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拳击打斗的成语

形容拳击打斗的成语


1势如破竹 [ shì rú pò zhú ]

解释 势:气势;威力;破竹:劈开竹子。气势就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了头几节;下面各节就顺着刀势分开了。比喻打仗或工作毫无阻挡;节节胜利。

出处 《晋书 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2气吞山河 [ qì tūn shān hé ]

解释 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出处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3行云流水 [ xíng yún liú shuǐ ]

解释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拘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出处 宋 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4别具一格 [ bié jù yī gé ]

解释 格:格式;风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形容别致、新颖;与众不同的样子、风度等。

出处 清 吕留良《与施愚山书》:“咏见赠诗,风力又别具一格。”

5眼花缭乱 [ yǎn huā liáo luàn ]

解释 缭乱:纷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事物而发花、迷乱。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6文武全才 [ wén wǔ quán cái ]

解释 文才与武功同时具备;能文能武。文:文才;武:武艺。

出处 《旧五代史 和凝传》:“和公文武全才而有志气,后必享重位,尔宜谨事之。”

7实话实说 [ shí huà shí shuō ]

解释 用直捷了当的方法讲出真实情况。

出处 张恨水《夜深沉》第30回:“我实话实说,您两只眼睛不方便,就得早早有个儿媳妇来伺候着。”

8握拳透掌 [ wò quán tòu zhǎng ]

解释 见“握拳透爪”。

出处 《晋书·卞壶传》:“其后盗发壶墓,尸僵,鬓发苍白,面如生,两手悉拳,爪甲穿达手背。”

9乃文乃武 [ nǎi wén nǎi wǔ ]

解释 赞美人文、武兼备。见乃武乃文。

出处 唐 王勃《九成宫颂》:“一阴一阳,神道也。乃文乃武,圣图也。”

10乃武乃文 [ nǎi wǔ nǎi wén ]

解释 本用以赞誉天子之德,指其文经天地,武定祸乱。后多指人既有武功又有文德。亦作乃文乃武。

出处 语出《书经 大禹谟》:“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11撺拳拢袖 [ cuān quán lǒng xiù ]

解释 捏紧拳头,卷起袖口。形容准备动武的样子。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5回:“出到大门外,汪为露还撺拳拢袖要打那侯小槐。”

12袒臂挥拳 [ tǎn bì huī quán ]

解释 挽袖露臂,挥动拳头。形容准备动武的样子。

出处 元 关汉卿《拜月亭》第四折:“我特故里说的别,包弹遍,不嫌些蹬弩开弓,怎说他袒臂挥拳。”

13马上功成 [ mǎ shàng gōng chéng ]

解释 指凭武功建国。

出处 宋 王安石《嘲叔孙通》诗:“马上功成不喜文,叔孙绵蕝共经纶。”

14游侠骑士 [ yóu xiá qí shì ]

解释 漫无目的浪游四方,寻求冒险以显示武功、勇敢、宽仁侠义的人。

15止戈为武 [ zhǐ gē wéi wǔ ]

解释 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16捋袖揎拳 [ luō xiù xuān quán ]

解释 捋:拉起。揎:卷起袖子。拉起袖子,伸出拳头。形容怒气冲冲准备动武的样子。

出处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四折:“前后军兵紧相并,左右枪刀厩围定。捋袖揎拳挺盔顶,破步撩衣扯剑迎。”

17经武纬文 [ jīng wǔ wěi wén ]

解释 经:丝织品的直线;武:武功;纬:丝织品的横线;文:文治。以武功和文德治理国家。

出处 南朝·梁·沈约《棋品序》:“若夫入神造极之灵,经武纬文之德,故可与和乐等妙。”

18马上得天下 [ mǎ shàng dé tiān xià ]

解释 喻指武功建国。

出处 《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