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动作慢的成语

形容动作慢的成语


1姗姗来迟 [ shān shān lái chí ]

解释 旧时形容女子走路迟缓从容的样子。形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上 孝武李夫人》:“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2慢条斯理 [ màn tiáo sī lǐ ]

解释 形容说话做事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不在意如在意。”

3笨手笨脚 [ bèn shǒu bèn jiǎo ]

解释 形容动作不灵活。

出处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24回:“才是笨手笨脚,无啥人来搭耐装烟。”

4不慌不忙 [ bù huāng bù máng ]

解释 不慌张;不忙乱。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只见翠翘不慌不忙地答道。”

5步履维艰 [ bù lǚ wéi jiān ]

解释 步履:行走;维:文言句首中助词;无实义;艰:困难。行走十分困难。也作“步履艰难”。

出处 清 刘坤一《奏疏》:“臣自上年秋间,时患腰痛,两腿无力,步履维艰。”

6步履蹒跚 [ bù lǚ pán shān ]

解释 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出处 宋 龚熙正《释常谈 步履蹒跚》:“患脚谓之步履蹒跚。”

7缓不济急 [ huǎn bù jì jí ]

解释 缓:慢;济:救助。缓慢的行动适应不了紧急的需要。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正愁缓不济急,恰好有现任杭州织造的富周三爷,是门生的大舅子,他有托门生带来一万银子。”

8细嚼慢咽 [ xì jiáo màn yàn ]

解释 慢慢地吃东西。引申慢慢去体味。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140章:“那匹刚刚病好的骡子,胃口准是还不开,看它那种细嚼慢咽的样子。”

9不紧不慢 [ bù jīn bù màn ]

解释 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相形之下,走也不好,不走也不好;紧走也不好,慢走也不好,不紧不慢也不好;不知怎样才好!”

10鹅行鸭步 [ é xíng yā bù ]

解释 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出处 元 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13出:“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狼心狗行潜宗阚,鹅行鸭步怀愚滥。”

11不疾不徐 [ bù jí bù xú ]

解释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

出处 宋 黄庭坚《王纯中墓志铭》:“君调用财力,不疾不徐,劳民劝功,公私以济。”

12磨磨蹭蹭 [ mó mó cèng cèng ]

解释 行动迟缓,做事拖拉。

出处 沈从文《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这里一笔,那边一扫,再来磨磨蹭蹭,十来下,成了。”

13缓步代车 [ huǎn bù dài chē ]

解释 缓:舒缓不急切。慢步行走以代乘车。

出处 唐·魏徴《隋书·刘炫传自赞》:“玩文史以恰神,阅鱼鸟以散虑,观省野物,登临园沼,缓步代车,无事为责。”

14鸭行鹅步 [ yā xíng é bù ]

解释 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出处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我觑不的你梢宽也那褶下,肚迭胸高,鸭步鹅行。”

15滚芥投针 [ gǔn jiè tóu zhēn ]

解释 芥:小草。滚动芥籽,把针投掷进小的孔眼。比喻事情进展很慢,成效小。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5回:“修行虽是滚芥投针……弟子情愿在山苦行。”

16轻吞慢吐 [ qīng tūn màn tǔ ]

解释 形容歌唱时声音轻柔,吐词缓慢。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妥娘唱毕,大家又称赞了一会儿,朱贵儿方在轻吞慢吐,嘹嘹呖呖,唱将起来。”

17施施而行 [ shī shī ér xíng ]

解释 形容走路缓慢。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出处 《诗经 王风 丘中有麻》

18长驱直入 [ cháng qū zhí rù ]

解释 驱:快跑;长驱:策马向很远的目的地前进;直入:不停顿地一直向前。军队以不可阻挡的威势快速地进军。形容进军迅速而顺利。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07回:“自此,卢俊义等无后顾之忧,兵马长驱直入。”

19麻痹大意 [ má bì dà yì ]

解释 麻痹:一种病态;身体某部分肢体失去知觉。比喻对事物现象不经心;失去警觉;粗心大意。

出处 巴金《坚强战士》:“我要当心,不能麻痹大意,我应当找个隐蔽的地方。”

20规规矩矩 [ guī guī jǔ jǔ ]

解释 指人的品行方正,谨守礼法。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说了不多几句话,宝玉也来了,进门见了王夫人,不过规规矩矩说了几句。”

21从容不迫 [ cóng róng bù pò ]

解释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不迫:不急促。形容临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出处 魏兰《原序》:“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

22快马加鞭 [ kuài mǎ jiā biān ]

解释 对本来跑得很快的马再打几鞭。比喻快上加快。

出处 明 徐姬《杀狗记 看书苦谏》:“何不快马加鞭,迳赶至苍山,救取伯伯。”

23势如破竹 [ shì rú pò zhú ]

解释 势:气势;威力;破竹:劈开竹子。气势就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了头几节;下面各节就顺着刀势分开了。比喻打仗或工作毫无阻挡;节节胜利。

出处 《晋书 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24拖拖拉拉 [ tuō tuō lā lā ]

解释 宽松摇曳的样子。借指以拖延为特征的行动、习惯或性格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此时初秋天气,身上穿一件大袖子三尺八寸长的浅蓝竹布衫,拖拖拉拉,底下已遮过膝盖。”

25风平浪静 [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解释 风已平息;浪已安静。指江河湖海里没风浪;显出一时安闲宁静的景象。也比喻事情平息;恢复沉静。

出处 宋 杨万里《泊光口》:“风平浪静不生纹,水面浑如镜面新。”

26白驹过隙 [ bái jū guò xì ]

解释 白驹:白色的少壮马;喻指太阳;过隙:经过缝隙。白色的骏马飞快地驰过缝隙。现指日影在缝隙前一扫而过。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27步调一致 [ bù diào yī zhì ]

解释 步调:走路时脚步的大小快慢。比喻进行某种活动;采取同一步骤;同一方式。

出处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在这种种方面,都应该提高共产主义精神,防止宗派主义倾向,使我们的党达到队伍整齐,步调一致的目的,以利战斗。”

28吞吞吐吐 [ tūn tūn tǔ tǔ ]

解释 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29暴风骤雨 [ bào fēng zhòu yǔ ]

解释 暴:突然而猛烈的;骤:急速。来势急速而猛烈的大风大雨。有时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速的运动。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9回:“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暴风骤雨惊散。”

30健步如飞 [ jiàn bù rú fēi ]

解释 健步:走起路来很有力量;速度很快。步伐矫健;快得像飞。形容行走迅速。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丽人牵坐路侧,自乃捉足,脱履相假。女喜着之,幸不凿枘,复起从行,健步如飞。”

31昙花一现 [ tán huā yī xiàn ]

解释 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昙花:一种花期极短的花;多在夜间开放;花美又香。

出处 《妙法莲华经 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32风驰电掣 [ fēng chí diàn chè ]

解释 弛:快跑;掣:闪过。像风奔驰;像电闪过。形容非常迅速;急闪而过。也作“风驰电赴”。

出处 《六韬 龙韬》:“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33度日如年 [ dù rì rú nián ]

解释 过一天觉得好像过一年那么长久。形容日子难熬。

出处 宋 柳永《戚氏》:“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

34迟疑不决 [ chí yí bù jué ]

解释 犹豫疑惑,不能决定。

出处 《隋书 段文振传》:“迟疑不决,非上策也。”

35一泻千里 [ yī xiè qiān lǐ ]

解释 江河奔流直下;迅达千里。比喻文笔或曲调气势奔放、流畅。今又喻急剧持续地下降。

出处 宋 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

36日行千里 [ rì xíng qiān lǐ ]

解释 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惊人。

出处 《魏书 吐谷浑传》:“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世传青海骢者是也。”

37一挥而就 [ yī huī ér jiù ]

解释 就:成。笔一挥就写(画)成了。

出处 宋 朱弁《曲洧旧闻》第七卷:“东坡一挥而就,不日传部下,纸为之贵。”

38大步流星 [ dà bù liú xīng ]

解释 流星:比喻走得快。形容步子很大;走得飞快。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六:“他在爬犁的近边,大步流星地走着。”

39一日千里 [ yí rì qiān lǐ ]

解释 一天前进一千里。形容发展极快。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骐骥骅骝,—日而驰千里。”

40漫条斯理 [ màn tiáo sī lǐ ]

解释 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公子正在那里检点那些考具的东西,听见老爷的话,便过来规规矩矩,漫条斯理的说道:‘这话还得请父亲斟酌。’”

41慢慢腾腾 [ màn màn téng téng ]

解释 形容运动非常缓慢。

出处 徐光耀《平原烈火》:“生是你麻痹大意,慢慢腾腾闹的。”

42急如星火 [ jí rú xīng huǒ ]

解释 星火:流星。急迫得像一闪而过的流星一样。形容非常紧急。

出处 晋 李密《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43眼疾手快 [ yǎn jí shǒu kuài ]

解释 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如之奈何?”

44歪歪倒倒 [ wāi wāi dǎo dǎo ]

解释 不端正的样子,形容行动不稳的样子。

出处 欧阳山《三家巷》:“他把那些歪歪倒倒的柜子、架子、桌子、椅子都扶了起来。”

45慢条斯礼 [ màn tiáo sī lǐ ]

解释 见“慢条斯理”。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0回:“一个风火事,还象寻常慢条斯礼儿的。”

46慢腾斯礼 [ màn téng sī lǐ ]

解释 见“慢条斯理”。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3回:“既是明天一黑早要复命的,怎么还你们慢腾斯礼的呢?”

47风驰电赴 [ fēng chí diàn fù ]

解释 形容迅速赶赴。

出处 《晋书 孙绰传》:“如其迷逆不化,复欲送死者,南北诸军风驰电赴,若身手之救痛痒,率然之应首尾,山陵既固,中夏小康。”

48珊珊来迟 [ shān shān lái chí ]

解释 同“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出处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第三集:“备蜀锦十端,踵门请见,丽珊珊来迟,贾恨相见晚。”

49紧打慢敲 [ jǐn dǎ màn qiāo ]

解释 比喻用各种办法催迫。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发在监里,紧打慢敲,怕他不来上钩。”

50步态蹒跚 [ bù tài pán shān ]

解释 走路摇摆、缓慢的姿态

51蜗行牛步 [ wō xíng niú bù ]

解释 蜗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动或进展极慢。

52五行并下 [ wǔ háng bìng xià ]

解释 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应奉传》:“奉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

53慢慢吞吞 [ màn màn tūn tūn ]

解释 缓慢的样子,动作非常慢,指做事没有效率。

出处 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54悠闲自在 [ yōu xián zì zài ]

解释 自在:无拘无束。形容神态从容,无拘无束。

出处 清·张贵胜《遗愁集·忠义》卷四:“此之谓从容就义也,死是何等事,乃能夫妇同心,又做得如此悠闲自在。”

55慢条厮礼 [ màn tiáo sī lǐ ]

解释 见“慢条斯理”。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2回:“那春梅只顾不进房来,叫了半日,才慢条厮礼,推开房门进来。”

56倍道而进 [ bèi dào ér jìn ]

解释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进。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曹兵闻失兖州,必然倍道而进,待其过半,一击可擒也。”

57倚马可待 [ yǐ mǎ kě dài ]

解释 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出处 唐 李白《与韩荆州韩宗书》:“纵之以清淡,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58儿女英雄 [ ér nǚ yīng xióng ]

解释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59惜字如金 [ xī zì rú jīn ]

解释 谓极其节省文字,不多费笔墨。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格局》:“文章所忌者,开口骂题。便说几句闲文,才归正传,亦未尝不可,胡遽惜字如金,而作此卤莽灭裂之状也!”

60疾如雷电 [ jí rú léi diàn ]

解释 快提就像雷鸣闪电。形容形势发展很迅速。

出处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项羽用兵疾如雷电。”

61眼尖手快 [ yǎn jiān shǒu kuài ]

解释 眼力好,动作快。

出处 沈从文《阿金》:“地保眼尖手快,隔桌子一手把阿金捞着。”

62悠悠荡荡 [ yōu yōu dàng dàng ]

解释 形容摇摇晃晃,飘浮不定。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47卷:“若是悠悠荡荡,未有不入于邪僻。”

63胡子工程 [ hú zǐ gōng chéng ]

解释 喻指进度缓慢、一拖再拖而长期不能投入使用的基建工程。

出处 张贤亮《出卖“荒凉”》:“企业由‘国营’,便效率低下,搞不好就成为‘胡子工程’、‘钓鱼工程’。”

64悠悠忽忽 [ yōu yōu hū hū ]

解释 形容悠闲懒散或神志恍惚的样子。

出处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悠悠忽忽,佋怅自失。”

65中心摇摇 [ zhōng xīn yáo yáo ]

解释 中心:心中;摇摇:心神不安。形容心神恍惚,难以自持。

出处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为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66高材疾足 [ gāo cái jí zú ]

解释 高材:才能高;疾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67飙发电举 [ biāo fā diàn jǔ ]

解释 飙:暴风;举:起飞。形容声势迅猛。

出处 《明史 戚继光传》:“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68奔逸绝尘 [ bēn yì jué chén ]

解释 奔逸:疾驰;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走得极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众,无人企及。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颜渊问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成玄英疏:“奔逸绝尘,急走也。”

69举步生风 [ jǔ bù shēng fēng ]

解释 形容走路特别快或办事干净利索。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相见了,便觉得分外高兴,说话处,脾胃多燥,行事时,举步生风,是这二种人与他说得活着。”

70慢条丝礼 [ màn tiáo sī lǐ ]

解释 见“慢条斯理”。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1回:“你问他,我去时还在厨房里雌着,等他慢条丝礼儿才和面儿。”

71阪上走丸 [ bǎn shàng zǒu wán ]

解释 阪:斜坡;丸:弹丸。象在斜坡上滚弹丸。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蒯通传》:“为君计者,莫若以黄屋朱轮迎范阳令,使驰骛于燕赵之郊,则边城皆将相告曰:‘范阳令先下而身富贵’,必相率而降,犹如阪上走丸也。”

72迟迟吾行 [ chí chí wú xíng ]

解释 迟迟:慢慢地。原指慢慢考虑考虑再走。形容恋恋不舍地离开。

73风驰云卷 [ fēng chí yún juǎn ]

解释 形容迅速席卷。

出处 邹鲁《中国同盟会》:“西北则张乐行等风驰云卷,天下已非满洲所有,其督师大臣赛尚阿、和春一败涂地,事无可为。”

74风驰云走 [ fēng chí yún zǒu ]

解释 形容奔驰疾速。

出处 唐 牛僧孺《玄怪录 岑顺》:“三奏金革,四门出兵,连旗万计,风驰云走,两皆列阵。”

75鹰头雀脑 [ yīng tóu què nǎo ]

解释 形容相貌丑陋而神情狡猾。

出处 元 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十三出:“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

76狼心狗行 [ láng xīn gǒu xíng ]

解释 心肠似狼,行为如狗。比喻贪婪凶狠,卑鄙无耻。

出处 元 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13出:“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狼心狗行潜踪阚,鹅行鸭步怀愚滥。”

77凫趋雀跃 [ fú qū què yuè ]

解释 象野鸭那样快跑,象鸟雀那样跳跃。形容十分欢欣的样子。

出处 唐 卢照邻《穷鱼赋》:“渔者观焉,乃具竿索,集朋党,凫趋雀跃,风驰电往。”

78上慢下暴 [ shàng màn xià bào ]

解释 谓君上骄慢,下民强暴。

出处 《周易·系辞》:“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

79嘹嘹呖呖 [ liáo liáo lì lì ]

解释 形容声音清脆婉转动听。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妥娘唱毕,大家又称赞了一会儿,朱贵儿方在轻吞慢吐,嘹嘹呖呖,唱将起来。”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