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经常出门的成语

形容经常出门的成语


1深居简出 [ shēn jū jiǎn chū ]

解释 简:少。指人呆在家里;不常出门。

出处 唐 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夫兽深居而简出,惧物之为己害也。”

2一路平安 [ yī lù píng ān ]

解释 旅途上平安顺利。

出处 明 范受益《寻亲记》:“大王爷,保佑弟子一路平安,脚轻手健。”

3鸣锣喝道 [ míng luó hè dào ]

解释 封建时代官吏出门时,前面开路的人敲锣喝令行人让路。比喻为某种事物的出现,制造声势,开辟道路。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落后便是那河台鸣锣喝道前呼后拥的过去。”

4鸣锣开道 [ míng luó kāi dào ]

解释 鸣锣:敲锣。封建时代官吏出行时;前面差役敲锣;吆喝行人回避。现多比喻为某种事物的产生制造舆论。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9回:“大凡官府出街,一定是鸣锣开道的。”

5轻骑简从 [ qīng jì jiǎn cóng ]

解释 指出门时行装简单,跟随的人不多(多指有地位的人)。

出处 徐兴业《金瓯缺》第二章一:“当他轻骑简从,骤马驰入渭州城时,这种欢乐的情绪达到最高峰。”

6出门应辙 [ chū mén yīng zhé ]

解释 犹出门合辙。

出处 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中国则地大物博,交通未盛。学者每闭门造车,出门应辙,常非有所承而后起者也。故其学界为无数平行线形。”

7早出暮归 [ zǎo chū mù guī ]

解释 见“早出晚归”。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早出暮归,提竹筒铜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8戴星而出 [ dài xīng ér chū ]

解释 戴:头顶着。天没亮就出门了。形容人非常勤劳。

出处 宋·苏轼《东坡应诏集·策别》:“夫今为京兆者,戴星而出,见烛而入,早出晚归。”

9穷家富路 [ qióng jiā fù lù ]

解释 指居家应节俭,出门则要多带盘缠,免遭困窘。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3回:“再者银子虽多,贤弟只管拿去。俗语说得好:‘穷家富路。’”

10书剑飘零 [ shū jiàn piāo líng ]

解释 书剑:书籍和宝剑;飘零:漂泊,流落无依。做官或从军,离乡背井,漂泊在外,久游未归。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

11闭门合辙 [ bì kǒu hé shé ]

解释 犹言闭门造车,出门合辙。比喻互相投合。

出处 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八:“山谷云:东坡墨戏,水活石润,与予草书三昧,所谓闭门合辙。”

12千辛万苦 [ qiān xīn wàn kǔ ]

解释 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辛劳艰苦。

出处 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我受了些热血相喷,万苦千辛,恰便似翻滚滚的雪浪里逃生。”

13人困马乏 [ rén kùn mǎ fá ]

解释 人也累了;马也困乏。也指人们非常疲倦。

出处 元 黄元吉《流星马》:“俺两口儿三日不曾吃饮食,人困马乏。”

14一帆风顺 [ yī fán fēng shùn ]

解释 船满帆;一路顺风行驶。比喻境遇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挫折。

出处 唐 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

15披星戴月 [ pī xīng dài yuè ]

解释 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16倾巢而出 [ qīng cháo ér chū ]

解释 倾:尽;倾巢:意指巢中一个也不剩。整窝的鸟儿全出来。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贼兵倾巢而来,必是抵死厮拼、我将何策胜之?”

17扫地出门 [ sǎo dì chū mén ]

解释 原指把一切杂物都扫出门去;室内干干净净;不留任何东西。后比喻全部家产都被处理;连人也被赶出家门。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84回:“有七八年的,也有三四年的,也有昨年的,也还有几次利息还过的。要是清白扫地出门,总得两千两。”

18跋山涉水 [ bá shān shè shuǐ ]

解释 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

出处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19精疲力竭 [ jīng pí lì jié ]

解释 竭:尽。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净尽。形容极度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也作“精疲力尽”。

出处 宋 司马光《司马温公文集 卷二 道傍田家》诗:“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20风尘仆仆 [ fēng chén pú pú ]

解释 风尘:指旅行。仆:走路劳累的样子。旅行艰辛困顿;行路劳累疲乏。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拣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风尘仆仆,到了此时,不免早些歇息。”

21浪迹天涯 [ làng jì tiān yá ]

解释 浪迹:到处流浪、漂泊;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到处流浪;走遍天下。形容人生漂泊无定。

出处 唐 卢氏《逸史》:“李生告归曰:‘某不能甘此寒苦,且浪迹江湖。’”

22长途跋涉 [ cháng tú bá shè ]

解释 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妾身身犯国法,理所当然,怎敢劳贤姐长途跋涉?决难从命。”

23一路顺风 [ yī lù shùn fēng ]

解释 旅途平安(多用于祝人)。

出处 清 俞万春《荡寇志》第122回:“更喜云陈两处亦无动静,一路顺风无些毫打叉之事。”

24开锣喝道 [ kāi luó hè dào ]

解释 古代官吏出行时,衙役在前面敲锣,吆喝行人回避。比喻替人张扬炫耀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每逢出门,定要开锣喝道,叫人家认得他是官。”

25风餐露宿 [ fēng cān lù sù ]

解释 餐:吃饭;露:露水;宿:住宿;过夜。在野外的风雨中吃饭;在露天的环境中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艰苦。

出处 宋 范成大《元日》诗:“饥饭困眠全体懒,风餐露宿半生痴。”

26遁迹空门 [ dùn jì kōng mén ]

解释 见“遁入空门”。

出处 《天雨花》第五回:“逼得我,此一身,走投无路,因此上,来披剃,遁迹空门。”

27笼街喝道 [ lóng jiē hè dào ]

解释 喝道:古时官员出行差役叫行人让道。表示仪仗的威风。

出处 《旧唐书·温造传》:“臣闻元和长庆中,中丞行李不过半坊,今乃远至两坊,谓之笼街喝道。”

28栉风沐雨 [ zhì fēng mù yǔ ]

解释 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沐甚雨,栉急风。”

29后拥前呼 [ hòu yōng qián hū ]

解释 后面簇拥,前面吆喝。形容出行时气派很大。

出处 元 张国宾《薛仁贵》第一折:“怎如你喜都都,后拥前呼。”

30白龙鱼服 [ bái lóng yú fú ]

解释 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出处 西汉 刘向《说苑 正谏》:“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

31舟车劳顿 [ zhōu chē láo dùn ]

解释 舟车:船与车,泛指一切水陆交通工具。劳顿:劳累疲倦。形容旅途疲劳困顿。

出处 钱钟书《围城》第二章:“那两位记者都说:‘今天方博士舟车劳顿,明天早晨到府聆教。’”

32暴衣露盖 [ bào yī lù gài ]

解释 日晒衣裳,露湿车盖。形容奔波劳碌。

出处 《史记·萧相国世家》:“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