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大公鸡的成语

形容大公鸡的成语


1鸡飞蛋打 [ jī fēi dàn dǎ ]

解释 鸡飞走了;蛋也打碎了。比喻两头都没顾上;造成双重损失。

出处 周骥良《吉鸿昌》:“只要他一进关抄了咱们的后路,那就鸡飞蛋打,不可收拾了。”

2鸡毛蒜皮 [ jī máo suàn pí ]

解释 比喻无关紧要的小事或毫无价值的东西。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目前大敌当前,同心协力还怕迟误,谁还记着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3鹤立鸡群 [ hè lì jī qún ]

解释 像仙鹤立在鸡群之中。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4鸡鸣狗盗 [ jī míng gǒu dào ]

解释 指微不足道的技能;也指具有这类技能的人。常形容偷偷摸摸等不正当的行为。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游侠传》:“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5鸡飞狗跳 [ jī fēi gǒu tiào ]

解释 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到处乱跳。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

出处 茅盾《锻炼》:“然而陈克明却在这里想象,一方面疑神疑鬼,又一方面畏惧怨恨所造成的鸡飞狗跳、人人自危的情形。”

6鸡零狗碎 [ jī líng gǒu suì ]

解释 形容事物零零碎碎;不成系统。

出处 茅盾《雨天杂写》:“则此一特点不能不有一佳名,故拟题曰:‘鸡零狗碎’云尔。”

7鸡犬不宁 [ jī quǎn bù níng ]

解释 宁:安宁。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形容骚扰得十分厉害。

出处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8一毛不拔 [ yī máo bù bá ]

解释 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形容为人十分吝啬;自私。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9呆若木鸡 [ dāi ruò mù jī ]

解释 愣着不动;像只木头鸡。形容人痴或因惊恐而发愣的神态。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10杀鸡取卵 [ shā jī qǔ luǎn ]

解释 杀了鸡取出鸡蛋。比喻贪图眼前的一点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出处 希腊《伊索语言 生金蛋的鸡》:一个蠢人想杀了鸡从鸡肚子里取出金块,从而一下子发大财,结果却一无所得

11闻鸡起舞 [ wén jī qǐ wǔ ]

解释 一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形容有志报国之士奋发图强;也比喻抓紧时间不懈努力。鸡:鸡鸣报晓。

出处 《晋书 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12小肚鸡肠 [ xiǎo dù jī cháng ]

解释 比喻器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照顾大局。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46章:“人家萧长春可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人家是宰相肚子撑得船。”

13鸡飞狗走 [ jī fēi gǒu zǒu ]

解释 走:跑。鸡乱飞,狗乱跑。形容因极端惊恐而混乱不堪。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13回:“你看前两天那种搜索的样子,只就我们歇宿的那一家客寓,已经是闹得鸡飞狗走,鬼哭神号。”

14鸡飞狗叫 [ jī fēi gǒu jiào ]

解释 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直叫唤。形容乱成一团。

出处 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反“扫荡”》:“忽然,邻庄鸡飞狗叫,老乡们拖着孩子向庄外奔跑。”

15鸡虫得失 [ jī chóng dé shī ]

解释 像鸡啄虫、人缚鸡那样的得失问题。比喻细微的事情;无关紧要的得失。

出处 唐 杜甫《缚鸡行》诗:“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16鸡肠狗肚 [ jī cháng gǒu dù ]

解释 比喻狭窄的度量,狠毒的心肠。

出处 《天雨花》第二回:“据你这淫妇的鸡肠狗肚,容不得人,把儿媳都逼了出门。”

17金鸡独立 [ jīn jī dú lì ]

解释 中国武术的一种姿式。像公鸡似的用一足站立的一种武术姿式。也泛指用一只脚站立。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我是金鸡独立,要一足微长。”

18鸡犬相闻 [ jī quǎn xiāng wén ]

解释 指人烟稠密。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9鸡肤鹤发 [ jī fū hè fā ]

解释 皮肤起皱,头发变白。形容衰老。形容老年人皮肤皱、头发白。

出处 北周·庾信《竹杖赋》:“子老矣,鹤发鸡皮,蓬头历齿。”

20雄鸡断尾 [ xióng jī duàn wěi ]

解释 断尾:断去尾巴。本指雄鸡因怕做祭祀的牺牲而自残其身。后比喻人怕被杀而自尽。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

21土鸡瓦狗 [ tǔ jī wǎ gǒu ]

解释 见“土鸡瓦犬”。

出处 延波真《五四前后山东人民的爱国斗争》:“凶恶军警呆住了,一个个手足无措,像土鸡瓦狗一样蜷伏在路旁。”

22鸡鸣起舞 [ jī míng qǐ wǔ ]

解释 指胸怀大志、及时奋发的豪壮气概。

出处 宋·韩元吉《薄幸》词:“都莫问功名事,白发渐星星如许。任鸡鸣起舞,乡关何在。凭高目尽孤鸿去。”

23牝鸡司晨 [ pìn jī sī chén ]

解释 牝鸡:母鸡;司:掌管。比喻女人掌权当政。

出处 《尚书 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24鸡口牛后 [ jī kǒu niú hòu ]

解释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出处 《战国策·韩策》:“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25鸡骨支床 [ jī gǔ zhī chuáng ]

解释 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打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

26土鸡瓦犬 [ tǔ jī wǎ quǎn ]

解释 用泥捏的鸡,用瓦做的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5回:“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

27鸡不及凤 [ jī bù jí fèng ]

解释 鸡赶不上凤凰。比喻儿子不如父亲。

出处 《南齐书·王慈传》:“谢超宗尝谓慈曰:‘卿书何当及虔公?’慈曰:‘我之不得仰及,犹鸡之不及凤也。’”

28雄鸡夜鸣 [ xióng jī yè míng ]

解释 古代认为雄鸡夜鸣为异常现象,预兆战事。

29戴鸡佩豚 [ dài jī pèi tún ]

解释 雄鸡野猪皆好斗,古时以冠带像其形,表示好勇。

出处 《史记·仲弟子列传》:“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

30斤斤计较 [ jīn jīn jì jiào ]

解释 斤斤:明察细微;引申为琐细。计较细小的事物。现比喻过分计较无关紧要的或琐细的小事。

出处 《诗经 周颂 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31昂首阔步 [ áng shǒu kuò bù ]

解释 昂:仰;抬头;阔步:大踏步向前走。抬起头;大步走向前;形容精神振奋勇往直前的样子。有时也用来形容态度高傲。

出处 李大钊《青春》:“惟有昂首阔步,独往独来,何待他人之援手。”

32气势汹汹 [ qì shì xiōng xiōng ]

解释 汹汹:声势盛大的样子。气势很盛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天论》:“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

33爱财如命 [ ài cái rú mìng ]

解释 爱:吝惜;舍不得。吝惜钱财如同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形容对钱财的贪婪、吝啬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出处 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四回:“我想近来世界,不管什么英雄,什么豪杰,都是爱财如命,何况吃官司的,少不免要和那些狼官鼠吏交手,这更没钱不行了。”

34鸡犬不留 [ jī quǎn bù liú ]

解释 连鸡狗都不留下。形容斩尽杀绝或抢掠一空。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六回:“探马报说沿江上下全是元兵,江阴已经失守,常州已经被屠,常州城内鸡犬不留,知常州府事家铉翁不知去向。”

35威风凛凛 [ wēi fēng lǐn lǐn ]

解释 形容威严可畏;气势逼人。威风:使人敬畏的气势或气派;凛凛:可敬畏的样子。

出处 元 费唐臣《贬黄州》:“见如今御台威风凛凛,怎敢向翰林院文质彬彬。”

36英姿飒爽 [ yīng zī sà shuǎng ]

解释 英姿:英俊的风姿;飒爽:豪迈;矫健;精神焕发。形容矫健威武;精神焕发的姿态。

出处 唐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37昂首挺胸 [ áng shǒu tǐng xiōng ]

解释 昂:仰;抬起;挺胸:挺起胸膛。仰着头;挺起胸膛。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

出处 《上饶集中营 浩气长存》:“个个视死如归,坚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38牛鼎烹鸡 [ niú dǐng pēng jī ]

解释 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

出处 《后汉书·边让传》:“函牛之鼎以烹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少汁则熬而不可熟。”

39缚鸡之力 [ fù jī zhī lì ]

解释 缚:捆、绑。捆绑一只鸡的力量。形容体力很弱。

出处 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平日只会读书写字,刺绣描花,手无缚鸡之力。”

40耀武扬威 [ yào wǔ yáng wēi ]

解释 耀:炫耀;夸耀;武:武力;扬威:显示威风。炫耀武力;显示威风;也作“扬威耀武”。

出处 元 郑光祖《老君堂》第二折:“俺这唐兵人强马壮,耀武扬威,真个是将勇兵骁也。”

41偷鸡摸狗 [ tōu jī mō gǒu ]

解释 指小偷小摸。也指乱搞男女关系。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6回:“小人如今在此,只做得些偷鸡盗狗的勾当,几时是了;跟随二位哥哥上山去,却不好?”

42鼠腹鸡肠 [ shǔ fù jī cháng ]

解释 比喻气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顾大体。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31回:“不是这说贼三寸货强盗,那鼠腹鸡肠的心儿,只好有三寸大一般。”

43鼠肚鸡肠 [ shǔ dù jī cháng ]

解释 犹言鼠腹鸡肠。

出处 明·烟霞散人《斩鬼传》:“鼠肚鸡肠,一包粪也存不住,要你何用。”

44锱铢必较 [ zī zhū bì jiào ]

解释 一分一厘也一定要计较(锱:四分之一两;铢:二十四分之一两;二者是古代极小的计量单位)。

出处 《荀子 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45鸡犬不惊 [ jī quǎn bù jīng ]

解释 连鸡狗都没受到惊扰。形容行军纪律严明;也指相安无事。

出处 宋 彭龟年《寿张京甲十首(其八)》:“翁见一笑大欢足,鸡犬不惊仁意多。”

46鸡犬不闻 [ jī quǎn bù wén ]

解释 形容极为荒凉冷僻。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9回:“凡冲要通衢大路,都没一个人烟,静悄悄地,鸡犬不闻,就要一滴水,也没喝处,那讨酒食来?”

47偷鸡盗狗 [ tōu jī dào gǒu ]

解释 见“偷鸡摸狗”。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每日却自和西门庆在楼上任意取乐,却不比先前在王婆房里,只是偷鸡盗狗之欢,如今家中又没人碍眼,任意停眠整宿。”

48味如鸡肋 [ wèi rú jī lèi ]

解释 鸡肋:鸡的肋骨,没有肉,比喻无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弃的东西。比喻事情不做可惜,做起来没有多大好处。

出处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49鸡犬升天 [ jī quǎn shēng tiān ]

解释 比喻一个人做了大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出处 东汉 王充《论衡 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

50淮王鸡狗 [ huái wáng jī gǒu ]

解释 比喻攀附别人而得势的人。

出处 晋 葛洪《神仙传 刘安》:“时人传八公、安临去时,余药器置在中庭。鸡犬舐啄之,尽得升天。”

51争鸡失羊 [ zhēng jī shī yáng ]

解释 比喻贪小失大。

出处 汉·焦延寿《易林》卷八:“争鸡失羊,亡其金囊。”

52杀鸡骇猴 [ shā jī hài hóu ]

解释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它人。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俗话说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

53杀鸡抹脖 [ shā jī mǒ bó ]

解释 形容心里着急而无法可想的神态。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1回:“一席话说的贾琏脸都黄了,在凤姐身背后,只望着平儿‘杀鸡儿抹脖子’的使眼色,求他遮盖。”

54杀鸡吓猴 [ shā jī xià hóu ]

解释 杀掉鸡来吓唬猴子。比喻惩罚一个;警戒其余。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俗话说的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

55杀鸡取蛋 [ shā jī qǔ dàn ]

解释 比喻贪图眼前微小的好处而损害长久的利益。亦作“杀鸡取卵”。

出处 李云德《沸腾的群山》:“日本人为了掠夺富矿,采用杀鸡取蛋的办法,到处乱采乱掘。”

56杀鸡儆猴 [ shā jī jǐng hóu ]

解释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出处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七章:“他们用的是杀鸡儆猴法,有意叫大哥难堪。”

57鸡犬无惊 [ jī quǎn wú jīng ]

解释 见“鸡犬不惊”。

出处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17回:“城中兵不血刃,鸡犬无惊,百姓大悦。”

58鸡栖凤巢 [ jī qī fèng cháo ]

解释 栖:居住。鸡住在凤凰的窝里。比喻才德卑下的人占据高位。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六:“鸡栖凤巢,非其同类出去。”

59打鸡骂狗 [ dǎ jī mà gǒu ]

解释 比喻旁敲侧击地漫骂,以发泄对某人的不满。

出处 鲁迅《彷徨 肥皂》:“你今天怎么尽闹脾气,连吃饭时候也是打鸡骂狗的。”

60家鸡野雉 [ jiā jī yé zhì ]

解释 雉:野鸡。原意是晋庚翼把自己的书法喻为家鸡,把王羲之的书法喻为野鸡,以示贱近与贵远。亦比喻风格迥异的书法绘画等。

出处 晋·何法盛《晋中兴书》第七卷:“在荆州与都下书云:‘小儿辈贱厌家鸡,爱野雉,皆进逸少书,须吾还,当比之。’”

61嫁鸡逐鸡 [ jià jī zhú jī ]

解释 比喻女子出嫁后只能顺从丈夫。

出处 宋 欧阳修《代鸠妇言》:“人言嫁鸡逐鸡飞,安知嫁鸠被鸠逐。”

62山鸡舞镜 [ shān jī wǔ jìng ]

解释 山鸡对镜起舞。比喻自我欣赏。

出处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很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无由。公子苍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

63指鸡骂狗 [ zhǐ jī mà gǒu ]

解释 指着鸡骂狗。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李大嫂子,别指鸡骂狗,倒是谁白吃白喝?”

64不拔一毛 [ bù bá yī máo ]

解释 形容非常吝啬。

出处 宋 秦观《浩气传》:“为己者至于不拔一毛,兼爱者至于摩顶放踵。”

65斗鸡走狗 [ dòu jī zǒu gǒu ]

解释 斗:使相斗;走狗:唆使狗跑。做公鸡打架、使狗赛跑的游戏。指旧时纨绔子弟、游手好闲的人的无耻游戏。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袁盎病免居家,与闾里浮沉,相随行,斗鸡走狗。”

66凤毛鸡胆 [ fèng máo jī dǎn ]

解释 凤的羽毛,鸡的胆子。比喻外表英武而实际怯弱。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67宰鸡教猴 [ zǎi jī jiào hóu ]

解释 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出处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章:“吴七总想抓个奸细来‘宰鸡教猴’一下,吴坚和家剑平反对;怕闹得内部更混乱,又怕有后患。”

68鹤行鸡群 [ hè xíng jī qún ]

解释 同“鹤立鸡群”。

出处 宋·苏辙《次韵子瞻感旧见寄》:“君才最高峙,鹤行鸡群中。”

69计较锱铢 [ jì jiào zī zhū ]

解释 谓为争取财利而斤斤较量,连极微小的数量也不放过。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锱铢,责多还少,市井无异。”

70斗鸡走马 [ dòu jī zǒu mǎ ]

解释 斗鸡赛马。古代的赌博游戏。

出处 《汉书·宣帝纪》:“[宣帝]受《诗》于东海澓中翁,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

71鸡争鹅斗 [ jī zhēng é dòu ]

解释 比喻吵吵闹闹,彼此不和。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1回:“从今咱们两个丢开手,省得鸡争鹅斗,叫别人笑。”

72鸡声鹅斗 [ jī shēng é dòu ]

解释 比喻吵吵闹闹,彼此不和。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1回:“从今咱们两个丢开手,省得鸡声鹅斗,叫别人笑话。”

73呆似木鸡 [ dāi sì mù jī ]

解释 见“呆若木鸡”。

出处 《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74鸡犬不安 [ jī quǎn bù ān ]

解释 见“鸡犬不宁”。

出处 刘流《烈火金刚》第十回:“我这是何苦,烧香引鬼,搬砖打人砸了自己的脚面,闹得我鸡犬不安!”

75鸡鹜相争 [ jī wù xiāng zhēng ]

解释 鸡鹜:比喻平庸的人。旧指小人互争名利。

出处 战国·楚·屈原《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76鸡犬皆仙 [ jī quǎn jiē xiān ]

解释 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出处 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

77呆如木鸡 [ dāi rú mù jī ]

解释 见“呆若木鸡”。

出处 《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78鸡虫得丧 [ jī chóng dé sàng ]

解释 同“鸡虫得失”。

出处 清·蒋士铨《临川梦·不梦》:“鸡虫得丧成恩怨,鸟鼠因缘见短长。”

79鸡鸣候旦 [ jī míng hòu dàn ]

解释 见“鸡鸣戒旦”。

出处 宋·徐铉《和张先辈见寄》:“鸡鸣候旦宁辞晦,松节凌霜几换秋。”

80鹤处鸡群 [ hè chǔ jī qún ]

解释 同“鹤立鸡群”。

出处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遥望而清风宛在,鹤处鸡群;近观而光彩射人,龙来洞口。”

81鸡鸣犬吠 [ jī míng quǎn fèi ]

解释 见“鸡鸣狗吠”。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82鸡鸣狗吠 [ jī míng gǒu fèi ]

解释 鸡啼狗叫彼此都听得到。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83鸡鹜争食 [ jī wù zhēng shí ]

解释 鸡鹜:比喻平庸的人。旧指小人互争名利。

出处 战国·楚·屈原《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84缚鸡弄丸 [ fù jī nòng wán ]

解释 缚:捆绑;弄丸:耍弄弹丸。比喻轻而易举。

出处 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即至淫篡之吕武,至为无道,而其才术控制天下,有若缚鸡弄丸。”

85狗盗鸡啼 [ gǒu dào jī tí ]

解释 见“狗盗鸡鸣”。

出处 明·陆采《明珠记·江会》:“函关脱离,又何须狗盗鸡啼?”

86牝鸡牡鸣 [ pìn jī mǔ míng ]

解释 同“牝鸡司晨”。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震传》:“《书》诫牝鸡牡鸣,《诗》刺哲妇丧国。”

87牝鸡晨鸣 [ pìn jī chén míng ]

解释 同“牝鸡司晨”。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必无牝鸡晨鸣,以致祸也。”

88斗鸡养狗 [ dòu jī yǎng gǒu ]

解释 同“斗鸡走狗”。

出处 《金瓶梅词话》第九八回:“他兄弟在家开赌场,斗鸡养狗,人不敢惹他。”

89牝鸡司旦 [ pìn jī sī dàn ]

解释 同“牝鸡司晨”。

出处 《隋书·高励传》:“数年以来,荒悖滋基,牝鸡司旦,昵近奸回。”

90鹤困鸡群 [ hè kùn jī qún ]

解释 比喻才能出众的人沦落于平庸之辈当中。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教白》:“苟得其人,必破优伶之格以待之,不则鹤困鸡群,与侪众无异。”

91瓮里醯鸡 [ wèng lǐ xī jī ]

解释 比喻见闻狭隘的人。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与!”

92淮南鸡犬 [ huái nán jī quǎn ]

解释 比喻投靠别人而得势的人。

出处 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

93鸡鸣戒旦 [ jī míng jiè dàn ]

解释 怕失晓而耽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

出处 《诗经 齐风 鸡鸣序》:“《鸡鸣》,思贤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

94斗酒只鸡 [ dǒu jiǔ zhī jī ]

解释 一斗酒一只鸡,指简便酒食。以鸡和酒祭奠亡友。

出处 三国 魏 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

95鸡鸣而起 [ jī míng ér qǐ ]

解释 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96牛刀割鸡 [ niú dāo gē jī ]

解释 杀只鸡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出处 汉 王充《论衡 自纪》:“牛刀割鸡,舒戟采葵。”

97卓立鸡群 [ zhuó lì jī qún ]

解释 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处 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梁·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98只鸡樽酒 [ zhī jī zūn jiǔ ]

解释 见“只鸡斗酒”。

出处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胡紘李沐》:“此非人情,只鸡樽酒,山中未为乏也。”

99只鸡絮酒 [ zhī jī xù jiǔ ]

解释 指悼念故人,祭品菲薄。

出处 《后汉书·徐徲传》:“徲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徲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