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人有底气的成语

形容人有底气的成语


1一言为定 [ yī yán wéi dìng ]

解释 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贾琏笑道:‘你我一言为定。只是我信不过二弟,你是萍踪浪迹,倘然去了不来,岂不误了人家一辈子的大事。’”

2轻描淡写 [ qīng miáo dàn xiě ]

解释 原意是绘画时用浅淡颜色轻轻描绘。形容说话或作文章时对重要的地方淡淡带过。也比喻做事不费力。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这个头陀,尤其凶横异常,怎的姑娘你轻描淡写的就断送了他?”

3胸有成竹 [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

解释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出处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4文不对题 [ wén bù duì tí ]

解释 文章的内容跟题目对不上。亦指言谈离开了主旨或答非所问。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名人和名言》:“所以太炎先生的第三道策,其实是文不对题的。”

5直截了当 [ zhí jié liǎo dàng ]

解释 了当:干脆;爽快。干脆爽快;不绕弯子。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紫芝妹妹嘴虽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6理直气壮 [ lǐ zhí qì zhuàng ]

解释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便提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7轻言细语 [ qīng yán xì yǔ ]

解释 形容说话轻而柔和。

出处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我们好像是久别重逢,彼此有说不完的话和藏在这些轻言细语后边的无限的担心。”

8牙牙学语 [ yá yá xué yǔ ]

解释 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出处 唐·司空图《障车文》:“二女则牙牙学语,五男则雁雁成行。”

9言之有序 [ yán zhī yǒu xù ]

解释 说话和写文章很有条理。

出处 《周易 艮》:“言有序,悔亡。”

10井然有条 [ jǐng rán yǒu tiáo ]

解释 犹言井井有条。

出处 宋·周密《癸辛杂识后集·修史法》:“凡本年之事有所闻必归此匣,分月日先后次第之,井然有条,真可为法也。”

11加油加醋 [ jiā yóu jiā cù ]

解释 为夸张或渲染的需要,在叙事或说话时增添原来没有的内容。

出处 赵树理《三里湾>写作前后》:“有创作才能的人,也把现实中的特殊人物、特殊事件加以表扬或抨击,加油加醋说给人听。”

12量枘制凿 [ liàng ruì zhì záo ]

解释 见“量凿正枘”。

出处 唐·杨炯《卧读书架赋》:“从绳运斤,义且得于方正;量枘制凿,术仍取于纵横。”

13适如其分 [ shì rú qí fēn ]

解释 犹言恰如其分。

出处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高祖》:“权者,轻重适如其分之准也。”

14点手划脚 [ diǎn shǒu jí jiǎo ]

解释 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

出处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只见知观指点扛棺的,正在那里点手划脚时节,公人就一把擒住了。”

15滔滔汩汩 [ tāo tāo gǔ gǔ ]

解释 水涌流貌。多比喻说话连续不断。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说罢,又把题诗的人名字,屈着手指头数出来,说了许多甚么生,甚么主人,甚么居士,甚么词人,甚么词客,滔滔汩汩,数个不了。”

16引喻失义 [ yǐn yù shī yì ]

解释 引喻: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

出处 三国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7目目相觑 [ mù mù xiāng qù ]

解释 同“面面相觑”。

出处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我恰才见阿妈和四个叔叔都目目相觑,其中必然暗昧。”

18碍口识羞 [ ài kǒu shí xiū ]

解释 碍口:说不出口。指怕羞而不说话。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文若虚终是碍口识羞,待说又止。”

19言简意该 [ yán jiǎn yì gāi ]

解释 见“言简意赅”。

出处 清·崔述《读风偶识》卷一:“夫《论语》所载孔子论诗之言多矣,若《关雎》、《思无邪》章,诵《诗三百》以及《兴观群怨》、《周南》等章,莫不言简意该,义深词洁。”

20言若悬河 [ yán ruò xuán hé ]

解释 见“言类悬河”。

出处 《北史·裴蕴传》:“蕴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诘。”参见“口若悬河”。

21口吐珠玑 [ kǒu tǔ zhū jī ]

解释 珠、玑:都是珠宝,圆的叫珠,不圆的叫玑。形容说话有文采。

出处 元 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因俺夫人闻知苏轼胸怀锦绣,口吐珠玑,有贯世之才。”

22明白了当 [ míng bái liǎo dàng ]

解释 形容说话或做事干净利落。

23言颠语倒 [ yán diān yǔ dǎo ]

解释 说话颠三倒四。

出处 《群音类选·〈绣襦记·蝎蛇炽恶〉》:“他是老年人,言颠语倒,不可认为闻言心旆摇。”

24词不逮理 [ cí bù dài lǐ ]

解释 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出处 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少孺(枚乘)速而未工,长卿(司马相如)工而未速,孟坚(班固)辞不逮理,平子(张衡)意不及文。”

25咬音咂字 [ yǎo yīn zā zì ]

解释 形容说话一字一板,郑重其事。

出处 萧乾《栗子·皈依》:“‘所以你这臭丫头就没了魂似地跟了下去,对吗?’老妇人咬音咂字地说。”

26途途是道 [ tú tú shì dào ]

解释 指头头是道。说话或做事很有条理。

出处 聂绀弩《女权论辩>题记一》:“女人的幸福是看他的丈夫怎样,应该先努力安排一个家等等,这样或者那样,说得途途是道。”

27沉毅寡言 [ chén yì guǎ yán ]

解释 沉毅:深沉宁静。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出处 《资治通鉴·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广德元年》:“崇义有勇力,能卷铁舒钩,沉毅寡言,得众心。”

28七搭八搭 [ qī dā bā dā ]

解释 ①形容说话漫无边际,没有中心。②纠缠;乱搭腔。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七回:“这里人瑞却躺到烟炕上去烧烟,嘴里七搭八搭的同老残说话。”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老爷今天七搭八搭,不知道说些什么。”

29九鼎不足为重 [ jiǔ dǐng bù zú wéi zhòng ]

解释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起来九鼎也不算重。

出处 宋·傅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30不着边际 [ bù zhuó biān jì ]

解释 着:接触;挨上;边际:边缘;界限。挨不着边儿。原指无所依靠。现多形容言论空话;不切实际或离题太远;不切主旨。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何涛思想:在此不着边际,怎生奈何!我须用自去走一遭。”

31一针见血 [ yī zhēn jiàn xiě ]

解释 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常用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郭玉传》:“一针即瘥。”

32斩钉截铁 [ zhǎn dīng jié tiě ]

解释 斩:砍断;截:切断。砍断钉子切断铁。比喻做事;说话坚决果断。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洪州云居道膺禅师》:“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

33头头是道 [ tóu tóu shì dào ]

解释 原为禅宗语;原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条理清楚;道理充分;面面俱到。

出处 《续传灯录 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34声色俱厉 [ shēng sè jù lì ]

解释 俱:全;都。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指人对不满的事表现得非常愤慨激动。

出处 《晋书 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35刚愎自用 [ gāng bì zì yòng ]

解释 刚:强硬。愎:固执;任性。刚愎:倔强固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用:自以为是。固执任性;自以为是。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36侃侃而谈 [ kǎn kǎn ér tán ]

解释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指理直气壮、不慌不忙地讲话。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

37郑重其事 [ zhèng zhòng qí shì ]

解释 对事物的态度认真严肃(郑重:严肃认真)。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38长篇大论 [ cháng piān dà lùn ]

解释 冗长的篇幅;大而无当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讲话过长;内容空泛。也作“长篇大章”、“长谈阔论”。

出处 元 朱士凯《录鬼簿序》:“乐府小曲,大篇长什,传之于人,每不遗藁,故未以有就编焉。”

39简明扼要 [ jiǎn míng è yào ]

解释 扼要:抓住要点。简单明了;抓住要点。

出处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

40稳操胜券 [ wěn cāo shèng quàn ]

解释 稳:稳当地;操:拿着;掌握。稳稳地拿着胜利的凭证。比喻有胜利的把握。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传》:“且虞卿操其两权,事成,操右券以责。”

41淡而无味 [ dàn ér wú wèi ]

解释 淡:薄,与“浓”相对。菜肴因盐少而没有味道。亦泛指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辑略》第四卷:“此工夫似淡而无味,然做时却自有可乐。”

42淋漓尽致 [ lín lí jìn zhì ]

解释 淋漓:尽情;畅快;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把事物的一切情态充分地刻画、表现了出来。

出处 明 李清《三垣笔记 崇祯补遗》:“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

43字斟句酌 [ zì zhēn jù zhuó ]

解释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论语》、《孟子》,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44恰如其分 [ qià rú qí fèn ]

解释 恰:恰好;分:分寸。合适的界限。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08回:“赏分轻重,俱是阎仲端酌度,多寡恰如其分,无不欣喜。”

45十拿九稳 [ shí ná jiǔ wěn ]

解释 形容很有把握;十分可靠。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如此一行,只怕这事例有个十拿九稳也不见得。”

46井井有条 [ jǐng jǐng yǒu tiáo ]

解释 井井:整齐、有条理的样子。形容整齐;有条有理。

出处 荀况《荀子 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47说一不二 [ shuō yī bù èr ]

解释 指说话算数;说了就不更改。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

48有条有理 [ yǒu tiáo yǒu lǐ ]

解释 有条理;有次序;形容层次脉络清楚。

出处 《尚书 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孔安国传:“如网在纲,各有条理而不乱也。”

49搔到痒处 [ sāo dào yǎng chù ]

解释 比喻说话说到点子上。

出处 唐·杜牧《读韩杜集》诗:“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50缄口结舌 [ jiān kǒu jié shé ]

解释 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

出处 明 张煌言《上延平王书》:“而所为若是,则其将何所依倚,故不敢缄口结舌,坐观胜败。”

51一字一句 [ yī zì yī jù ]

解释 ①每字每句。②形容说话清楚从容。

出处 林兰《红棉袄》:“三婶子一点一点撕着那发了黑的棉花,一字一句地说:‘老三那孩子言不出语不进的,写不上,算不上,工作团咋派上他这个老实疙瘩。’”

52心拙口夯 [ xīn zhuō kǒu bèn ]

解释 心思笨,又不善于说话。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谁都像我心拙口夯的,由着人说呢!”

53悬河泻水 [ xuán hé xiè shuǐ ]

解释 悬河:瀑布;泻水:水很快地往下流。河水直往下泻。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出处 《晋书 郭象传》:“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54钝口拙腮 [ dùn kǒu zhuō sāi ]

解释 指口才笨拙,说话不流利。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80回:“好妹妹,我是钝口拙腮,可不能一句一句同你套!”

55声如洪钟 [ shēng rú hóng zhōng ]

解释 洪:大。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

56灵牙利齿 [ líng yá lì chǐ ]

解释 比喻善于说话的人。

出处 康濯《水滴石穿》第三章:“而这种种心情,竟又使得她这个灵牙利齿忽然笨得再也说不出话来。”

57项庄舞剑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 ]

解释 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出处 清·刘坤一《致张香涛书》:“[定兴]乃于署督篆任内,奏参银元局及淮山盐务,牵涉敝署,不无激射之词,论者谓为项庄舞剑,而弟因未尝稍存芥蒂也。”

58不识高低 [ bù shí gāo dī ]

解释 识:知道,认识。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1回:“你这小畜生,不识高低!看棍!”

59夸夸而谈 [ kuā kuā ér tán ]

解释 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在内咶咶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同坐下。”

60金人三缄 [ jīn rén sān jiān ]

解释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出处 《孔子家语 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61夹七夹八 [ jiā qī jiā bā ]

解释 指说话东拉西扯,混杂不清。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朱世远原有怕婆之病,凭他夹七夹八,自骂自止,并不敢开言。”

62自信不疑 [ zì xìn bù yí ]

解释 相信自己,绝不怀疑。

出处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为政之日,自信而不疑。”

63隐约其词 [ yǐn yuē qí cí ]

解释 指语意隐晦不明或说话躲躲闪闪。亦作“隐约其辞”。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1回:“刁迈彭隐约其词,似乎嫌张太太一个钱不肯放松,这事总不会了。”

64望风承旨 [ wàng fēng chéng zhǐ ]

解释 见“望风希指”。

出处 《晋书·石崇传》:“骏戚属尊重,权势赫奕。内外有司,望风承旨。”

65遣言措意 [ qiǎn yán cuò yì ]

解释 同“遣辞措意”。

出处 宋·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陆贽之文,遣言措意,切近的当,有执事之实。”

66默而识之 [ mò ér shí zhī ]

解释 默:不语,不说话。识:记。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67遮前掩后 [ zhē qián yǎn hòu ]

解释 谓说话藏头露尾,欲言又止。

出处 宋·朱熹《答叶正则书》之四:“大家讲究到底,大开眼看觑,大开口说话,分明去取,直截剖判,不须得如此遮前掩后,似说不说,做三日新妇子模样,不亦快哉!”

68虚废词说 [ xū fèi cí shuō ]

解释 空费精神白说话。指说话不起作用。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刘使君与孙将军自来无旧,恐虚废词说。”

69绵言细语 [ mián yán xì yǔ ]

解释 绵:柔软。绵言:柔和的语言。细语:低细的语句。指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使人容易接受。

70上篇上论 [ shàng piān shàng lùn ]

解释 谓说话引经据典,有根据。

71南蛮鴃舌 [ nán mán jué shé ]

解释 鴃:即伯劳。原为孟子讥讽楚人许行说话如鸟语。后用以讥笑操南方方言的人。

出处 《孟子 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72兴观群怨 [ xìng guān qún yuàn ]

解释 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出处 《论语 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