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特别微小的成语

形容特别微小的成语


1立锥之地 [ lì zhuī zhī dì ]

解释 立锥:插锥子。指插锥子的地方。比喻能容身的极小的地方。也作“置锥之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2一星半点 [ yī xīng bàn diǎn ]

解释 形容极少。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他以为也许言语之间得罪了她,而她以为即使有一星半点的顶撞也犯不着这么客气。”

3微乎其微 [ wēi hū qí wēi ]

解释 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微:小。

出处 清 杨伦《杜诗镜铨》眉批引蒋弱六云:“写妙技不觉说入自家语,微乎其微。”

4微不足道 [ wēi bù zú dào ]

解释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微:小;足:值得;道:谈。

出处 清 阎尔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读古人书,遇古人有气谊、事功、文章者,辄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

5沧海一粟 [ cāng hǎi yī sù ]

解释 沧海:大海;粟:谷子。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也作“大海一粟”。

出处 宋 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娇小玲珑 [ jiāo xiǎo líng lóng ]

解释 娇小:娇媚小巧;玲珑:精巧透明的样子。形容体态窈窕;小巧灵活;多指女子的身材。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四回:“头倚绣枕,身裹锦衾,衾里面,紧贴身朝外睡着个娇小玲珑的妙人儿。”

7九牛一毛 [ jiǔ niú yī máo ]

解释 九:表示多数。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8一丝一毫 [ yī sī yī háo ]

解释 形容极少或极小的一点儿。毫:一厘的十分之一;丝:一毫的十分之一。

出处 宋 欧阳修《会圣宫颂》:“而往惟寅,一毫一丝,给以县官,无取于民。”

9寥若晨星 [ liáo ruò chén xīng ]

解释 寥:稀少或疏少;若:像。稀疏得像早晨的星星一样。形容非常稀少或罕见。

出处 唐 韩愈《华山女》诗:“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10不足挂齿 [ bù zú guà chǐ ]

解释 不足:不值得;挂齿:说起;提到;挂在口上。不值得在口头上一提。用于对人表示轻蔑;也用于对己表示自谦。也作“不足齿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叔孙通传》:“此皆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11秋毫之末 [ qiū háo zhī mò ]

解释 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末:末梢;尖端。比喻十分细微的东西。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而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12九牛一毫 [ jiǔ niú yī háo ]

解释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其微小,微不足道。

出处 陈毅《感事书怀》诗:“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13薄技在身 [ bó jì zài shēn ]

解释 薄:微小。指自己掌握了微小的技能。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14渺不足道 [ miǎo bù zú dào ]

解释 非常微小,不值得一提。

出处 沙汀《老烟的故事》:“对于一个生活在空隙当中的人,却又是多么的渺不足道呵!”

15太仓一粟 [ tài cāng yī sù ]

解释 太仓:古代设在京城中的大谷仓。大粮仓里的一粒谷子。比喻极大的数量中一个非常小的数目。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多少大家集个成数出来;但恐太仓一粟,无济于事。”

16杯水舆薪 [ bēi shuǐ yú xīn ]

解释 见“杯水车薪”。

出处 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杯水舆薪,势且莫抗。”

17半丝半缕 [ bàn sī bàn lǚ ]

解释 缕:线。半根丝,半缕线。形容数量少,价值极其微小的东西。

出处 清 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8薄物细故 [ bó wù xì gù ]

解释 薄:微小;物:事物;故:事故。指微小的事情。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匈奴列传》:“薄物细故,谋臣计失,皆不足以离兄弟之欢。”

19毫厘丝忽 [ háo lí sī hū ]

解释 古代“分”以下四个微小长度单位的并称。喻指极微细的事物。

出处 《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我来时不知吃了多少苦楚,真个性命是毫厘丝忽上挣来的。”

20毫发丝粟 [ háo fā sī sù ]

解释 形容极其微小。

出处 宋·陈亮《跋焦伯强帖》:“诸公巨人踵武相接,天下毫发丝粟之才,皆得以牵连成就,况若伯强之卓然能自见者乎!”

21不遗寸长 [ bù yí cùn cháng ]

解释 遗:遗漏;寸长:微小的长处。不遗漏一点点长处。形容善于发现和肯定别人的优点。

出处 《宋史 娄机传》:“称奖人才,不遗寸长。”

22褒采一介 [ bāo cǎi yī jiè ]

解释 褒:赞扬;采:采用;一介:微小。有细微的长处也可以予以褒奖。

出处 南朝·齐·谢朓《辞随王子隆饯》:“褒采一介,抽扬小善。”

23举足轻重 [ jǔ zú qīng zhòng ]

解释 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会打破均势。比喻地位极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24斤斤计较 [ jīn jīn jì jiào ]

解释 斤斤:明察细微;引申为琐细。计较细小的事物。现比喻过分计较无关紧要的或琐细的小事。

出处 《诗经 周颂 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25杯水车薪 [ bēi shuǐ chē xīn ]

解释 杯水:一杯水;车薪:一车柴草。一杯水救不了一大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对解决困难作用不大。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6杀鸡取卵 [ shā jī qǔ luǎn ]

解释 杀了鸡取出鸡蛋。比喻贪图眼前的一点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出处 希腊《伊索语言 生金蛋的鸡》:一个蠢人想杀了鸡从鸡肚子里取出金块,从而一下子发大财,结果却一无所得

27凤毛麟角 [ fèng máo lín jiǎo ]

解释 凤;麟:凤凰、麒麟;是传说中珍禽异兽。凤凰身上的羽毛;麒麟头上的犄角。比喻珍贵、稀少的人或事物。

出处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文》:“康对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凤毛麟角。”

28无济于事 [ wú jì yú shì ]

解释 济:有益。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比喻不解决问题。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我岂不知贼兵众盛?就带你们同去,亦无济于事。”

29鸡毛蒜皮 [ jī máo suàn pí ]

解释 比喻无关紧要的小事或毫无价值的东西。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目前大敌当前,同心协力还怕迟误,谁还记着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30屈指可数 [ qū zhǐ kě shǔ ]

解释 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

出处 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

31小巧玲珑 [ xiǎo qiǎo líng lóng ]

解释 形容东西小而精致。小巧:细小而灵巧;玲珑:精巧细致。

出处 宋 辛弃疾《临江山 戏为山园苍壁解嘲》:“莫笑吾家苍壁小,稜层势欲摩空。相知唯有主人翁。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

32无关紧要 [ wú guān jǐn yào ]

解释 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可见字音一道,乃读书人不可忽略的。大贤学问渊博,故视为无关紧要;我们后学,却是不可少的。”

33硕大无朋 [ shuò dà wú péng ]

解释 硕:大;朋:比。原指相貌健美;为人公平不偏。后多用来形容非常大;无与伦比。

出处 《诗经 唐风 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34寥寥无几 [ liáo liáo wú jǐ ]

解释 寥:稀少;很少;无几:没有几个。形容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 内篇》:“建安以后,五言日盛,晋宋齐间,七言歌行寥寥无几。”

35风吹草动 [ fēng chuī cǎo dòng ]

解释 微风一吹;草就晃动。比喻轻微的动荡或变故。

出处 《敦煌变文集 伍子胥变文》:“偷踪窃道,饮气吞声。风吹草动,即便藏形。”

36无足轻重 [ wú zú qīng zhòng ]

解释 足:足以。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

出处 宋 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

37博大精深 [ bó dà jīng shēn ]

解释 博:广博;精深:又专又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而高深。

出处 明 姜世昌《逸周书》:“迄今读之,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38一饭之德 [ yī fàn zhī dé ]

解释 喻微小的恩德。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39雕虫小技 [ diāo chóng xiǎo jì ]

解释 雕:刻;虫:鸟虫书。我国古代的一种字体;西汉时学童所学的一门功课。雕刻鸟虫书的小技巧。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出处 《隋书 李德林传》:“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

40鸡虫得失 [ jī chóng dé shī ]

解释 像鸡啄虫、人缚鸡那样的得失问题。比喻细微的事情;无关紧要的得失。

出处 唐 杜甫《缚鸡行》诗:“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41孤孤单单 [ gū gū dān dān ]

解释 单身无靠,感到寂寞。

出处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三回:“孤孤单单,寂寞的可怜。”

42星星之火 [ xīng xīng zhī huǒ ]

解释 一点点小火星。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多比喻新兴的革命力量。

出处 明 张居正《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贪黩有司及四方无籍奸徒窜入其中者,激而构扇之,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43来处不易 [ lái chù bù yì ]

解释 表示事情的成功或财物的取得,经过了艰苦努力。

出处 明·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4历历可数 [ lì lì kě shǔ ]

解释 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清清楚楚;可以数得出来。

出处 《旧五代史 明宗纪十》:“濮州进重修河堤图,沿河地名,历历可数。”

45绵绵不绝 [ mián mián bù jué ]

解释 指连续不断。

出处 《逸周书 和寤》:“绵绵不绝,蔓蔓若何?”

46蝇头小利 [ yíng tóu xiǎo lì ]

解释 如同苍蝇头那样小的利益。指极其微小的私利。

出处 宋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47丝毫不爽 [ sī háo bù shuǎng ]

解释 丝毫:形容极小,1分=1000丝=100毫=10厘;爽:差。一点儿也不差。

出处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建康保宁光誉禅师》:“密远化机,丝毫不爽。”

48一针一线 [ yī zhēn yī xiàn ]

解释 一根针;一条线。比喻极细小的或不值钱的东西。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4回:“一针一线,他们也没得收藏。”

49一草一木 [ yī cǎo yī mù ]

解释 一棵草;一棵树。比喻细小或平常的东西。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应劭传》:“春一草枯则为灾,秋一木华亦为异。”

50一点一滴 [ yī diǎn yī dī ]

解释 形容微少零星。

出处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清贫》:“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51杜渐防微 [ dù jiàn fáng wēi ]

解释 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微:微小。错误或坏事刚冒头就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明本》:“昔之达人,杜渐防微,色斯而逝,夜不待旦。”

52一得之功 [ yī dé zhī gōng ]

解释 一得:一点儿心得;功:成绩。一点儿很微小的成绩;指微小的成功。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53区区之见 [ qū qū zhī jiàn ]

解释 区区:微小。狭隘的见识。

出处 清·叶燮《原诗·外篇下》:“若腐儒区区之见,句束而字缚之,援引以附会古人,反失古人之真矣。”

54斤斤较量 [ jīn jīn jiào liàng ]

解释 谓在琐细的小事上过分计较。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至于文理浮泛些,或是用的典故不的当,他老人家却也不甚斤斤较量。”

55毫厘千里 [ háo lí qiān lǐ ]

解释 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

56杀鸡取蛋 [ shā jī qǔ dàn ]

解释 比喻贪图眼前微小的好处而损害长久的利益。亦作“杀鸡取卵”。

出处 李云德《沸腾的群山》:“日本人为了掠夺富矿,采用杀鸡取蛋的办法,到处乱采乱掘。”

57蝇头微利 [ yíng tóu wēi lì ]

解释 如同苍蝇头那样的小利。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

出处 宋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58见微知萌 [ jiàn wēi zhī méng ]

解释 微:细微。萌:发生。看到事物微小的迹象,就知道其发展的程度。

出处 《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59具体而微 [ jù tǐ ér wēi ]

解释 具体:大体具备;微:微小。内容大体具备;但布局、规模较小些。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60一点半点 [ yī diǎn bàn diǎn ]

解释 表示微小而不定的数量。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

61寸善片长 [ cùn shàn piàn cháng ]

解释 见“寸长片善”。

出处 宋·陈亮《覆吴叔异》:“寸善片长,辄欲与圣贤参列,豪杰争长,何暇争百世事业乎!”

62寸利必得 [ cùn lì bì dé ]

解释 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须得到,不能放弃。形容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

出处 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

63蜗角斗争 [ wō jiǎo dòu zhēng ]

解释 蜗:蜗牛;蜗角:比喻极微小的境地。比喻为极小的事而引起大的争执。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

64毛发之功 [ máo fà zhī gōng ]

解释 形容极微小的功劳。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窃不自量,志在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

65不爽累黍 [ bù shuǎng lèi shǔ ]

解释 犹言丝毫不差。絫、黍,微小的重量。

出处 清 王韬《淞隐漫录 姚云纤》:“女凿壁偷听,得其指授,无人时转喉学唱,音韵抑扬,不爽累黍。”

66涓滴微利 [ juān dī wēi lì ]

解释 涓:细流;滴:水珠。象小水珠一样微小的利益。

出处 《新编五代史评话 晋史》卷上:“贪取涓滴之微利,而自弃丘山之大功乎!”

67寸长片善 [ cùn cháng piàn shàn ]

解释 寸长:一点儿长处。片:零碎的。形容微小的长处和优点。

出处 宋 欧阳修《乞补馆职札子》:“稍有寸长片善为人所称者,皆已擢用之矣。”

68片长末技 [ piàn cháng mò jì ]

解释 见“片长薄技”。

出处 清·沈葆桢《复奏洋务事宜疏》:“抑知片长末技,以备顾问,以供驱策,未尝不可。”

69片长薄技 [ piàn cháng báo jì ]

解释 微小的特长,浅薄的技能。

出处 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乃后世概以工匠轻之,以舆隶概之,以片长薄技鄙数之。”

70计较锱铢 [ jì jiào zī zhū ]

解释 谓为争取财利而斤斤较量,连极微小的数量也不放过。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锱铢,责多还少,市井无异。”

71区区之心 [ qū qū zhī xīn ]

解释 区区;微小。微不足道的一点看法或观点。

出处 汉·李陵《答苏武书》:“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

72尺兵寸铁 [ chǐ bīng cùn tiě ]

解释 比喻微小的武力。

出处 清·戴名世《八月庚申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昔者王莽乘西汉之衰,不用尺兵寸铁而移汉祚,翟义起兵讨之,未成而身死。”

73不失黍絫 [ bù shī shǔ lěi ]

解释 犹言丝毫不差。絫、黍,微小的重量。

出处 《汉书 律历志上》:“权轻重不失黍絫。”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十黍为絫,十絫为一铢。”

74鸡虫得丧 [ jī chóng dé sàng ]

解释 同“鸡虫得失”。

出处 清·蒋士铨《临川梦·不梦》:“鸡虫得丧成恩怨,鸟鼠因缘见短长。”

75区区此心 [ qū qū cǐ xīn ]

解释 区区:微小,微薄。常作用谦词。用来形容微不足道的一点心意或想法。亦作“区区之心”。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4回:“况区区此心,不为诸公所谅乎?”

76蜗名微利 [ wō míng wēi lì ]

解释 蜗名:像蜗牛角那样极微小的名声。虚名小利。亦作“蜗利蝇名”、“蜗名蝇利”。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九卷:“琴瑟之事,终身已矣,蜗名微利,误人之本,从此亦不复思进取也。”

77恒河一沙 [ héng hé yī shā ]

解释 比喻极其渺小。

出处 清·各邦额《夜谭随录·宋秀才》:“宋阴念一身蜩寄世间,真如恒河一沙,沧海一粟。”

78蜗名蝇利 [ wō míng yíng lì ]

解释 蜗名:像蜗牛角那样小的名声。苍蝇头般的小利,蜗牛角样的微名。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

出处 金·刘志渊《行香子·李会首问道》词:“妙道勤求,乐以忘忧。要蜗名蝇利心休。”

79负暄之献 [ fù xuān zhī xiàn ]

解释 暄:暖和。指把冬天晒太阳取暖的方法进献给国君。比喻所献出的东西并不贵重难得。

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杨朱篇》:“宋国有田夫……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脰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80鼠肝虫臂 [ shǔ gān chóng bì ]

解释 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以汝为汝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81谬以千里 [ miù yǐ qiān lǐ ]

解释 指错误荒谬到了极点。

出处 鲁迅《华盖集 十四年的“读经”》:“反对者们以为他真相信读经可以救国,真是‘谬以千里’了!”

82慎小事微 [ shèn xiǎo shì wēi ]

解释 谨慎对待微小的事情。

出处 春秋·齐·管仲《管子·君臣下》:“昔者圣王本厚民生,审知祸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微,违非索辨以根之。”

83蜗利蝇名 [ wō lì yíng míng ]

解释 蜗牛角样的小利;苍蝇头般的微名。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

出处 金·王丹桂《春从天上来·赠首阳山李志朴》词:“既悟尘缘,罢爱海恩山,蜗利蝇名。”

84福生于微 [ fú shēng yú wēi ]

解释 微:小数名,长度为0.000001寸或圆度的六十分之一秒。福佑生于细微的小事件中。

出处 汉·刘向《说苑·谈丛》:“福生于微,祸生于忽。日夜恐惧,唯恐不卒。”

85毫末之利 [ háo mò zhī lì ]

解释 毫末:指细微。极小的利益。

出处 宋·欧阳修《原弊》:“有司屡变其法,以争毫末之利。”

86物力维艰 [ wù lì wéi jiān ]

解释 物:物资;力:财力;维:是;艰:困难。指财物来之不易。

出处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87毫末之差 [ háo mò zhī chā ]

解释 指由于微小的失误而造成巨大的差错。

出处 南朝·宋·何承天《上历新法表》:“自然有毫末之差,连日累月,积微成著。”

88相呴以湿 [ xiāng xǔ yǐ shī ]

解释 彼此以呼出的气湿润对方。《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成玄英疏:“呴气相湿。”后以喻在困难时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帮助。

出处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成玄英疏:“呴气相湿。”

89剑头一吷 [ jiàn tóu yī xuè ]

解释 剑头:指剑环头小孔;吷:象声词,形容声音微小。比喻言论无足轻重。

出处 庄周《庄子 则阳》:“夫吹管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90剑首一吷 [ jiàn shǒu yī guī ]

解释 见“剑头一吷”。

出处 清·徐芳《书影>序》:“栎园天才绝世,其诗文皆卓然大家;即以杂著,此其剑首一吷也,而富如此。”

91福不盈眦 [ fú bù yíng zì ]

解释 谓福禄富贵渺小而短暂。

出处 《文选·班固〈答宾戏〉》:“朝为荣华,夕为憔悴,福不盈眦,祸溢于世。”李善注引李奇曰:“当富贵之间,视之不满目。”

92秋豪之末 [ qiū háo zhī mò ]

解释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同“秋毫之末”。

出处 《庄子 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

93寸丝半粟 [ cùn sī bàn sù ]

解释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儿子不能掐得寸丝半粟孝敬父亲,倒要破费了父亲产业,实在不可自比于人,心里愧恨之极!”

94尺缕斗粟 [ chǐ lǚ dǒu sù ]

解释 粟:谷子。比喻兄弟不和或形容数量微小。

出处 清·汪琬《新修至德庙碑》:“后世礼教既废,锥刀之末,尺缕斗粟之微,靡所不争。”

95虫臂鼠肝 [ chóng bì shǔ gān ]

解释 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

出处 庄周《庄子 大宗师》:“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96幺麽小丑 [ yāo mǒ xiǎo chǒu ]

解释 指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坏人。

出处 《明史·杨涟传》:“何为受制幺麽小丑,令中外大小惴惴莫必其命?”

97濡沫涸辙 [ rú mò hé zhé ]

解释 濡:沾湿;沫:唾沫;涸:干枯。车辙里的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在困难的处境中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98救命稻草 [ jiù mìng dào cǎo ]

解释 借以活命的稻草。指人在困境时希望抓住借以活命的微小的东西。

出处 王朔《永失我爱》:“我可知道人抓住救命稻草是什么手劲儿了。”

99微过细故 [ wēi guò xì gù ]

解释 微小的过失和事故。

出处 《三国志·魏书·中山恭王传》:“其微过细故,当掩覆之。”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