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成语

形容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成语


1旭日东升 [ xù rì dōng shēng ]

解释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旭日:早晨刚出来的太阳。

出处 《诗经 邶风 匏有苦叶》:“緇緇鸣雁,旭日始旦。”

2日薄西山 [ rì bó xī shān ]

解释 薄:迫近;西山:泛指西边的高山。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临汨罗而自损兮,恐日薄于西山。”

3生机勃勃 [ shēng jī bó bó ]

解释 生机:生命力。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有旺盛的生命力。

出处 张天民《创业》:“油田一片生机勃勃,繁忙兴旺的景象。”

4如日中天 [ rú rì zhōng tiān ]

解释 如同太阳运行到太空正当中。

出处 清 丘逢甲《为潮人衍说孔孝于鮀浦,伯瑶见访有诗,次韵答之》:“重提孔子尊王义,如日中天万象看。”

5如日方升 [ rú rì fāng shēng ]

解释 方:刚刚。像太阳刚刚升起一样。比喻正处于兴盛阶段;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和坚强的生命力。

出处 《诗经 小雅 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6蒸蒸日上 [ zhēng zhēng rì shàng ]

解释 蒸蒸:一天天地向上发展。形容发展速度快。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你世兄又是槃槃大才,调度有方,还怕不蒸蒸日上吗?”

7夕阳西下 [ xī yáng xī xià ]

解释 指傍晚落日的景象。也比喻人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出处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旭日初升 [ xù rì chū shēng ]

解释 早晨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比喻充满活力、生气勃勃的景象。

出处 《诗经·邶风·匏有苦叶》:“緇緇鸣雁,旭日始旦。”

9东曦既驾 [ dōng xī jì jià ]

解释 曦:曦和,神话中驾日车的神。指太阳已经在东方升起。比喻驱散黑暗,光明已见。亦作“东曦既上”。

10晨光熹微 [ chén guāng xī wēi ]

解释 熹微:天色微明。早上天色微明。

出处 晋·陶潜《归去来辞》:“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11破涕为笑 [ pò tì wéi xiào ]

解释 涕:眼泪。一下子停止哭泣;笑了起来。也用来形容转悲为喜。

出处 晋 刘琨《答卢湛书》:“时复相与举觞对膝,破涕为笑,排终身之积惨,求数刻之暂欢。”

12日暮途穷 [ rì mù tú qióng ]

解释 日暮:天快黑;途穷:路走到了尽头。比喻接近灭亡。

出处 唐 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几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穷。”

13亲密无间 [ qīn mì wú jiàn ]

解释 间:缝隙。关系非常融洽、密切、没有一点间隔。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萧望之传赞》:“萧望之历位将相,藉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

14缓兵之计 [ huǎn bīng zhī jì ]

解释 缓:延缓。指作战时延缓对方进兵的计策。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9回:“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15满面春风 [ mǎn miàn chūn fēng ]

解释 春风:春天温暖的风。本指春风拂面;温暖宜人。现指心情喜悦;满脸笑容。也用以形容和蔼热情的面容。

出处 元 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得胜归来喜笑浓,气昂昂,志卷长虹,饮千钟,满面春风。”

16稀奇古怪 [ xī qí gǔ guài ]

解释 指很少见,很奇异,不同一般。

出处 清邵梅臣《画耕偶录》:“稀奇古怪,我法我派。一钱不值,万钱不卖。”

17能屈能伸 [ néng qū néng shēn ]

解释 屈:弯曲;伸:伸直。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根据环境变化的需要既能忍受委屈;又能挺直腰板;施展抱负。

出处 《周易 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18苦不堪言 [ kǔ bù kān yán ]

解释 堪:能。苦痛至极;不能用言语来形容、表述。形容受苦极深。

出处 宋 李昌龄《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

19患难与共 [ huàn nàn yǔ gòng ]

解释 患难:危险艰苦的环境;与共:在一起。指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担灾难和困苦。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20生气勃勃 [ shēng qì bó bó ]

解释 生气:朝气;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富有朝气充满生命的活力。

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15卷:“余选钱文敏公诗甚少,家人误抄十余章,余读之,生气勃勃,悔知公未尽。”

21差强人意 [ chā qiáng rén yì ]

解释 差:稍微地;强:振奋。原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形容某人某事还不错;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22方兴未艾 [ fāng xīng wèi ài ]

解释 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完结。刚兴起还没有停止。现多用来形容事物正处于兴旺阶段或形容正在蓬勃发展。

出处 宋 周煇《清波杂志》第一卷:“鸿恩锡类,方兴未艾,在位者其思有以革之。”

23光芒万丈 [ guāng máng wàn zhàng ]

解释 形容光辉灿烂;照耀非常远。

出处 唐 韩愈《调张籍》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24满载而归 [ mǎn zài ér guī ]

解释 满:满满地;载:装载;归:返回。东西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极丰富。也作“捆载而归”或“满车而归”。

出处 宋 倪思《经鉏堂杂志》:“里有善干谒者,徒有而出,满载而归,里人无不羡之。”

25风和日丽 [ fēng hé rì lì ]

解释 和:柔合;温和。轻风柔和;阳光灿烂。形容天气晴和。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奠。”

26不可收拾 [ bù kě shōu shí ]

解释 收拾:整理。原意是没法归类整顿;后形容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处 唐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

27辞不达义 [ cí bù dá yì ]

解释 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语本《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出处 语出《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28秀色可餐 [ xiù sè kě cān ]

解释 美丽的容貌或秀丽的景色好像可以当饭吃。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或景色非常美;让人入迷忘情。

出处 晋 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29相亲相爱 [ xiāng qīn xiāng ài ]

解释 互相之间十分亲爱。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出处 明 王世贞《鸣凤记 拜谒忠灵》:“与严家大相自幼往往来来,嘻嘻哈哈,同眠同坐,相亲相爱,就是一个人相交,不放下怀。”

30脑满肠肥 [ nǎo mǎn cháng féi ]

解释 脑满:指肥头大耳;肠肥:肠子脂肪多;体胖。指由于生活舒适;终日无所事事;养得大腹便便;肥头大耳的样子。

出处 唐 李百药《北齐书 琅邪王俨传》:“琅邪王年少,肠肥脑满,轻为举措。”

31地广人稀 [ dì guǎng rén xī ]

解释 地域广阔;人烟稀少。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32喷薄欲出 [ pēn bó yù chū ]

解释 喷薄:气势旺盛;喷涌而出的样子;欲:将要。原形容水流喷涌的样子。后形容太阳将升上地平线时;光芒四射的样子。

出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一轮朝日。”

33牛鼎烹鸡 [ niú dǐng pēng jī ]

解释 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

出处 《后汉书·边让传》:“函牛之鼎以烹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少汁则熬而不可熟。”

34感恩戴德 [ gǎn ēn dài dé ]

解释 感激别人的恩德。戴:尊敬;推崇。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35朝气蓬勃 [ zhāo qì péng bó ]

解释 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朝:早上;蓬勃:旺盛的样子)。

出处 李晓明《平原枪声》:“朝气蓬勃的肖家镇一下子变得空虚了,沉静了。”

36马首是瞻 [ mǎ shǒu shì zhān ]

解释 首:头;是:指示代词;起提前受事成分的作用;瞻:往前或向上看。原指作战时士卒看主将的马头行事。后比喻服从指挥或依附某人。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苟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37义形于色 [ yì xíng yú sè ]

解释 义:正义;伸张正义;形:表现;见之于形;色:脸色。伸张正义的神态流露在脸面上。

出处 《公羊传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38日落西山 [ rì luò xī shān ]

解释 太阳迫近西山;快要落下。也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出处 《上唐书 音乐志》:“'栖鸟夜飞',沉攸之元微五年所作也。攸之未败前,思归京师,故歌和云:'日落西山还去来。'”

39日上三竿 [ rì shàng sān gān ]

解释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出处 宋 杨亿《劝石集贤饮》诗:“日上三竿宿雾披,章台走马帽檐欹。”

40耳濡目染 [ ěr rú mù rǎn ]

解释 濡:音如;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 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41尽情尽理 [ jìn qíng jìn lǐ ]

解释 尽:达到极限。比喻某事全部合情合理。

出处 郭沫若《高渐离》第三幕:“廷尉,你的推测,尽情尽理,这案件实在太离奇。”

42烂熳天真 [ làn màn tiān zhēn ]

解释 形容心地纯真,不虚伪做作。

出处 元·李伯瞻《殿前欢·省悟》曲:“闲愁心上消磨尽,烂熳天真,贤愚有几人?”

43拨云见日 [ bō yún jiàn rì ]

解释 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出处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我投至的见了爷爷,就是拨云见日,昏镜重磨。”

44钱可通神 [ qián kě tōng shén ]

解释 比喻金钱的魔力极大。

出处 唐 张固《幽闲鼓吹》:“钱至十万,可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惧及祸,不得不止。”

45故步自画 [ gù bù zì huà ]

解释 犹故步自封。

出处 郭沫若《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我国自印度思想输入以后,几千年来溺佛者遁世无营,避佛者亦故步自画。”

46错落参差 [ cuò luò cēn cī ]

解释 错落:错杂;参差:长短不齐。形容错杂不齐。

出处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乃未及半圈,而前者忽后,后者忽前,错落参差,捉摸不定,使人目眩神骇。”

47日出不穷 [ rì chū bù qióng ]

解释 形容接连不断地出现。

出处 清·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而新书新报日出不穷者,无愚智皆读之。”

48云天雾地 [ yún tiān wù dì ]

解释 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出处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三:“田里功夫,他比你爸爸还强一色。就是有点面胡,吃了酒,尤其是有点云天雾地。”

49真情实感 [ zhēn qíng shí gǎn ]

解释 真挚的感情,实在的感受。

出处 孙犁《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散文如无具体约束,无真情实感,就会枝蔓无边。”

50计日可待 [ jì rì kě dài ]

解释 指为期不远。

出处 明 海瑞《治黎策》:“夫以万全之力,视此直狐兔耳。其束身系颈,计日可待也。”

51逢场游戏 [ féng chǎng yóu xì ]

解释 犹言逢场作戏。偶尔凑凑热闹。

出处 宋·刘克庄《贺新郎·甲子端午》词:“忆垂髫,留连节物,逢场游戏。”

52间不容缓 [ jiān bù róng huǎn ]

解释 指刻不容缓。

出处 龚振黄《青岛潮》第十章:“是否赞同,迅祈赐覆。千钧一发,间不容缓也。”

53霞光万道 [ xiá guāng wàn dào ]

解释 形容日出日落时霞光散射的美丽景象。也形容某种珍宝放出耀眼的光辉。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一回:“但见个东西映着日光,霞光万道,瑞气千条,从门里就冲着他怀里飞来。”

54风清月皎 [ fēng qīng yuè jiāo ]

解释 轻风清凉,月光皎洁。形容夜景优美宜人。

出处 唐·无名氏《薛昭传》:“及夜风清月皎,见阶间有三美女,笑话而至。”

55鸡栖凤巢 [ jī qī fèng cháo ]

解释 栖:居住。鸡住在凤凰的窝里。比喻才德卑下的人占据高位。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六:“鸡栖凤巢,非其同类出去。”

56异地相逢 [ yì dì xiāng féng ]

解释 异地:他乡。在他乡相遇。

出处 唐·李咸用《春日喜逢乡人刘松》诗:“故人不见五春风,异地相逢岳影中。”

57他山攻错 [ tā shān gōng cuò ]

解释 比喻拿别人的长处,补救自己的短处。

出处 《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58巢林一枝 [ cháo lín yī zhī ]

解释 指鹪鹩筑巢,只不过占用一根树枝。后以之比喻安本分,不贪多。

出处 语出《庄子 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59嗟来之食 [ jiē lái zhī shí ]

解释 嗟:不礼貌的招呼声。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60伸头探脑 [ shēn tóu tàn nǎo ]

解释 不断伸着脑袋张望。形容迟疑观望,或心中有鬼。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他在那锅门前,更无心烧火,不时的伸头探脑,出来观看。”

61南山之寿 [ nán shān zhī shòu ]

解释 南山:终南山。寿命像终南山那样长久。

出处 《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62分而治之 [ fēn ér zhì zhī ]

解释 ①分别治理。②利用手段使国家、民族或宗教等产生分裂,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和统治。

出处 清·俞樾《群经平议·周官二》“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是亦不自医也。”

63归去来兮 [ guī qù lái xī ]

解释 回去吧!

出处 晋 陶潜《归去来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64竿头日上 [ gān tóu rí shàng ]

解释 竿头:竹竿尖头;上:上升。比喻学业进步很快。

出处 《秉烛谈》:“招贤大师赠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人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65传闻异辞 [ chuán wén yì cí ]

解释 传闻:原指久远的事,后指听来的传说;异辞:原指措词有所不同,后指说法不一致。指传说不一致。

出处 《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66食日万钱 [ shí rì wàn qián ]

解释 每天饮食要花费上万的钱。形容饮食极奢侈。

出处 《晋书 何曾传》:“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67全知全能 [ quán zhī quán néng ]

解释 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出处 郭沫若《郑成功》第四章:“全知全能的主是大公无私的。”

68日出三竿 [ rì chū sān gān ]

解释 太阳升起来离地面已有三根竹竿那样高。约为午前八、九点钟。形容天已大亮,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出处 《南齐书 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虹抱珥直背。”

69水色山光 [ shuǐ sè shān guāng ]

解释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出处 唐·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眺》诗:“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暝沈沈。”

70色色俱全 [ sè sè jù quán ]

解释 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很齐全。

出处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12回:“掌柜的招呼进内,先把那包首饰秤准分两,再拣取应用各件,色色俱全。”

71重山复水 [ zhòng shān fù shuǐ ]

解释 谓山峦重迭,水流盘曲。

出处 宋·林逋《风水洞》诗:“平昔常闻风水洞,重山复水去无穷。”

72财殚力尽 [ cái dān lì jìn ]

解释 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

出处 《辛雄传》:“当今天下黔黎,久经寇贼……财殚力尽,无以卒岁。”

73肥头大面 [ féi tóu dà miàn ]

解释 见“肥头大耳”。

出处 《太平广记》卷二百六十引隋·侯白《启颜录·殷安》:“汝肥头大面,不识今古。噇,食无意智,不作宰相而何!”

74餐风饮露 [ cān fēng yǐn lù ]

解释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出处 明 王守仁《瘗旅文》:“餐风饮露,无尔饥兮。”

75之死靡他 [ zhī sǐ mí tā ]

解释 同“之死靡它”。

出处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一言革面,愿比家奴,之死靡他。”明·李贽《昆仑奴》:“忠臣侠忠,则扶颠持危,九死不悔,志士侠义,则临危自奋,之死靡他。”

76星驰电掣 [ xīng chí diàn chè ]

解释 见“星驰电发”。

出处 《周书·段永传》:“若星驰电发,出其不虞,精骑五百,自足平殄。”

77志骄意满 [ zhì jiāo yì mǎn ]

解释 形容得意骄傲。

出处 《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贲志骄意满,不复顾虑。”

78画地成牢 [ huà dì chéng láo ]

解释 比喻只许在限定的范围内活动。同“画地为牢”。

出处 清 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诗之有皎然、虞伯生,经义之有茅鹿门、汤宾尹、袁了凡,皆画地成牢以陷人者,有死法也。”

79德隆望重 [ dé lóng wàng zhòng ]

解释 犹言德高望重。

出处 《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议,称己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80玉质金相 [ yù zhì jīn xiàng ]

解释 金、玉:比喻美好;质:本质;相:外貌。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出处 汉 王逸《离骚序》:“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81日高三丈 [ rì gāo sān zhàng ]

解释 犹日上三竿。

出处 明·汤显祖《南柯记·录摄》:“日高三丈,还不见六房站班,可恶可恶!”

82日升月恒 [ rì shēng yuè héng ]

解释 恒:音“更”,月上弦。如同太阳刚刚升起,月亮初上弦一般。比喻事物正当兴旺的时候。旧时常用作祝颂语。

出处 《诗经 小雅 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83云开日出 [ yún kāi rì chū ]

解释 拔开云雾,见到太阳。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文准禅师》:“云开日出,水绿山青。”

84升官发财 [ shēng guān fā cái ]

解释 谓提升了官职,同时就能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6回:“总而言之,我不曾提挈侄儿子升官发财,是我的错处。”

85腾空而起 [ téng kōng ér qǐ ]

解释 腾空:向天空飞升。向高空升起。

出处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三回:“李靖正欲挽留,只见那女子拨转马头,那马即腾空而起,倏忽不见。”

86薪尽火传 [ xīn jìn huǒ chuán ]

解释 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87乱琼碎玉 [ luàn qióng suì yù ]

解释 指雪花。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武松)正在雪里,踏着那乱琼碎玉归来。”

88然糠照薪 [ rán kāng zhào xīn ]

解释 烧糠照明。比喻勤奋学习。同“然糠自照”。

出处 《太平广记》卷一七五引《李琪》:“明年,丁母忧,因流寓青、齐间,然糠照薪,俾夜作昼,览书数千卷。”

89子曰诗云 [ zǐ yuē shī yún ]

解释 子:指孔子;诗:指《诗经》;曰、云:说。泛指儒家言论。

出处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我堪恨那伙老乔民,用这等小猢狲,但学得些妆点皮肤,子曰诗云。”

90理不忘乱 [ lǐ bù wàng luàn ]

解释 国家得以平安治理的时候,不能忘记混乱的日子。

出处 宋·王禹偁《进端拱箴表》:“然而安不忘危,理不忘乱,糜不有初,鲜克有终,古圣贤之深旨也。”

91肘胁之患 [ zhǒu xié zhī huàn ]

解释 见“肘腋之患”。

出处 清·昭梿《啸亭杂录·王文端》:“明张差之事,殷鉴犹存,吾见上时必当极力言之,以除肘胁之患。”

92戏彩娱亲 [ xì cǎi yú qīn ]

解释 比喻孝养父母。

出处 《艺文类聚 孝引列女传》:“相传春秋时楚国老莱子事亲至孝,年七十,常着五色斑斓衣,作婴儿戏。上堂,故意仆地,以博父母一笑。”《幼学琼林 卷二 祖孙父子类》:“戏彩娱亲,老莱子之孝。”

93微过细故 [ wēi guò xì gù ]

解释 微小的过失和事故。

出处 《三国志·魏书·中山恭王传》:“其微过细故,当掩覆之。”

94神龙马壮 [ shén lóng mǎ zhuàng ]

解释 喻身体健壮、气宇轩昂。

出处 欧阳山《苦斗》:“那时候,一个个青年人都是神龙马壮,气吞牛斗。”

95染神乱志 [ rǎn shén luàn zhì ]

解释 谓思想受到迷惑扰乱。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西山曰:‘此人大非端士,笔头虽写得数句诗,所谓本心不正,脉理皆邪,读之将恐染神乱志,非徒无益。’某佩服其言。”

96河决鱼烂 [ hé jué yú làn ]

解释 比喻事物坏到极点,不可收拾。

出处 清·王夫之《读通监论·晋武帝》:“孰如近在汾晋之间,使我不轨之士民,教猱伥虎,河决鱼烂于腹心乎?”

97光车骏马 [ guāng chē jùn mǎ ]

解释 装饰华丽的车马。

出处 晋·陆机《百年歌》之二:“光车骏马游都城,高谈雅步何盈盈。”

98掣襟露肘 [ chè jīn lù zhǒu ]

解释 掣:牵接。接一下衣襟胳膊肘儿就露出来。形容衣服破烂,生活贫困。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5回:“宗昭原是寒素之家,中了举,百务齐作的时候,去了这四十两银,弄得手里掣襟露肘。”

99壮气吞牛 [ zhuàng qì tūn niú ]

解释 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出处 明 孙梅锡《琴心记》第二十出:“男儿汉壮气吞牛,丈夫志岂困荒丘?”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