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想睡觉的成语

形容想睡觉的成语


1无精打采 [ wú jīng dǎ cǎi ]

解释 打:打消;采:兴致。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小红待要过去,又不敢过去,只得悄悄向潇湘馆,取了喷壶而回;无精打采,自向房内躺着。”

2困兽犹斗 [ kùn shòu yóu dòu ]

解释 困兽:被围困的野兽;犹:还、仍;斗:搏斗。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搏斗。比喻陷于绝境的失败者还要顽抗。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3人困马乏 [ rén kùn mǎ fá ]

解释 人也累了;马也困乏。也指人们非常疲倦。

出处 元 黄元吉《流星马》:“俺两口儿三日不曾吃饮食,人困马乏。”

4内外交困 [ nèi wài jiāo kùn ]

解释 交:同时;一齐;困:陷在艰难困苦之中。内部、外部同时陷在艰难困苦之中。

出处 毛泽东《支持美国黑人抗暴斗争的声明》:“它给陷于内外交困的美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

5艰难困苦 [ jiān nán kùn kǔ ]

解释 困难重重;处境艰苦。

出处 清 李渔《巧团圆 书帕》:“怎奈爹爹过于详慎,定要把艰难困苦之事试过几桩,才与他完姻缔好。”

6昏头昏脑 [ hūn tóu hūn nǎo ]

解释 形容头脑发昏,糊里糊涂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72回:“却说八戒跌得昏头昏脑,猛抬头,见丝篷丝索俱无,他才一步一探,爬将起来,忍着疼,找回原路。”

7上下交困 [ shàng xià jiāo kùn ]

解释 指上面(政府)下面(人民)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出处 《清史稿 食货志一》:“以中国所有财产抵借外债,积数十年不能清偿。摊派加捐,上下交困。”

8昏昏欲睡 [ hūn hūn yù shuì ]

解释 头脑昏昏沉沉;只想睡觉。形容非常疲劳或精神不振作。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贾奉雉》:“是秋入闱复落,邑邑不得志,颇思郎言,遂取前所指示者强读之。未至终篇,昏昏欲睡,心惶惑无以自主。”

9穷困潦倒 [ qióng kùn liáo dǎo ]

解释 穷困:贫穷、困难;潦倒:失意。生活贫困,失意颓丧。

出处 唐·杜甫《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抵足而眠 [ dǐ zú ér mián ]

解释 脚与脚相触地同睡在一张床上。形容双方情谊深厚。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11呵欠连天 [ hē qiàn lián tiān ]

解释 呵欠:困倦时往往情不自禁地张开大口吸气的现象。不断的打哈欠。①形容尚未睡醒。②比喻非常疲倦的样子。亦作“哈气连天”。

出处 ①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春花也为起得早了,在小师父房里打盹,听得家主婆叫响,呵欠连天,走到面前。”②又卷一:“众人都被风颠得头晕,个个是呵欠连天,不肯同去。”

12睡意朦胧 [ shuì yì méng lóng ]

解释 朦胧:模糊不清。形容双眼模糊不清的样子。

出处 丁玲《1930年春上海》:“间或有一、二家小商店的学徒在睡意朦胧的半张着眼去下那门板。”

13睡眼惺忪 [ shuì yǎn xīng sōng ]

解释 惺忪:刚苏醒的样子。形容睡觉的人刚睡醒,还没有完全清醒。

出处 鲁迅《故事新编·采薇》:“街道上的行人还不多;所遇见的不过是睡眼惺忪的女人,在井边打水。”

14兽困则噬 [ shòu kùn zé shì ]

解释 兽陷困境要咬人。比喻人陷于绝境要竭力反抗。

出处 《宋史·谢晦传》:“然归死难图,兽困则噬,是以爰整其旅,用为过防。”

15鞍马劳困 [ ān mǎ láo kùn ]

解释 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出处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不觉的一阵昏沉上来,皆因老夫年纪高大,鞍马劳困之故。”

16公私交困 [ gōng sī jiāo kùn ]

解释 公家私人均陷困境。

出处 《明史·食货志六》:“虚糜干没,公私交困焉。”

17我醉欲眠 [ wǒ zuì yù mián ]

解释 我醉了,想睡觉。指为人真诚直率。

出处 《宋书·陶潜传》:“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直率如此。”

18晨昏定省 [ chén hūn dìng xǐng ]

解释 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出处 宋 陆游《上殿札子》:“所谓悦亲之道,非荐旨甘,奉轻暖也;非晨昏定省,冬夏温凊也。”

19卧榻鼾睡 [ wò tà hān shuì ]

解释 别人在自己的床铺旁边呼呼大睡。比喻别人肆意侵占自己的利益。

出处 宋·岳珂《程史·徐铉入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耶?”

20立盹行眠 [ lì dǔn xíng mián ]

解释 立:站;盹:瞌睡。站着要打盹,行走要睡觉。形容非常疲倦。

出处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我,我立盹行眠。”

21昏定晨省 [ hūn dìng chén xǐng ]

解释 昏:天刚黑;省:探望、问候。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22神驰力困 [ shén chí lì kùn ]

解释 形容心神向往,情思昏沉。

出处 明·汪道昆《沽水悲》:“可怜素手明于雪,只恐回身化作云,洛神既去,寡人神驰力困,我想那孤馆独眠怎捱到晓。”

23走投无路 [ zǒu tóu wú lù ]

解释 无路可走(投:投奔)。指陷入绝境。

出处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酆都。”

24晕头转向 [ yūn tóu zhuàn xiàng ]

解释 晕:头脑发昏;转向:辨不清方向。形容头脑昏乱辨不清方向。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儿子居然变了,而且变得这么快!”

25南柯一梦 [ nán kē yī mèng ]

解释 南柯:朝南的树枝。指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出处 宋 黄庭坚《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香从灵坚陇上发,味自白石源中生。为公唤觉荆州梦,可待南柯一梦成。”

26马不停蹄 [ mǎ bù tíng tí ]

解释 停蹄:止步。马跑起来不停歇。形容人的行动急促或连续不断地进行工作。

出处 元 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赢的他急难措手,打的他马不停蹄。”

27身强力壮 [ shēn qiáng lì zhuàng ]

解释 身体强健;精力旺盛。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4回:“最爱刺枪使棒,亦自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

28情不自禁 [ qíng bù zì jīn ]

解释 禁:抑制。感情激动;无法抑制自己。

出处 南朝 梁 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29精疲力尽 [ jīng pí lì jìn ]

解释 精神疲惫,力气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我已筋疲力尽,不能行动。”

30急人之困 [ jí rén zhī kùn ]

解释 急:解急;救难。解救别人的困难。也作“急人之急”、“急人之难”、“急人之危”。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公子列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31仰面朝天 [ yǎng miàn cháo tiān ]

解释 脸朝上平卧或身向后摔倒的样子。

出处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四十九回:“江樊往后退了几步,身不由己的也就仰面朝天的躺下了。”

32济困扶危 [ jì kùn fú wēi ]

解释 济:接济;扶:扶助。帮助陷入危困境地的人。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凭着这济困扶危书一缄。”

33昏昏沉沉 [ hūn hūn chén chén ]

解释 形容头脑迷糊,神志不清。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

34扶危济困 [ fú wēi jì kùn ]

解释 扶:帮助;支持;济:拯救。扶持、救济生活困苦、处境危急的人。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

35长途跋涉 [ cháng tú bá shè ]

解释 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妾身身犯国法,理所当然,怎敢劳贤姐长途跋涉?决难从命。”

36冲昏头脑 [ chōng hūn tóu nǎo ]

解释 因胜利而头脑发热,不能总冷静思考和谨慎行事。

出处 柯岗《逐鹿中原》第八章:“这可不能冲昏头脑,任着性子,借题发挥呵!”

37里里外外 [ lǐ lǐ wài wài ]

解释 里面和外面。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4回:“时值秋残冬到,石秀里里外外,身上都换了新衣服穿着。”

38前仰后合 [ qián yǎng hòu hé ]

解释 形容身体大幅度地前后晃动。多指大笑、酒醉、困倦时站立不稳的样子。

出处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东倒西歪,后合前仰,离席上,这酒兴颠狂。”

39困而不学 [ kùn ér bù xué ]

解释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出处 《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40费尽心思 [ fèi jìn xīn sī ]

解释 心思:计谋。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形容千方百计地谋算。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牵强附会,费尽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

41鼾声如雷 [ hān shēng rú léi ]

解释 鼾:熟睡时的鼻息声。形容熟睡时鼾声很大。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各去睡了,不多时,酣声如雷。”

42鼻息如雷 [ bí xī rú léi ]

解释 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

出处 宋 沈括《梦溪笔谈 人事》:“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

43酣然入梦 [ hān rán rù mèng ]

解释 很舒适地进入梦乡。酣然:畅快的样子;引申为舒适。

44睡眼朦胧 [ shuì yǎn méng lóng ]

解释 朦胧:模糊不清。形容双眼模糊不清的样子。

出处 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又不是采莲女拨棹声,又不是捕鱼叟鸣榔动,惊的那夜眠人睡眼朦胧。”

45猫鼠同眠 [ māo shǔ tóng mián ]

解释 猫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出处 《新唐书 五行志一》:“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而反与鼠同,象司盗者废职容奸。”

46长眠不起 [ cháng mián bù qǐ ]

解释 死亡的别称。

出处 宋·李昉《太平广记》:“郑友过一冢,驻马而吟,久不得属,冢中人续之曰:‘下有百年人,长眠不知晓。’”

47作困兽斗 [ zuò kùn shòu dòu ]

解释 虽受困顿,也要奋力相拼,抗争不休。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48力困筋乏 [ lì kùn jīn fá ]

解释 困:劳倦;乏:疲乏。用尽了全力。

出处 元·贾仲名《升仙梦》第三折:“如今容颜瘦,倒不如辛勤还家罢,我如今力困筋乏。”

49救困扶危 [ jiù kùn fú wēi ]

解释 救济扶助陷于困境危难中的人。

出处 元 刘君锡《来生债》第四折:“救困扶危,疏财仗义,都做了注福消愆。”

50平庸之辈 [ píng yōng zhī bèi ]

解释 思想品质或成就完全不出色的或使人毫无印象的人,无足轻重的人,才疏者或平庸者。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2章:“在农村这个天地里,他原来就不是平庸之辈。”

51扶危救困 [ fú wēi jiù kùn ]

解释 对处境危急、困难的人给以救济帮助。

出处 元·无名氏《魏徵改诏》第三折楔子:“今日个扶危救困休辞惮,疾便的牵战马上雕鞍。”

52困而学之 [ kùn ér xué zhī ]

解释 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时候就学习。

出处 《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53民困国贫 [ mín kùn guó pín ]

解释 人民困苦,国家贫穷。

出处 《宋史·河渠志》:“当此天灾岁旱,民困国贫之际,不量人力,不顺天时,知其有大不可者五。”

54前合后仰 [ qián hé hòu yǎng ]

解释 前合:身体向前弯曲。后仰:身体往后仰。指身体前后晃动。形容身体站立不稳。亦作“前仰后合”。

出处 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可惜玉山颓,尽教恁金波漾,拼了个前合后仰。”

55后合前仰 [ hòu hé qián yǎng ]

解释 合:弯身俯地;仰:仰面朝天。身体前后晃动,不能自持。形容大笑的样子。

出处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东倒西歪,后合前仰,离席上,这酒兴颠狂。”

56睡卧不宁 [ shuì wò bù níng ]

解释 睡:睡觉。卧:躺下,睡觉或躺下都不安宁。形容心绪烦乱,不能安定。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几日睡卧不宁,饮食少进,给假在驿亭中将息。”

57鹤困鸡群 [ hè kùn jī qún ]

解释 比喻才能出众的人沦落于平庸之辈当中。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教白》:“苟得其人,必破优伶之格以待之,不则鹤困鸡群,与侪众无异。”

58起早睡晚 [ qǐ zǎo shuì wǎn ]

解释 起得早,睡得晚。早晨起床,晚上睡觉,指日常生活起居。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8回:“人家的孩儿在你家,每日起早睡晚,辛辛苦苦,替你家打勤劳儿。”

59禽困覆车 [ qín kùn fù chē ]

解释 禽兽被围捕急了,也会把人的车子撞翻。比喻人在走投无路时就会冒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樗里子甘茂列传》:“韩公仲使苏代谓向寿曰:‘禽困覆车。’”

60衡虑困心 [ héng lǜ kùn xīn ]

解释 形容费尽心思。语出《孟子·告子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处 语出《孟子·告子下》:“困於心,衡於虑,而后作。”

61昏镜重磨 [ hūn jìng chóng mó ]

解释 昏镜:昏暗的铜镜。将昏暗的铜镜重新磨光。比喻重见光明。

出处 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投至今日,得见孔目哥哥呵!似那拨云见日,昏镜重磨。”

62困心横虑 [ kùn xīn héng lǜ ]

解释 心意困苦,忧虑满胸。表示费尽心力。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朱熹集注:“事势穷蹙,以至困于心,横于虑,然后能奋发而兴起。”

63胶鬲之困 [ jiāo gé zhī kùn ]

解释 胶鬲,商周时人,纣时因遭世乱,曾隐遁为商。《孟子·告子下》:“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后因以“胶鬲之困”指士人不在位而处于困难之境。

出处 《孟子·告子下》:“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64水调歌头 [ shuǐ diào gē tóu ]

解释 词牌名。

出处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

65潜蛟困凤 [ qián jiāo kùn fèng ]

解释 喻被埋没的贤才。

出处 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慰夏孤》:“有日皇风动,黎民欢颂。那时呵,看潜蛟困凤,终须腾踊。”

66困知勉行 [ kùn zhī miǎn xíng ]

解释 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67拯危济困 [ zhěng wēi jì kùn ]

解释 济:拯救。扶持、救济有危难和困苦的人。

68贫困潦倒 [ pín kùn liáo dǎo ]

解释 生活贫困,精神失意颓丧。

69师老民困 [ shī lǎo mín kùn ]

解释 师:军队;老:疲惫。军队疲惫,百姓困苦。形容连年战争使兵疲民苦。

出处 《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下卷》:“杨光运统兵攻广晋,逾年无功,晋主怕师老民困。”

70乃我困汝 [ nǎi wǒ kùn rǔ ]

解释 是我使你受害。

71颠连穷困 [ diān lián qióng kùn ]

解释 颠连:困顿不堪。形容穷苦艰难。

出处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章:“连阡累陌,一片荆榛,居民间有孑遗,颠连穷困之状,有不能殚述者。”

72资斧困竭 [ zī fǔ kùn jié ]

解释 资斧:旅费,盘缠。指盘缠很少或已经用完。

出处 《易经·旅》:“旅于处,得其资斧。”

73束手就困 [ shù shǒu jiù kùn ]

解释 谓无法摆脱困境。

出处 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然当群雄奸命之时,烽烟四起,运道梗绝,惟有束手就困耳。”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