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大小相似的成语

形容大小相似的成语


1一模一样 [ yī mú yī yàng ]

解释 一个模样。指样子完全相同。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话说人生只有面貌最不同,盖因各父母所生,千支万派,那能够一模一样的?”

2无独有偶 [ wú dú yǒu ǒu ]

解释 独:一个。偶:一对。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

出处 清 壮者《扫迷帚》:“闻简某系蜀人,而此女亦是蜀人,可谓无独有偶。”

3面目全非 [ miàn mù quán fēi ]

解释 面目:样子;非:不是。样子跟从前完全不同。形容变化大得很。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陆判》:“濯之,盆水尽赤。举首则面目全非,又骇极。”

4大相径庭 [ dà xiāng jìng tíng ]

解释 径:门外的路;庭:门院里的地;径庭:喻相差还很远。两者大不相同;相差很远甚至完全相反。

出处 庄周《庄子 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5殊途同归 [ shū tú tóng guī ]

解释 殊:不同的。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出处 《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6大同小异 [ dà tóng xiǎo yì ]

解释 异:差异。大体相同;稍有差异。

出处 庄周《庄子 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7如出一辙 [ rú chū yī zhé ]

解释 辙:车辙;车轮压出的痕迹。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出处 宋 洪迈《容斋三笔 奸鬼为人祸》:“二奸鬼之害人,如出一辙。”

8以讹传讹 [ yǐ é chuán é ]

解释 以:拿;把;讹:谬误;错误的。把本来就不正确的东西流传出去。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

9惟妙惟肖 [ wéi miào wéi xiào ]

解释 形容描写或摹仿得非常逼真、传神。惟:语气助词。

出处 宋 岳珂《英光堂帖赞》:“永之法,妍以婉,(米)芾之体,峭以健。马牛其风,神合志通;彼妍我峭,惟妙惟肖。”

10大做文章 [ dà zuò wén zhāng ]

解释 比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某些问题上横生枝节;或借题发挥;扩大事态。

出处 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前回的一封信,我见过几次转载,有些人还因此大做文章,或毁或誉。”

11分门别类 [ fēn mén bié lèi ]

解释 门:类;别:区别。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

出处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志录集》:“《夷坚卷》原四百二十卷,今行者五十一卷。益病其烦芜芟之,分门别类,非全帙也。”

12维妙维肖 [ wéi miào wéi xiào ]

解释 形容描写或模仿非常逼真传神。

出处 清 冯镇峦《读聊斋杂说》:“形容维妙维肖,仿佛《水经注》造语。”

13异曲同工 [ yì qǔ tóng gōng ]

解释 异:不同的;曲:曲调;工:工巧;精致。不同的曲调;却同样的美妙。比喻事物的内容或形式虽然不一样;但却是同样的出色。也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也作“同工异曲。”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14大头小尾 [ dà tóu xiǎo wěi ]

解释 犹“虎头蛇尾”。比喻做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3回:“这是中国官场办事一向大头小尾惯的,并不是做书的人先详后略,有始无终也。”

15异途同归 [ yì tú tóng guī ]

解释 途:道路;归:归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异路而同归。”

16欺大压小 [ qī dà yā xiǎo ]

解释 欺骗强大的,压迫弱小的。

出处 元 马致远《汉宫秋》楔子:“为人雕心雁爪,做事欺大压小,全凭谄佞奸贪。”

17大而化之 [ dà ér huà zhī ]

解释 化:改变,转变。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

18文如其人 [ wén rú qí rén ]

解释 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

出处 宋 苏轼《答张文潜书》:“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

19大喊大叫 [ dà hǎn dà jiào ]

解释 大声叫嚷,形容大肆宣传,大造舆论。

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59章:“吴毓鳞首先大喊大叫,‘内阁不能统一,我们不如及早下台。’”

20小屈大伸 [ xiǎo qū dà shēn ]

解释 屈:委屈。伸:展开,发挥出来。先能够受点委屈,而后会大有作为的。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绤正传》:“云合雾集,量时揆宜,用取世资,小屈大申,存公忽私。”

21天人相应 [ tiān rén xiāng yìng ]

解释 指人体与大自然有相似的方面或相似的变化。

出处 《灵枢·邪客》:“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22同归殊途 [ tóng guī shū tú ]

解释 归:归宿;殊:不同;途:道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出处 《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23物伤其类 [ wù shāng qí lèi ]

解释 伤:悲伤;同情;类:同类。指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感伤。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获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24文似其人 [ wén sì qí rén ]

解释 文章的风格与作者本人相似。

出处 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史料·谈相》:“文似其人,数公道德文章之蕴,亦自有充积流露者。”

25若出一轨 [ ruò chū yī guǐ ]

解释 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种事物非常相似

出处 清·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序》:“嘉靖之季,以诗名者有后七子,李王为之冠,与前七子隔绝数十年,而此唱彼和,声应气求,若出一轨。”

26若出一辙 [ ruò chū yī zhé ]

解释 辙:车辙。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种事物非常相似

出处 宋·岳珂《桯史·汤岐公罢相》:“盖其相两朝,再罢相,乃累洪氏二兄弟,先后若出一辙,可笑如此。”

27长才短驭 [ cháng cái duǎn yù ]

解释 犹言大才小用。

出处 清 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又蒙洪提督保举,调回广东,以为有些好处,谁想只受大南门把总之职。所谓长才短驭,好不令人愤恨。”

28智小谋大 [ zhì xiǎo móu dà ]

解释 谓能力低下而谋划很大。

出处 《晋书·庾亮传论》:“智小谋大,昧经邦之远图;才高识寡,阙安国之长算。”《周书·李弼传》:“宇文夏州才略冠世,德义可宗。侯英陈公智小谋大,岂能自保。”

29刻鹄成鹜 [ kè hú chéng wù ]

解释 见“刻鹄类鹜”。

出处 清·卷鑫《序》:“又或食古如鲠,刻鹄成鹜。”

30度长絜短 [ dù cháng jiào duǎn ]

解释 见“度长絜大”。

出处 唐·刘知畿《史通·称谓》:“但以地处函夏,人传正朔,度长絜短,魏实居多。”

31长材小试 [ cháng cái xiǎo shì ]

解释 犹言大材小用。

出处 清 浴日生《海国英雄记 航海》:“运贩生涯,锱铢贱业,教俺长材小试,无聊之极。”

32小屈大申 [ xiǎo qū dà shēn ]

解释 犹言先稍受委屈而后大有作为。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隙正传》:“小屈大申,存公忽私,虽尺枉而寻直,终杨光以发辉也。”

33刻鹄类鹜 [ kè hú lèi wù ]

解释 刻:刻画;鹄:天鹅;类:似,象;鹜:鸭子。画天鹅不成,仍有些象鸭子。比喻模仿的虽然不逼真,但还相似。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34拿粗挟细 [ ná cū xié xì ]

解释 比喻惹事生非;挑剔冒犯。

出处 元 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若有那拿粗挟细踏狗尾的但风闻,这东西一半儿停将一半儿分。”

35刻木为鹄 [ kè mù wéi hú ]

解释 喻仿效虽不逼真,但还相似。

出处 明·郑瑗《井观琐言》第一卷:“扬氏《法言》、王氏《中说》,所谓刻木为鹄者也。”

36别风淮雨 [ bié fēng huái yǔ ]

解释 别:指“列”的误写;淮:指“淫”的误写。用讹字以求新异

出处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练字》“《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别’‘列’‘淮’‘淫’,字似潜移。‘淫’‘列’,义当而不奇,‘淮’‘别’,理乖而新异。

37知小谋大 [ zhī xiǎo móu dà ]

解释 指能力太差,不能胜任重大的任务。

出处 《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也。”

38以水投水 [ yǐ shuǐ tóu shuǐ ]

解释 比喻事物类同很难辨别。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说符》:“若以水投水,何如?”

39列风淫雨 [ liè fēng yín yǔ ]

解释 列:烈;淫:过量。本指狂风暴雨。后比喻错别字连篇。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别’、‘列’、‘淮’、‘淫’,字似潜移;‘淫’‘列’义当而不奇,‘淮’‘别’理乖而新异。

40小大由之 [ xiǎo dà yóu zhī ]

解释 指用途可大可小。

出处 《论语 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小大由之。”

41鲁卫之政 [ lǔ wèi zhī zhèng ]

解释 语出《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鲁是周朝周公的封国,卫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两国的政治情况也像兄弟一样差不多。因以比喻情况相同或相似。

出处 语出《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鲁是周朝周公的封国,卫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两国的政治情况也像兄弟一样差不多。

42乌焉成马 [ wū yān chéng mǎ ]

解释 指文字因形体相似而转写错误。

出处 《周礼 天官 缝人》:“丧,缝棺饰焉汉 郑玄注:“故书焉为马,杜子春云'当为焉'。”

43地丑力敌 [ dì chǒu lì dí ]

解释 谓土地相似,力量相当。

出处 章炳麟《封建考》:“故文武可以王,而桓文终于伯;由周兵革缮完,欲兼并之固难也。地丑力敌,不日寻干戈不已。”

44冠山戴粒 [ guàn shān dài lì ]

解释 冠山:把山当帽子,比喻大。戴粒:用头顶粒,比喻小。形容大小虽异,但各适其适。

出处 《文艺类聚》卷九七引《苻子》:“彼之冠山,何异乎我之戴粒也。”

45柱小倾大 [ zhù xiǎo qīng dà ]

解释 喻指能力小者承担重任必出危险。

出处 《汉书 李寻传》:“屋大柱小,可为寒心。唯陛下亲求贤士。”颜师古注:“言天下事重大,臣之任当得贤能者。”

46名贸实易 [ míng mào shí yì ]

解释 贸:齐等;易:变易。指名称相似,实质不同。

出处 《商君书·开塞》:“二者名贸实易,不可不察也。”

47屯毛不辨 [ tún máo bù biàn ]

解释 《汉书·沟洫志》“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唐颜师古注:“而隋室分析州县,误以为毛氏河,乃置毛州,失之甚矣。”后因以“屯毛不辨”喻不能分辨相近或相似的事物。

出处 《汉书·沟洫志》“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唐颜师古注:“而隋室分析州县,误以为毛氏河,乃置毛州,失之甚矣。”

48一干一方 [ yī gān yī fāng ]

解释 明代官场黑话,行贿一千一万的隐语。

出处 明·陈洪谟《继世纪闻》第二卷:“逆瑾用事,贿赂公行,凡有干谒者云馈一干,即一千之谓,云一方,即一万之谓。”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