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忠诚的成语

形容忠诚的成语


1精忠报国 [ jīng zhōng bào guó ]

解释 精心忠诚;报效祖国。

出处 《北史 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2实心实意 [ shí xīn shí yì ]

解释 言行发自内心,真诚。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九回:“五儿听了,句句都是宝玉调戏之意,知这位呆爷却是真心实意的话。”

3赤胆忠心 [ chì dǎn zhōng xīn ]

解释 赤:赤诚、真诚;忠:忠诚。形容很忠诚;有时也指非常真诚的心。也作“忠心赤胆”。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0回:“赤胆忠心扶社稷。”

4赤子之心 [ chì zǐ zhī xīn ]

解释 赤子:初生的婴儿。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形容人的心地善良、纯洁。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5披肝沥胆 [ pī gān lì dǎn ]

解释 披:披露;沥:滴下。露出肝脏;滴出胆汁。比喻真心对待;倾吐心里话。也形容十分忠诚。

出处 唐 刘贲《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策》:“或有以系危之机,兆存亡之变者,臣清披肝沥胆,为陛下别白而重言之。”

6廉洁奉公 [ lián jié fèng gōng ]

解释 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指人不贪污;不受贿;一心为公。

出处 孙力《都市风流》第12章:“你廉洁奉公,不就是个大公务员吗?”

7忠心耿耿 [ zhōng xīn gěng gěng ]

解释 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捐躯,虽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8宁死不屈 [ nìng sǐ bù qū ]

解释 宁:宁可;宁肯;屈:屈服。宁愿一死;决不屈服。

出处 明 赵弼《效颦集 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

9白头到老 [ bái tóu dào lǎo ]

解释 白头:头发白。指夫妻相爱相守一直到老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小娘半老之际,风波历尽,刚好遇个老成的孤老,两下志同道合,收绳卷索,白头到老。”

10肝脑涂地 [ gān nǎo tú dì ]

解释 肝胆脑浆溅了一地。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涂: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大战十七,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

11忠贞不渝 [ zhōng zhēn bù yú ]

解释 忠诚坚定;永不改变。忠:忠诚;贞:有操守;坚定;渝:改变。

出处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

12沥胆披肝 [ lì dǎn pī gān ]

解释 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非常忠诚。

出处 唐 黄滔《启裴侍郎》:“沾巾堕睫,沥胆披肝,不在他门,誓于死节。”

13碧血丹心 [ bì xuè dān xīn ]

解释 碧血:血化为碧玉;后指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丹心:忠心。形容满腔热血;无限忠诚之心。也作“丹心碧血”。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14赤诚相待 [ chì chéng xiāng dài ]

解释 赤诚:极真诚、忠诚。以至诚之心待人。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3章:“这所剩的数千饥饿疲惫之师因感学生一片忠君爱国之心和平日赤诚相待,暂时不忍离去,勉强可以一战。”

15一片丹心 [ yī piàn dān xīn ]

解释 一片红心。指全部忠诚之心。

出处 宋 苏轼《过岭寄子由》:“一片丹心天日下,数行清泪岭云南。”

16指天誓日 [ zhǐ tiān shì rì ]

解释 指着苍天;对着太阳发誓。表示态度坚定或忠诚。

出处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其若可信。”

17不食周粟 [ bù shí zhōu sù ]

解释 粟:小米,泛指粮食。原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指清白守节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18赤胆忠肝 [ chì dǎn zhōng gān ]

解释 赤:赤诚,真诚;忠:忠诚。形容十分忠诚。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5回:“我这一个丹心碧血扶周主,那一个赤胆忠肝助纣王。”

19披肝沥血 [ pī gān lì xuè ]

解释 比喻竭尽忠诚。

出处 唐·柳宗元《为南承嗣请从军状》:“披肝沥血,昧死上陈。”

20忠肝义胆 [ zhōng gān yì dǎn ]

解释 忠心耿耿,仗义行事。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丞相金銮直谏君,忠肝义胆孰能群。”

21沥血披心 [ lì xuè pī xīn ]

解释 见“沥血叩心”。

出处 前蜀·杜光庭《晋公后土醮词》:“诚切祷祈,沥血披心,仰希鉴祐。”

22指天为誓 [ zhǐ tiān wéi shì ]

解释 见“指天誓日”。

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

23肝胆披沥 [ gān dǎn pī lì ]

解释 犹言披肝沥胆。比喻极尽忠诚。

出处 汤增璧《崇侠论》:“食人之禄,不顾其患,非志士所忍出;当其发难,则亦慷慨悲歌,顾盼生姿,自谓肝胆披沥,不忘平生一诺。”

24披心沥血 [ pī xīn lì xuè ]

解释 剖开心滴出血来。比喻竭尽忠诚。

出处 《南史 袁昂传》:“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披心沥血,敢乞言之。”

25忠贯白日 [ zhōng guàn bái rì ]

解释 贯:贯通。忠诚之心可以贯通白日。形容忠诚无比。亦作“忠心贯日”。

出处 《宣和书谱·颜真卿》:“惟其忠贯白日,识高天下,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

26尽忠竭力 [ jìn zhōng jié lì ]

解释 竭:尽。用尽气力,竭尽忠诚。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

27沥胆堕肝 [ lì dǎn duò gān ]

解释 比喻竭尽忠诚。

出处 唐 李颀《杂曲歌辞 行路难》诗:“世人逐势争奔走,沥胆隳肝惟恐后。”

28精贯白日 [ jīng guàn bái rì ]

解释 形容极端忠诚。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武帝纪》:“君执大节,精贯白日,奋其武怒,运其神策。”

29忠心贯日 [ zhōng xīn guàn rì ]

解释 贯:贯通。忠诚之心可以贯通日月。形容忠诚至极。同“忠贯白日”。

出处 《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卿忠心贯日,孤不罪也。”

30殚诚毕虑 [ dān chéng bì lǜ ]

解释 竭尽忠诚与思虑。

出处 《清史稿·后妃传·太祖高皇后》:“不预外事,殚诚毕虑以事上。”

31白首不渝 [ bái shǒu bù yú ]

解释 渝:改变。白头到老也不变。形容人一生忠诚、坚定。

出处 《梁书 何点传》:“新除侍中何点,栖迟衡泌,白首不渝。

32竭诚尽节 [ jié chéng jìn jié ]

解释 竭:尽。诚:忠诚。节:节操。表现出最大限度的忠诚与节操。

出处 汉·刘向《极谏用外戚封事》:“赖忠正大臣绛侯、朱虚侯等竭诚尽节以诛灭之,然后刘氏复安。”

33六亲不认 [ liù qīn bù rèn ]

解释 六亲:父、母、兄、弟、妻、子。不认所有亲属。形容不通人情世故;也指对谁都不讲情面;不徇私情。

出处 张天翼《万仞约》:“那名堂一立,就六亲不认了。”

34完美无缺 [ wán měi wú quē ]

解释 完善美好;没有缺点。完美:完整;完善。

出处 清 钱泳《履园丛话》:“小楷,微带行笔,共一百廿八行,前者十数行破裂者,而后幅完好无阙(缺)。”

35背信弃义 [ bèi xìn qì yì ]

解释 背:违背。信:信用;弃:丢弃;义:道义。不讲信用。不讲道义也作“弃信忘义”。

出处 《北史 周纪下 高祖武帝》:“背惠怒邻,弃信忘义。”

36阳奉阴违 [ yáng fèng yīn wéi ]

解释 阳:表面;奉:奉行;遵守;阴:背后;暗里;违:违背。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出处 明 范景文《革大户行召募疏》:“如有日与胥徒比,而阳奉阴违,名去实存者,断以白简随其后。”

37上行下效 [ shàng xíng xià xiào ]

解释 行:做;效:仿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出处 东汉 班固《白虎通 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38忠言逆耳 [ zhōng yán nì ěr ]

解释 诚恳的劝告听起来不舒服。逆:不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39明察秋毫 [ míng chá qiū háo ]

解释 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40粉身碎骨 [ fěn shēn suì gǔ ]

解释 全身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不惜牺牲生命。也比喻彻底遭到失败或遭遇极大的磨难。

出处 唐 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41肝胆相照 [ gān dǎn xiāng zhào ]

解释 形容对人忠诚;用真心相待。肝胆:比喻真诚的心。

出处 宋 文天祥《与陈察院文龙书》:“所恃知己肝胆相照,临书不惮倾倒。”

42为国捐躯 [ wèi guó juān qū ]

解释 捐:献;躯:身体,指生命。为国家牺牲生命。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9回:“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

43信誓旦旦 [ xìn shì dàn dàn ]

解释 誓言说的诚恳可信。信誓:表示真诚的誓言;旦旦:明白确实的样子。

出处 《诗经 卫风 氓》:“总角之宴,言笑晏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44全心全意 [ quán xīn quán yì ]

解释 投入全部精力;一点没保留。

出处 茅盾《鼓吹集》:“体验生活的时候,就应该全心全意生活,把找题材的心思完全搁起来。”

45真心实意 [ zhēn xīn shí yì ]

解释 心意真实诚恳;毫无虚假。形容没有丝毫虚伪。

出处 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46良药苦口 [ liáng yào kǔ kǒu ]

解释 良:好;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劝诫、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很有益处。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47一丝不苟 [ yī sī bù gǒu ]

解释 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48克己奉公 [ kè jǐ fèng gōng ]

解释 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为重。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49名垂青史 [ míng chuí qīng shǐ ]

解释 垂:流传;青史:历史黄籍;古代在青皮竹简上刻记大事;故史书把历史称为“青史”。姓名和功绩在历史典籍中流传下来。

出处 清 卓尔堪《序》:“死事者名垂青史,固无论已。”

50一心为公 [ yī xīn wéi gōng ]

解释 一心:专心,全心全意。专心一意为公益着想。

51万古流芳 [ wàn gǔ liú fāng ]

解释 好名声永远流传。万古:千秋万代;流:流传;芳:香;比喻好名声。

出处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老宰辅,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52大逆不道 [ dà nì bù dào ]

解释 逆:背叛;不道:违背当时的道德标准。旧指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道德标准和宗法观念的极端叛逆行为;给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现也用来指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53奉公守法 [ fèng gōng shǒu fǎ ]

解释 奉:奉行;遵守;公:公务。奉行公事;遵守国家规定的法令制度;不违法徇私。形容行为端庄、规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54尽忠报国 [ jìn zhōng bào guó ]

解释 用全部忠诚报效国家。

出处 《北史 文苑传 颜之仪》:“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

55成仁取义 [ chéng rén qǔ yì ]

解释 仁:仁爱;义:道义;正义。指为了崇高的事业而就义。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56马革裹尸 [ mǎ gé guǒ shī ]

解释 革:皮;皮革;裹:包。用马皮将尸体包起来。形容英雄战死杀场的决心和无畏气概。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57坚定不移 [ jiān dìng bù yí ]

解释 移:改变。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文宗开成五年》:“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

58忧国忧民 [ yōu guó yōu mín ]

解释 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出处 《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59肝胆相见 [ gān dǎn xiāng jiàn ]

解释 肝胆:比喻真诚的心。比喻对人忠诚,以真心相待。

出处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34回:“大丈夫肝胆相见,脑袋也可以奉送。”

60至死不变 [ zhì sǐ bù biàn ]

解释 至:到。到死都不变。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61贪赃枉法 [ tān zāng wǎng fǎ ]

解释 贪赃:官吏接受贿赂;枉法:歪曲和违背法律。指贪污受贿;违法乱纪。

出处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谁想那两个到的陈州,贪赃坏法,饮酒非为。”

62开诚相见 [ kāi chéng xiāng jiàn ]

解释 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对人坦白直率;真诚相见。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63一寸丹心 [ yī cùn dān xīn ]

解释 丹心:赤心;忠心。一片赤诚的心。

出处 宋 杨万里《诚斋集 卷十二 新除广东常平之节感恩书怀》诗:“向来百炼今绕指,一寸丹心白日明。”

64拳拳盛意 [ quán quán shèng yì ]

解释 拳拳:恳切、忠诚的样子。发自内心的真诚而深厚的情谊。

出处 鲁迅《书信 致蒋抑卮》:“拳拳盛意,感莫可言。”

65矢志不渝 [ shǐ zhì bù yú ]

解释 表示永远不变心。

出处 《晋书 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66至死不渝 [ zhì sǐ bù yú ]

解释 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67不避斧钺 [ bù bì fǔ yuè ]

解释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68忠贞不贰 [ zhōng zhēn bù èr ]

解释 忠:忠诚;贞:有操守。忠诚坚定,永不改变。

出处 周恩来《为庆贺朱总司令六十大寿的祝辞》:“你为党为人民真是忠贞不贰,你在革命过程中,经历了艰苦曲折,千辛万苦……”

69在所不惜 [ zài suǒ bù xī ]

解释 惜:吝惜。决不吝惜。

出处 清 金念劬《避兵十日记》:“果能摆城固守,区区民房原在所不惜。”

70寒花晚节 [ hán huā wǎn jié ]

解释 寒花:寒天的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出处 宋·韩琦《重阳》诗:“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

71忠君爱国 [ zhōng jūn ài guó ]

解释 对君主忠贞,对国家挚爱。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此人虽则商贾之流,倒也有些忠君爱国之心、排患解纷之略。”

72忠孝节义 [ zhōng xiào jié yì ]

解释 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回:“民知有忠孝节义,不知妄作邪为。”

73忠心赤胆 [ zhōng xīn chì dǎn ]

解释 形容十分忠诚。

出处 清 李渔《比目鱼》:“我闻得慕容兵道是个忠心赤胆的人,未必就肯投降。”

74慷慨悲歌 [ kāng kǎi bēi gē ]

解释 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出处 晋 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

75有朝一日 [ yǒu zhāo yī rì ]

解释 朝:日;天。指将来有一天。

出处 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我也劝你不得;有朝一日准备着搭救你块望夫石。”

76浩气长存 [ hào qì cháng cún ]

解释 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浩然之气永远长存。

77葵花向日 [ kuí huā xiàng rì ]

解释 向:朝着。形容下级对上级表示忠诚与仰慕。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终向之者,诚也。”

78倾肝沥胆 [ qīng gān lì dǎn ]

解释 形容对人极其忠诚。

出处 宋·梅尧臣《闻密赐》:“倾肝沥胆谢不敏,岂可便恃张良才。”

79剖胆倾心 [ pōu dǎn qīng xīn ]

解释 剖:破开。比喻竭尽忠诚或开诚相见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直请到内衙床前,欢然谈笑,说着民风、土俗、钱粮、政务,无一不剖胆倾心,津津不已。”

80尽节竭诚 [ jìn jié jié chéng ]

解释 节:节操;竭:完。指竭尽忠诚和节义。

出处 《魏书·吕罗汉传》:“自非尽节竭诚,将何以垂名竹帛?”

81尽诚竭节 [ jìn chéng jié jié ]

解释 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出处 《魏书》:“尚自少侍从,尽诚竭节,虽云异姓,其犹骨肉,是以入为腹心,出当爪牙。”

82忠臣义士 [ zhōng chén yì shì ]

解释 忠诚而有节操的臣民。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徇国家之难。”

83忠言奇谋 [ zhōng yán qí móu ]

解释 谋:计谋。忠诚的进盲,出众的谋略。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良传》:“友人不肯见,曰‘不有忠言奇谋而取大位,何其往来屑屑不惮烦也。’”

84披沥肝胆 [ pī lì gān dǎn ]

解释 见“披肝沥胆”。

出处 唐·权德舆《权载之文集·卢相公陈乞第五表》:“前后陈闻,披沥肝胆,期切之至。”

85披沥肝膈 [ pī lì gān gé ]

解释 同“披肝沥胆”。

出处 宋·范仲淹《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三状》:“故臣等披沥肝膈,屡有奏述,且乞在任,以尽疲驽。”

86披肝挂胆 [ pī gān guà dǎn ]

解释 形容对人对事极尽忠诚,毫无保留。

出处 明·沈采《千金记·登拜》:“众将官,当职梦皇上之恩宠,领兵家之大权,在我者披肝挂胆,在尔者并力同心。”

87披肝露胆 [ pī gān lù dǎn ]

解释 见“披露肝胆”。

出处 《晋书·杜弢传》:“吾得披肝露胆,没身何恨!”

88披露肝胆 [ pī lù gān dǎn ]

解释 谓竭诚相告或竭尽忠诚。

出处 唐·陈子昂《安宗子科》:“披露肝胆,不知忌讳,实战实惶。”

89沥胆抽肠 [ lì dǎn chōu cháng ]

解释 沥胆披肝。

出处 《梁书·王僧辩传》:“世受先朝之德,身当将帅之任,而不能沥胆抽肠,共诛奸逆,雪天地之痛,报君父之仇。”

90沥胆濯肝 [ lì dǎn zhuó gān ]

解释 沥胆披肝。

出处 明·唐寅《与文征明书》:“沥胆濯肝,明何尝负朋友,幽何尝畏鬼神!”

91沥血披肝 [ lì xuè pī gān ]

解释 见“沥血叩心”。

出处 清·陈瑞生《再生缘》第54回:“实指望尽心竭力,不负天恩,沥血披肝,勤于王事。”

92破肝糜胃 [ pò gān mí wèi ]

解释 形容竭尽忠诚。

出处 《晋书·刘聪载记》:“游猎无度,机管不修。臣等窃所未解,臣等所以破肝糜胃忘寝与食者也。”

93肝心涂地 [ gān xīn tú dì ]

解释 犹言肝脑涂地。

出处 唐·陈子昂《谢衣表》:“臣万死骷骨,垂配蒙荣,载战载殒,肝心涂地。”

94肝胆涂地 [ gān dǎn tú dì ]

解释 见“肝脑涂地”。

出处 汉·刘向《说苑·善说》:“使食肉者一旦失计于庙堂之上,若臣等之藿食者宁得无肝胆涂地于中原之野?”

95葵倾向日 [ kuí qīng xiàng rì ]

解释 形容下级对上级表示忠诚与仰慕。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抚兵》:“谁知俺一片葵倾向日花。”

96露胆披诚 [ lù dǎn pī chéng ]

解释 同“露胆披肝”。

出处 《梁书·王僧孺传》:“露胆披诚,何能以酬屡顾。”

97握发吐哺 [ wò fā tǔ bǔ ]

解释 比喻为国家礼贤下士,殷切求才。

出处 《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史记·鲁周公世家》亦记此事。

98忠诚不渝 [ zhōng chéng bù yú ]

解释 忠:忠诚;渝:改变。忠诚坚定,永不改变。

出处 《第二次握手》:“她是你的同事,你的同志,你在今后革命征途上和科学事业上忠诚不渝的伴侣和战友!”

99忠贞不屈 [ zhōng zhēn bù qū ]

解释 忠:忠诚;贞:有操守。忠诚坚定,永不改变。

出处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附录:“为了争取中国人民的民族自由和社会改革,忠贞不屈,视死如归,悲壮激昂,可歌可泣。”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