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一个高冷的成语

形容一个高冷的成语


1孤芳自赏 [ gū fāng zì shǎng ]

解释 孤:单独;唯独;孤芳:单独的一支香花。把自己看作是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

出处 宋 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词:“应念岭表经年,孤芳自赏,肝胆皆冰雪。”

2曲高和寡 [ qǔ gāo hè guǎ ]

解释 曲:乐曲。高:高雅。和:和谐地跟着唱。寡:少。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难觅。现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很难有人理解或接受。

出处 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3目中无人 [ mù zhōng wú rén ]

解释 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出处 《说唐》第七回:“你看他目中无人,待我去打这狗头下来。”

4目空一切 [ mù kōng yī qiè ]

解释 空:什么也没有。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2回:“但他恃着自己学问,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内。”

5桀骜不驯 [ jié ào bù xùn ]

解释 桀:凶暴;骜:马不驯良;驯:驯服。倔强凶暴不驯服。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

6夜郎自大 [ yè láng zì dà ]

解释 夜郎:汉代我国西南方的一个地方政权;自大:自以为很大。比喻孤陋寡闻;妄自尊大。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7妄自尊大 [ wàng zì zūn dà ]

解释 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妄:过分地;尊:高贵。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8自高自大 [ zì gāo zì dà ]

解释 认为自己又高又大。形容自以为了不起。

出处 三国 韦昭《国语》集解:“求掩盖人以自高大,则其抑退而下益甚也。”

9任人唯贤 [ rèn rén wéi xián ]

解释 任用人只选择德才兼备的人。

出处 《尚书 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

10旁若无人 [ páng ruò wú rén ]

解释 旁:旁边;若;好像。身边好像没有人。形容自视高大;态度傲慢。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11无依无靠 [ wú yī wú kào ]

解释 没有什么可以依赖的。形容孤独或没有支持。

出处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四折:“如今闪的我老身无依无靠,着谁人养赡我来,兀的不好苦也。”

12不卑不亢 [ bù bēi bù kàng ]

解释 卑:自卑;亢:高傲。既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作“不亢不卑”。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须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

13唯我独尊 [ wéi wǒ dú zūn ]

解释 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极端自高自大。尊:高贵。

出处 宋 释惟白《五灯会元 七佛 释迦牟尼佛》:“天上天下,唯吾独尊。”

14顾影自怜 [ gù yǐng zì lián ]

解释 看着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原形容孤独失意;现有自我欣赏的意思。

出处 晋 陆机《赴洛道中作》诗:“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15漠不关心 [ mò bù guān xīn ]

解释 漠:冷淡;冷漠。对人对事感情冷漠;淡然处之;不放在心上。

出处 明 朱之瑜《与冈骑昌纯书二首》:“至于一身之荣瘁,禄食之厚薄,则漠不关心,故惟以得行其道为悦。”

16自命不凡 [ zì mìng bù fán ]

解释 自称自己不平常(凡:平凡;平常)。形容自高。

出处 清 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娄县沈童者,年甫冠,习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长虹之概。”

17洁身自好 [ jié shēn zì hào ]

解释 洁:沌洁;好:喜爱。保持自身的清洁;不同流合污。现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不关心大多数人的利益。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逃名》:“逃名,固然也不能说是豁达,但是去就,有爱憎,究竟总不失为洁身自好之士。”

18光明磊落 [ guāng míng lěi luò ]

解释 磊落:错落分明;引申指人洒脱不拘;直率开朗。指心地光明正大;胸怀坦白。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74卷:“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19阳春白雪 [ yáng chūn bái xuě ]

解释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 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20和颜悦色 [ hé yán yuè sè ]

解释 颜:面容;悦色:高兴的脸色。指温和高兴的脸色。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汉 郑玄注:“言和颜悦色为难也。”

21颐指气使 [ yí zhǐ qì shǐ ]

解释 颐:腮帮子;指:指挥;气:神气;使:指使。用腮帮子来指挥人;用神气来支使人。

出处 唐 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所不足者,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

22与世无争 [ yǔ shì wú zhēng ]

解释 和社会上的人没有争执。多指一种消极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出处 《战国策·楚策四》:“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23不屑一顾 [ bù xiè yī gù ]

解释 不屑:认为不值得;不愿意做或不愿意接受;一顾:看一下。不值得一看。指对某些事物或人看不起。

出处 明 方孝儒《送吏部外郎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24宠辱不惊 [ chǒng rǔ bù jīng ]

解释 宠:宠爱;辱:羞辱。对受宠或受辱都不感到惊讶;即把得失置之度外。也作“不惊宠辱”。

出处 《新唐书 卢承庆传》:“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25正人君子 [ zhèng rén jūn zǐ ]

解释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出处 《新唐书 张宿传》:“宿怨执政不与已,乃日肆谗甚,与皇甫镈相附离,多中伤正人君子。”

26清心寡欲 [ qīng xīn guǎ yù ]

解释 清:清净;寡:少:欲:欲望,需求。保持心地清净,减少欲念。

出处 元 郑廷玉《忍字记》第三折:“我奉师父法旨,着你清心寡欲,受戒持斋,不许凡心动。”

27不可一世 [ bù kě yī shì ]

解释 可:许可;赞成。没有赞许过当时的任何人。形容人自命不凡;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5卷:“王荆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独怀刺候濂溪,三及门而三辞焉。”

28冷眼旁观 [ lěng yǎn páng guān ]

解释 冷:冷漠;冷淡;冷静;眼:目光;表情神态。以冷淡的眼光在一旁观看。形容置身事外;毫不动心地在一旁静观事态变化。

出处 宋 朱熹《答黄直卿》:“冷眼旁观,手足俱露,甚可笑也。”

29虚怀若谷 [ xū huái ruò gǔ ]

解释 谦虚的胸怀像深广的山谷。形容非常谦虚。谷:山谷。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30傲睨万物 [ ào nì wàn wù ]

解释 睨:斜视。斜着眼看一切事物。形容目空一切,什么都瞧不起。

出处 宋 黄庭坚《豫章文集 跋俞秀老清老诗颂》第26卷:“清老往与余共学于涟水,其傲睨万物,滑稽以玩世,白首不衰。”

31骄傲自满 [ jiāo ào zì mǎn ]

解释 自高自大;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出处 宋 王明清《挥麈后录》第八卷:“既登宥密,颇骄傲自满。”

32舍我其谁 [ shě wǒ qí shuí ]

解释 舍:除了。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33不耻下问 [ bù chǐ xià wèn ]

解释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34好为人师 [ hào wéi rén shī ]

解释 好:喜欢;为:做;当。喜欢做别人的老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35满腔热忱 [ mǎn qiāng rè chén ]

解释 忱:真实的心情。内心充满了热烈而真诚的感情。

出处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36自命清高 [ zì mìng qīng gāo ]

解释 自以为清高(命:认为;以为)。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还自命清高,反说富贵的是俗人。”

37毫不关心 [ háo bù guān xīn ]

解释 对人对事态度冷淡,丝毫不在意。

出处 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有的部分对群众利益毫不关心,而尽情地耗费人力和物力。”

38高高在上 [ gāo gāo zài shàng ]

解释 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出处 《诗经 周颂 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39傲慢不逊 [ ào màn bù xùn ]

解释 逊:谦逊。态度高傲自大,对人不讲谦让。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萧望之传》:“有司奏君责使者礼,遇丞相无礼,廉声不闻,敖(傲)慢不逊。”

40冷酷无情 [ lěng kù wú qíng ]

解释 冷漠苛刻;没有感情。

出处 老舍《一封家信》:“看明白了大部分的字,都是责难他的!她的形影与一切都消逝了,他眼前只是那张死板板的字,与一些冷酷无情的字!”

41卓尔不群 [ zhuó ěr bù qún ]

解释 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42待理不理 [ dài lǐ bù lǐ ]

解释 要理不理。形容对人态度冷淡。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二大爷,你们这会子瞧我穷,回来我得了银子,就是个财主了。别这么待理不理的。”

43待答不理 [ dài dā bù lǐ ]

解释 指以冷淡的态度对人。

出处 冰心《南归》:“公司中人待答不理的说:‘不知船停在哪里,也许是没有到罢!’”

44超然物外 [ chāo rán wù wài ]

解释 超然:脱离;不介入;物:客观世界。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意指对现实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也比喻置身事外。

出处 宋 叶梦得《石林诗话》:“渊明正以脱略世故,超然物外为适,顾区区在位者,何足概其心哉?”

45落落寡合 [ luò luò guǎ hé ]

解释 落落:孤独的样子;不合群。寡:少;合:合群。孤孤单单;很难合群。

出处 明 名教中人《好逑传》:“母亲石氏,随父在任,因铁公子为人落落寡合。见事又敢作敢为,恐怕招愆,所以留在家下。”

46冷若冰霜 [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

解释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没有一丝热情。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使人无法靠近。

出处 清 刘鄂《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

47漠然置之 [ mò rán zhì zhī ]

解释 漠然:冷淡的样子;置:放;搁置。毫不关心地把事情搁到一边;形容对人或事态度冷淡;不关心;不理不睬。

出处 宋 高斯得《耻堂存稿 直前奏事》:“今被灾之地既广,旧由比固当悉援,然亦安可漠然视之,然徒责之诸司州郡乎?”

48自我欣赏 [ zì wǒ xīn shǎng ]

解释 指自己欣赏自己。

出处 王朔《无人喝彩》:“韩丽婷端着两盘拌好的凉菜出来,放在餐桌上,自我欣赏着:‘色香还是挺勾人食欲的吧?”

49凛若秋霜 [ lǐn ruò qiū shuāng ]

解释 同“凛若冰霜”。

出处 唐·刘知畿《史通·杂说上》:“谈恩惠是煦如春日,纪严切则凛若秋霜。”

50箪食瓢饮 [ dān shí piáo yǐn ]

解释 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一箪食物;一瓢汤水。指贫苦的生活。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1目无余子 [ mù wú yú zǐ ]

解释 余子:其他的人。眼里没有旁人。形容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出处 清 梁启超《新民说》:“目无余子,而我躬亦不知何存。”

52玉洁冰清 [ yù jié bīng qīng ]

解释 像玉那样纯洁;似冰那样清明。形容人品高洁。也作“冰清玉洁”。

出处 唐 杨炯《李怀州墓志铭》:“金多木少,孔文举之天骨;玉洁冰清,华子全之神彩。”

53待人接物 [ dài rén jiē wù ]

解释 物:人物;人们。接待交往各种人物。指平时与人相处。

出处 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内而存心养性、立身行己无所歉,外而待人接物、处事应世无所戾。”

54急赤白脸 [ jí chì bái liǎn ]

解释 心里着急,脸色难看。形容非常焦急的神情。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60章:“韩小乐见焦淑红急赤白脸,好像要吵架的样子。”

55古貌古心 [ gǔ mào gǔ xīn ]

解释 形容外表和内心具有古人的风度。

出处 唐·韩愈《孟生》诗:“孟生江海上,古貌又古心。”

56心高气傲 [ xīn gāo qì ào ]

解释 态度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安老爷这一开口,原想姑娘心高气傲,不耐烦去详细领会邓九公的意思。”

57傲睨一世 [ ào nì yī shì ]

解释 睨:斜视。高傲地旁观,对当代的一切都不看在眼里。形容傲慢自负,目空一切。

出处 《宋史 沈辽传》:“辽字睿达,幼挺拔不群,长而好学尚友,傲睨一世。”

58凛若冰霜 [ lǐn ruò bīng shuāng ]

解释 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态度严肃,不易接近。

出处 宋 曾巩《酬柳国博》诗:“洞无畦畛心常坦,凛若冰霜节最高。”

59傲骨嶙嶙 [ ào gǔ lín lín ]

解释 傲骨:指高傲不屈的性格。嶙嶙:山崖突兀貌。比喻高傲不屈。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叶生》:“行踪落落,对影长愁;傲骨嶙嶙,搔头自爱。”

60冷眉冷眼 [ lěng méi lěng yǎn ]

解释 形容冷淡或鄙视的神情。

61凛如霜雪 [ lǐn rú shuāng xuě ]

解释 同“凛若冰霜”。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只是她那艳如桃李之中却又凛如霜雪,对了光儿好似照着了那秦宫宝镜一般,晃得人胆气生寒,眼光不定。”

62踽踽凉凉 [ jǔ jǔ liáng liáng ]

解释 见“踽踽凉凉”。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

63蚂蚁缘槐 [ mǎ yǐ yuán huái ]

解释 缘:沿,顺着。蚂蚁沿着槐树上下爬。比喻自以为了不起。

出处 唐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一个名叫淳于棼的人梦见自己当了大槐安国的南柯太守,一时好不威风。醒来方知是一场大梦,所谓大槐安国不过是老槐树下的蚂蚁窝。

64君子固穷 [ jūn zǐ gù qióng ]

解释 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贫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

出处 《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65淡然置之 [ dàn rán zhì zhī ]

解释 很冷淡地放在一旁。形容毫不在意。

出处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不过他经的大风大浪太多,虽未到宠辱不惊,名利皆忘的境地,却已能不动声色,淡然置之。”

66目无下尘 [ mù wú xià chén ]

解释 下尘:下风,比喻地位低下的人。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态度高傲,看不起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

67漠不关情 [ mò bù guān qíng ]

解释 漠:冷淡。对人对事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出处 清·林则徐《请定乡试……诸弊折》:“回思未第之先,与多士何异?乃于落卷漠不关情,设身处地,于心何忍?”

68谦谦君子 [ qiān qiān jūn zǐ ]

解释 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出处 《周易 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69古井无波 [ gǔ jǐng wú bō ]

解释 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出处 唐·白居易《赠元稹》诗:“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70肥遁鸣高 [ féi dùn míng gāo ]

解释 退隐避世,自以为清高。

出处 清 刘鄂《老残游记》第六回:“昨儿听先生鄙薄那肥遁鸣高的人,说道:‘天地生才有限,不宜妄自菲薄。’”

71遗世独立 [ yí shì dú lì ]

解释 遗世:遗弃世间之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

出处 宋 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72傍观冷眼 [ bàng guān lěng yǎn ]

解释 傍:通“旁”。用冷眼或冷淡的态度在一旁瞧着。

出处 《脂砚斋评红楼梦》第二回:“诗云:‘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顺问傍观冷眼人。’”

73亢心憍气 [ kàng xīn xià qì ]

解释 谓性情高傲。

74孤标傲世 [ gū biāo ào shì ]

解释 孤:孤单;标:标准高。孤高自赏,傲然一世。原形容菊花傲霜独立的形态。比喻人格的傲然不群和不与俗流。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75艳如桃李 [ yàn rú táo lǐ ]

解释 容颜像成熟的桃李那样娇艳。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为人不言亦不笑,艳如桃李,而冷如霜雪,奇人也。”

76冷眼静看 [ lěng yǎn jìng kàn ]

解释 形容从旁冷静而仔细地观察。

出处 唐·徐夤《上卢三拾遗以言见黜》:“疾危必厌神明药,心惑多嫌正直言,冷眼静看真可笑,倾怀与说却为冤。”

77高山景行 [ gāo shān jǐng xíng ]

解释 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出处 《诗经 小雅 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