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工作思路清晰的成语

形容工作思路清晰的成语


1一目了然 [ yī mù liǎo rán ]

解释 目:看。了然:明明白白的样子。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7卷:“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2头头是道 [ tóu tóu shì dào ]

解释 原为禅宗语;原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条理清楚;道理充分;面面俱到。

出处 《续传灯录 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3有条不紊 [ yǒu tiáo bù wěn ]

解释 紊:乱。有条理;不紊乱。

出处 【出处】《尚书 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4一清二楚 [ yī qīng èr chǔ ]

解释 十分明白、清楚。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小顺儿样样事情都要闹个一清二楚,不然怎幺能当好妈妈的保镖呢。”

5耳聪目明 [ ěr cōng mù míng ]

解释 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出处 汉 焦赣《易林 临之需》:“重瞳四乳,耳聪目明,普为仁表,圣作元辅。”

6井井有条 [ jǐng jǐng yǒu tiáo ]

解释 井井:整齐、有条理的样子。形容整齐;有条有理。

出处 荀况《荀子 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7拨云见日 [ bō yún jiàn rì ]

解释 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出处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我投至的见了爷爷,就是拨云见日,昏镜重磨。”

8顿开茅塞 [ dùn kāi máo sè ]

解释 头脑本来像被茅草堵塞住;忽然被打开了。比喻因受启发而忽然心思开朗;明白了道理或消除了疑团。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9井然有序 [ jǐng rán yǒu xù ]

解释 井然:整整齐齐的样子。有条理;有次序;整齐不乱。

出处 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以制产、重农、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10有条有理 [ yǒu tiáo yǒu lǐ ]

解释 有条理;有次序;形容层次脉络清楚。

出处 《尚书 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孔安国传:“如网在纲,各有条理而不乱也。”

11达地知根 [ dá dì zhī gēn ]

解释 比喻根底清楚、明白。

出处 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争奈忒达地忒知根,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

12不愤不启 [ bù fèn bù qǐ ]

解释 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出处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3惇信明义 [ dūn xìn míng yì ]

解释 惇:重视;信:诚实。遵守信用,深明道义。

出处 《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

14罕譬而喻 [ hǎn pì ér yù ]

解释 说话用不着多比方,都能听懂。形容话说得非常明白。

出处 《礼记·学记》:“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15张本继末 [ zhāng běn jì mò ]

解释 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

出处 《宋书·礼志一》:“[《左传》]其书善礼,多膏腴美辞,张本继末,以发明经意,信多奇伟,学者好之。”

16朗若列眉 [ lǎng ruò liè méi ]

解释 朗:明亮;列眉:明白。形容非常明白。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吾必不听众口与谗言,吾信汝也,犹列眉也。”

17天花乱坠 [ tiāo huā luàn zhuì ]

解释 从天上落下许多花朵。比喻说话漂亮动听而不切合实际或用甜言蜜语骗人。也用来形容雪花纷纷飘落。

出处 《法华经 序品》:“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18一诺千金 [ yī nuò qiān jīn ]

解释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19黑白分明 [ hēi bái fēn míng ]

解释 黑、白:黑白两种颜色;明:清楚。黑白两色分得很清。比喻对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出处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20重蹈覆辙 [ chóng dǎo fù zhé ]

解释 重:再一次;蹈:踏上;覆:翻倒;辙:车轮轧出的痕迹。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武传》:“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21道听途说 [ dào tīng tú shuō ]

解释 道、途:路。路上听说来的;又在路上传播。指随便传说不可靠的消息;或指没有根据的消息。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22贪得无厌 [ tān dé wú yàn ]

解释 贪:求多;得:获取;厌:满足。追求财物没有满足的时候。

出处 《四游记 三至岳阳飞度》:“洞宾叹曰:‘人心贪得无厌,一至于此!’”

23规规矩矩 [ guī guī jǔ jǔ ]

解释 指人的品行方正,谨守礼法。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说了不多几句话,宝玉也来了,进门见了王夫人,不过规规矩矩说了几句。”

24能说会道 [ néng shuō huì dào ]

解释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出处 元 无名氏《渔樵闲话》:“但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25得陇望蜀 [ dé lǒng wàng shǔ ]

解释 陇:古代地名;相当于今甘肃东部;蜀:古代地名;相当于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陇地后;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贪心不足。

出处 《东观汉记 隗嚣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26四平八稳 [ sì píng bā wěn ]

解释 原形容说话做事稳当。现多含有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的意思。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4回:“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

27唇亡齿寒 [ chún wáng chǐ hán ]

解释 亡:没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关。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28含糊其辞 [ hán hú qí cí ]

解释 糊:不明确;不清晰;辞:也作“词”;言辞。指话说得含含糊糊;不清楚;不明确。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7回:“二人先受岸贾之嘱,含糊其词,不肯替赵氏分辨。”

29了如指掌 [ liǎo rú zhǐ zhǎng ]

解释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30真相大白 [ zhēn xiàng dà bái ]

解释 真相:佛教用语;指本来面目;大白:彻底弄清楚了。真实情况完全弄清楚了。

出处 《花城》1981年第1期:“要是能把他的疯病治好了,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31称心如意 [ chèn xīn rú yì ]

解释 称:符合;称心:符合心愿。完全符合心意。

出处 宋 朱敦儒《感皇恩》词:“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32语无伦次 [ yǔ wú lún cì ]

解释 伦次:次序;条理。话讲得颠三倒四;毫无条理。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第七卷引《诗眼》:“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论次,而意若贯珠。”

33不知不觉 [ bù zhī bù jué ]

解释 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20卷:“圣贤之学是掯掯定定做,不知不觉自然做得彻。”

34心满意足 [ xīn mǎn yì zú ]

解释 称心如意;非常满足。

出处 宋 刘克庄《答欧阳秘书书》:“精义多先儒所未讲,陈言无一字之相袭,虽累数千言,而义理一脉,首尾贯属,读之使人心满意足。”

35侃侃而谈 [ kǎn kǎn ér tán ]

解释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指理直气壮、不慌不忙地讲话。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

36信手拈来 [ xìn shǒu niān lái ]

解释 随手拿来。多形容说话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例证丰富;选用时显得轻松自如;不必费心寻找。信手:随手;拈:用指头夹取东西。

出处 宋 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

37坚持不懈 [ jiān chí bù xiè ]

解释 懈:放松。坚持到底;没有丝毫的松懈。

出处 《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38一清二白 [ yī qīng èr bái ]

解释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指非常清白;没有污点。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贾李魁道:‘王紫泥,张绳祖他俩个,现在二门外看审官司哩。老爷只叫这二个到案,便一清二白。”

39当之无愧 [ dāng zhī wú kuì ]

解释 承受得起这种荣誉或称号;一点也不必感到惭愧。当:担当;承受;之:指所给的荣誉或称号。

出处 宋 欧阳修《回丁判官书》:“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

40承前启后 [ chéng qián qǐ hòu ]

解释 承:承接;启:开创、开始。承接前面的;引出后面的。多用于事业、学问方面。也作“承先启后。”

出处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曾有菴赠文》:“公承前草创,启后规模,此之功德,垂之永永。”

41整整齐齐 [ zhěng zhěng qí qí ]

解释 保持整洁和有条不紊。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打扮得整整齐齐,则等做女婿。”

42面面俱到 [ miàn miàn jù dào ]

解释 俱:都。各方面都照顾到。也指虽然各方面都照顾到;但重点不突出;很一般化。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他八股做得精通,自然办起事来亦就面面俱到了。”

43明明白白 [ míng míng bái bái ]

解释 清清楚楚,明确无误;正大光明。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账目已明明白白,并无分文来去。”

44春华秋实 [ chūn huá qiū shí ]

解释 华:古同“花”。春天盛开的花;秋天结的果。比喻文采和德行。有时也比喻学问和品德修养之间的关系。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邢颙传》:“(君侯)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45杂乱无章 [ zá luàn wú zhāng ]

解释 杂乱:多而乱;无章:没有条理。混乱而没有条理。

出处 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46洋洋洒洒 [ yáng yáng sǎ sǎ ]

解释 洒洒:连绵不断的样子。形容文章的篇幅很长或谈话连绵不断。也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来很畅快。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 凡例》:“故成此一百五十余回洋洋洒洒文字。”

47洞若观火 [ dòng ruò guān huǒ ]

解释 如同看火那样看得清楚。比喻对事物观察得十分明白透彻。

出处 明 林潞《江陵救时之相论》:“当以某辞入告,某策善后,勇怯强弱,进退疾徐,洞若观火。”

48触景生情 [ chù jǐng shēng qíng ]

解释 触:接触;情:感情。接触眼前景物而激起情绪波动。也作“见景生情”。

出处 清 赵翼《殴北诗话 白香山诗》:“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

49耳濡目染 [ ěr rú mù rǎn ]

解释 濡:音如;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 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50滴水穿石 [ dī shuǐ chuān shí ]

解释 滴水可把石头打穿。比喻虽然力量小;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也作“水滴石穿”。

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一钱斩吏》:“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51层次分明 [ céng cì fēn míng ]

解释 层次:事物的次序。事物的次序界限清楚。

出处 孙世恺《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使大礼堂成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整体。”

52见微知著 [ jiàn wēi zhī zhù ]

解释 微:微小;著:明显。看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出处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53若明若暗 [ ruò míng ruò àn ]

解释 好像明亮;又好象昏暗。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

出处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

54嘴硬心软 [ zuǐ yìng xīn ruǎn ]

解释 嘴上不服软,心里却认输。指人嘴好强。

55三纸无驴 [ sān zhǐ wú lǘ ]

解释 形容写文章废话连篇,不得要领。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邺下谚曰:‘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56了若指掌 [ liǎo ruò zhǐ zhǎng ]

解释 比喻对情况十分明白清楚。

出处 《宋史 道学传序》:“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57炳若观火 [ bǐng ruò guān huǒ ]

解释 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出处 梁启超《欧洲地埋大势论》:“人民之职业物产之制造,种种殊异之处,则如网在纲,炳若观火。”

58由浅入深 [ yóu qiǎn rù shēn ]

解释 从浅到深。

出处 清 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四:“夫诗之章法起句,必切本题,且由纲及目,由浅入深。”

59无所不在 [ wú suǒ bù zài ]

解释 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

出处 巴金《家》四:“电灯光死去时发出的凄惨的叫声还在空中荡漾,虽然声音很低,却是无所不在。”

60断壁残垣 [ duàn bì cán yuán ]

解释 倒塌了的墙壁,形容残破的景象。

出处 《新民晚报》1987.2.8:“几年后,秦始皇驾崩,秦二世登极。朱贤始得返回家乡。可家里人不见,唯剩一片断壁残垣。”

61料敌若神 [ liào dí ruò shén ]

解释 形容对敌方活动预料非常准确。

出处 《旧唐书·郭子仪传》:“故太尉、兼中书令、上柱国、汾阳郡王、尚父子仪,天降人杰,生知王佐,训师如子,料敌如神。”

62洞察秋毫 [ dòng chá qiū háo ]

解释 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63人心如镜 [ rén xīn rú jìng ]

解释 人的心就像镜子似的透亮明白。

出处 宋·洪迈《夷坚丙志》第10卷:“且谓人心如镜,须管常磨,勿令尘染污,自然聪明。”

64议论风生 [ yì lùn fēng shēng ]

解释 形容谈论广泛、生动而又风趣。

出处 宋王暐《道山清话》:“韩持国为人凝严方重,每兄弟聚话,玉汝、子华议论风生,持国未尝有一言。”

65思若涌泉 [ sī ruò yǒng quán ]

解释 思:思绪,文思。指人的文思如泉水涌出。形容文思丰富敏捷。

出处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强记冶闻,幽赞微言;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66昭昭在目 [ zhāo zhāo zài mù ]

解释 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出处 唐·裴度《寄李翱书》:“贾谊之文,化成之文也,铺陈帝王之道,昭昭在目。”

67豁然确斯 [ huō rán què sī ]

解释 明白透彻。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郭象注:“了无,则天地万物彼我是非豁然确斯也。”

68烂若披掌 [ làn ruò pī zhǎng ]

解释 形容对情况非常熟悉。

出处 清·王晫《今世说·客止》:“与人言古今成败,烂若披掌,听者忘倦。”

69澈底澄清 [ chè dǐ chéng qīng ]

解释 指完全清楚,毫无遗漏。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如今这个人的来历是澈底澄清的明白了。”

70漆桶底脱 [ qī tǒng dǐ tuō ]

解释 漆桶脱了底才能透光亮。比喻彻底明白清楚。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2卷:“吕先生听罢,大彻大悟,如漆桶底脱。”

71独茧抽丝 [ dú jiǎn chōu sī ]

解释 比喻诗文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亦比喻单相思。

出处 明·谢榛《四溟诗话》第一卷:“凡作近体,诵要好,听要好,观要好,讲要好。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