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有道德的成语

形容有道德的成语


1大公无私 [ dà gōng wú sī ]

解释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2坚贞不屈 [ jiān zhēn bù qū ]

解释 贞:节操。坚定有气节;绝不屈服。

出处 唐 韦应物《江州集 睢阳感怀》诗:“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

3德高望重 [ dé gāo wàng zhòng ]

解释 道德好;声望大。多形容老年人为人好;有名望。

出处 宋 司马光《辞人对小殿札子》:“臣窃惟富弼三世辅臣,德高望重。”

4拾金不昧 [ shí jīn bù mèi ]

解释 昧:隐瞒;金:原指金钱;现泛指钱物;拾到东西不藏起来据为己有。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5高风亮节 [ gāo fēng liàng jié ]

解释 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6助人为乐 [ zhù rén wéi lè ]

解释 把帮助别人作为一种快乐。

出处 冰心《咱们的五个孩子》:“在我们的新社会里,这种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可以说是天天在发生,处处在发生。”

7厚德载物 [ hòu dé zài wù ]

解释 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出处 《周易 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8德厚流光 [ dé hòu liú guāng ]

解释 德:道德,德行;厚:重;流:影响;光:通“广”。指道德高,影响便深远。

出处 《穀梁传 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9专心致志 [ zhuān xīn zhì zhì ]

解释 心里很专一;注意力集中。致:极尽;志:心意;志趣。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10见义勇为 [ jiàn yì yǒng wéi ]

解释 义:正义;勇:勇敢;为;做。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1刚正不阿 [ gāng zhèng bù ē ]

解释 刚:刚直;直:正直;不阿:不逢迎。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12刚愎自用 [ gāng bì zì yòng ]

解释 刚:强硬。愎:固执;任性。刚愎:倔强固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用:自以为是。固执任性;自以为是。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13放荡不羁 [ fàng dàng bù jī ]

解释 放荡:不受约束或行为不检点;羁:约束。形容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出处 晋 王隐《晋书 王长文传》:“少以才学知名,而放荡不羁,州府辟命皆不就。”

14两袖清风 [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解释 原指两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姿态。后比喻做官的时候;十分清廉;除 衣袖中的清风之外;别无所有。现也指清贫;没有财产。也作“清风两袖”。

出处 元 魏初《送杨季梅》诗:“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15堂堂正正 [ 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 ]

解释 原指军队阵容盛大。后形容光明正大。堂堂:强大威武;正正:整齐。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争》:“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16不务正业 [ bù wù zhèng yè ]

解释 务:从事;正业:正当的职业;本职工作。不干正当的工作。现多指丢下本职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这人不甚读书,终日闲游浪荡,一自父母亡后,分外不务正业。”

17融为一体 [ róng wéi yī tǐ ]

解释 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

18光明磊落 [ guāng míng lěi luò ]

解释 磊落:错落分明;引申指人洒脱不拘;直率开朗。指心地光明正大;胸怀坦白。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74卷:“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19只争朝夕 [ zhǐ zhēng zhāo xī ]

解释 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

出处 毛泽东《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20三纲五常 [ sān gāng wǔ cháng ]

解释 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三纲;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 、智、信。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21德才兼备 [ dé cái jiān bèi ]

解释 品德和能力都具备。兼备:都具备。

出处 《元史 丰臧梦解传》:“乃举梦解才德兼备,宜擢清要,以展所蕴。”

22铁面无私 [ tiě miàn wú sī ]

解释 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铁面:比喻刚直无私。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23忠心耿耿 [ zhōng xīn gěng gěng ]

解释 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捐躯,虽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24学以致用 [ xué yǐ zhì yòng ]

解释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致:使达到;用:实际应用。

出处 李新《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学以致用,并且勤学苦学。”

25廉洁奉公 [ lián jié fèng gōng ]

解释 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指人不贪污;不受贿;一心为公。

出处 孙力《都市风流》第12章:“你廉洁奉公,不就是个大公务员吗?”

26孜孜不倦 [ zī zī bù juàn ]

解释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出处 《尚书 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 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 蜀书 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27朝气蓬勃 [ zhāo qì péng bó ]

解释 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朝:早上;蓬勃:旺盛的样子)。

出处 李晓明《平原枪声》:“朝气蓬勃的肖家镇一下子变得空虚了,沉静了。”

28自始至终 [ zì shǐ zhì zhōng ]

解释 从开始到末了。也指一贯。

出处 《宋书 谢灵运传》:“以晋氏一代,自始至终,竟无一家之史,令灵运撰《晋书》,粗立条流,书竟不就。”

29冰清玉洁 [ bīng qīng yù jié ]

解释 清:清澈;洁:洁白。像冰那样清澈;像玉那样洁白。也作“玉洁冰清”。比喻人品高尚、纯洁;做事光明磊落。

出处 西汉 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30乐善好施 [ lè shàn hào shī ]

解释 乐、好:喜欢;愿意;善:做好事;施:施舍。乐意做好事;喜欢施舍。形容慷慨解囊;乐于助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乐书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31谦虚谨慎 [ qiān xū jǐn shèn ]

解释 谦虚:虚心;不自满;谨慎:慎重小心。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

出处 《晋书 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

32三从四德 [ sān cóng sì dé ]

解释 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也叫四行;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指封建礼教为压迫、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出处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不学些三从四德,俺一家儿簇捧着为甚么来。”

33克己奉公 [ kè jǐ fèng gōng ]

解释 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为重。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34人微言轻 [ rén wēi yán qīng ]

解释 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孟尝传》:“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

35不耻下问 [ bù chǐ xià wèn ]

解释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36礼义廉耻 [ lǐ yì lián chǐ ]

解释 有礼节;讲道义;尚廉洁;知羞耻。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

出处 管仲《管子 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37成人之美 [ chéng rén zhī měi ]

解释 成:成全;帮助;美:好事。成全别人的好事。也指帮助别人实现其美好的愿望。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38大逆不道 [ dà nì bù dào ]

解释 逆:背叛;不道:违背当时的道德标准。旧指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道德标准和宗法观念的极端叛逆行为;给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现也用来指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39襟怀坦白 [ jīn huái tǎn bái ]

解释 襟怀:胸怀;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出处 清 陈文述《放牛行同前韵》:“董君性仁慈,襟怀亦坦白。”

40才德兼备 [ cái dé jiān bèi ]

解释 才:才能。德:品德。备:具备。才能和品德都具备。

出处 元 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

41一举一动 [ yī jǔ yī dòng ]

解释 指人的每一个动作;所有的行动。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著力。”

42德高望尊 [ dé gāo wàng zūn ]

解释 道德高,声望高。

出处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43忠贞不渝 [ zhōng zhēn bù yú ]

解释 忠诚坚定;永不改变。忠:忠诚;贞:有操守;坚定;渝:改变。

出处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

44大义凛然 [ dà yì lǐn rán ]

解释 临难不苟的节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为了正义而坚强不屈。大义:正义、正气;凛然:严肃使人敬畏的样子。

出处 清 顾炎武《日知录 孙氏西斋录》:“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45乐于助人 [ lè yú zhù rén ]

解释 很乐意帮助别人。

出处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她见他为人忠厚,乐于助人,也信任他,处处请教。”

46论德使能 [ lùn dé shǐ néng ]

解释 选拔有道德的人和使用有才能的人。论,通“抡”。

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王霸》:“论德使能而官施之者,圣王之道也,儒之所谨守也。”

47妇道人家 [ fù dào rén jiā ]

解释 妇道:妇人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指成年女子。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4回:“这件事还得与拙夫商量,妇道人家,不便十分作主。”

48纲常扫地 [ gāng cháng sǎo dì ]

解释 纲常:三纲五常;扫地:比喻破坏无余。指纲纪、人伦等封建伦理道德破坏无余。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7回:“史臣有《仇牧赞》云:‘世降道斁,纲常扫地。堂帘不隔,君臣交戏。’”

49风行草偃 [ fēng xíng cǎo yǎn ]

解释 行:过;吹过;偃:卧倒;倒伏。风吹过来;草就倒伏。比喻上面的意图传下来;下级一律绝对服从。也比喻人们顺从身边的形势而采取自己的行动。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50礼坏乐崩 [ lǐ huài yuè bēng ]

解释 古代制礼,把它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形容社会纲纪紊乱,骚动不宁的时代。

出处 《汉书·武帝纪》:“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

51毫无顾忌 [ háo wú gù jì ]

解释 对违反道德的行为丝毫没有反感或犹豫,或不考虑对人对事情的利害关系,没有顾虑。

出处 明·醒世居士《八段锦》第七段:“以假作真,毫无顾忌,致我割破恩爱,妻子逃亡。”

52逆道乱常 [ nì dào luàn cháng ]

解释 指违背道德纲常。

出处 唐 李公佐《谢小娥传》:“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之心,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也。”

53人欲横流 [ rén yù héng liú ]

解释 指社会风气败坏,人们放纵情欲,不顾道德正义。

出处 宋 陆九渊《语录》上:“后世人主不知学,人欲横流,安知天位非人君所可得而私?”

54败俗伤风 [ bài sú shāng fēng ]

解释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出处 参见“败俗伤化”。

55败化伤风 [ bài huà shāng fēng ]

解释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出处 参见“败俗伤化”。

56畔道离经 [ pàn dào lí jīng ]

解释 畔:通“叛”,违背。违背道德,脱离经典。指背离常规的思想或行为。

出处 清·洪昇《坚瓠补集>》序:“开人心狙诈之端,启风俗陵傲之习,不至于畔道离经不止。”

57超绝非凡 [ chāo jué fēi fán ]

解释 智力或精神道德状况或力量超群或超过常人。

58举善荐贤 [ jǔ shàn jiàn xián ]

解释 贤:胡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59辉光日新 [ huī guāng rì xīn ]

解释 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

出处 《周易 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

60德隆望重 [ dé lóng wàng zhòng ]

解释 犹言德高望重。

出处 《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议,称己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61道高德重 [ dào gāo dé zhòng ]

解释 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出处 艾芜《回家》:“水元伯伯打发人来叫丁永森到他家去坐,丁永森知道定是讲这件不愉快的事情的,但因为水元伯伯是这村里道高德重的人,没法子违反他的命令,就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62爱人以德 [ ài rén yǐ dé ]

解释 德:德行。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63德薄才鲜 [ dé báo cái xiān ]

解释 自谦道德修养不足,才能薄弱。

64德深望重 [ dé shēn wàng zhòng ]

解释 德:品德;深:高;望:声望,名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颂年长与名位高的人。

出处 南朝·宋·宋明帝《下庐江王玮诏》:“公若德深望重,宜膺大统;朕初平暴乱,岂敢当壁!”

65弃恶从德 [ qì è cóng dé ]

解释 弃;抛开。抛弃丑恶信从道德。

出处 唐·韩愈《刘统军碑》:“弃恶从德,乃与蔡通涂其榛棘。”

66高风伟节 [ gāo fēng wěi jié ]

解释 高风:高尚的品格。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比喻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出处 清·汪琬《耒虞先生年谱后序》:“先生暮年虽复见扼于用事者,屏置海外以殁,而高风伟节讫今传述于吴越人士之口。”

67进德修业 [ jìn dé xiū yè ]

解释 修业:推广、扩大功业。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

出处 《周易 乾》:“君子进德修业。”

68仁义道德 [ rén yì dào dé ]

解释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出处 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69蔑伦悖理 [ miè lún bèi lǐ ]

解释 指违背道德和伦理。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4回:“备闻襄公淫妹之事,默然自叹:‘似此蔑伦悖理,禽兽不如。”

70勤学好问 [ qín xué hǎo wèn ]

解释 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它而今是勤学好问,便谥之以文。”

71名德重望 [ míng dé zhòng wàng ]

解释 犹德高望重。

出处 明·李贽《与弱侯太史书》:“所幸菩萨不至终穷,有柳塘老以名德重望为东道主。”

72怀瑾握瑜 [ huái jǐn wò yú ]

解释 瑾、瑜:美玉。怀里揣着瑾;手里拿着瑜。比喻人具有纯洁而优美的品德。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章 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73礼废乐崩 [ lǐ fèi yuè bēng ]

解释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崩:败坏。形容社会纲纪混乱,动荡不宁

出处 汉·公孙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议》:“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婚姻者,居室之大伦也。今礼废乐崩,朕甚愍焉。”

74高情远致 [ gāo qíng yuǎn zhì ]

解释 高、远:形容高尚;情、致:情趣。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高情远致,弟子蚤已服膺;一吟一咏,许将北面。”

75蕙心纨质 [ huì xīn wán zhì ]

解释 心灵如蕙草芬芳,品质似纨素洁白。比喻品行高洁。

出处 南朝 宋 鲍照《芜城赋》:“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

76德重恩弘 [ dé zhòng ēn hóng ]

解释 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道德高尚,恩惠广大。形容普施恩德。

出处 唐·韩愈《袁州刺史谢上表》:“显荣频烦,称效寂蔑,又蒙赦其罪累,授以方州,德重恩弘。”

77败俗伤化 [ bài sú shāng huà ]

解释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出处 《汉书 叙传下》:“侯服玉食,败俗伤化。”

78不同流俗 [ bù tóng liú sú ]

解释 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出处 《礼记 射义》:“不从流俗。

79母慈子孝 [ mǔ cí zǐ xiào ]

解释 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出处 《尚书·康诰》:“天惟与我彝。”孔传:“天与民五常,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80摧志屈道 [ cuī zhì qū dào ]

解释 摧:摧折,放弃;道:道德。抛弃理想追求,失去道义节操。形容身处逆境,不能守操如一

出处 《宋书·隐逸传论》:“夫独往之人,不能摧志屈道,借誉期通。”

81败德辱行 [ bài dé rǔ xíng ]

解释 败坏道德和操守。

82风流浪子 [ fēng liú làng zǐ ]

解释 风流成性不受习俗惯例和道德规范约束的放荡不羁的人。指不务正业过着放荡生活的人。

出处 明·无名氏《包青天奇案》第七卷:“姓汪名琦,生得清秀,是个风流浪子。”

83德配天地 [ dé pèi tiān dì ]

解释 谓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出处 《庄子田子方》:“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

84道义之交 [ dào yì zhī jiāo ]

解释 交:交情,友谊。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8回:“道义之交,只此已足,何必更为介介。”

85轻薄无行 [ qīng báo wú xíng ]

解释 谓轻佻浮薄,品行不好。

出处 《晋书·华表传》:“恒为州大中正,乡人任让轻薄无行,为恒所黜。”

86草偃风行 [ cǎo yǎn fēng xíng ]

解释 见“风行草偃”。

87良金美玉 [ liáng jīn měi yù ]

解释 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

出处 《新唐书 文艺传上 王勃》:“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

88进德脩业 [ jìn dé xiū yè ]

解释 指增进道德与建立功业。

89就正有道 [ jiù zhèng yǒu dào ]

解释 向有学问和有道德的人请求指正。

出处 《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90笃信好学 [ dǔ xìn hào xué ]

解释 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出处 《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91定于一尊 [ dìng yú yī zūn ]

解释 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

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92导德齐礼 [ dǎo dé qí lǐ ]

解释 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93道存目击 [ dào cún mù jī ]

解释 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人们只需一接触便能感受得到。

出处 庄周《庄子 田子方》:“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94果行育德 [ guǒ xíng yù dé ]

解释 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

出处 《易·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95灭德立违 [ miè dé lì wéi ]

解释 灭:消灭。败坏道德,做违背道德的事。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桓公二年》:“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

96度己以绳 [ duó jǐ yǐ shéng ]

解释 绳:纠正,约束。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

出处 《荀子·非相》:“故君子之度己以绳,接人则用抴。”

97君子成人之美 [ jūn zǐ chéng rén zhī měi ]

解释 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成:成全,帮助;美:好事。道德高尚的人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98君子爱人以德 [ jūn zǐ ài rén yǐ dé ]

解释 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爱:爱护;德:道德。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和帮助他人。指对人不偏私,不姑息。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99君子不究既往 [ jūn zǐ bù jiù jì wǎng ]

解释 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究:追究;既往:已经过去的事情。道德高尚的人不追究已过去的事情。

出处 《柳暗花明》:“就是俗语说:君子不究既往嘛。何况咱们还是亲戚!”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