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规章制度的成语

形容规章制度的成语


1陈规陋习 [ chén guī lòu xí ]

解释 陈旧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或习惯。

出处 老舍《鼓书艺人》十七:“要是我们不抗战,今天早已经亡国了。陈规陋习也一样,你不跟它斗,它就会压垮你。”

2白蜡明经 [ bái là míng jīng ]

解释 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出处 唐 张鷟《朝野佥载》:“张鷟号青钱学士,以其万选万中。时有明经董万九上不第,号白蜡明经,与鷟为对。”

3不毁之制 [ bù huǐ zhī zhì ]

解释 毁:毁坏;制:制度。不可破坏的制度。指经久不变的制度。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宣卞皇后纪》:“而未著不毁之制,惧论报德之义,万世或阙焉。”

4朝章国典 [ cháo zhāng guó diǎn ]

解释 见“朝章国故”。

出处 《隋书·牛弘传》:“晋秘书监荀勖定魏《内经》,更著《新簿》。虽古文旧简,犹云有缺,新章后录,鸠集已多,足得恢弘正道,训范当世。属刘、石凭陵,京华覆灭,朝章国典,从而失坠。”

5柴天改物 [ chái tiān gǎi wù ]

解释 指改朝换代。改物,改变前朝的文物制度。

出处 《宋书 武帝纪赞》:“至于钟石变声,柴天改物,民已去晋,异于延康之初,功实静乱,又殊感熙之末。”

6改朝换代 [ gǎi cháo huàn dài ]

解释 指旧的王朝被推翻;建立新的政权。引申指时代变化很大;与旧时代的情况大不相同。有时也指外敌入侵。

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总是在革命中和革命后被地主和贵族利用了去,当作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

7改弦更张 [ gǎi xián gēng zhāng ]

解释 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变更方针、计划、办法或态度。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8按图索骥 [ àn tú suǒ jì ]

解释 按图:按照图形;索:寻找;骥:好马。按照画好的图形去寻找好马。①比喻按线索去寻找需要的东西。②比喻按教条办事;不知变通。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9数典忘祖 [ shǔ diǎn wàng zǔ ]

解释 数:数说;典:史册。数说着典籍;却忘记了自己祖宗的事。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根由。现在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出处 《左传 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10墨守成规 [ mò shǒu chéng guī ]

解释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故称善守为“墨守”;后指固执不变地遵循为墨守;成规:现成地规矩、制度。固执守旧;死报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出处 清 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11循规蹈矩 [ xún guī dǎo jǔ ]

解释 指遵守规矩;一点也不敢轻举妄动。也形容拘泥保守;不敢有任何变动。循:遵守;蹈:踩;矩:方尺。

出处 宋 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12三纲五常 [ sān gāng wǔ cháng ]

解释 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三纲;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 、智、信。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13因循守旧 [ yīn xún shǒu jiù ]

解释 因循:沿袭;照老一套不改变;守旧:死守旧的一套;因袭死守着旧的一套。指思想保守;不解放;缺乏创新精神。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循吏传序》:“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14披荆斩棘 [ pī jīng zhǎn jí ]

解释 披:拨开;斩:砍断;荆、棘:丛生多刺的小灌木。拨开荆;砍掉棘。指在创业阶段清除阻碍;艰苦奋斗。也指在前进道路上清除各种阻碍;克服各种困难。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异传》:“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15打破常规 [ dǎ pò cháng guī ]

解释 常规:沿袭下来的规矩。打破了一般的规矩或一向实行的规章制度。

出处 柯岩《汉堡港的变奏》:“甚至连船正停泊在港口、尊严而又自信的十几个老船长也打破常规,开了一条小艇,集体下海去了。”

16德才兼备 [ dé cái jiān bèi ]

解释 品德和能力都具备。兼备:都具备。

出处 《元史 丰臧梦解传》:“乃举梦解才德兼备,宜擢清要,以展所蕴。”

17安分守己 [ ān fèn shǒu jǐ ]

解释 分:本分;守:保持;己:指自己活动的范围或指自身所具有的品节。指谨慎老实;遵守合乎自己身分的规矩;不越轨外求;亦指安于现状。

出处 宋 袁文《瓮牖闲评》第八卷:“自以为一己之能,万一人主见喜,则超臘奋迅何事不可为,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18取信于民 [ qǔ xìn yú mín ]

解释 取得人民的信任。

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

19清规戒律 [ qīng guī jiè lǜ ]

解释 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出处 《释门正统》:“元和九百丈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

20萧规曹随 [ xiāo guī cáo suí ]

解释 萧何定下的政策规章制度;曹参全盘继承。借指后人沿袭前人遗制。萧:萧何;西汉初年丞相;规:规矩;规章;曹:曹参;萧何死后;继任丞相;随:跟随;沿袭。

出处 汉 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阺隤。”

21规行矩步 [ guī xíng jǔ bù ]

解释 比喻行动谨慎规范;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也比喻墨守陈规;不知变通。规、矩:原为测绘工具;这里比喻为原则、规矩。

出处 《晋书 张载传》:“今士循常习故,规行矩步,积阶级,累阀阅,碌碌然以取世资。”

22固守成规 [ gù shǒu chéng guī ]

解释 成规:现成的规矩、制度。指思想固执保守,守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出处 邓小平《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我们过去固守成规,关起门来搞建设,搞了好多年,导致的结果不好。”

23因袭陈规 [ yīn xí chén guī ]

解释 沿用老规章。因袭:继续使用。陈规:过时了的规章制度。

24连中三元 [ lián zhòng sān yuán ]

解释 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一卷:“后来连中三元,官封沂国公。”

25泥古守旧 [ nì gǔ shǒu jiù ]

解释 泥古: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说话。拘泥古代的制度或说法,不知变通。

出处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7章:“我们要写许多通俗的书,说明古不如今,旧不如新的道理,以破除社会上一般泥古守旧的思想。”

26重规叠矩 [ chóng guī dié jǔ ]

解释 规与规相重,矩与矩相迭。指前后相合,重叠的规矩与制度。比喻因袭、重复。

出处 《晋书·周访传赞》:“曰子曰孙,重规叠矩。”

27贤良方正 [ xián liáng fāng zhèng ]

解释 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出处 《史记·平准书》:“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28打破陈规 [ dǎ pò chén guī ]

解释 打破:突破;陈规:陈旧的规章制度。打破了一般的规矩或一向实行的规章制度。

出处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我们一定要打破陈规,披荆斩棘,开拓我国科学发展的道路。”

29解弦更张 [ jiě xián gēng zhāng ]

解释 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30立木南门 [ lì mù nán mén ]

解释 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出处 《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行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31纲常名教 [ gāng cháng míng jiào ]

解释 纲常:三纲五常;名教:封建礼教。指维护封建制度而设置的一整套思想道德规范。

出处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7回:“因思臣一身,一女之事小,而纲常名教之事大,故正色拒之。”

32典章文物 [ diǎn zhāng wén wù ]

解释 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出处 《明史·文苑传·徐一夔》:“幸而天历间虞集倣六典法,纂《经世大典》,一代典章文物粗备。”

33改步改玉 [ gǎi bù gǎi yù ]

解释 步:古代祭祀时祭者与尸相距的步数,以地位排列。改变步数,改换玉饰。指死者身份改变,安葬礼数也应变更。

出处 左丘明《左传 定公五年》:“季平子行东野,还,未至。丙申,卒于房。阳虎将以玙璠敛,仲梁怀弗与,曰:‘改步改玉。’”

34改弦易张 [ gǎi xián yì zhāng ]

解释 犹改弦更张。

出处 《三国志·吴志·孙休传论》:“休以旧爱宿恩,任用兴布,不能拔进良才,改弦易张,虽志善好学,何益救知己乎?”

35改而更张 [ gǎi ér gèng zhāng ]

解释 同“改弦更张”。

出处 《北史·崔鸿传》:“琴瑟不调,改而更张,虽明旨已行,犹宜消息。”

36方正贤良 [ fāng zhèng xián liáng ]

解释 方正:正直;贤良:才能,德行好。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37橛守成规 [ jué shǒu chéng guī ]

解释 拘守已有的规章制度。

出处 黄人《清文汇>序》:“然则操斯文进退去取之枋者,其犹横分区域,橛守成规。”

38礼崩乐坏 [ lǐ bēng yuè huài ]

解释 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出处 清 章炳麟《与简竹居书》:“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

39遵而不失 [ zūn ér bù shī ]

解释 见“遵而勿失”。

出处 《隋书·炀帝纪上》:“朕肃膺宝历,纂临万邦,遵而不失,心奉先志。”

40遵而勿失 [ zūn ér wù shī ]

解释 谓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违失。

出处 《史记·曹相国世家》:“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41改柱张弦 [ gǎi zhù zhāng xián ]

解释 改换琴柱,另张琴弦。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出处 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玉陛舒奇抱,看琐尾啼饥众纷扰,惟改柱张弦,抡才访道。”

42朝章国故 [ cháo zhāng guó gù ]

解释 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孔另境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日记或书信,是向来有些读者的。先前是在看朝章国故,丽句清词,如何抑扬,怎样请托,于是害得名人连写日记和信也不敢随随便便。”

43改玉改行 [ gǎi yù gǎi xíng ]

解释 见“改步改玉”。

出处 《国语·周语中》:“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王不许,曰:‘……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

44九品中正 [ jiǔ pǐn zhōng zhèng ]

解释 品:等级。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实行选拔官吏的等级制度。

出处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今天下四万万人之材性,长素岂尝为其九品中正而一切检查差第之乎?”

45中正九品 [ zhōng zhèng jiǔ pǐn ]

解释 品:等级。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实行选拔官吏的等级制度。

出处 《晋书·刘毅传》:“至于中正九品,上圣古贤,皆所不为,岂蔽于此事而有所不周哉,将以政化之宜无取于此也。”

46汉官威仪 [ hàn guān wēi yí ]

解释 原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制度。后常指汉族的统治制度。

出处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

47大明法度 [ dà jíng fǎ dù ]

解释 明:严明;法度:规矩,制度。大力严明制度、法规。

出处 宋·王安石《上时政疏》:“盖夫天下之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

48夔龙礼乐 [ kuí lóng lǐ yuè ]

解释 夔龙:虞舜的两个大臣,夔为乐官,龙为谏官。指可以作为规范的礼乐制度。

出处 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夔龙礼乐承先范,班马文章勘墨铅。”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