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心里空荡荡的成语

形容心里空荡荡的成语


1四平八稳 [ sì píng bā wěn ]

解释 原形容说话做事稳当。现多含有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的意思。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4回:“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

2喋喋不休 [ dié dié bù xiū ]

解释 喋喋:形容说话的声音。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一俗士言词猥鄙,喋喋不休,殊败人意。”

3空空如也 [ kōng kōng rú yě ]

解释 空空:同“悾悾”;虚心的样子;如:文言虚词;表示“……的样子”。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4怅然若失 [ chàng rán ruò shī ]

解释 怅然:失意;懊恼。形容因不如意而心情沮丧;好像丢了什么似的。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牛成章》:“主人视其里居、姓氏,似有所动,问所从来。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若失。”

5寸草不生 [ cùn cǎo bù shēng ]

解释 寸草:一点儿草;生:生长。①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②亦形容灾情严重。

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

6赤地千里 [ chì dì qiān lǐ ]

解释 赤:空无所有。寸草不生的地面有千里之广。形容因天灾人祸而造成广大农田没有收成的惨状。

出处 《新五代史 唐庄宗纪上》:“克用兵大掠晋绛,至于河中,赤地千里。”

7不毛之地 [ bù máo zhī dì ]

解释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出处 《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8哀鸿遍野 [ āi hóng biàn yě ]

解释 哀鸿: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

出处 《诗经 小雅 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9人迹罕至 [ rén jì hǎn zhì ]

解释 罕:少。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辟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出处 汉 荀悦《汉纪 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党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10荡然无存 [ dàng rán wú cún ]

解释 。原有的物体像被洗涮掉一样完全不复存在。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毁坏或失去。

出处 唐 白居易《议碑碣词赋》:“著诚去伪,小疵小弊,荡然无遗矣。”

11孤陋寡闻 [ gū lòu guǎ wén ]

解释 学识短浅;见闻不广。陋:见闻不广;寡:少。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2兴味索然 [ xìng wèi suǒ rán ]

解释 一点兴趣也没有。索然:毫无兴趣的样子。

出处 清 王韬《瀛壖杂志》:“卓午来游者,络绎不绝。溽暑蒸郁,看花之兴味索然矣。”

13忐忑不安 [ tǎn tè bù ān ]

解释 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忐忑:心神不安定。

出处 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14空洞无物 [ kōng dòng wú wù ]

解释 空虚;没有什么内容。形容言谈、文章等极其空泛;没有什么内容。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

15老生常谈 [ lǎo shēng cháng tán ]

解释 老生:老书生。原指老书生经常谈论的事物或观点。后泛指毫无新意的理论或老话。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

16风花雪月 [ fēng huā xuě yuè ]

解释 泛指四时景色。原指封建文学里描写自然景物四种对象。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思想感情 不健康的诗文。也比喻风流场中男女间恋爱的风流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出处 宋 邵雍《伊川击壤集序》:“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

17失魂落魄 [ shī hún luò pò ]

解释 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余生。”

18言之无物 [ yán zhī wú wù ]

解释 言:言语;言辞;物:指内容。指写文章或讲话空洞;没有具体充实的内容。

出处 清 梁启超《跋》:“言之无物,务尖险,晚唐之极敝也。”

19冗词赘句 [ rǒng cí zhuì jù ]

解释 冗:繁杂;赘:多余无用的。指诗文中多余无用的话。

20文韬武略 [ wén tāo wǔ lüè ]

解释 文有计谋;武有策略。指智勇双全。韬、略:《六韬》、《三略》是古代的兵书;后来称用兵的计谋策略叫韬略。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7回:“你便有文韬武略,怎逃出地网天罗?”

21若有所失 [ ruò yǒu suǒ shī ]

解释 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似的。形容神情怅惘;心神不定的样子。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南朝 梁 刘孝标注:“怅然若有所失。”

22惘然若失 [ wǎng rán ruò shī ]

解释 心里总不大自在;好像失掉什么东西似的。惘然:失意的样子;若:好像。

出处 宋 洪迈《夷坚志》:“次日,彷徨于案间,惘然如失。”

23张大其词 [ zhāng dà qí cí ]

解释 张大:夸大。说话写文章将内容夸大。

出处 唐·韩愈《送杨少尹序》:“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

24山高水险 [ shān gāo shuǐ xiǎn ]

解释 比喻前进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上西天拜佛走一遭,怕什么山高路险,水阔波狂。”

25心神不定 [ xīn shén bù dìng ]

解释 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出处 《平妖传》第五回:“这般繁华去处,怕你们心神不定,惹出什么事非来。”

26兼收并畜 [ jiān shōu bìng chù ]

解释 同“兼收并蓄”。

出处 清·黄宗羲《传是楼藏书记》:“古来藏书者,亦不乏兼收并畜。”

27旧瓶新酒 [ jiù píng xīn jiǔ ]

解释 比喻旧形式,新内容的意思

出处 茅盾《桂枝香·为商务印书馆八十周年纪念作》:“工商改造,旧瓶新酒,愿长芳冽。”

28兼容并蓄 [ jiān róng bìng xù ]

解释 同“兼收并蓄”。

出处 明·方孝孺《复郑好义书》:“所贵乎君子者以能兼容并蓄,使才智者有以自见,而愚不肖者有以自全。”

29兼包并畜 [ jiān bāo bìng chù ]

解释 同“兼收并蓄”。

出处 郭沫若《十批判书·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这样便能够兼包并畜以成其大。”

30失魂丧魄 [ shī hún sàng pò ]

解释 ①形容心烦意乱,精神恍惚。②形容极度惊恐不安。

出处 元 刘唐卿《降桑》第二折:“您孩儿为母不安,这些时衣不解带,寝食俱发,忧凄不止,行坐之间,犹如失魂丧魄。”

31满纸空言 [ mǎn zhǐ kōng yán ]

解释 满纸都是废话。形容文章空洞,毫无内容。

出处 张庸《章太炎先生问答》:“若二三文人,假一题目,互相研究,满纸空言,何以谓之扰乱治安?”

32如有所失 [ rú yǒu suǒ shī ]

解释 好象丢失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安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南朝宋 刘孝标注:“怅然若有所失。”

33忐忑不定 [ tǎn tè bù dìng ]

解释 同“忐忑不安”。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六回:“济川被他们说得心中忐忑不定。”

34高谈弘论 [ gāo tán hóng lùn ]

解释 弘:大。高深空洞不切实际的谈论。

出处 晋·袁宏《后汉记》第四卷:“尝疾俗儒高谈弘论,不切时务。”

35兴致索然 [ xìng zhì suǒ rán ]

解释 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出处 清·王韬《瀛壖杂志》:“卓午来游者,络绎不绝。溽暑蒸郁,看花之兴味索然矣。”

36阒其无人 [ qù qí wú rén ]

解释 阒:空。指空荡荡,没有一人。

出处 《周易 丰》:“窥其户,阒其无人。”

37茫然若失 [ máng rán ruò shī ]

解释 茫然:失意的样子;若失:好像失去了什么东西。形容精神不集中;若有所失的样子。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抚然为间曰:‘命之矣。’集注:‘抚然茫然自失之貌。’”

38文理不通 [ wén lǐ bù tōng ]

解释 指文章在词句和内容方面都行不通。

出处 《旧五代史·选举志》:“况此等多不究义,唯攻帖书,文理既不甚通,名第岂可妄与?”

39高谈虚论 [ gāo tán xū lùn ]

解释 高妙空洞、不切空际的议论。

出处 《六韬·上贤》:“不图大事,贪利而动,以高谈虚论,说于人主,王者慎勿使。”

40虚论高议 [ xū lùn gāo yì ]

解释 不切实际,高妙空洞的议论。亦作“高谈虚论”。

出处 《六韬·上贤》:“博闻辩辞,虚论高议以为容美,穷居静处而诽时俗,此奸人也。”

41巧语花言 [ qiǎo yǔ huā yán ]

解释 同“花言巧语”。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张生是兄妹之礼,焉敢如此!’对人前巧语花言。”

42加枝添叶 [ jiā zhī tiān yè ]

解释 在叙事或转述时,于主要事件外,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

出处 《金瓶梅传奇》第十三回:“汤裱褙道:‘不是奴才夸口,敢怕时日久时,便是王抒亲看,也难辨真伪。 ’遂又加枝添叶,把如何拿王抒欺君误国罪唬她,唬得她当场晕死过去。”

43不牧之地 [ bù mù zhī dì ]

解释 牧:放牧牲畜。不能牧养牛马的地。指荒地。

出处 汉 桓宽《盐铁论 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44市民文学 [ shì mín wén xué ]

解释 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

45无颜落色 [ wú yán luò sè ]

解释 失色,面无人色。

出处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唬得他无颜落色,惊得他手脚难抬。”

46如是我闻 [ rú shì wǒ wén ]

解释 如是:指佛经经文内容如此;我闻:阿难自称我闻之于佛。佛教传说,后为佛经开卷语。

出处 《佛地经论》一:“如是我闻者,谓总显己闻,传佛教者言如是事,我昔曾闻如是。”

47阒无一人 [ qù wú yī rén ]

解释 阒:空。指空荡荡,没有一人。

出处 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曾梦至一处,见禅床几杖萧然,而阒无一人。”

48旁文剩义 [ páng wén shèng yì ]

解释 次要的文字和内容。

49文理俱惬 [ wén lǐ jù qiè ]

解释 文、理:指文辞表达和思想内容;惬:满足、满意。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令人满意。

出处 《旧唐书 陆扆传》:“扆文思敏速,初无思虑,挥翰如飞,文理俱惬。”

50风花雪夜 [ fēng huā xuě yè ]

解释 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

51以法为教 [ yǐ fǎ wéi jiào ]

解释 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出处 《韩非子 五蠹》:“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52执文害意 [ zhí wén hài yì ]

解释 谓拘泥于字面而损害内容。

出处 宋·苏轼《应诏论四事状》:“推考其故,盖提举盐事司执文害意,谓非贫乏不在此数。”

53忘啜废枕 [ wàng chuò fèi zhěn ]

解释 谓不食不眠。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生邑邑若有所失,忘啜废枕,日渐委悴。”

54旧瓶装新酒 [ jiù píng zhuāng xīn jiǔ ]

解释 比喻用旧的形式来表现新的内容。

出处 老舍《我怎样写通俗文艺》:“这八篇东西,都是用旧瓶装新酒办法写成的。”

55学而时习之 [ xué ér shí xí zhī ]

解释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出处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