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气节的成语

形容气节的成语


1光明磊落 [ guāng míng lěi luò ]

解释 磊落:错落分明;引申指人洒脱不拘;直率开朗。指心地光明正大;胸怀坦白。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74卷:“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2高风亮节 [ gāo fēng liàng jié ]

解释 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3宁死不屈 [ nìng sǐ bù qū ]

解释 宁:宁可;宁肯;屈:屈服。宁愿一死;决不屈服。

出处 明 赵弼《效颦集 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

4高节清风 [ gāo jié qīng fēng ]

解释 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

出处 明·孙明儒《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高节清风今已矣,英雄须识时宜。”

5清风峻节 [ qīng fēng jùn jié ]

解释 清廉正直的风尚,高尚峻伟的气节。

出处 唐·韩愈《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中充天章阁待制王公行状》:“公雍容侍从之列,以清风峻节,为一时所畏。”

6甘贫守节 [ gān pín shǒu jié ]

解释 甘:情愿,乐意。甘受贫困,守住志节

出处 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一折:“今日夫为彭泽令,甘贫守节乐恰恰。”

7苍松翠柏 [ cāng sōng cuì bǎi ]

解释 苍:青色。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

8戛玉敲冰 [ jiá yù qiāo bīng ]

解释 戛:敲击。敲打玉器和冰块。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

出处 唐 白居易《听田顺儿歌》:“戛玉敲冰声未停,嫌云不遏入青冥。”

9戛玉鸣金 [ jiá yù míng jīn ]

解释 戛:敲击。敲打玉器和金器。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

出处 唐 白居易《听田顺儿歌》:“戛玉敲冰声未停,嫌云不遏入青冥。”

10隳节败名 [ huī jié bài míng ]

解释 隳:毁坏。节:气节。指毁掉、败坏自己的气节和名誉。

11辞金蹈海 [ cí jīn dǎo hǎi ]

解释 比喻不慕富贵,慷慨有气节。

出处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战国时,秦军围赵都邯郸,齐人鲁仲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昭王为帝,并表示若秦王为帝,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秦军退后,赵平原君以千金谢之,鲁仲连却不受,以为为人排难解纷而取酬,是商贾之事。

12戛玉锵金 [ jiá yù qiāng jīn ]

解释 见“戛玉敲金”。

出处 宋·王迈《祭海阳县尉林磻先生文》:“先生之学,涵古茹今;先生之文,戛玉锵金。”

13大公无私 [ dà gōng wú sī ]

解释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14刚正不阿 [ gāng zhèng bù ē ]

解释 刚:刚直;直:正直;不阿:不逢迎。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15德高望重 [ dé gāo wàng zhòng ]

解释 道德好;声望大。多形容老年人为人好;有名望。

出处 宋 司马光《辞人对小殿札子》:“臣窃惟富弼三世辅臣,德高望重。”

16风和日丽 [ fēng hé rì lì ]

解释 和:柔合;温和。轻风柔和;阳光灿烂。形容天气晴和。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奠。”

17怒发冲冠 [ nù fà chōng guān ]

解释 冠:帽子。愤怒得头发竖起;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18排难解纷 [ pái nàn jiě fēn ]

解释 排:消除;难:危难;纷:纠纷。排除危难;调解纠纷。现多指调停双方争执;解决纷乱。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所贵于天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19坚贞不屈 [ jiān zhēn bù qū ]

解释 贞:节操。坚定有气节;绝不屈服。

出处 唐 韦应物《江州集 睢阳感怀》诗:“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

20卑躬屈膝 [ bēi gōng qū xī ]

解释 卑躬:低头弯腰;屈膝:弯曲膝盖;指下跪。形容没有骨气;谄媚;讨好的无耻形象。

出处 宋 魏了翁《鹤山文集 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21秋高气爽 [ qiū gāo qì shuǎng ]

解释 形容秋季天空晴朗;气候凉爽宜人。

出处 唐 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暗风吹乱蛩悲咽。”

22崇洋媚外 [ chóng yáng mèi wài ]

解释 崇:崇拜;推崇;媚:谄媚。崇拜外国的一切事物;向外国人献媚。

出处 茅盾《向鲁迅学习》:“那时清王朝以及当权的洋务派崇洋媚外,出卖国家主权。”

23春华秋实 [ chūn huá qiū shí ]

解释 华:古同“花”。春天盛开的花;秋天结的果。比喻文采和德行。有时也比喻学问和品德修养之间的关系。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邢颙传》:“(君侯)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24春暖花开 [ chūn nuǎn huā kāi ]

解释 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形容美丽的景色。比喻事物得以顺利发展的良好环境或机遇。

出处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

25不屈不挠 [ bù qū bù náo ]

解释 屈、挠:弯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

26襟怀坦白 [ jīn huái tǎn bái ]

解释 襟怀:胸怀;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出处 清 陈文述《放牛行同前韵》:“董君性仁慈,襟怀亦坦白。”

27志士仁人 [ zhì shì rén rén ]

解释 志向宏伟、道德高尚的人。指热爱祖国献身事业的人士。(仁:仁爱;高尚)。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8高风峻节 [ gāo fēng jùn jié ]

解释 高风:纯洁清高的风格;峻节:坚定不移的节操。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29才高行洁 [ cái gāo xíng jié ]

解释 洁:清白。才能高;品行好。

出处 汉 王充《论衡 逢遇》:“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才高行洁,不可保以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以必卑贱。”

30光明正大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

解释 心地光明;言行正派。正大:公正无私。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 易九》第73卷:“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31大节不夺 [ dà jié bù duó ]

解释 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丧失。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

出处 《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2大义凛然 [ dà yì lǐn rán ]

解释 临难不苟的节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为了正义而坚强不屈。大义:正义、正气;凛然:严肃使人敬畏的样子。

出处 清 顾炎武《日知录 孙氏西斋录》:“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33超凡脱俗 [ chāo fán tuō sú ]

解释 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53章:“眼睛里闪烁着超凡脱俗的光芒,艰难地爬蜒着走向圣地麦加……”

34苟且偷生 [ gǒu qiě tōu shēng ]

解释 不求长远利益;只图眼前生存。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贪图生存。

出处 宋 王令《与杜子长书》:“令贫无资,身术从礼,有责不敢易。受寒饿死,俱辱先人后,以故苟且偷生。”

35刚直不阿 [ gāng zhí bù ē ]

解释 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鲤海龙王报德》:“并一生宦迹,刚直不阿之志,具表奏闻。”

36誓死不屈 [ shì sǐ bù qū ]

解释 立誓宁死也不屈服。

出处 宋·朱熹《跋王枢密答司马忠洁公帖》:“司马忠洁公仗节虏廷,誓死不屈。”

37铄石流金 [ shuò shí liú jīn ]

解释 高温熔化金石。形容天气酷热。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诠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

38身体力行 [ shēn tǐ lì xíng ]

解释 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泛论训》:“圣人以身体之。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 力行近乎仁。”

39磊落光明 [ lěi luò guāng míng ]

解释 襟怀坦白,光明正大。

出处 《明史·王恕马文升刘大夏传赞》:“绸缪庶务,数进谠言,迹其居心行已,磊落光明,刚言鲠亮,有古大臣节概。”

40生死关头 [ shēng sǐ guān tóu ]

解释 非生即死的紧急关头。

出处 明·高攀龙《讲义·仁远乎哉章》:“此一转念,是生死关头,千圣都从此做成。”

41浩气长存 [ hào qì cháng cún ]

解释 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浩然之气永远长存。

42仁人志士 [ rén rén zhì shì ]

解释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出处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三卷:“育群物而不倦,有似仁人志士,是仁者之所以乐山也。”

43胸怀坦白 [ xiōng huái tǎn bái ]

解释 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纯洁,待人诚恳,光明正大。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8回:“到任之后,会见大先生胸怀坦白,言语爽利,这些秀才们,本不来会的,也要来会会,人人自以为得明师。”

44雪虐风饕 [ xuě nüè fēng tāo ]

解释 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 唐 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45岁寒松柏 [ suì hán sōng bǎi ]

解释 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6坚贞不渝 [ jiān zhēn bù yú ]

解释 坚守节操,决不改变。

出处 徐迟《牡丹》:“她们不屈不挠、坚贞不渝,任何考验不足以动摇她们。”

47鲁连蹈海 [ lǔ lián dǎo hǎi ]

解释 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不满秦王称帝的计划,曾说,秦如称帝,则蹈东海而死。后以“鲁连蹈海”表示宁死而不受强敌屈辱的气节、情操。

出处 明·许时泉《武陵春》:“弃礼义而尚有功,鲁连蹈海;堕名城以杀豪杰,李耳出关。”

48箕山之节 [ jī shān zhī jié ]

解释 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颍余芳”。

出处 《吕氏春秋·求人》:“昔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曰:‘……请属天下于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于林,不过一枝;偃鼠饮于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颖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

49忽忽不乐 [ hū hū bù lè ]

解释 忽忽:心中空虚恍惚的情态。形容若有所失而不高兴的样子。

出处 《史记 梁孝王世家》:“三十五年冬,复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勿勿不乐。”

50啮雪吞毡 [ niè xuě tūn zhān ]

解释 汉朝苏武被匈奴单于囚禁于大窖中,不供应饮食,苏武乃嚼雪混同毡毛而吞食。事见《汉书·苏建传》。后用以比喻困境中艰难的生活。

出处 明 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二十一出:“啮雪吞毡,苏卿犹健;餐松食柏,到做得神仙侣。这糠呵!纵然吃些何虑?”

51守节不移 [ shǒu jié bù yí ]

解释 坚守节操,决不改变。亦作“守节不回”。

出处 西汉·刘向《新序·节士》:“子为父死无所恨,守节不移,虽有鈇钺汤镬之诛而不惧也。”

52宁死不辱 [ níng sǐ bù rǔ ]

解释 宁愿被处死也不肯受辱。

出处 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待将咱所图,我宁死不辱。”

53砥节厉行 [ dǐ jié lì xíng ]

解释 见“砥节励行”。

出处 汉·蔡邕《郭有道碑文》:“若乃砥节厉行,直道正辞。”

54箕山之操 [ jī shān zhī cāo ]

解释 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节”。

出处 《后汉书 赵岐传》:“大丈夫生世,遁无箕山之操,仕无伊吕之勋,天不我与,复何言哉!”

55英风亮节 [ yīng fēng liàng jié ]

解释 高尚的风格和节操。

出处 毛錡《悼念周恩来总理》诗:“可钦可敬的周总理,英风亮节堪师表。”

56出尘不染 [ chū chén bù rǎn ]

解释 比喻身处污浊的环境而能保持纯洁的节操。

出处 宋·周敦颐《周濂溪集·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57守节不回 [ shǒu jié bù huí ]

解释 守节:坚守节操;移:改变。坚守节操而不动摇。

出处 《旧唐书·肃铣等传论》:“辅公拓窃兵反叛,王雄诞守节不回,训子孙以忠贞,感士庶之流涕。”

58清风高节 [ qīng fēng gāo jié ]

解释 喻人品格纯洁,节操高尚。

出处 唐·牟融《题赵友》诗:“我有清风高节在,知君不负岁寒交。”

59清风亮节 [ qīng fēng liàng jié ]

解释 喻人品格高尚,节操坚贞。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第八卷:“然司空图清风亮节,唐季忠臣。”

60清身洁己 [ qīng shēn jié jǐ ]

解释 谓保持自身节操,身体力行。

出处 《南史·可尚之传》:“太保王弘每称其清身洁己。”

61清廉正直 [ qīng lián zhèng zhí ]

解释 清白廉洁,为人正直不阿。

出处 《韩非子 奸劫弑臣》:“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犹上高陵之颠,堕峻溪之下以求生,凶不几矣。”

62松筠之节 [ sōng yún zhī jié ]

解释 松与竹材质坚韧,岁寒不凋,因以“松筠之节”比喻坚贞的节操。筠,竹。

出处 唐·魏征《隋书·柳庄传》:“梁主奕叶重光,委诚朝廷,而今已后,方见松筠之节。”

63贞风亮节 [ zhēn fēng liàng jié ]

解释 犹言高风亮节。

出处 南朝宋傅亮《故安成太守傅府君铭》:“高明远德,系轨于时;贞风亮节,流声累叶。”

64逢时遇节 [ féng shí yù jié ]

解释 时:季节;节:节气。遇到四季节令。指过年过节的时候。

出处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五回:“逢时遇节,俱赏金银。”

65敲金戛玉 [ qiāo jīn jiá yù ]

解释 见“敲金击石”。

出处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三回:“见头场七篇,敲金戛玉,句句皆盛世元音。”

66霁月光风 [ jì yuè guāng fēng ]

解释 指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尚,胸襟开阔。

出处 宋陈亮《谢罗尚书启》:“霁月光风,终然洒落。”

67改柯易节 [ gǎi kē yì jié ]

解释 指枝叶凋败。比喻人品蜕变。同“改柯易叶”

出处 李盘《与李仲休》:“凡立身行己,利物济人,皆吾本分内事,即使磨蝎终身,必不改柯易节。”

68临难不苟 [ lín nàn bù gǒu ]

解释 苟:苟且。指遇到危难不苟且偷生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临难毋苟免。”

69不挠不折 [ bù náo bù zhé ]

解释 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出处 宋 刘炎《迩言》:“夫观钱塘江潮,犹猛士之肝胆决裂,义士之怒发冲冠。观仙都天柱,犹直臣之气,不挠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70尽节竭诚 [ jìn jié jié chéng ]

解释 节:节操;竭:完。指竭尽忠诚和节义。

出处 《魏书·吕罗汉传》:“自非尽节竭诚,将何以垂名竹帛?”

71尽诚竭节 [ jìn chéng jié jié ]

解释 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出处 《魏书》:“尚自少侍从,尽诚竭节,虽云异姓,其犹骨肉,是以入为腹心,出当爪牙。”

72靦颜天壤 [ tiǎn yán tiān rǎng ]

解释 靦颜:脸上表现惭愧;天壤:天地,指人世间。形容丧失气节的人厚着脸皮活在世上。

出处 《晋书·郗鉴传》:“岂可偷生屈节,靦颜天壤邪!”

73四时八节 [ sì shí bā jié ]

解释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

出处 唐 杜甫《狂歌行赠四兄》:“四时八节还拘礼,女拜弟妻男拜弟。”

74金石不渝 [ jīn shí bù yú ]

解释 像金石一样不可改变。形容坚守盟约、节操等。

出处 宋·欧阳修《除许怀德制》:“享爵禄之崇高,荷宠灵之优渥,挺金石不渝之操。”

75冰魂雪魄 [ bīng hún xuě pò ]

解释 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出处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海叙不遇》:“诗曰:‘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直教桂子落坟上,生得一枝冤始销。’”

76箕山之志 [ jī shān zhī zhì ]

解释 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节”。

出处 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也。”

77尽忠竭力 [ jìn zhōng jié lì ]

解释 竭:尽。用尽气力,竭尽忠诚。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

78砥节励行 [ dǐ jié lì xíng ]

解释 砥砺操守和品行。

出处 《孔丛子·公仪》:“鲁人有公仪休者,砥节励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

79砥节砺行 [ dǐ jié lì xíng ]

解释 见“砥节励行”。

出处 王闿运《曾孝子碑文》:“惟先生姿度朴坚,砥节砺行,颖敏足以成学,迂诚足以矫世。 ”

80冰壶玉衡 [ bīng hú yù héng ]

解释 冰壶:即冰心玉壶;玉衡:用玉石装饰的衡器。比喻人品高尚纯洁

出处 唐·杜甫《寄裴施州诗》:“金钟大镛在东序,冰壶玉衡悬清秋。”

81冰壶玉尺 [ bīng hú yù chǐ ]

解释 冰壶:即冰心玉壶;玉尺:玉制的尺。比喻人品高尚纯洁

出处 《元史·黄溍传》:“君子称其清风高节,如冰壶玉尺,纤尘弗污。”

82政以贿成 [ zhèng yǐ huì chéng ]

解释 形容旧社会政治腐败,官场黑暗,不行贿就办不成事。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年》:“今自王叔之相也,政以贿成,而刑放于宠。”

83砥砺风节 [ dǐ lì fēng jié ]

解释 磨炼品格、节操。

出处 《元史·魏初传》:“请自今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岁,各举一人自代。所举不当,有罚。不惟砥砺风节,亦可为国得人。”

84砥节奉公 [ dǐ jié fèng gōng ]

解释 磨砺名节,奉行公事。

出处 《明史·周延传》:“延颜面寒峭,砥节奉公。权臣用事,政以贿成,延未尝有染。”《明史·梁材传》:“砥节守公如一日,帝眷亦甚厚。”

85戛玉敲金 [ jiá yù qiāo jīn ]

解释 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

出处 宋 罗烨《醉翁谈录 小说引子》:“试开戛玉敲金口,说与东西南北人。”

86砥节守公 [ dǐ jié shǒu gōng ]

解释 砥:磨刀石;节:节操。磨砺名节,奉行公事。

出处 《明史·梁材传》:“砥节守公如一日,帝眷亦甚厚。”

87不同流俗 [ bù tóng liú sú ]

解释 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出处 《礼记 射义》:“不从流俗。

88完名全节 [ wán míng quán jié ]

解释 谓名节得以保全。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六卷:“若是同年生并时长,在旁边听得,阻拦拉住,不但巫娘子完名全节,就是赵尼姑也保全身躯。”

89高山仰止 [ gāo shān yǎng zhǐ ]

解释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出处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90尽心竭诚 [ jìn xīn jié chéng ]

解释 尽心:竭尽心力;竭诚:竭尽忠诚。比喻竭尽心力和诚意。

出处 汉·张禹《奏事》:“以臣下各得尽心竭诚,而事公明。”

91高节迈俗 [ gāo jié mài sú ]

解释 迈:超逸。指志节高超脱俗。

出处 《晋书·江统传》:“惇字思悛,孝友淳粹,高节迈俗。”

92义夫节妇 [ yì fū jié fù ]

解释 义夫:指对妻子忠义的丈夫;节妇:指坚守节操,丈夫死后不再改嫁的妇女。指遵守礼教的男女。

出处 《周书·宣帝纪》:“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表其门闾,才堪任用者,即宜申荐。”

93富贵利达 [ fù guì lì dá ]

解释 犹言功名利禄。

出处 《孟子·离娄下》:“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相泣者,几希矣。”

94至诚高节 [ zhì chéng gāo jié ]

解释 至:最。最忠诚,最高尚的节操。形容人品高尚。

出处 《魏书·儒林传·徐遵明传》:“至诚高节,堙没无闻,朝野人士,相与嗟悼。”

95砥身砺行 [ dǐ shēn lì xíng ]

解释 犹言砥节砺行。

出处 《梁书·儒林传序》:“建国君民,立教为首,砥身砺行,由乎经术。”

96积雪封霜 [ jī xuě fēng shuāng ]

解释 形容操守高洁坚贞。

出处 《南史 齐江夏王锋传》:“常忽忽不乐,著《修柏赋》以见志,曰:‘……冲风不能摧其枝,积雪不能改其性。’”

97贞松劲柏 [ zhēn sōng jìng bǎi ]

解释 以松柏的坚贞劲直,比喻人的高尚节操。

出处 金元好问《题石裕卿郎中所居四咏 雪岩》:“贞松劲柏四时春,霁月光风一色新。”

98皓月千里 [ hào yuè qiān lǐ ]

解释 范围极为广阔的千山万水都处于皎洁的月光照射之下。形容月光皎洁,天气暗和。

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

99史策丹心 [ shǐ cè dān xīn ]

解释 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出处 元·脱脱《宋史·文天祥传》:“人士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