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德高望重的成语

形容德高望重的成语


1众望所归 [ zhòng wàng suǒ guī ]

解释 众人的希望所集中的(望:希望;期望;归:集中)。形容群众中威望很高。

出处 宋 陆游《贺礼部曾侍郎启》:“所养既厚,万钧亦何足言;众望所归,九迁犹以为缓。”

2德才兼备 [ dé cái jiān bèi ]

解释 品德和能力都具备。兼备:都具备。

出处 《元史 丰臧梦解传》:“乃举梦解才德兼备,宜擢清要,以展所蕴。”

3德高望重 [ dé gāo wàng zhòng ]

解释 道德好;声望大。多形容老年人为人好;有名望。

出处 宋 司马光《辞人对小殿札子》:“臣窃惟富弼三世辅臣,德高望重。”

4年高德劭 [ nián gāo dé shào ]

解释 劭:美好。年纪大;品德好。

出处 宋 周必大《跋金给事彦亨文集》:“是秋某以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同在后省,见公直谅多闻,年高而德劭。”

5德尊望重 [ dé zūn wàng zhòng ]

解释 见“德高望重”。

出处 《东周列国志》第七五回:“吾主以令尹德尊望重,故令某等献上良马,以备驱驰之用。”

6德隆望尊 [ dé lóng wàng zūn ]

解释 见“德隆望重”。

出处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7德隆望重 [ dé lóng wàng zhòng ]

解释 犹言德高望重。

出处 《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议,称己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8硕望宿德 [ shuò wàng xiǔ dé ]

解释 犹言德高望重。

出处 明·宋濂《送用明上人还四明序》:“净觉大师以硕望宿德为释子所宗,亦以上人为法器,俾出世于菩提律夺。”

9道高望重 [ dào gāo wàng zhòng ]

解释 犹言德高望重。

出处 郑观应《与青城山人书》:“道高望重之人……一心一德,力行公天下之制,主张大同,联合世界异同之民族,组织全球统一之政府。其所持之政纲,必以道德为本。”

10名德重望 [ míng dé zhòng wàng ]

解释 犹德高望重。

出处 明·李贽《与弱侯太史书》:“所幸菩萨不至终穷,有柳塘老以名德重望为东道主。”

11巨人长德 [ jù rén cháng dé ]

解释 巨:大。形容德高望重的人。

出处 唐·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迁太常卿,天下愈推为钜人长德。”

12钜人长德 [ jù rén cháng dé ]

解释 指德高望重的人。

出处 唐·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迁太常卿,天下愈推为钜人长德。”

13年高德勋 [ nián gāo dé xūn ]

解释 年纪大而有德行。

14木坏山颓 [ mù huài shān tuí ]

解释 木:梁木。山:指泰山。颓:倒下。梁木折坏,泰山崩倒。比喻德高望重的人死去。亦作“泰山梁木”。

出处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103首:“今年闻委化之信,凡在士林,靡不异声同叹……有如木坏山颓。”

15赫赫有名 [ hè hè yǒu míng ]

解释 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形容名声极大。也作“赫赫之名”。

出处 晋 常璩《华阳国志 先贤士女》:“临州郡虽无赫赫之名,及去,民思之。”

16两袖清风 [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解释 原指两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姿态。后比喻做官的时候;十分清廉;除 衣袖中的清风之外;别无所有。现也指清贫;没有财产。也作“清风两袖”。

出处 元 魏初《送杨季梅》诗:“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17刚正不阿 [ gāng zhèng bù ē ]

解释 刚:刚直;直:正直;不阿:不逢迎。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18大公无私 [ dà gōng wú sī ]

解释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19为人师表 [ wéi rén shī biǎo ]

解释 指在人品德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多指教师。师表:榜样;表率。

出处 《北齐书 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

20光明磊落 [ guāng míng lěi luò ]

解释 磊落:错落分明;引申指人洒脱不拘;直率开朗。指心地光明正大;胸怀坦白。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74卷:“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21拾金不昧 [ shí jīn bù mèi ]

解释 昧:隐瞒;金:原指金钱;现泛指钱物;拾到东西不藏起来据为己有。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22堂堂正正 [ 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 ]

解释 原指军队阵容盛大。后形容光明正大。堂堂:强大威武;正正:整齐。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争》:“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23举世闻名 [ jǔ shì wén míng ]

解释 举:全。全世界都听到名声。形容知名度很高。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卷七 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24虚怀若谷 [ xū huái ruò gǔ ]

解释 谦虚的胸怀像深广的山谷。形容非常谦虚。谷:山谷。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25良师益友 [ liáng shī yì yǒu ]

解释 良:好;益:有益;有帮助。能给人教益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处 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0回:“虽然有那良师益友,苦口婆心的规劝,却总是耳边风,纵有时听得入耳,自己要想发愤为雄,都是一般虎头蛇尾。”

26冰清玉洁 [ bīng qīng yù jié ]

解释 清:清澈;洁:洁白。像冰那样清澈;像玉那样洁白。也作“玉洁冰清”。比喻人品高尚、纯洁;做事光明磊落。

出处 西汉 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27廉洁奉公 [ lián jié fèng gōng ]

解释 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指人不贪污;不受贿;一心为公。

出处 孙力《都市风流》第12章:“你廉洁奉公,不就是个大公务员吗?”

28因材施教 [ yīn cái shī jiào ]

解释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进行;教:教育。根据学习的人的不同志趣、资质来进行不同的教育。

出处 《论语 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29高风亮节 [ gāo fēng liàng jié ]

解释 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30不屈不挠 [ bù qū bù náo ]

解释 屈、挠:弯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

31克己奉公 [ kè jǐ fèng gōng ]

解释 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为重。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32声振寰宇 [ shēng zhèn huán yǔ ]

解释 寰宇:天下。形容声威极盛。

出处 《南史·梁本纪论》:“介胄仁义,折冲尊俎,声振寰宇,泽流遐裔。”

33襟怀坦白 [ jīn huái tǎn bái ]

解释 襟怀:胸怀;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出处 清 陈文述《放牛行同前韵》:“董君性仁慈,襟怀亦坦白。”

34仰之弥高 [ yǎng zhī mí gāo ]

解释 仰:仰视;敬慕;弥:更加。越望越高。原指孔子之道;高不可及。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35大义凛然 [ dà yì lǐn rán ]

解释 临难不苟的节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为了正义而坚强不屈。大义:正义、正气;凛然:严肃使人敬畏的样子。

出处 清 顾炎武《日知录 孙氏西斋录》:“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36德高望尊 [ dé gāo wàng zūn ]

解释 道德高,声望高。

出处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37诲人不倦 [ huì rén bù juàn ]

解释 诲:教导;诱导;倦:厌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8深孚众望 [ shēn fú zhòng wàng ]

解释 孚:为人所信服。在群众中很有威望。

出处 清·刘坤一《提臣应行陛见暂请展缓折》:“该提督老于戎事,忠爱性成……深孚众望,其朴城忠厚,早在圣明洞鉴之中。”

39百鸟朝凤 [ bǎi niǎo cháo fèng ]

解释 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出处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九百一十五卷引《唐书》:“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

40泰山梁木 [ tài shān liáng mù ]

解释 象泰山崩塌,梁木毁坏一样。比喻伟人死亡。

出处 《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染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41硬着头皮 [ yìng zhé tóu pí ]

解释 勉强去做难度较大的事。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27回:“以后更难相处,只好硬着头皮,老着脸子,追踪前往,不管太后的款待如何,照旧的殷勤伺候。”

42年高望重 [ nián gāo wàng zhòng ]

解释 年纪大,声望高。

出处 邹韬奋《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而且不仅知识青年的自由安全毫无保障,甚至年高望重为中外人士所敬佩的马寅初先生,也……”

43资深望重 [ zī shēng wàng zhòng ]

解释 资格老,声望高。

出处 宋·苏轼《答试馆职人启》:“非独使之业广而材成,抑将待其资深而望重。”

44年高有德 [ nián gāo yǒu dé ]

解释 年纪大,品德好。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8回:“只是要几个年高有德的老儿,陪我师父清坐闲叙。”

45道高德重 [ dào gāo dé zhòng ]

解释 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出处 艾芜《回家》:“水元伯伯打发人来叫丁永森到他家去坐,丁永森知道定是讲这件不愉快的事情的,但因为水元伯伯是这村里道高德重的人,没法子违反他的命令,就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46怀瑾握瑜 [ huái jǐn wò yú ]

解释 瑾、瑜:美玉。怀里揣着瑾;手里拿着瑜。比喻人具有纯洁而优美的品德。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章 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47高情远致 [ gāo qíng yuǎn zhì ]

解释 高、远:形容高尚;情、致:情趣。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高情远致,弟子蚤已服膺;一吟一咏,许将北面。”

48不同流俗 [ bù tóng liú sú ]

解释 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出处 《礼记 射义》:“不从流俗。

49德艺双馨 [ dé yì shuāng xīn ]

解释 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

出处 《国语·周语》:“其德足以昭其馨香。”

50年高德卲 [ nián gāo dé ér ]

解释 年纪大,德行好。邵,亦作“劭”、“韶”,美好。

51德厚流光 [ dé hòu liú guāng ]

解释 德:道德,德行;厚:重;流:影响;光:通“广”。指道德高,影响便深远。

出处 《穀梁传 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52直谅多闻 [ zhí liàng duō wén ]

解释 直:正直;谅:信实;多闻: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信实,学识广博。

出处 《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

53厚德载物 [ hòu dé zài wù ]

解释 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出处 《周易 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54桃李满天下 [ táo lǐ mǎn tiān xià ]

解释 比喻一个人的学生很多;各地都有。桃李:桃树和李树;比喻老师教的学生。

出处 唐 白居易《春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55人间重晚晴 [ rén jiān zhòng wǎn qíng ]

解释 原指人们珍视晚晴天气,后多用以比喻社会上尊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出处 唐·李商隐《晚晴》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