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带置字的成语

形容带置字的成语


1推心置腹 [ tuī xīn zhì fù ]

解释 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诚待人。推:拿出;置:安放。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萧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2置之度外 [ zhì zhī dù wài ]

解释 放在考虑之外(置:放;度:打算;计较)。形容不放在心上。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隗嚣传》:“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3置若罔闻 [ zhì ruò wǎng wén ]

解释 置:放;若:好像;罔:没有;闻:听见。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听见了而不加理睬。

出处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当中书言时,沈宜厉声力折,只因心中恼他,置若罔闻。”

4置之不理 [ zhì zhī bù lǐ ]

解释 置:放。放在一边;不予理睬。形容对某人某事十分冷淡。

出处 清 顾炎武《华阴王氏宗祠记》:“凡所以为厚生正德之事,一切置之不理,而听民之所自为。”

5置身事外 [ zhì shēn shì wài ]

解释 置:安放。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形容对事情漠不关心。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你我且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6无可置疑 [ wú kě zhì yí ]

解释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出处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五章第二节:“战国时某些地区已能制钢,无可置疑。”

7一笑置之 [ yī xiào zhì zhī ]

解释 笑了一笑就放在旁边了;表示不当一回事。

出处 宋 陆游《书梦》诗:“一笑俱置之,浮生故多难。”

8不容置喙 [ bù róng zhì huì ]

解释 置:安放;喙:嘴。不许在一旁插嘴。

出处 孙力《都市风流》第20章:“他想推掉沈萍的邀请,但沈萍的口气不容置喙。”

9漠然置之 [ mò rán zhì zhī ]

解释 漠然:冷淡的样子;置:放;搁置。毫不关心地把事情搁到一边;形容对人或事态度冷淡;不关心;不理不睬。

出处 宋 高斯得《耻堂存稿 直前奏事》:“今被灾之地既广,旧由比固当悉援,然亦安可漠然视之,然徒责之诸司州郡乎?”

10无庸置疑 [ wú yōng zhì yí ]

解释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4章:“无庸置疑,处在他眼下的地位,这种被别人关怀所引起的美好情感,简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11无庸置辩 [ wú yōng zhì biàn ]

解释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用不着争辩。

出处 郭沫若《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尊重民族形式并不是复古,那是无庸置辩的。”

12别置一喙 [ bié zhì yī huì ]

解释 插一句嘴。比喻提出不同意见。

出处 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此等书不知出于何伧之手,乃托文章巨公之名,以诳世之聋瞽。人家子弟,辄奉以为圣经贤传,不敢别置一喙,闻人出一议,辄摇手闭目,以为侮圣人之言。”

13不容置辩 [ bù róng zhì biàn ]

解释 置:安放。不容许别人进行辩解。指没有辩护的余地。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三生》:“吾合休矣。既而俘者尽释,惟某后至,不容置辩,立斩之。”

14无从置喙 [ wú cóng zhì huì ]

解释 没有话可说,没有可插嘴的。

出处 清·庆兰《莹窗异草三编·宠眉叟》:“卢年禾三旬,断狱精严,令人无从置喙。”

15淡然置之 [ dàn rán zhì zhī ]

解释 很冷淡地放在一旁。形容毫不在意。

出处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不过他经的大风大浪太多,虽未到宠辱不惊,名利皆忘的境地,却已能不动声色,淡然置之。”

16推诚置腹 [ tuī chéng zhì fù ]

解释 同“推心置腹”。

出处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二卷:“吾推诚置腹,何愁彼不宾服?”

17置锥之地 [ zhì zhuī zhī dì ]

解释 置:放。锥:锥子。插锥子的地方。形容极小的地方。亦作“立锥之地”。

出处 《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

18置水之情 [ zhì shuǐ zhī qíng ]

解释 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庞参传》:“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

19姑置勿论 [ gū zhì wù lùn ]

解释 姑:姑且。置:放在一边。姑且放在一边不去谈论。亦作“姑置不论”、“姑置勿陈”。

20冠履倒置 [ guān lǚ dào zhì ]

解释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出处 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第22卷:“明宗之于强藩已多所包容,不能制驭矣。至石晋尤甚,几有冠履倒置之势。”

21从容不迫 [ cóng róng bù pò ]

解释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不迫:不急促。形容临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出处 魏兰《原序》:“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

22立锥之地 [ lì zhuī zhī dì ]

解释 立锥:插锥子。指插锥子的地方。比喻能容身的极小的地方。也作“置锥之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23束之高阁 [ shù zhī gāo gé ]

解释 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出处 《晋书 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24置之脑后 [ zhì zhī nǎo hòu ]

解释 放在一边不再想起。

出处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孔黄二人自问无愧,遂亦置之脑后。”

25不置可否 [ bù zhì kě fǒu ]

解释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出处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

26本末倒置 [ běn mò dào zhì ]

解释 本:树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树梢;比喻事物的枝节;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

出处 金 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于民……然非知治之番,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

27难以置信 [ nán yǐ zhì xìn ]

解释 不容易相信。

出处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当真把我的名字牵连到这个不名誉的嫌疑上面,一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28轻重倒置 [ qīng zhòng dào zhì ]

解释 置:放;摆。把重要的和次要的摆颠倒了。

出处 宋 刘安世《尽言集》:“轻重倒置,有害政体。”

29贫无立锥 [ pín wú lì zhuī ]

解释 穷得连插锥子的地方都没有。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富者田连阡伯,贫者亡立锥之地。”

30置之不顾 [ zhì zhī bù gù ]

解释 置:放着;之:代词;它;顾:照管;注意。放在那儿不管。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那薛蟠得了宝蟾,如获珍宝,一概都置之不顾。”

31不容置疑 [ bù róng zhì yí ]

解释 容:容许;疑:怀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正确和可靠。

出处 宋 陆游《谓南文集》:“盖其灵响暴著,亦有不容置疑者矣。”

32毫不关心 [ háo bù guān xīn ]

解释 对人对事态度冷淡,丝毫不在意。

出处 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有的部分对群众利益毫不关心,而尽情地耗费人力和物力。”

33无可置辩 [ wú kě zhì biàn ]

解释 没有什么可争辨的。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此譬至明,以诘形家,亦无可置辩。”

34毫不在意 [ háo bù zài yì ]

解释 丝毫不在乎或不介意。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我佛原是个大慈大悲之主,毫不在意。”

35毋庸置疑 [ wú yōng zhì yí ]

解释 毋庸:不必。不必怀疑。

出处 柯岗《逐鹿中原》第七章:“胜利仍操我手,这是毋庸置疑的。”

36措置裕如 [ cuò zhì yù rú ]

解释 措置:安排、料理;裕如:从容不迫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从容不费力气;又完成得很好。

出处 汉 扬雄《法言》:“小以成小,大以成大,虽山川丘陵,草木鸟兽,裕如也。”

37安身之处 [ ān shēn zhī chù ]

解释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38贫无置锥 [ pín wú zhì zhuī ]

解释 犹言贫无立锥。语本《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

出处 语出《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

39置之死地 [ zhì zhī sǐ dì ]

解释 有意使人处于无法生存下去的境地。

出处 《孙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40置之高阁 [ zhì zhī gāo gé ]

解释 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出处 《晋书 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41置诸高阁 [ zhì zhū gāo gé ]

解释 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出处 廖仲恺《作事必须有恒心》:“当时兄弟以为这种书干燥无味,太没意趣,所以不甚当心,遂置诸高阁。”

42不屑置辩 [ bù xiè zhì biàn ]

解释 屑:认为值得;置辩:辩论,申辩。认为不值得分辩。

出处 鲁迅《孔乙己》:“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43不理不睬 [ bù lǐ bù cǎi ]

解释 指对人或事物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那位金姨太太面罩重霜的不发一言,任凭这边赔尽小心,那边只是不理不睬。”

44奋勇前进 [ fèn yǒng qián jìn ]

解释 奋:发扬。鼓起勇气,一直向前。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左右二拒,一齐鸣鼓,鼓声如雷,各各奋勇前进。”

45投闲置散 [ tóu xián zhì sàn ]

解释 投、置:安放;闲、散:没有事干。指安排在不重要的职位或没有安排工作。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46高自标置 [ gāo zì biāo zhì ]

解释 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

出处 《晋书 刘惔传》:“温曰:‘第一复谁?’曰:‘故在我辈。’其高自标置如此。”

47置而不问 [ zhì ér bù wèn ]

解释 置:设置。对设置任命的官员放在一旁不再过问。指对事情不加过问。

出处 宋·苏轼《汉文帝之行事有可疑者三》:“上林令吏之不材,而虎圈啬夫,才之过人者也,才者遗而不录,不才者置而不问,则事之不废坏者有几?”

48头足倒置 [ tóu zú dào zhì ]

解释 比喻颠倒事物的主次关系。

49置诸度外 [ zhì zhū dù wài ]

解释 置:放;度:打算。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放在心上。

出处 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我考虑得很纯熟。我是早把生死置诸度外的。”

50束置高阁 [ shù zhì gāo gé ]

解释 同“束之高阁”。

出处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序》:“至于濂、洛、关、闽之学,不究礼乐之源,独标性命之旨、义疏诸书、束置高阁,视如糟粕。”

51无可置喙 [ wú kě zhì huì ]

解释 犹言没话可说。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8回:“则上下猜疑尽释,谗口无可置喙,身名俱泰,爵位永保,岂不善哉!”

52无置锥地 [ wú zhì zhuī dì ]

解释 见“无立锥之地”。

出处 唐·韦应物《答故人见谕》诗:“况本濩落人,归无置锥地。”

53置之不问 [ zhì zhī bù wèn ]

解释 置:放着;之:代词。放在那儿不管。

出处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8回:“圣上置之不问。”

54置之弗论 [ zhì zhī fú lùn ]

解释 置:放着;之:代词。放在那儿不管。

出处 鲁迅《无常》:“鬼神之事,难言之矣,这也只得姑且置之弗论了。”

55不置褒贬 [ bù zhì bāo biǎn ]

解释 置:安放,这里有“加以”之间。褒:褒奖,夸赞,表扬。贬:贬低,指责。不加以表扬或批评。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2回:“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一‘活’字而去。”

56置之不论 [ zhì zhī bù lùn ]

解释 置:放着;之:代词。放在那儿不管。

出处 鲁迅《文艺和革命》:“这之前,有时恐怕也有青年潜入宣传,工人起来暗助,但这些人们大抵已经死掉,或则无从查考了,置之不论。”

57置水不漏 [ zhì shuǐ bù lòu ]

解释 置:安放。放着的水一滴也不漏掉。形容说话行事缜密,毫无差错。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录》第114卷:“今有学者在某门者,其于考理,非不精当,说得来置水不漏,真是理会得好。”

58置水之清 [ zhì shuǐ zhī qīng ]

解释 置:放。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出处 唐·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置水之清必励,则人知敬。”

59倒置干戈 [ dào zhì gān gē ]

解释 倒着藏放兵器,表示不再打仗。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

60高自位置 [ gāo zì wèi zhì ]

解释 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姑妄听之二》:“狂生某者,性悖妄,诋訾今古,高自位置。”

61置酒高会 [ zhì jiǔ gāo huì ]

解释 置:设,办。举行盛大宴会。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汉王遂入彭城,收羽美人货赂。置酒高会。”

62赞叹不置 [ zàn tàn bù zhì ]

63无立锥之地 [ wú lì zhuī zhī dì ]

解释 没有立锥子的地方。比喻连极小的地方也没有。后常形容贫穷。

出处 《庄子 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吕氏春秋 为欲》:“无立锥之地,至贫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