处 宋·陈恬《程伯淳赞》:“本以正身,惟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

44冬温夏清 [ dōng wēn xià qīng ]

解释 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出处 北魏《张猛龙碑》:“冬温夏清,晓夕承奉。”

45林寒洞肃 [ lín hán dòng sù ]

解释 寒:寒冷;肃:肃杀。形容秋冬时林木萧疏,溪涧浅落的景象。

出处 北朝 后魏 郦道元《水经注 江水》:“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46岁暮天寒 [ suì mù tiān hán ]

解释 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47寒风侵肌 [ hán fēng qīn jī ]

解释 形容天气寒冷。

48雪窖冰天 [ xuě jiào bīng tiān ]

解释 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出处 《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销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49唇揭齿寒 [ chún jiē chǐ hán ]

解释 见“唇亡齿寒”。

50冰雪严寒 [ bīng xuě yán hán ]

解释 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出处 吴伯箫《菜园小记》“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竞肥争绿的。”

51林寒涧肃 [ lín hán jiàn sù ]

解释 指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

出处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52天凝地闭 [ tiān níng dì bì ]

解释 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出处 《晋书 张协传》:“天凝地闭,风厉霜飞。”

53冬裘夏葛 [ dōng qiú xià gě ]

解释 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出处 《公羊传·桓公七年》:“士不及兹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