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剑的成语

形容剑的成语


1刻舟求剑 [ kè zhōu qiú jiàn ]

解释 舟:船;求:寻找;寻求。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剑拔弩张 [ jiàn bá nǔ zhāng ]

解释 弩:古代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张:弓上弦。剑拔出来了;弓拉开了。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也引申形容文艺作品的气势遒劲。

出处 南朝 梁 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驽张。”

3刀光剑影 [ dāo guāng jiàn yǐng ]

解释 刀的闪光;剑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剑的人将要动手;显出杀气腾腾的样子。现用于坏人就要行凶;干坏事。也形容激烈斗争的场面。

出处 南朝 梁 吴筠《战城南囚首》:“剑光挥夜电,马汗昼成泥。”又《边城将》:“刀含四尺影,剑抱七星文。”

4锋芒不露 [ fēng máng bù lù ]

解释 锋芒:刀剑的尖端,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或心机;露:显露。有才干或心机却不外露。形容满腹才干或心机,表面上看不出来。

出处 宋 沉括《梦溪笔谈补》:“宋寇准拜相时,朝廷所下诏书有:'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

5刀山剑树 [ dāo shān jiàn shù ]

解释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出处 《阿含经 九众生居品》:“设罪多者当入地狱,刀山剑树,火车炉炭,吞饮融铜。”

6削铁如泥 [ xuē tiě rú ní ]

解释 削铁就像削泥巴似的。形容刀器极其锋利。

出处 明 范受益《寻亲记》:“纯钢打就,久炼成之;斩人无血,削铁如泥。”

7唇枪舌剑 [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

解释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出处 元 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

8尚方宝剑 [ shàng fāng bǎo jiàn ]

解释 上方宝剑。比喻极大的权力。

出处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一回:“御赐尚方宝剑,先斩后奏,一路上代理民词。”

9风刀霜剑 [ fēng dāo shuāng jiàn ]

解释 冷风似刀寒霜如剑。形容气候寒冷恶劣。也比喻周围人际环境恶劣严酷。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10剑胆琴心 [ jiàn dǎn qín xīn ]

解释 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出处 元 吴莱《岁晚恍然有怀》诗:“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

11项庄舞剑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 ]

解释 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出处 清·刘坤一《致张香涛书》:“[定兴]乃于署督篆任内,奏参银元局及淮山盐务,牵涉敝署,不无激射之词,论者谓为项庄舞剑,而弟因未尝稍存芥蒂也。”

12故剑情深 [ gù jiàn qíng shēn ]

解释 故剑:比喻结发之妻。结发夫妻情意浓厚。指不喜新厌旧。

出处 《汉书·外戚传上》:“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倢伃为皇后。”

13上方宝剑 [ shàng fāng bǎo jiàn ]

解释 见“上方剑”。

出处 刘心武《钟鼓楼》第一章:“乃至坐着小轿车来‘御驾亲征’、拿着‘上方宝剑’(某大人物开的条子)来当场‘宣谕’。”

14刀山剑林 [ dāo shān jiàn lín ]

解释 比喻险恶的境地。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7回:“慢说是开封府,就是刀山剑林,也是要走走的。”

15松枝挂剑 [ sōng zhī guà jiàn ]

解释 比喻重信义的美德。

出处 《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16剑气箫心 [ jiàn qì xiāo xīn ]

解释 犹剑胆琴心。

出处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17干将莫邪 [ gān jiàng mò yé ]

解释 干将、莫邪:古代宝剑名。锋利的宝剑的代称。

出处 《战国策·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曰)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

18刀头剑首 [ dāo tóu jiàn shǒu ]

解释 极喻危险的境遇。

出处 清·钱谦益《苕上吴子德舆作丁丑纪闻诗六首盖悲余之逮系而喜其狱之渐解也感而和之》之五:“刀头剑首度冬春,欲杀何当有百身。”

19延津剑合 [ yán jīn jiàn hé ]

解释 指晋时龙泉、太阿两剑在延津会合的故事。后以“延津剑合”或“延津之合”比喻因缘会合。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三卷:“方知两剑分而复合,以此变化而去也。至今人说因缘凑巧,多用‘延津剑合’故事。”

20悬剑空垄 [ xuán jiàn kōng lǒng ]

解释 比喻心许朋友的事,不因人死而改变。

出处 《史记·吴太伯世家》:“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21路见不平 [ lù jiàn bù píng ]

解释 指见到不平的事。

出处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我不过路见不平,说几句气话罢哩!”

22拔剑论功 [ bá jiàn lùn gōng ]

解释 指争论功劳激烈到几乎动武。

出处 语出《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23刀枪剑戟 [ dāo qiāng jiàn jǐ ]

解释 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用于砍、刺的四种常用兵器。亦用于泛指兵器。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刀枪剑戟,灿若霜雪。”

24刃树剑山 [ rèn shù jiàn shān ]

解释 刃:利刃,刀。原是指佛教中的地狱酷刑。后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地方。

25学书学剑 [ xué shū xué jiàn ]

解释 学文练武。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学书不成,去,学剑。”

出处 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学书不成,去,学剑。”

26丰城剑气 [ fēng chéng jiàn qì ]

解释 丰城:古地名。比喻有宝剑的地方。

出处 《晋书·张华传》:“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27弹剑作歌 [ tán jiàn zuò gē ]

解释 比喻怀才不遇。

出处 唐·李白《行路难·其二》:“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28弃书捐剑 [ qì shū juān jiàn ]

解释 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29匣剑帷灯 [ xiá jiàn wéi dēng ]

解释 帷:帐幕。匣里的宝剑,帐里的明灯,剑气灯光,若隐若现。比喻事情无法掩藏,或故意露出消息引人注意。

出处 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一卷:“高帝斩白蛇剑,剑上有七采珠、九华玉以为饰,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剑在室中,光景犹照于外,与挺剑不殊。”

30剑履上殿 [ jiàn lǚ shàng diàn ]

解释 剑:刀剑;履:泛指鞋。古代皇帝允许功臣带刀剑与穿鞋上殿作为恩宠。形容待遇优异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于是乃令萧何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31飘零书剑 [ piāo líng shū jiàn ]

解释 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6回:“如今虽是飘零书剑,家里也还有一百亩田,三四带房子住着。”

32驰马试剑 [ chí mǎ shì jiàn ]

解释 跑马舞剑。指讲习武事。驰:快跑。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

33先斩后奏 [ xiān zhǎn hòu zòu ]

解释 斩:杀头;奏:臣子向皇帝陈述或请示报告事情。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出处 《新五代史 梁臣传 朱珍》:“珍偏将张仁遇白珍曰:‘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

34出类拔萃 [ chū lèi bá cuì ]

解释 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类;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35一触即发 [ yī chù jí fā ]

解释 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出处 宋 张咏《乖崖集》:“鯸鯣愤悱,迎流独逝,偶物一触,厥怒四起。”

36口蜜腹剑 [ kǒu mì fù jiàn ]

解释 嘴里说得动听;心里却盘算着坏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阴险毒辣。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37怀才不遇 [ huái cái bù yù ]

解释 怀:怀藏;才:才干;才能。很有才能但是没有碰到赏识和重用他的人;没有施展的机会。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眼见别人才学万倍不如他的,一个个出身通显,享用爵禄,偏则自家怀才不遇。”

38游刃有余 [ yóu rèn yǒu yú ]

解释 刃:刀口;刀锋;游刃:运转刀刃;余:余地。比喻经验丰富;做事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9借刀杀人 [ jiè dāo shā rén ]

解释 用别人的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别人去害人。

出处 明 汪廷讷《三祝记 造陷》:“恩相明日奏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元昊,这所谓借刀杀人。”

40喜新厌旧 [ xǐ xīn yàn jiù ]

解释 厌:厌恶。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用情不专一。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不怕你有喜新厌旧的心肠,我自有移星换斗的手段。”

41白驹过隙 [ bái jū guò xì ]

解释 白驹:白色的少壮马;喻指太阳;过隙:经过缝隙。白色的骏马飞快地驰过缝隙。现指日影在缝隙前一扫而过。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42神通广大 [ shén tōng guǎng dà ]

解释 原是佛教指其神通法力的广大无边。现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出处 《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师曰:‘你神通广大,去必无妨。’”

43能文能武 [ néng wén néng wǔ ]

解释 文的武的都行。现常指既能动笔也有实际工作能力。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三十八回:“能文能武,方是男子汉。”

44兵不血刃 [ bīng bù xuè rèn ]

解释 兵:兵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血。指未经激烈的流血战斗就取得了胜利。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义,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45初露锋芒 [ chū lù fēng máng ]

解释 锋芒:刀剑的刃口和尖端;多比喻事物的尖利部分;引申为人的棱角和锐气。比喻刚开始显露出自己的力量或才能。

出处 《人民日报》1984.2.25:“舒同的墨海生涯从他十四岁在乡间初露锋芒时算起,已有六十五个年头了。”

46视死如归 [ shì sǐ rú guī ]

解释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出处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 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47一臂之力 [ yī bì zhī lì ]

解释 臂:胳膊。比喻给一些力量不大的协助。

出处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愁甚冤仇不报?”

48风驰电掣 [ fēng chí diàn chè ]

解释 弛:快跑;掣:闪过。像风奔驰;像电闪过。形容非常迅速;急闪而过。也作“风驰电赴”。

出处 《六韬 龙韬》:“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49寻根究底 [ xún gēn jiū dǐ ]

解释 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寻:寻求;寻找;根:根源;根由;究:探究;追究;底:底细。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9回:“刘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要寻根究底。”

50刚柔相济 [ gāng róu xiāng jì ]

解释 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

出处 汉 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当唯义是务,唯国是康。何者?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然后克得其和,能为民用。”

51锋芒逼人 [ fēng máng bī rén ]

解释 锋芒:刀剑之类武器的刀口和尖端;比喻人的锐气;才干等。形容言词话语尖锐犀利;给人以威胁。

出处 华而实《汉衣冠》第二回:“想借着师友渊源、故旧情谊来笼络这位锋芒毕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将。”

52结发夫妻 [ jié fà fū qī ]

解释 结发:束发;指初成年。初成年结成的夫妻。后特指原配夫妻。

出处 汉 苏武《诗四首》之三:“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53改恶从善 [ gǎi è cóng shàn ]

解释 改去坏的、错误的;向好的、正确的方向转化。指不做坏事;重新做人。表示坏人或罪犯经过教育改造;有了明显的悔改表现。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 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

54授人以柄 [ shòu rén yǐ bǐng ]

解释 把剑柄交给别人。比喻将权力交给别人或让人抓住缺点、失误,使自己被动。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梅福传》:“倒持泰阿,授楚其柄。”

55蜜口剑腹 [ mì kǒu jiàn fù ]

解释 蜜:比喻甘美。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出处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二》:“李林甫之蜜口剑腹,贾似道之牢笼言路,合而为一,其患可胜道哉。”

56契船求剑 [ qì chuán qiú jiàn ]

解释 比喻拘泥成法,不知变通。

出处 语本《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7卖剑买牛 [ mài jiàn mǎi niú ]

解释 卖掉刀剑;买进耕牛。形容改业归农;也形容离开战斗生活;从事生产劳动。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循吏传 龚遂》:“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椟。”

58坚甲利兵 [ jiān jiǎ lì bīng ]

解释 坚甲:坚固的铠甲;兵:兵器。坚固的盔甲;锐利的兵器。也指装备精良的部队。

出处 墨翟《墨子 非攻下》:“于此为坚甲利兵,以往攻伐无无罪之国。”

59刻船求剑 [ kè chuán qiú jiàn ]

解释 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出处 唐·刘知畿《史通·因习》:“夫事有贸迁,而言无变革,此所谓胶柱而调瑟,刻船以求剑也。”

60买牛卖剑 [ mǎi niú mài jiàn ]

解释 见“买牛卖剑”。

出处 元·朱庭玉《青杏子·归隐》:“归来好向林泉下,买牛卖剑,求田问舍,学圃耘瓜。”

61卖剑买犊 [ mài jiàn mǎi dú ]

解释 同“卖剑买牛”。

出处 明·张居正《答殷石汀言宜终功名答知遇书》:“抚民愿焚械归籍,此即古人卖剑买犊之化也。”

62买犁卖剑 [ mǎi lí mài jiàn ]

解释 见“买犁卖剑”。

出处 宋·陈亮《贺新郎·怀辛幼安用前韵》:“天下适安耕且老,看买犁卖剑平家铁。”

63胶柱鼓瑟 [ jiāo zhù gǔ sè ]

解释 胶:用胶粘住;柱:瑟上调音用的短木;鼓:弹奏;瑟:一种古乐器。用胶把柱粘住;再去弹瑟;比喻拘泥固执而不知变通。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64封刀挂剑 [ fēng dāo guà jiàn ]

解释 比喻运动员结束竞技生涯,不再参加正式比赛。

出处 《羊城晚报》1984.8.25:“中国女排完成‘三连冠’伟业之后,队伍将作小的调整。据悉二十七岁的老大姐周晓兰和队长张蓉芳将要封刀挂剑。”

65五行并下 [ wǔ háng bìng xià ]

解释 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应奉传》:“奉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

66舌剑唇枪 [ shé jiàn chún qiāng ]

解释 舌如剑,唇象枪。形容争辩激烈,言词锋利,针锋相对,各不相让。

出处 元 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平日之间,别无甚么买卖,全凭着舌剑唇枪,说嘴儿哄人的钱使。”

67新发于硎 [ xīn fā yú xíng ]

解释 刀刚在磨刀石上磨过。形容非常锋利。新发:刚磨过;硎:磨刀石。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68新硎初试 [ xīn xíng chū shì ]

解释 形容很锋利。多比喻经过长期准备或训练后刚上任做某事;初露锋芒。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这五百和尚,都是侠禅亲自教出来的,操练了几年,今日新硎初试,勇气百倍。”

69齿剑如归 [ chǐ jiàn rú guī ]

解释 犹言视死如归。

出处 《晋书·列女传论》:“比夫悬梁靡顾,齿剑如归,异日齐风,可以激扬千载矣。”

70龙泉太阿 [ lóng quán tài ē ]

解释 指古代的两件宝剑。

出处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28回:“众夫散出,焕密启其函,见其光芒射目,乃是宝剑二口,靶上刻有字号,名曰龙泉太阿。”

71枪刀剑戟 [ qiāng dāo jiàn jǐ ]

解释 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四种常用兵器。泛指兵器。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回:“关前摆着枪刀剑戟,弓弩戈矛,四边都是檑木炮石。”

72弩张剑拔 [ nǔ zhāng jiàn bá ]

解释 比喻雄健。亦作“剑拔弩张”。

出处 明丰道生《真赏斋赋》:“昔者周穆巡狩,至乎坛山,吉日癸巳,亲题材石间,弩张剑拔,虎跳龙盘。”

73蹑影追风 [ niè yǐng zhuī fēng ]

解释 形容速度极快。

出处 《梁书 王僧孺传》:“入班九棘,出专千里,据操撮之雄官,参人伦之显职,虽古之爵人不次,取士无名,未有蹑影追风,奔骤之若此者也。”

74追风逐电 [ zhuī fēng zhú diàn ]

解释 形容速度极快。多指马飞速奔驰。

出处 北齐·刘昼《新论·知人》:“故孔方諲之相马也,虽未追风逐电,绝尘灭影,而迅足之势固已见矣。”

75借剑杀人 [ jiè jiàn shā rén ]

解释 见“借刀杀人”。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坐山看虎斗’,‘借剑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了油瓶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本事。”

76屦及剑及 [ jù jí jiàn jí ]

解释 屦:鞋;及:赶上。形容人奋发兴起,行动果断迅速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四年》:“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围宋。”

77剑及屦及 [ jiàn jí jù jí ]

解释 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出处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围宋。”

78瞋目案剑 [ chēn mù àn jiàn ]

解释 瞋目:瞪大眼睛;案:通“按”,握住。瞪圆双眼,握着宝剑。形容带剑者怒目圆睁的样子。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

79儿女英雄 [ ér nǚ yīng xióng ]

解释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80倒持太阿 [ dǎo chí tai ā ]

解释 见“倒持泰阿”。

出处 《旧唐书·陈夷行传》:“自三数年来,奸臣窃权,陛下不可倒持太阿,授人鳟柄。”

81追风掣电 [ zhuī fēng chè diàn ]

解释 同“追风逐电”。

出处 宋·张淏《云谷杂记·侍郎徐公帖》:“愿得侧翅附鸿鹄,追风掣电凌太空。”

82案剑瞋目 [ àn jiàn chēn mù ]

解释 案:同“按”,握住;瞋目:瞪眼。手握宝剑,怒目而视。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案剑瞋目,声如乳虎。”

83深情故剑 [ shēn qíng gù jiàn ]

解释 故剑:比喻结发之妻。结发夫妻情意浓厚。指不喜新厌旧。

出处 《汉书·外戚传上》:“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倢伃为皇后。”

84剑首一吷 [ jiàn shǒu yī guī ]

解释 见“剑头一吷”。

出处 清·徐芳《书影>序》:“栎园天才绝世,其诗文皆卓然大家;即以杂著,此其剑首一吷也,而富如此。”

85琴剑飘零 [ qín jiàn piāo líng ]

解释 琴是古时文人常携带的。旧指潦倒失意,流落他乡。

出处 明 钱晔《赠周歧凤》:“琴剑飘零西复东,旧游清兴几时同?”

86琴心剑胆 [ qín xīn jiàn dǎn ]

解释 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出处 元 吴莱《寄董与几》诗:“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

87剑树刀山 [ jiàn shù dāo shān ]

解释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灌州罗汉和尚》:“曰:‘如何是法?’师曰:‘剑树刀山。’”

88追风蹑景 [ zhuī fēng niè jǐng ]

解释 形容速度极快。

出处 《抱朴子 内篇序》:“奋翅则能凌厉玄霄,骋足则能追风蹑景。”

89剑态箫心 [ jiàn tài xiāo xīn ]

解释 见“剑气箫心”。

出处 柳亚子《自题磨剑室诗词后》:“剑态箫心不可羁,已教终古负初期。”

90剑头一吷 [ jiàn tóu yī xuè ]

解释 剑头:指剑环头小孔;吷:象声词,形容声音微小。比喻言论无足轻重。

出处 庄周《庄子 则阳》:“夫吹管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91剑及履及 [ jiàn jí lǚ jí ]

解释 见“剑及屦及”。

出处 《新华日报》1943.1.31:“社会上各界领袖,能以身作则,剑及履及的来做,则移风易俗,也绝不是挟泰山以超北海的难事。”

92解剑拜仇 [ jiě jiàn bài chóu ]

解释 谓息争释怨。汉许荆兄子世尝杀人,仇者将杀世,荆乃跪拜仇者曰:“兄早没,只一子,原杀身代之。”仇者曰:“许掾郡中称贤,何敢相侵!”因解剑去。事见《汉书·许荆传》。

出处 汉许荆兄子世尝杀人,仇者将杀世,荆乃跪拜仇者曰:“兄早没,只一子,原杀身代之。”仇者曰:“许掾郡中称贤,何敢相侵!”因解剑去。事见《汉书·许荆传》。

93批鳞请剑 [ pī lín qǐng jiàn ]

解释 汉成帝时,槐里令朱云以“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上书请赐尚方斩马剑斩佞臣安昌侯张禹(成帝师)以厉其馀。成帝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批鳞请剑”谓敢于直言犯上请斩巨奸。

出处 汉成帝时,槐里令朱云以“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上书请赐尚方斩马剑斩佞臣安昌侯张禹(成帝师)以厉其馀。成帝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事见《汉书·朱云传》。

94奔逸绝尘 [ bēn yì jué chén ]

解释 奔逸:疾驰;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走得极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众,无人企及。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颜渊问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成玄英疏:“奔逸绝尘,急走也。”

95帷灯匣剑 [ wéi dēng xiá jiàn ]

解释 以帷罩灯,以匣藏剑。比喻真相难明,令人猜疑。

出处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5回:“杯影蛇弓魔入幻,帷灯匣剑鬼生疑。”

96帷灯箧剑 [ wéi dēng qiè jiàn ]

解释 比喻真相难明,令人猜疑。同“帷灯匣剑”。

出处 清·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如帷灯箧剑。如暮鼓晨钟,隐隐约约,莫非正喻相关,真正令我难解。”

97鹰拿雁捉 [ yīng ná yàn zhuō ]

解释 比喻缉捕时的快速凶猛。

出处 《平山冷燕》第五回:“圣旨一下,早有锦衣卫官已将窦国一、宋信鹰拿雁捉的拖了出来。”

98投袂而起 [ tóu mèi ér qǐ ]

解释 投袂:挥动袖子。形容精神振作,立即行动起来的神态。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

99摧锋陷坚 [ cuī fēng xiàn jiān ]

解释 摧:摧毁;锋:锋利;陷:攻陷;坚:坚锐。破敌深入。

出处 《新唐书 文苑传下 李翰》:“城孤粮尽,外救不至,犹奋羸起病,摧锋陷坚。”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