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飘了的成语

形容飘了的成语


1风雨飘摇 [ fēng yǔ piāo yáo ]

解释 在风雨里飘浮摇荡。比喻动荡不稳或岌岌可危。

出处 《诗经 豳风 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

2东飘西荡 [ dōng piāo xī dàng ]

解释 指不固定,没有着落。也指无定向地漂浮。

出处 明 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一折:“去汴梁买马,不想东飘西荡,将本钱尽行折了。”

3萍飘蓬转 [ píng piāo péng zhuàn ]

解释 比喻远离家乡,在外漂泊。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续录五》:“甚或金尽裘敝,耻还乡里,萍飘蓬转,不通音问者,亦往往有之。”

4飘蓬断梗 [ piāo péng duàn gěng ]

解释 飘飞的蓬草和随波逐流的断树枝。比喻到处漂泊,行踪无定。

出处 宋 宗泽《上郑龙图求船书》:“全家百指,如飘蓬断梗,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

5东飘西泊 [ dōng piāo xī bó ]

解释 谓四处漂泊,行踪无定。

出处 《荡寇志》第一一二回:“车夫道:‘只有一人想该斗得他过。’徐槐听了,忙问是何人?车夫道:‘这人姓颜,名叫树德……向来东飘西泊,不知住处。”

6断梗飘萍 [ duàn gěng piāo píng ]

解释 见“断梗浮萍”。

出处 明·梅鼎祚《玉合记·祝发》:“想归海楼船未有期,梦与飘风会,似断梗飘萍谁可系。”

7梗迹蓬飘 [ gěng jì péng piāo ]

解释 比喻漂泊流离。梗,断梗;蓬,飞蓬。

出处 明·范受益《寻亲记·相逢》:“梗迹蓬飘,跋踄山川岂惮劳。”

8梗泛萍飘 [ gěng fàn píng piāo ]

解释 比喻流离漂泊。

出处 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二折:“只为他孤身去梗泛萍飘,撇的俺三口儿梦断魂劳。”

9颠沛流离 [ diān pèi liú lí ]

解释 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流离:离散、流落。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

出处 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第九卷:“而哀予颠沛流离万里,保有之难也,而共振显之。”

10洋洋洒洒 [ yáng yáng sǎ sǎ ]

解释 洒洒:连绵不断的样子。形容文章的篇幅很长或谈话连绵不断。也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来很畅快。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 凡例》:“故成此一百五十余回洋洋洒洒文字。”

11落叶归根 [ luò yè guī gēn ]

解释 树叶落到树根旁。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异乡的人;最终还是要回归本乡本土。

出处 明 王世贞《鸣凤记》第38出:“落叶归根,丰城剑回。”

12鸾飘凤泊 [ luán piāo fèng bó ]

解释 原形容书法笔势潇洒飘逸,后比喻夫妻离散或文人失意。

出处 唐 韩愈《峋嵝山》诗:“科斗拳身薤倒披,鸾飘凤泊拿虎螭。”

13纷纷扬扬 [ fēn fēn yáng yáng ]

解释 纷纷:众多。扬扬:飘落的样子。形容雪、花、叶等飘落的样子。也形容杂乱地传扬;议论纷纷。

出处 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时遇冬初,纷纷扬扬下着这一天大雪。”

14东奔西走 [ dōng bēn xī zǒu ]

解释 到处奔跑。形容四处奔忙或为某个目的而四下活动。也形容到处逃窜。走:跑。

出处 元 魏初《沁园春 留别张周卿韵》:“甚年来行役,交情契阔,东奔西走,水送山迎。遥望神州,故人千里。”

15迎风招展 [ yíng fēng zhāo zhǎn ]

解释 形容旗子在风中飘荡。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只见五颜六色的旗子,迎风招展,挖云镶边的号褂,映日争辉。”

16飘泊无定 [ piāo bó wú dìng ]

解释 飘泊:随水漂流或停泊;泊:停留;暂住。随水漂流到哪儿就停在哪儿;没有一定的方向。比喻东奔西走;生活不安定。

出处 宋 范成大《元夜忆群从》:“遥怜好兄弟,飘泊雨江村。”

17云淡风轻 [ yún dàn fēng qīng ]

解释 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亦作“风轻云淡”。

出处 宋 程灏《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18翩翩起舞 [ piān piān qǐ wǔ ]

解释 轻捷飘逸地跳起舞来。

出处 唐 李白《高句骊》:“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19飘风骤雨 [ piāo fēng zhòu yǔ ]

解释 同“飘风暴雨”。

出处 《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0魄散魂飘 [ pò sàn hún piāo ]

解释 形容人临死时神志昏迷、人事不省。

出处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七回:“双手攥定了这根九环锡杖,谨照着他的腰眼骨儿,着实断送他一下,把个孽畜打得一个星飞缭乱,魄散魂飘。”

21漂泊无定 [ piāo bó wú dìng ]

解释 泊:停留。比喻东奔西走,生活不安定。

出处 宋 范成大《元夜忆群从》:“遥怜好兄弟,飘泊雨江村。”

22飘然若仙 [ piāo rán ruò xiān ]

解释 飘然:神形潇洒的样子。神形潇洒好像神仙。形容人的动作潇洒自如轻盈优美。

23飘洋过海 [ piāo yáng guò hǎi ]

解释 渡过海洋。多指去异国他乡或远处。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

24大雪纷飞 [ dà xuě fēn fēi ]

解释 纷:多而杂乱。雪片大量飘落的样子。形容雪下得大。

出处 鲁迅《“大雪纷飞”》:“在江浙,倘要说出‘大雪纷飞’的意思来……大抵用‘凶’,‘猛’或‘厉害’,来形容这下雪的样子。”

25落英缤纷 [ luò yīng bīn fēn ]

解释 落:凋落;英:花;缤纷:繁多杂乱。花瓣凋落;纷纷飞扬的样子。形容鲜花盛开的美丽景致。

出处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6落叶知秋 [ luò yè zhī qiū ]

解释 一看到落到地上的黄叶;就知道秋天来临了。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出处 宋 唐庚《文录》:“仙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27飘飘欲仙 [ piāo piāo yù xiān ]

解释 飘飘然将要飞升成仙。比喻人的神态、动作轻盈飘忽如同神仙;多形容人的感受轻松爽快;沾沾自喜。

出处 清 刘鹗《老残游记》:“到了次日,老残起来,见那天色阴得很重,西北风虽不甚大,觉得棉袍子在身上有飘飘欲仙之致。”

28飘茵堕溷 [ piāo yīn duò hùn ]

解释 比喻由于偶然的机缘而有富贵贫贱的不同命运。亦多指女子堕落风尘。

出处 《梁书·儒林传·范缜》:“子良(竟陵王萧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贱贫?’缜答曰:‘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混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

29飘风暴雨 [ piāo fēng bào yǔ ]

解释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出处 管仲《管子 小匡》:“时雨甘露不将,飘风暴雨数臻。”

30断梗飘蓬 [ duàn gěng piāo péng ]

解释 梗:植物的枝茎;蓬:蓬蒿,遇风常吹折离根,飞转不已。如同折断的枝茎,飘飞的蓬蒿一般。形容人东奔西走,生活不固定。

出处 宋 石季友《清平乐》:“自怜俗状尘容,几年断梗飘蓬。”

31跋涉山川 [ bá shè shān chuān ]

解释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出处 《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弃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

32断梗浮萍 [ duàn gěng fú píng ]

解释 比喻漂泊不定。

出处 宋·秦观《别贾耘老》诗:“人生百龄同臂伸,断梗浮萍暂相亲。”

33飘然欲仙 [ piāo rán yù xiān ]

解释 飘飘然将要飞升成仙。比喻人的神态、动作轻盈飘忽如同神仙,也形容人的感受轻松爽快、沾沾自喜。

出处 宋·邓牧《伯牙琴·续补·自陶山游云门》:“奇诡万状,使人飘然欲仙,不知在人间世。”

34凤泊鸾漂 [ fèng bó luán piāo ]

解释 飘、泊:随流飘荡。原形容书法笔势潇洒飘逸,后比喻夫妻离散或文人失意。

出处 唐 韩愈《峋嵝山》诗:“科斗拳身薤倒披,鸾飘凤泊拏虎螭。”

35飘樊落溷 [ piāo fán luò hùn ]

解释 见“飘籓坠溷”。

出处 清·王韬《海陬冶游附录》中卷:“凡良家女子,遇风雨之摧残,而堕烟花之小劫者,随在皆是,飘樊落溷,狼籍堪悲;逐水沾泥,凄凉何极!”

36飘茵随溷 [ piāo yīn suí hùn ]

解释 见“飘茵堕溷”。

出处 清·吴梅《风洞山·殉烈》:“虽然是苦结局伤心断魂,煞强如没收煞飘茵随溷。”

37风轻云淡 [ fēng qīng yún dàn ]

解释 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亦作“风轻云净”、“云淡风轻”。

出处 元·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十三出:“元定下的夫妻怎断,咱茶浓酒酣,趁着风轻云淡,省得着我倚门终日盼停骖。”

38风轻云净 [ fēng qīng yún jìng ]

解释 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同“风轻云淡”。

出处 《群英类选〈分钗记 春游遇妓〉》:“风轻云净,绝胜蓬莱佳境。”

39飘藩坠溷 [ piāo fān zhuì hùn ]

解释 藩:篱笆;溷:厕所。飘落篱笆上,坠入茅厕中。比喻偶然的机遇产生不同的命运。多指女性堕落风尘。

出处 清·王韬《淞隐漫录·三十六鸳鸯谱》:“韵兰,未识其人,似以良家而误堕风尘者。飞絮落花,飘藩坠溷,亦殊可惜已。”

40飘风急雨 [ piāo fēng jí yǔ ]

解释 同“飘风暴雨”。

出处 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宋·郭熙淳《林泉高致·画诀》:“夏山雨过,浓云欲雨,骤风急雨,又曰飘风急雨。”

41虚无飘渺 [ xū wú piāo miǎo ]

解释 形容若有若无,空虚渺茫。

42浪迹萍踪 [ làng jì píng zōng ]

解释 形容踪迹漂泊不定,就象流水和浮萍一样。

出处 吴梅《风洞山 埋忠》:“我草泽偷生苦淹留,却教我浪迹萍踪向何处投。”

43飘飘摇摇 [ piāo piāo yáo yáo ]

解释 物体在空中随风漂浮摇动。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0回:“那风筝飘飘摇摇,只管往后退了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再展眼不知落到那里去了。”

44魂飘神荡 [ hún piāo shén dàng ]

解释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8卷:“吴衙内看了,不觉魂飘神荡,恨不得就飞到他身边,楼在怀中。”

45魂飘魄散 [ hún piāo pò sàn ]

解释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八回:“娘娘见说,魂飘魄散,急下亭抱起,紧搂在怀。”

46秋风落叶 [ qiū fēng luò yè ]

解释 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出处 宋·洪迈《夷坚志·齐先生》:“人言秋风落叶,此真是也。”

47神魂飘荡 [ shén hún piāo dàng ]

解释 形容精神飘忽。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四回:“黄天祥不知所以,抬头看时,不觉神魂飘荡,一会儿不知南北,昏昏惨惨,被步下军卒生擒下马。”

48坠溷飘茵 [ zhuì hùn piāo yīn ]

解释 见“坠茵落溷”。

出处 《梁书·儒林传·范缜传》:“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

49堕溷飘茵 [ duò hùn piāo yīn ]

解释 见“坠茵落溷”。

出处 《梁书·儒林传·范缜传》:“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

50飘茵落溷 [ piāo yīn luò hùn ]

解释 随风而落,有的飘在茵席上,有的落在粪坑里。比喻由于偶然的机缘而有富贵贫贱的不同命运。也指女子堕落风尘。

出处 《梁书 儒林传 范缜》:“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

51湖海飘零 [ hú hǎi piāo líng ]

解释 飘零:飘泊。居无定所,四处飘泊。

52来鸿去燕 [ lái hóng qù yàn ]

解释 比喻行踪漂泊不定的人。

出处 清 黄景仁《稚存从新安归作此寄之》诗:“来鸿去燕江干路,露宿风飞各朝暮。”

53飘瓦虚舟 [ piāo wǎ xū zhōu ]

解释 比喻凭空加害于人而又无从追究的事物。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山木》:“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54风雨飘零 [ fēng yǔ piāo líng ]

解释 受风雨吹打而飘失零落。

出处 叶圣陶《倪焕之》十二:“风雨飘零,心神不宁,骨节疼痛,都足以引起他们剧列的忿怒。”

55八方风雨 [ bā fāng fēng yǔ ]

解释 八方:四方四隅的总称。四面八方的疾风骤雨。比喻形势骤然变幻,动荡不安。

出处 唐 刘禹锡《贺晋公留守东都》:“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州。”

56桂子飘香 [ guì zǐ piāo xiāng ]

解释 指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

出处 唐 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57东飘西徙 [ dōng piāo xī xǐ ]

解释 谓到处漂流,迁徙无定。

出处 明·陆采《明珠记·江会》:“几年间东飘西徙,今日里天教重会。大海船头,果有相撞时。”

58东徙西迁 [ dōng xǐ xī qiān ]

解释 同“东迁西徙”。

出处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黄宗羲》:“宗羲窜匿草莽,东徙西迁,屡濒于危。”

59众喣飘山 [ zhòng xǔ piāo shān ]

解释 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出处 《后汉书 第五伦传》:“众喣飘山,聚蚊成雷,盖骄佚所从生也。”

60凤泊鸾飘 [ fèng bó luán piāo ]

解释 比喻有才之人不得志,飘泊无定。

出处 清 全祖望《莺脰山房诗集>序》:“然而凤泊鸾飘,漫漶怀中之刺。”

61风雨飘飖 [ fēng yǔ piāo shàn ]

解释 见“风雨飘摇”。

出处 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丽品》:“壬寅仲冬,便道过访,虽座上客满,不异曩时,而风雨飘飖,渐觉朱颜非昔矣。”

62琴剑飘零 [ qín jiàn piāo líng ]

解释 琴是古时文人常携带的。旧指潦倒失意,流落他乡。

出处 明 钱晔《赠周歧凤》:“琴剑飘零西复东,旧游清兴几时同?”

63飘飘零零 [ piāo piāo líng líng ]

解释 指花、叶等凋谢脱落。比喻人漂泊流落。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99回:“把手去移动时,只见花瓣儿多飘飘零零的落将下来。”

64风萍浪迹 [ fēng píng làng jì ]

解释 浪迹:到处飘游。比喻漂泊不定。

出处 柔石《二月》:“萧涧秋在这六年之中,风萍浪迹,跑过中国底大部分的疆土。”

65书剑飘零 [ shū jiàn piāo líng ]

解释 书剑:书籍和宝剑;飘零:漂泊,流落无依。做官或从军,离乡背井,漂泊在外,久游未归。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

66飘风过耳 [ piāo fēng guò ěr ]

解释 比喻对某件事情漠不关心或不当一回事。

出处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任你说得舌敝唇穿,也只当做飘风过耳。”

67西风落叶 [ xī fēng luò yè ]

解释 形容秋天景象。比喻事物已趋衰落。

出处 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68飘萍浪迹 [ piāo píng làng jì ]

解释 飘泊无定。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小生飘蓬浪迹,幸蒙令尊一见如故,解衣推食,恩已过甚。”

69飘萍断梗 [ piāo píng duàn gěng ]

解释 随波逐流的浮萍和植物的断茎。比喻飘泊无定的身世。

出处 宋·周行己《再和文叔》:“契阔十年才道旧,问关千里又言旋。飘萍断梗无根柢,愁唤羸童理破鞯。”

70飘如游云 [ piāo rú yóu yún ]

解释 飘:飘逸;游云:流动的云彩。形容书法和人的仪容俊逸潇洒。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71飘洋航海 [ piāo yáng háng hǎi ]

解释 同“飘洋过海”。

72飘籓坠溷 [ piāo fān zhuì hùn ]

解释 同“飘茵堕溷”。

73四海飘零 [ sì hǎi piāo líng ]

解释 四海:代指全国各地。飘零:比喻遭到不幸,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指到处飘泊,生活无着。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云几番欲来相投,只恐袁绍见怪。四海飘零,无容身之地。前偶过此处,适遇裴元绍下山来欲夺吾马,云因杀之,借此安身。”

74浮家泛宅 [ fú jiā fàn zhái ]

解释 泛:漂浮;宅:住所。形容以船为家,在水上生活,漂泊不定。

出处 《新唐书 隐逸传 张志和》:“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

75梗泛萍漂 [ gěng fàn píng piāo ]

解释 断梗、浮萍在水中漂浮。比喻漂泊流离。

出处 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二折:“只为他孤身去梗泛萍漂,撇的俺三口儿梦断魂劳。”

76惊才风逸 [ jīng cái fēng yì ]

解释 指惊人的才华像风飘逸。

出处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辨骚》:“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77济窍飘风 [ jì qiào piāo fēng ]

解释 语出《庄子·齐物论》:“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谓大风止则所有的窍孔都空寂无声。后比喻毫无影响与作用的事物。

出处 语出《庄子·齐物论》:“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

78虚舟飘瓦 [ xū zhōu piāo wǎ ]

解释 比喻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

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方船济乎江,有虚船从一方来,触而覆之,虽有忮心者,必无怨色。”

79飘风苦雨 [ piāo fēng kǔ yǔ ]

解释 形容天气恶劣。

出处 战国·宋·墨翟《墨子·尚同上》:“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80飘零书剑 [ piāo líng shū jiàn ]

解释 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6回:“如今虽是飘零书剑,家里也还有一百亩田,三四带房子住着。”

81飘然远翥 [ piāo rán yuǎn zhù ]

解释 翥:向高处飞。轻快地向高处飞去。比喻放弃权利之争,远离庸俗的官场。

出处 蔡锷《致唐继尧皓电》:“侪辈中果有三数人身先引退,飘然远翥,实足以对于今日号称伟人志士、英雄豪杰一流直接下一针砭,为后来留一榜样。”

82沉雄古逸 [ chén xióng gǔ yì ]

解释 沉雄:深沉雄健;逸:超迈。形容书画风格沉毅雄健,古朴飘逸。

出处 《清史稿·王时敏传》:“与时敏砥砺画学,以董源、巨然为宗,沉雄古逸,虽青绿重色,书味盎然。”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