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惊诧无言带舌字的成语

形容惊诧无言带舌字的成语


1张口结舌 [ zhāng kǒu jié shé ]

解释 结舌:舌头像打了结;不能说话。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由于紧张害怕而说不出话来。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

2目瞪口呆 [ mù dèng kǒu dāi ]

解释 瞪:睁大眼睛直视;呆:发愣。眼睛大睁;眼珠发直;张嘴说不出话来。形容因恐惧而失神发愣的样子。

出处 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3瞠目结舌 [ chēng mù jié shé ]

解释 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而一时无法对付的样子。也作“结舌瞠目”。

出处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4笨嘴拙舌 [ bèn zuǐ zhuō shé ]

解释 拙:不巧。嘴笨;口才不好;不善言辞。也作“笨口拙舌”。

出处 杨朔《石油城》:“刘公之低着头,用大手搓着大腿,挺为难地说:‘我这个人,笨嘴拙舌的,谈什么呢?’”

5钳口结舌 [ qián kǒu jié shé ]

解释 钳口:嘴巴张不开;结舌:舌头转不动。形容紧闭嘴巴;不敢说话。

出处 汉 王符《潜夫论 贤难》:“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括囊共默而已者也。”

6唇枪舌剑 [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

解释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出处 元 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

7瞪眼咋舌 [ dèng yǎn zé shé ]

解释 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同“瞪目结舌”。

出处 康濯《腊梅花 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但她们干那新鲜事儿的气魄很快就镇住了大家,叫大家不能不瞪眼咋舌。”

8目瞪舌挢 [ mù dèng shé jiǎo ]

解释 同“目瞪口呆”。

出处 谭嗣同《思纬氤氲台短书一报元征》:“向之主战者,乃始目瞪舌挢,神丧胆落,不敢出一语。”

9枉口拔舌 [ wǎng kǒu bá shé ]

解释 比喻信口胡说。多指造谣生事,恶意中伤。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25回:“是那个嚼舌根的?没空生有,枉口拔舌,调唆你来欺负老娘!”

10舌桥不下 [ shé qiáo bù xià ]

解释 形容惊讶的神态。

11大惊小怪 [ dà jīng xiǎo guài ]

解释 指对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奇怪。

出处 宋 朱熹《答林择之书》:“要须把此事来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12提心吊胆 [ tí xīn diào dǎn ]

解释 吊:悬着;不塌实。心和胆好像悬起来;不塌实。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7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13能说会道 [ néng shuō huì dào ]

解释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出处 元 无名氏《渔樵闲话》:“但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14七嘴八舌 [ qī zuǐ bā shé ]

解释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

出处 《好逑传》第五回:“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忽被铁公子拦住,便七嘴八舌地乱嚷。”

15咄咄怪事 [ duō duō guài shì ]

解释 咄咄:表示惊讶的声音。使人惊讶的怪事。形容事情不合情理;叫人不能理解。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6哑口无言 [ yǎ kǒu wú yán ]

解释 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17惊慌失措 [ jīng huāng shī cuò ]

解释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 《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18摇唇鼓舌 [ yáo chún gǔ shé ]

解释 鼓舌:嚼舌头;指诡辨。摇动嘴唇;鼓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19油嘴滑舌 [ yóu zhuǐ huá shé ]

解释 形容人说话油滑轻浮;耍嘴皮子。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谁想晁大舍且不敢便叫珍哥竟到任内,要漫漫的油嘴滑舌骗得爹娘允了,方好进去。”

20理屈词穷 [ lǐ qū cí qióng ]

解释 理:道理;理由;屈:短;尽;穷:穷尽。理由站不住脚;无话可说。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 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21骇人听闻 [ hài rén tīng wén ]

解释 骇:惊吓;震惊。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出处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22乖唇蜜舌 [ guāi chún mì shé ]

解释 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人喜欢的甜言蜜语。

出处 《醒世姻缘传》第一百回:“素姐那乖唇蜜舌,又拿着没疼热的东西交结童奶奶这伙子人,不惟把他可恶,且都说起他的好处。”

23大吃一惊 [ dà chī yī jīng ]

解释 形容非常吃惊。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则一张那员外大吃一惊,回身便走,来到后边,望后倒了。”

24大惊失色 [ dà jīng shī sè ]

解释 色:神色。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25惊恐万状 [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

解释 万状:各种样子。惊慌恐惧得表现出各种形态。形容惊慌恐惧到了极点。

出处 宋 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26搬唇弄舌 [ bān chún nòng shé ]

解释 ①挑拨是非。②卖弄口才。

出处 ①明 徐某《杀狗记 看书苦谏》:“搬唇弄舌,口是心非,到底有失,不可轻信。”②许地山《海角底孤星》:“你们念书人底能干只会在女人面前搬唇弄舌罢。”

27笨嘴笨舌 [ bèn zuǐ bèn shé ]

解释 笨:不灵巧。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冯永祥平时以能说会道出名于工商界的,现在却变得好像是一个笨嘴笨舌的人了。”

28结结巴巴 [ jiē jiē bā bā ]

解释 说话吞吞吐吐、疙疙瘩瘩。

出处 老舍《骆驼祥子》十三:“结结巴巴的,他把昨夜晚的事说了一遍,虽然费力,可是说的不算不完全。”

29缄口结舌 [ jiān kǒu jié shé ]

解释 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

出处 明 张煌言《上延平王书》:“而所为若是,则其将何所依倚,故不敢缄口结舌,坐观胜败。”

30贫嘴薄舌 [ pín zuǐ bó shé ]

解释 贫:唠叨令人厌烦;贫嘴:絮絮叨叨;使人厌烦;薄舌;不忠厚;老实。形容人爱说话;言语又尖酸刻薄;惹人生厌。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五卷:“叵耐邻里有一班荡子弟,平日见王媪是个俏丽孤孀,闲常时倚门靠壁,不三不四,轻嘴薄舌的狂言挑拨。”

31贫嘴贱舌 [ pín zuǐ jiàn shé ]

解释 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黛玉道:‘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的讨人厌罢了。’”

32闭口结舌 [ bì kǒu jié shé ]

解释 闭着嘴不说话。犹言闭口藏舌。

出处 《快心编初集》第一回:“众人问知是郝家难为他,便闭口结舌不来兜搭。”

33鹦鹉学舌 [ yīng wǔ xué shé ]

解释 像鹦鹉一样学人说话。常比喻跟着人家的话说;或指搬嘴学舌。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越州大殊慧海和尚》:“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

34巧舌如簧 [ qiǎo shé rú huáng ]

解释 舌头灵巧得像乐器里发声的簧片一样。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出处 《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35拙嘴笨舌 [ zhuō zuǐ bèn shé ]

解释 嘴舌笨拙。形容不善于讲话。拙:笨;不灵。

出处 清 随缘下士《林兰香》:“我亦并非处处都去留心,只是嘴拙舌钝,不敢轻易开口。”

36贫嘴恶舌 [ pín zuǐ è shé ]

解释 同“贫嘴贱舌”。

出处 老舍《骆驼祥子》:“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

37铜唇铁舌 [ tóng chún tiě shé ]

解释 比喻雄辩的口才。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3回:“不得贤弟自来力救,便有铜唇铁舌,也和他分辩不得。”

38人多嘴杂 [ rén duō zuǐ zá ]

解释 杂:杂乱,多种多样。谈论的人多,说法多种多样。也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舌。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闺臣恐人多嘴杂,说话不便,即同良箴,红蕖,紫绡另在一房居住。”

39口干舌燥 [ kǒu gān shé zào ]

解释 非常干渴。多形容天热或说话很多;费尽口舌。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40口轻舌薄 [ kǒu qīng shé bó ]

解释 形容说话刻薄尖酸。

出处 《天雨花》第25回:“小小年纪无厚道,口轻舌薄诮谁人?”

41咸嘴淡舌 [ xián zuǐ dàn shé ]

解释 比喻无事生非或没话找话说。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这一点子小崽子,也挑幺挑六,咸嘴淡舌,咬群的骡子似的。”

42尖嘴薄舌 [ jiān zuǐ bó shé ]

解释 形容说话尖酸刻薄。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你既要骗我酒吃,又斗我围棋,偏有这些尖嘴薄舌的话说!”

43徒费唇舌 [ tú fèi chún shé ]

解释 徒:白白地。指白讲了一大套话,结果仍然无济于事。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八回:“九公何苦徒费唇舌,你这乡谈暂且留著,等小弟日后学会再说罢。”

44惊世骇俗 [ jīng shì hài sú ]

解释 世、俗:指一般人。使一般人感到惊骇。

出处 明 刘基《贾性之市德斋记》:“是皆为惊世骇俗,而有害于道。”

45搬唇递舌 [ bān chún dì shé ]

解释 挑拔是非。

出处 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三折:“你撒了手,不似你这个两头白面,搬唇递舌的歹弟子孩儿。”

46枉费唇舌 [ wǎng fèi chún shé ]

解释 白费言辞,不起作用。

出处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九回:“这官去后,伯伯仍前旧性不改,却不枉费唇舌?”

47甜嘴蜜舌 [ tián zuǐ mì shé ]

解释 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5回:“你不用和我甜嘴蜜舌的了,我都知道啊!”

48舌剑唇枪 [ shé jiàn chún qiāng ]

解释 舌如剑,唇象枪。形容争辩激烈,言词锋利,针锋相对,各不相让。

出处 元 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平日之间,别无甚么买卖,全凭着舌剑唇枪,说嘴儿哄人的钱使。”

49舌尖口快 [ shé jiān kǒu kuài ]

解释 尖:尖锐,锋利。快:锐利,爽快。形容口舌伶俐,说话爽快。也指说话尖刻,不肯让人。

出处 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二折:“山海也似冤仇,我和他劈什么排,不是我舌尖口快。”

50调嘴弄舌 [ tiáo zuǐ nòng shé ]

解释 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出处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早晚,东方将亮了,还不梳妆完,尚兀子调嘴弄舌!”

51轻口薄舌 [ qīng kǒu bó shé ]

解释 见“轻嘴薄舌”。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这酸子轻口薄舌,专会做词。”

52轻嘴薄舌 [ qīng zuǐ bó shé ]

解释 形容说话轻佻刻薄。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闲时常倚门靠壁,不三不四,轻嘴薄舌的狂言挑拨。”

53长舌之妇 [ cháng shé zhī fù ]

解释 常用来指多嘴多舌、喜欢说长道短、搬弄事非的女人。

出处 《诗经·大雅·瞻卬》:“妇有长舌,唯厉之阶。”

54闭口捕舌 [ bì kǒu bǔ shé ]

解释 犹言瓮中捉鳖。比喻敌方已被控制,无法逃脱。

出处 《晋书 张玄靓传》:“旋谓基曰:‘綝击其东,我等绝其西,不六旬,天下可定,斯闭口捕舌也。’”

55鼓唇弄舌 [ gǔ chún nòng shé ]

解释 鼓:拨动,振动。振动嘴唇,拨弄舌头。形容凭口舌挑拨、煽动或进行游说。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4回:“今已陷之于丧亡,尚不自耻,犹敢鼓唇弄舌于众诸侯之前耶?”

56有嘴没舌 [ yǒu zuǐ méi shé ]

解释 形容不善言辞。

57辩口利舌 [ biàn kǒu lì shé ]

解释 指能言善辩,伶牙利嘴。

出处 汉 王充《论衡 物势》:“亦或辩口利舌,辞喻横出为胜。”

58闭口藏舌 [ bì kǒu cáng shé ]

解释 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出处 五代 冯道《舌》诗:“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59一口三舌 [ yī kǒu sān shé ]

解释 比喻唠叨、话多。

出处 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一口三舌,相妨无益。”

60三寸之舌 [ sān cùn zhī shé ]

解释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61乖嘴蜜舌 [ guāi zuǐ mì shé ]

解释 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好人的甜言蜜语。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00回:“素姐那乖嘴蜜舌,又拿着没疼热的东西交结童奶奶这伙子人,不惟不把他可恶。”

62咂嘴弄舌 [ zā zuǐ nòng shé ]

解释 形容贪馋的样子。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他一时慌了,弯下腰去抓那粉汤,又被两个狗争着,咂嘴弄舌的来抢那地下的粉汤吃。”

63戟指嚼舌 [ jǐ zhǐ jiáo shé ]

解释 戟指:伸出食指、中指指人;嚼舌:咬破舌头。形容愤怒之极

出处 鲁迅《华盖集 “碰壁”之余》:“或则戟指嚼舌,喷血而亡。”

64赤口毒舌 [ chì kǒu dú shé ]

解释 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

出处 唐 卢仝《月蚀》诗:“月蚀鸟宫十三度,鸟为居停主人不觉察,贪向何人家,行赤口毒舌,毒舌头上吃却月,不啄杀。”

65酒入舌出 [ jiǔ rù shé chū ]

解释 形容人喝酒以后喜欢唠叨。

出处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十卷:“臣闻之酒入者舌出,舌出者弃身,不宁弃酒乎?”

66口干舌焦 [ kǒu gàn shé jiāo ]

解释 见“口燥唇干”。

出处 清·刘璋《斩鬼传》第四回:“两个人想来想去,总没个好法于。看看想到半夜,饿的龌龊口干舌焦,只的问仔细鬼道:‘老弟,我们饥了。我有带来的一包狗粪,请你如何?’”

67噤口卷舌 [ jìn kǒu juàn shé ]

解释 谓缄默不言。

出处 宋·苏洵《谏论下》:“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

68杜口结舌 [ dù kǒu jié shé ]

解释 犹言杜口吞声。

出处 汉·焦赣《易林·比之咸》:“杜口结舌,心中拂郁,去灾患生,莫所告冤。”

69满舌生花 [ mǎn shé shēng huā ]

解释 比喻能说会道。

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2回:“锦囊形容水夫人,能令玉麟发想,变男为女作妾,以听其言语,真词令妙品,满舌生花者。”

70焦唇敝舌 [ jiāo chún bì shé ]

解释 谓费尽口舌。

出处 明·吕坤《呻吟语》第二卷:“不然,终日三五聚谈,焦唇敝舌,成得甚事?”

71糖舌蜜口 [ táng shé mì kǒu ]

解释 甜言蜜语,说讨人喜欢的动听的话。

出处 《群英类选·〈海神记·王诉神〉》:“起初时为闲游,到后来被啜哄,糖舌蜜口随他弄。”

72膏唇贩舌 [ gāo chún fàn shé ]

解释 犹言膏唇拭舌。贩舌,谓卖弄口舌。

出处 南朝·陈·徐陵《与杨仆射书》:“其外膏唇贩舌,分路扬镳,无罪无辜,如兄如弟。”

73舌战群儒 [ shé zhàn qún rú ]

解释 舌战:激烈辩论。儒:儒生,旧指读书人。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74裁心镂舌 [ cái xīn lòu shé ]

解释 形容用尽心思,费尽口舌。

出处 唐 沈亚之《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如使恢宏博大之士,裁心镂舌,比辞而道,安可见乎?”

75调嘴学舌 [ tiáo zuǐ xué shé ]

解释 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出处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早晚,东方将亮了,还不梳妆完,尚兀子调嘴弄舌!”

76调嘴调舌 [ tiáo zuǐ diào shé ]

解释 见“调嘴弄舌”。

出处 《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打的经济鲫鱼般跳。骂道:‘怪短命!谁和你那等调嘴调舌的!”

77贫嘴滑舌 [ pín zuǐ huá shé ]

解释 同“贫嘴贱舌”。

出处 刘绍棠《蒲柳人家》:“打明天清早起,不许你再跟大姑娘小媳妇儿贫嘴滑舌。”

78钉嘴铁舌 [ dīng zuǐ tiě shé ]

解释 形容嘴硬,不认错,不服输。

出处 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法座下有甚么不能了达。钉嘴铁舌,铜头铁额,火眼金睛,都来问禅。”

79鼓舌摇唇 [ gǔ shé yáo chún ]

解释 同“鼓唇摇舌”。

出处 元·高文秀《谇范叔》第二折:“几时行通利方,凭着咱鼓舌摇唇,立取他封侯拜将。”

80齿亡舌存 [ chǐ wáng shé cún ]

解释 亡:脱落,不存在。牙齿都掉了,舌头还存在。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柔软的常能保全。

出处 汉·刘向《说苑·敬慎》:“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81齿落舌钝 [ chǐ luò shé dùn ]

解释 年老掉齿,说话不清楚。

出处 《红楼梦》第二回:“那老僧既聋且昏,又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

82七舌八嘴 [ qī shé bā zuǐ ]

解释 同“七嘴八舌”。

出处 丁玲《奔》:“茶馆里又围了许多人,都把他们当做谈话的中心,七舌八嘴,然而没有一句话可以暂时使他们宽心一下。”

83咂嘴咂舌 [ zā zuǐ zā shé ]

解释 见“咂嘴弄舌”。

出处 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二:“菜上来了,老头儿咂嘴咂舌地夸奖这菜的滋味。”

84青口白舌 [ qīng kǒu bái shé ]

解释 指说话不知轻重,触犯忌讳。

出处 洪深《五奎桥》第一幕:“这样的好风水,保桥还来不及呢!岂可青口白舌,轻易说拆去么?”

85一簧两舌 [ yī huáng liǎng shé ]

解释 比喻胡言乱语。

出处 汉 焦赣《易林》:“一簧两舌,妄言谄语。”

86两面二舌 [ liǎng miàn èr shé ]

解释 比喻在两方面挑拔。

出处 宋 司马光《涑水家仪》:“凡女仆两面二舌、虚饰迭谗者逐之。”

87失惊打怪 [ shī jīng dǎ guài ]

解释 形容神色慌张或动作忙乱。也指大惊小怪。

出处 宋 洪迈《夷坚三志已 善谑诗词》:“后人多少继遗踪,到我便失惊打怪。”

88弄口鸣舌 [ nòng kǒu míng shé ]

解释 弄口:逞巧辩,搬弄是非;鸣:发声。掉弄口舌。指巧言辩饰或挑拔是非。

出处 南朝梁·任昉《奏弹范缜》:“弄口鸣舌,只足饰非。”

89惊愕失色 [ jīng è shī sè ]

解释 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出处 《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卷》:“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将士皆惊愕失色。”

90掉舌鼓唇 [ diào shé gǔ chún ]

解释 炫耀口才,夸夸其谈。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9回:“妆女的呈娇献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91摇嘴掉舌 [ yáo zuǐ diào shé ]

解释 犹摇唇鼓舌。

出处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二卷:“得莺莺后便退干戈,不得后目前生祸。不共你摇嘴掉舌,不共你斗争斗合。”

92枉口诳舌 [ wǎng kǒu kuáng shé ]

解释 见“枉口拔舌”。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7回:“那张氏穿针儿枉口诳舌,陷害无辜。”

93目瞪舌强 [ mù dèng shé qiáng ]

解释 同“目瞪口呆”。

出处 宋·陈亮《众祭潘用和文》:“俄而于朋辈之中夺其一人而去,使其徒回皇四望,而目瞪舌强,不知所以为策。”

94瞪目结舌 [ dèng mù jié shé ]

解释 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

出处 清 黄轩祖《游梁琐记 顾嘉蘅》:“群知为广文子,异而询之,瞪目结舌不能对。”

95膏唇拭舌 [ gāo chún shì shé ]

解释 润滑嘴唇,拭净舌头。意谓极力用话语打动人,多指谗毁。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宦者吕强传》:“群邪项领,膏唇试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

96舌敝耳聋 [ shé bì ěr lóng ]

解释 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舌敝耳聋,不见成功。”

97虚嘴掠舌 [ xū zuǐ lüè shé ]

解释 比喻花言巧语。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1回:“谁听你那虚嘴掠舌的?我到明日死了,你也舍不得我吧?”

98调舌弄唇 [ tiáo shé nòng chún ]

解释 犹言调唇弄舌。

出处 明·徐元《八义记·孤儿出宫》:“须不会调舌弄唇。对天修合方真药圣,揭榜入宫庭。”

99赤舌烧城 [ chì shé shāo chéng ]

解释 赤:火红色。赤舌如火,足以烧城。比喻毁谤或挑拔离间的话非常伤害人。

出处 汉 扬雄《太玄 干》:“赤舌烧城,吐水于瓶。”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