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奖罚分明的成语

形容奖罚分明的成语


1论功行赏 [ lùn gōng xíng shǎng ]

解释 论:按照;行:施行。按照功劳的大小给以不同奖赏。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顾谭传》:“时论功行赏,以为驻敌之功大,退敌之功小。”

2赏罚不明 [ shǎng fá bù míng ]

解释 赏罚不清楚不明白。该奖赏的不奖赏,该惩罚的不惩罚。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赏罚》:“夫将专恃生杀之威,必生可杀,必杀可生,忿怒不详,赏罚不明,教令不常,以私为公,此国之五危也。”

3杀鸡吓猴 [ shā jī xià hóu ]

解释 杀掉鸡来吓唬猴子。比喻惩罚一个;警戒其余。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俗话说的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

4劝善惩恶 [ quàn shàn chéng è ]

解释 劝:勉励;惩:责罚。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出处 《左传·成公四十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5奖罚分明 [ jiǎng fá fēn míng ]

解释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绝不含糊。

出处 邓小平《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要有奖有罚,奖罚分明。”

6信赏必罚 [ xìn shǎng bì fá ]

解释 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7赏一劝百 [ shǎng yī quàn bǎi ]

解释 奖励一个人的先进事迹而鼓励好多人。

出处 《文中子·立命》:“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

8以儆效尤 [ yǐ jǐng xiào yóu ]

解释 儆:告诫;警戒;效尤:效仿过错;学人家做坏事。用对某些坏人坏事的惩罚来警戒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二十一年》:“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

9罪有应得 [ zuì yǒu yīng dé ]

解释 犯了这样的罪;就应得到这样的处罚。指罚当其罪。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今日卑职故违大人禁令,自知罪有应得。”

10严惩不贷 [ yán chéng bù dài ]

解释 惩:处罚;惩处;贷:宽恕。严厉惩办;决不宽容。

出处 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有或违者,必罚不贷。”

11既往不咎 [ jì wǎng bù jiù ]

解释 既:已经;往:过去;咎:责备。已经过去的事不再追究责任。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2生杀予夺 [ shēng shā yǔ duó ]

解释 生:让人活;杀:把人处死;予:给予;赏赐;夺:剥夺;处罚。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

出处 《周礼 春官 内史》:“五曰杀,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夺。”

13杀一儆百 [ shā yī jǐng bǎi ]

解释 儆:警戒。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14妄自尊大 [ wàng zì zūn dà ]

解释 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妄:过分地;尊:高贵。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15恶贯满盈 [ è guàn mǎn yíng ]

解释 恶:罪恶;贯:穿钱的绳子;每一千枚为一贯;盈:满。罪恶多得像穿钱一样;已经穿满了一贯还没完。形容罪大恶极已经到该受惩罚的时候了。

出处 《尚书 泰誓》上:“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16赏罚分明 [ shǎng fá fēn míng ]

解释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界限清楚;毫不含糊。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张敞传》:“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见恶辄取,时时越法纵舍,有足大者。”

17赏罚严明 [ shǎng fá yán míng ]

解释 同“赏罚分明”。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实贡》:“赏罚严明,治之材也。”

18受之无愧 [ shòu zhī wú kuì ]

解释 受:接受,得到。得到某种奖励或荣誉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出处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四卷:“这些钱是自己豁出老命赚来的,万般辛苦,受之无愧。”

19杀一警百 [ shā yī jǐng bǎi ]

解释 见“杀一儆百”。

出处 郭沫若《孔雀胆》第三幕:“斩草除根,杀一警百,这正是根本的办法。”

20杀鸡儆猴 [ shā jī jǐng hóu ]

解释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出处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七章:“他们用的是杀鸡儆猴法,有意叫大哥难堪。”

21杀鸡骇猴 [ shā jī hài hóu ]

解释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它人。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俗话说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

22赏信罚明 [ shǎng xìn fá míng ]

解释 同“赏罚分明”。

出处 《新唐书·李光弼传赞》:“遭禄山变,拔任兵柄,其策敌制胜不世出,赏信罚明,士卒争奋,毅然有古良将风。”

23坏人坏事 [ huài rén huài shì ]

解释 有害于社会的人或事。

出处 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不了解县区乡三级干部中存在着许多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坏人坏事。”

24赏罚信明 [ shǎng fá xìn míng ]

解释 同“赏罚分明”。

出处 《汉书·王嘉传》:“孝宣皇帝赏罚信明,施与有节,记人之功,忽于小过,以致治平。”

25赏善罚恶 [ shǎng shàn fá è ]

解释 谓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

出处 汉·贡禹《赎罪》:“赏善罚恶,不阿亲戚。”

26赏罚不当 [ shǎng fá bù dāng ]

解释 当:相称。奖赏与惩罚同功过不相当。

出处 汉·贾谊《新书·过秦中》:“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27予夺生杀 [ yǔ duó shēng shā ]

解释 《周礼·天官、大宰》的“八柄”中有予、夺、生、诛(责备)等权力。后因以“予夺生杀”泛指帝王掌握的赏罚生死大权。

出处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阴阳》:“为人主者,予夺生杀,各当其义。”

28扬清激浊 [ yáng qīng jī zhuó ]

解释 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抨击、清除坏人坏事,表彰、发扬好人好事。

出处 《尸子 君治》:“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

29小惩大诫 [ xiǎo chéng dà jiè ]

解释 惩:惩罚;诫:警告,劝告。有小过失就惩戒,使受到教训而不致犯大错误。

出处 《周易 系辞下》:“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30赏罚分审 [ shǎng fá fēn shěn ]

解释 赏罚:奖赏和惩罚。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清楚明白。

出处 《隶释·汉成阳令唐扶颂》:“赏罚分审,白黑著明。”

31惩一警百 [ chéng yī jǐng bǎi ]

解释 警:警戒,也做“儆”。惩罚一个人以警戒多数人。

出处 语本《汉书 尹翁归传》:“翁归治东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庸庵笔记 威丰季年三奸伏诛》:“用特惩一儆百,期于力振颓靡。”

32杀生与夺 [ shā shēng yǔ duó ]

解释 杀:叫人死;生:叫人活;与:给予;夺:剥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

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王制》:“贵贱杀生与夺,一也。”

33赏一劝众 [ shǎng yī quàn zhòng ]

解释 奖励一个人的先进事迹而鼓励好多人。

出处 周 吕尚《阴谋》:“杀一以惩万,赏一而劝众,此明君之威福也。”

34劝善戒恶 [ quàn shàn jiè è ]

解释 见“劝善惩恶”。

出处 晋·袁宏《后汉纪·贾逵传》:“强干弱枝,劝善戒恶。”

35赏功罚罪 [ shǎng gōng fá zuì ]

解释 奖赏有功的人,惩罚犯罪的人。

出处 宋·司马光《应诏论体要》:“王者之职,在于量材任人,赏功罚罪而已。”

36恶贯已盈 [ è guàn yǐ yíng ]

解释 同“恶贯满盈”。

出处 《金石萃编·唐玄宗〈批答裴耀卿等奏〉》:“小蕃背诞,恶贯已盈。”

37计功行赏 [ jì gōng xíng shǎng ]

解释 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出处 韩非《韩非子 八说》:“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

38生死予夺 [ shēng sǐ yǔ duó ]

解释 〖释义〗生:让人活;死:处死;予:给予;夺:剥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

出处 《韩非子 三守》:“使杀生之机,予夺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荀子 王制》:“故丧祭、朝聘、师旅一也。贵贱、杀生、与夺一也。”

39惩恶劝善 [ chéng è quàn shàn ]

解释 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出处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40作福作威 [ zuò fú zuò wēi ]

解释 原指国君专行赏罚,独揽威权。后用以形容妄自尊大,滥用权势。

出处 语出《书 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41贯盈恶稔 [ guàn yíng è rěn ]

解释 犹言恶贯满盈。

出处 《隋书·炀帝纪下》:“土崩鱼烂,贯盈恶稔,普天之下,莫非仇雠,左右之人,皆为敌国。”

42惩一戒百 [ chéng yī jiè bǎi ]

解释 见“惩一警百”。

出处 明·沈釆《千金记》第四十七出:“故依法律明惟问,惩一戒百难容忍。”

43僭赏滥刑 [ jiàn shǎng làn xíng ]

解释 赏的不是有功的人,罚的不是有罪的人。泛指赏罚不当。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

44齿牙余论 [ chǐ yá yú lùn ]

解释 微末的赞扬言辞。比喻不费力的奖励的话。

出处 《南史·谢眺传》:“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齿牙余论。”

45果刑信赏 [ guǒ xíng xìn shǎng ]

解释 谓赏罚严明。

46杀鸡哧猴 [ shā jī chī hóu ]

解释 见“杀鸡骇猴”。

47诱掖奖劝 [ yòu yè jiǎng quàn ]

解释 引导扶持,奖励劝勉。

出处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先生曰:‘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48奖拔公心 [ jiǎng bá gōng xīn ]

解释 奖:劝勉,夸奖;拔:选拔,提升。奖励和提拔出于公心。

出处 宋·王谠《唐语林·文学》:“李封州甘为文至精,奖拔公心,亦类数公。”

49陟罚臧否 [ zhì fá zāng fǒu ]

解释 赏罚褒贬。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0马腹逃鞭 [ mǎ fù táo biān ]

解释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后以“马腹逃鞭”比喻躲脱惩罚。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