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人什么都不知道的成语

形容人什么都不知道的成语


1一窍不通 [ yī qiào bù tōng ]

解释 窍:洞;这里指心窍。一窍都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2目不识丁 [ mù bù shí dīng ]

解释 丁:表示最简单的字。形容连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 《旧唐书 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3莫名其妙 [ mò míng qí miào ]

解释 莫:没有什么人;名:表达;说出。没有人能够说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奇怪;不合常理。

出处 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陬邑官亲》:“及进西瓜汤,饮兰雪茶,莫名其妙。”

4一知半解 [ yī zhī bàn jiě ]

解释 很贫乏的知识;很肤浅的理解。形容知道得不多;理解得不深。

出处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有分限之悟,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5心中无数 [ xīn zhōng wú shù ]

解释 指对情况不太了解或处理事情没有把握。数:数目;指掌握的实际情况。

出处 蒋和森《风萧萧 冲天记一》:“他虽然素称'博学',熟读经史,可是对此却心中无数。”

6不识之无 [ bù shí zhī wú ]

解释 识: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出处 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7不甚了了 [ bù shèn liǎo liǎo ]

解释 甚:很;了了:明白。对事情不很明白;不大清楚。

出处 《北齐书 永安王浚传》:“文宣末年多酒,浚谓亲近曰:‘二兄旧来不甚了了,自登祚已后,识解顿进。’”

8不知所以 [ bù zhī suǒ yǐ ]

解释 所以:所由;原故。不知道原故;为什么会是这样。形容人不明原故;感到意外。

出处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 购兰亭序》:“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9大惑不解 [ dà huò bù jiě ]

解释 惑:疑惑迷乱;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出处 庄周《庄子 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10一问三不知 [ yī wèn sān bù zhī ]

解释 三不知:指对事的开始、中间和结尾都不知道。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也作“一问摇头三不知”。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年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11纸上谈兵 [ zhǐ shàng tán bīng ]

解释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

12高深莫测 [ gāo shēn mò cè ]

解释 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无法推测。形容摸不准;度量不得。莫:不。测:估测。

出处 宋 高似孙《纬略 沃焦山》引《物类相感志》:“沃焦山,东海之外荒,海中有山,焦炎而峙,高深莫测。”

13晕头转向 [ yūn tóu zhuàn xiàng ]

解释 晕:头脑发昏;转向:辨不清方向。形容头脑昏乱辨不清方向。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儿子居然变了,而且变得这么快!”

14不学无术 [ bù xué wú shù ]

解释 术:技术;技艺。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15一事无成 [ yī shì wú chéng ]

解释 连一样事情都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

出处 唐 白居易《除夜寄微之》:“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16糊里糊涂 [ hú lǐ hú tú ]

解释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难道龚定庵就这么糊里糊涂的给他们药死了吗?”

17岂有此理 [ qǐ yǒu cǐ lǐ ]

解释 岂:哪里。哪里有这样的道理。指极为荒谬;决无道理。

出处 《南齐书 虞悰传》:“郁林废,悰窃叹曰:‘王徐遂缚绔废天子,天下岂有此理邪?’”

18似是而非 [ sì shì ér fēi ]

解释 是:对;正确;非:不对;错误。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表面上相似;实际上不一样。

出处 先秦 孔子《孟子 尽心下》:“孔子曰:‘恶似而非者。’”

19信口雌黄 [ xìn kǒu cí huáng ]

解释 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了重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雌黄:鸡冠石;黄赤色。

出处 南北朝 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李善注引晋 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20咄咄怪事 [ duō duō guài shì ]

解释 咄咄:表示惊讶的声音。使人惊讶的怪事。形容事情不合情理;叫人不能理解。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21手忙脚乱 [ shǒu máng jiǎo luàn ]

解释 形容做事慌张;没有条理。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临济宗 镇州大悲和尚》:“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22夸夸其谈 [ kuā kuā qí tán ]

解释 夸夸:说大话。言辞浮夸;大谈特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时浮夸;不切实际而又滔滔不绝。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坐下。”

23坐而论道 [ zuò ér lùn dào ]

解释 论道:谈论道理、学说、主张。坐着谈论各种事理。形容脱离实际;空谈理论。

出处 《周礼 考工记序》:“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24冥顽不灵 [ míng wán bù líng ]

解释 冥:本指昏暗;引申为愚昧;顽:顽固;难开化;灵:聪明敏锐。形容无知的愚昧;不聪明;难开化。

出处 唐 韩愈《祭鳄鱼文》:“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

25不知所措 [ bù zhī suǒ cuò ]

解释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26似懂非懂 [ sì dǒng fēi dǒng ]

解释 好像懂了;又像没懂。表示没有完全明白。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1回:“三位姨太太瞧了,亦似懂非懂的。”

27不得而知 [ bù dé ér zhī ]

解释 得:能够。无从知道。

出处 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28手足无措 [ shǒu zú wú cuò ]

解释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29无缘无故 [ wú yuán wú gù ]

解释 缘:因由;故:原因;缘故。没有任何理由或根据。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4回:“因又说道:‘好好的,从哪里说起!无缘无故白受了一场气!”

30惊惶失措 [ jīng huáng shī cuò ]

解释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惶恐;举止失去常态。

出处 唐 李百药《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31雾里看花 [ wù lǐ kàn huā ]

解释 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出处 唐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32漆黑一团 [ qī hēi yī tuán ]

解释 形容一片黑暗;没有一点光明。也形容对事情一无所知。

出处 鲁迅《书信集 致姚克》:“青年又少有精通外国文者,有话难开口,弄得漆黑一团。”

33愚昧无知 [ yú mèi wú zhī ]

解释 非常愚笨;糊涂;又没有知识。

出处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自顾寡德,国人推尊,令袭大位,光父之业。愚昧无知,敢稀圣旨!”

34茫无所知 [ máng wú suǒ zhī ]

解释 一点也不知道。

出处 鲁迅《书信集 致姚克》:“关于秦代的典章文物,我也茫无所知。”

35莫明其妙 [ mò míng qí miào ]

解释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非常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然而看他前两回来买东西,所说的话,没有一句不内行……想来想去,总是莫名其妙。”

36迷离恍惚 [ mí lí huǎng hū ]

解释 模糊闪烁;分辨不清;似有若无。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庭中一半似银海一般的白,一半却迷离惝恍,摇曳着桐叶的黑影。”

37隐隐约约 [ yǐn yǐn yuē yuē ]

解释 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只见山坡旁隐隐约约,倒象撺出一箭,直向大虫面上射去。”

38百思不解 [ bǎi sī bù jiě ]

解释 解:理解。经过百般反复思索仍不理解。也作“百思不得其解”。

出处 清 无名氏《葛仙翁全传》:“百思不解,五夜踌蹰,故乘隙邀君一面,以决中疑。”

39洞察一切 [ dòng chá yī qiè ]

解释 洞察:看得很清楚。对一切都看得清楚。形容对所有的事物都有深入准确的判断力。

出处 罗广斌《红岩》第五章:“浓黑的眉梢下,又是那双炯炯有神、明亮、洞察一切的目光,还是那无比坚定、声震屋宇的语音。”

40如堕烟海 [ rú duò yān hǎi ]

解释 好像掉在烟雾弥漫的大海里。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

41不可捉摸 [ bù kě zhuō mō ]

解释 捉摸:揣测;预料。指对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也指无法知道对方的用意。

出处 明 谢肇淛《五杂俎 人部四》:“及一厕足,不能自返,而故为不可捉摸之言以掩之。”

42一无所知 [ yī wú suǒ zhī ]

解释 一:都;全。什么都不知道;不懂。

出处 唐 白居易《悲哉行》:“朝从博徒饮,暮有娼楼期……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43百思莫解 [ bǎi sī mò jiě ]

解释 百思:百般思索。指百般思索也不能理解。

出处 李准《李双双》:“小王在一边,如坐针毡,百思莫解。”

44五里雾中 [ wǔ lǐ wù zhōng ]

解释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45茫然不解 [ máng rán bù jiě ]

解释 茫然迷惘的样子。指对某事不理解。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二回:“邵肩齐说及前事,娄朴茫然不解。”

46不知就里 [ bù zhī jiù lǐ ]

解释 就里:其中,内情。不知道内幕。

出处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四卷:“你寻思,甚做处,不知就里,直恁冲冲怒?”

47乒乒乓乓 [ pīng pīng pāng pāng ]

解释 象声词,形容响声。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64回:“乒乒乓乓,如同阵前炮响;轰轰烈烈,却似锣鼓齐鸣。”

48迷惑不解 [ mí huò bù jiě ]

解释 指对谋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同“大惑不解”。

出处 老舍《鼓书艺人》二十七:“她鞠了个躬,转身慢慢走进了下场门。掌声很热烈。听众瞧着她,迷惑不解。”

49暮色苍茫 [ mù sè cāng máng ]

解释 指时已傍晚,天色昏暗,眼前的景物已模糊不清。

出处 《茅盾散文 旅踪屐痕 海参崴印象》:“海参崴在冬季白昼时间极短。上午八时天还未大亮,下午五时,已经暮色苍茫。”

50不知所从 [ bù zhī suǒ cóng ]

解释 不知怎么办。形容拿不定主意。

出处 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51徒托空言 [ tú tuō kōng yán ]

解释 白把希望寄托于空话。指只讲空话,而不实行。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子曰: ‘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52隔行如隔山 [ gé háng rú gé shān ]

解释 指不是本行的人就不懂这一行业的门道。

出处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参谋长虽然是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可是隔行如隔山,和土匪们联络便不如小喜。”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