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虚荣心的成语

形容虚荣心的成语


1曲意逢迎 [ qū yì féng yíng ]

解释 违背自己心意讨好别人。

出处 宋 叶绍翁《四朝见闻录》:“如用兵之茉,不惟不能沮止,乃从而附合,曲意逢迎,贻害生民,恬不知恤。”

2溜须拍马 [ liū xū pāi mǎ ]

解释 比喻讨好奉承。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128章:“跟在李乡长的屁股后边,溜须拍马,可神气啦。”

3利欲熏心 [ lì yù xūn xīn ]

解释 利:名利;欲:欲望;熏:熏染;侵袭。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

出处 宋 黄庭坚《赠别李次翁》诗:“利欲熏心,随人翕张。”

4阿谀逢迎 [ ē yú féng yíng ]

解释 谄媚拍马投合对方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阿:迎合讨好;谀:奉承谄媚。逢迎;主动迎合。

出处 宋 程颐《周易程氏传》:“以臣于君言之:褐其忠诚,致其才力,乃显其比君之道也,用之与否,在君而已,不可阿谀奉迎,求其比己也。”

5卑躬屈节 [ bēi gōng qū jié ]

解释 卑躬:低头弯腰;屈节:屈辱节操。形容毫无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单道台至此方才卑躬屈节的口称:‘职道才进来,因见大帅公事,所以不敢惊动。’”

6扒高踩低 [ bā gāo cǎi dī ]

解释 扒:攀援。比喻对上奉承攀附,对下欺侮压制。

出处 《中国民间故事选 叛徒李四一》:“为人就是扒高踩低,浮上水在行。”

7扯顺风旗 [ chě shǔn fēng qí ]

解释 形容随风摆动,顺势迎合,奉承别人。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每到一处先替他向人报告,说这位就是唐观察;有些扯顺风旗的,亦就一口一声的观察。”

8阿谀谄媚 [ ē yú chǎn mèi ]

解释 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向人讨好;谄媚:巴结,奉承。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九卷:“只是这帮阿谀谄媚的,要博相国欢喜,自然重价购买。”

9曲意奉迎 [ qǔ yì fèng yíng ]

解释 见“曲意逢迎”。

出处 清·采蘅子《虫鸣漫录》:“虽曲意奉迎,动辄得咎,人咸不平。”

10阿谀求容 [ ē yú qiú róng ]

解释 容:容色,好的脸色。曲意奉承,取悦于人。

出处 《孔丛子 抗志》:“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

11低声下气 [ dī shēng xià qì ]

解释 形容说话时恭顺卑微的样子。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这里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

12暗箭伤人 [ àn jiàn shāng rén ]

解释 暗中射箭杀伤别人。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13回:“但是杀下马的,各自抬回本阵,不许暗箭伤人,亦不许抢掳尸首。”

13甜言蜜语 [ tián yán mì yǔ ]

解释 说的话像蜜糖一样甜。比喻动听而骗人的话。

出处 《敦煌变文集 捉季布传文》:“季布得之心中怕,甜言蜜语却安存。”

14见利忘义 [ jiàn lì wàng yì ]

解释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形容人贪财自私。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15过河拆桥 [ guò hé chāi qiáo ]

解释 自己过了河;就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借以成功的人或事物一脚踢开。

出处 元 康进之《李逵负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16为富不仁 [ wéi fù bù rén ]

解释 想发财致富的剥削者绝不会有好心肠。为富:想发财致富;不仁:没有好心肠。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17唯利是图 [ wéi lì shì tú ]

解释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独;图:贪图;追求。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名过其实,由于夸诳,内抱贪浊,惟利是图。”

18大公无私 [ dà gōng wú sī ]

解释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19奴颜媚骨 [ nú yán mèi gǔ ]

解释 奴颜:奴才的面孔;媚:献媚。一张奴才的面孔;一副献媚的骨头。形容奴气十足低三下四地讨好别人的丑态。

出处 耿可贵《孙中山与宋庆龄》第七场:“莲妹,请去传我的话:宋庆龄不愿见到奴颜媚骨之徒。”

20孤芳自赏 [ gū fāng zì shǎng ]

解释 孤:单独;唯独;孤芳:单独的一支香花。把自己看作是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

出处 宋 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词:“应念岭表经年,孤芳自赏,肝胆皆冰雪。”

21背信弃义 [ bèi xìn qì yì ]

解释 背:违背。信:信用;弃:丢弃;义:道义。不讲信用。不讲道义也作“弃信忘义”。

出处 《北史 周纪下 高祖武帝》:“背惠怒邻,弃信忘义。”

22见义勇为 [ jiàn yì yǒng wéi ]

解释 义:正义;勇:勇敢;为;做。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23世态炎凉 [ shì tài yán liáng ]

解释 凉:冷淡。指旧社会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

出处 宋 文天祥《杜架阁》:“世态炎凉甚,交情贵贱分。”

24利令智昏 [ lì lìng zhì hūn ]

解释 利:利益、私利;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志不清楚。形容因贪图私利;使人头脑发昏;甚至失去理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赞》:“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25劳民伤财 [ láo mín shāng cái ]

解释 劳民:使人民劳累;伤:耗费。既让人民劳累受苦;又耗费了资财。指滥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费。

出处 《元史 李元礼传》:“而又劳民伤财,以奉土木。”

26卑躬屈膝 [ bēi gōng qū xī ]

解释 卑躬:低头弯腰;屈膝:弯曲膝盖;指下跪。形容没有骨气;谄媚;讨好的无耻形象。

出处 宋 魏了翁《鹤山文集 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27卑鄙无耻 [ bēi bǐ wú chǐ ]

解释 形容人品德卑下;粗鄙;毫无廉耻。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贾某总办河工,浮开报销,滥得保举。到京以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并串通黄某,到处钻营,卑鄙无耻。”

28奴颜婢膝 [ nú yán bì xī ]

解释 奴:奴才;颜:面容;婢:侍女;婢膝:侍女的膝;指下跪。形容奴气十足;低三下四地讨好别人。

出处 唐 陆龟蒙《江湖散人歌》:“奴颜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为狂痴。”

29忘恩负义 [ wàng ēn fù yì ]

解释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恩:恩惠;负:违背;义:情义。

出处 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他怎生忘恩负义?你雪堆儿里扶起他来那。”

30抑扬顿挫 [ yì yáng dùn cuò ]

解释 抑:降低;挫:转折。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一般指音乐、朗诵。有时也指文学作品。

出处 宋 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31投其所好 [ tóu qí suǒ hào ]

解释 投合对方的爱好;有巴结讨好的意味。投:投合;迎合;好:爱好;喜好;所好:喜好的事物。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富翁见说是丹术,一发投其所好。”

32据为己有 [ jù wéi jǐ yǒu ]

解释 据:占据。以不正当的手段占据国家、集体或他人的钱、财、物品等。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我故倡为析居之仪,将大宅良田,强奴巧婢,悉据为己有。”

33爱财如命 [ ài cái rú mìng ]

解释 爱:吝惜;舍不得。吝惜钱财如同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形容对钱财的贪婪、吝啬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出处 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四回:“我想近来世界,不管什么英雄,什么豪杰,都是爱财如命,何况吃官司的,少不免要和那些狼官鼠吏交手,这更没钱不行了。”

34眉开眼笑 [ méi kāi yǎn xiào ]

解释 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0回:“大盗一面看着,只喜的眉开眼笑。”

35自私自利 [ zì sī zì lì ]

解释 只为自己打算;只顾自己利益。形容私心重。

出处 宋 程颐《二程语录》:“然要卒归乎自私自利之规模。”

36舍生取义 [ shě shēng qǔ yì ]

解释 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舍生:舍弃生命。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7见钱眼开 [ jiàn qián yǎn kāi ]

解释 见到钱财就眉开眼笑。

出处 清 李渔《比目鱼 挥金》:“自古道见钱眼开,我兑下一千两银子,与他说话的时节,就拿来摆在面前,他见了自然动火。”

38趋炎附势 [ qū yán fù shì ]

解释 趋:趋向;迎合。炎:热。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出处 宋 陈善《扪虱新话 趋炎附势自古而然》:“盖趋炎附势,自古然矣。”

39雁过拔毛 [ yàn guò bá máo ]

解释 雁飞过也要拔下毛来。比喻不放过任何机会;利用手中权力来攫取利益。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话虽如此,他既没那‘雁过拔毛’的本事,就该悄悄儿走。”

40侠肝义胆 [ xiá gān yì dǎn ]

解释 侠客的肝、义士的胆。形容见义勇为、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心肠和行动。

出处 《蒲柳人家 后记》:“一家听着,先是生气,担惊,继而又被赵录明的侠肝义胆和一片热心所感动了。”

41哗众取宠 [ huá zhòng qǔ chǒng ]

解释 哗:虚夸;宠:宠信。指用虚夸的言论行动迎合群众;以博得他们的好感和信任。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

42崇洋媚外 [ chóng yáng mèi wài ]

解释 崇:崇拜;推崇;媚:谄媚。崇拜外国的一切事物;向外国人献媚。

出处 茅盾《向鲁迅学习》:“那时清王朝以及当权的洋务派崇洋媚外,出卖国家主权。”

43急公好义 [ jí gōng hào yì ]

解释 急:急于;公:公众;好:喜好;义:义举。热心公益;见义勇为。

出处 清 钱谦益《钱牧斋尺牍》:“使急公好义者信从,而吝啬顾钱者不得不听。”

44想方设法 [ xiǎng fāng shè fǎ ]

解释 尽量想办法。

出处 叶圣陶《得失》:“教的一篇若是白话,看来看去差不多没有几句需要讲明的;然而也得想方设法,把五十分钟敷衍过去。”

45欲壑难填 [ yù hè nán tián ]

解释 欲:欲望;壑:山沟;深谷。欲望好像沟壑一样;难以填满。指私欲太大;无法满足。

出处 《国语 晋语八》:“叔鱼生,其母视之,曰:‘是虎目而豕啄,鸢肩而牛腹,溪壑可盈,是不可餍也,必以贿死。’”

46野心勃勃 [ yě xīn bó bó ]

解释 野心:指攫取名利、地位、地盘等的欲望;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野心很大。

出处 清 陈天华《狮子吼》:“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就想把世界各国尽归他的字下。”

47克己奉公 [ kè jǐ fèng gōng ]

解释 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为重。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48监守自盗 [ jiān shǒu zì dào ]

解释 监守:看管;盗:盗窃。盗窃自己经管的财物。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刑法志》:“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颜师古注:“即今律所谓主守自盗者也。”

49仗义疏财 [ zhàng yì shū cái ]

解释 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帮助别人。

出处 元 无名氏《看钱奴》:“他父亲在日,人都叫他做钱舍,如今那小的仗义疏财,比老员外甚是不同。”

50无恶不作 [ wú è bù zuò ]

解释 恶:坏事。没有哪样坏事不干的。指干尽了坏事。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3回:“程大姐自到周龙皋家,倚娇作势,折毒孩子,打骂丫头,无恶不作。”

51有利可图 [ yǒu lì kě tú ]

解释 图:谋取。有利益可谋求。

出处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六回:“等到有利可图,可否即允照办。”

52爱钱如命 [ ài qián rú mìng ]

解释 某些人贪爱钱财就像吝啬生命一样。形容十分贪婪、刻薄。

出处 明 谢谠《四喜记 大宋毕姻》:“既称月老,又号冰人,爱钱如命,说谎通神,自家高媒婆是也。”

53舍死忘生 [ shě sǐ wàng shēng ]

解释 舍死:舍得牺牲;忘生:忘掉性命。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出处 元 无名氏《锁魔镜》第二折:“你须索舍死忘生,建立功勋。”

54见财起意 [ jiàn cái qǐ yì ]

解释 见了财物;顿生歹意。

出处 元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又见了十五贯钱,一时见财起意,杀死丈夫,劫了钱。”

55财迷心窍 [ cái mí xīn qiào ]

解释 迷:昏乱。指一心爱财而心中糊涂

出处 孙犁《秀露集 耕堂读书记》:“如果当时这位作者,明达冷静一些,不财迷心窍,天下原可以平安无事的。”

56人情世故 [ rén qíng shì gù ]

解释 世故:处世的经验。指为人处世的习惯、道理。

出处 明 杨基《闻禅》诗:“人情世故看烂熟,皎不如污恭胜傲。”

57偷寒送暖 [ tōu hán sòng nuǎn ]

解释 暗里照顾寒暖。比喻奉承拍马。也比喻对人关切。

出处 元 无名氏《神奴儿》:“看起来偷寒送暖,都是你这老弟子。”

58勇而无谋 [ yǒng ér wú móu ]

解释 虽然勇敢;但是缺乏谋略;常指靠蛮力而不靠智慧的人。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荀攸》:“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

59名过其实 [ míng guò qí shí ]

解释 名声超过实际才能。

出处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损。”

60居利思义 [ jū lì sī yì ]

解释 指临财不苟得。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居利思义,在约思纯,有守心而无淫行。”

61抹不下脸 [ mā bù xià liǎn ]

解释 碍于脸面或情面。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人家见他说得如此恳切,有些抹不下脸的,不免都应酬他几块,然而大注捐款一注没有。”

62拍马溜须 [ pāi mǎ liū xū ]

解释 比喻谄媚奉承。

出处 草明《乘风破浪》六:“新社会拍马溜须根本吃不开。”

63摧眉折腰 [ cuī méi zhé yāo ]

解释 低眉弯腰。形容没有骨气,巴结奉承。

出处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4谄上骄下 [ chǎn shàng jiāo xià ]

解释 谄:讨好、奉承。对上谄媚;对下骄横。

出处 汉 扬雄《法言》:“上交不谄,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矣。”

65阿谀奉承 [ ē yú fèng chéng ]

解释 阿谀: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奉承:恭维;讨好。巴结拍马;说恭维人的话;向人讨好。

出处 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

66见贤思齐 [ jiàn xián sī qí ]

解释 贤:有才德的人;齐;看齐。见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7偷合取容 [ tōu hé qǔ róng ]

解释 奉承迎合别人,使自己能苟且地生活下去。同“偷合苟容”。

出处 《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论》:“偷合取容,以至圽身。”

68弃旧迎新 [ qì jiù yíng xīn ]

解释 丢弃旧人,迎接新人。谓爱情不专一。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想你见那男子弃旧迎新,你怀恨在心,药死亲夫,此情理或有之。”

69惟利是图 [ wéi lì shì tú ]

解释 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勤求》:“由于夸诳,内抱贪浊,惟利是图。”

70甘言媚词 [ gān yán mèi cí ]

解释 甘:甜,甜言蜜语。指甜美动听的阿谀奉承话

出处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71附势趋炎 [ fù shì qū yán ]

解释 谓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

出处 明·无名氏《赠书记·奚妈辨本》:“朝庭一时无公道,我难道附势趋炎,把是非颠倒。”

72吮痈舐痔 [ shǔn yōng shì zhì ]

解释 吮:吮吸;痈:一种毒疮;舐:舔;痔:痔疮。用嘴吮吸痈疮;用舌头舔痔疮。形容小人巴结权贵的卑劣行为。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列御寇》:“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座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73不理不睬 [ bù lǐ bù cǎi ]

解释 指对人或事物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那位金姨太太面罩重霜的不发一言,任凭这边赔尽小心,那边只是不理不睬。”

74人情冷暖 [ rén qíng lěng nuǎn ]

解释 人情:指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冷:冷淡;暖:亲热。泛指人情的变化。指在别人得势时就奉承巴结,失势时就不理不睬。

出处 唐 刘得仁《送车涛罢举归山》诗:“朝是暮还非,人情冷暖移。”

75伏低做小 [ fú dī zuò xiǎo ]

解释 形容低声下气,巴结奉承。

出处 元 尚仲贤《三夺槊》第二折:“他立下功劳,怎肯伏低做小。”

76偷合苟容 [ tōu hé gǒu róng ]

解释 偷:苟且。奉承迎合别人,使自己能苟且地生活下去。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臣道》:“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敬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

77如蝇逐臭 [ rú yíng zhú chòu ]

解释 象苍蝇跟着有臭味的东西飞。比喻人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或一心追求钱财、女色等。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两只眼儿水汪汪的,招惹的赖大家人如蝇逐臭,渐渐做出些风流勾当来。”

78曲意迎合 [ qǔ yì yíng hé ]

解释 同“曲意逢迎”。

出处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又有一等巧于钻营,专工窥探上司之性情嗜好,曲意迎合。”

79甘言蜜语 [ gān yán mì yǔ ]

解释 甘:甜,甜言蜜语。指甜美动听的阿谀奉承话

出处 《塞上行·百灵庙战后行》:“你们不该听他们的甘言蜜语……更不该受他们的驱使。”

80苍蝇见血 [ cāng yíng jiàn xuě ]

解释 苍蝇一见到血,就拼命吮吸。比喻十分贪婪。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他两个正是旷夫怨女,相见如饥虎逢羊,苍蝇见血。”

81见利思义 [ jiàn lì sī yì ]

解释 见到有利可图的事就想到道义。形容人无贪欲;廉洁自守。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82见钱眼红 [ jiàn qián yǎn hóng ]

解释 见“见钱眼开”。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8回:“其中最易辨的,就只那双贼眼,因他见钱眼红,所以易辨。”

83谗言佞语 [ chán yán nìng yǔ ]

解释 中伤他人和奉承讨好的话语。

出处 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三折:“一个李存信,两头蛇谗言佞语。”

84骄傲自大 [ jiāo ào zì dà ]

解释 盛气凌人,过分抬高自己。

出处 邓小平《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特别提出谦虚,反对骄傲自大。”

85国尔忘家 [ guó ěr wàng jiā ]

解释 尔:助词。为了国家而不顾家庭。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86婢膝奴颜 [ bì xī nú yán ]

解释 形容卑躬屈膝谄媚奉承的奴才相。参见“奴颜婢膝”。

出处 清 钮琇《觚剩续编 简公雪冤》:“他日侥幸立朝,则婢膝奴颜,汝必安为之矣。”

87心荡神迷 [ xīn dàng shén mí ]

解释 荡:摇动。形容心神不定,难以自持。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八回:“阳衍正在心荡神迷,一闻此语,慌忙接过芍药道:'承女郎见爱,何福能消!但未识芳闺何处?'”

88戴头识脸 [ dài tóu shí liǎn ]

解释 比喻有面子有身分。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啰唣!”

89百般奉承 [ bǎi bān fèng chéng ]

解释 用各种方式来恭维讨好人。

出处 元 关汉卿《金线池》:“巴不得接着子弟,就是钱龙入门,百般奉承他,常怕一个留他不住,怎么刚刚三日,便要赶他出门?”

90三头两面 [ sān tóu liǎng miàn ]

解释 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

出处 唐 李商隐《杂纂》:“三头两面趋奉人。”

91上谄下渎 [ shàng chǎn xià dú ]

解释 谄:奉承;渎:轻慢,亵渎。奉承上级,轻慢下属。

出处 《易·系辞下》:“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92亲贤远佞 [ qīn xián yuǎn nìng ]

解释 佞:巧言谄媚的人。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出处 唐·韩愈《顺宗实录》第三卷:“尔其尊师重傅,亲贤远佞,非礼勿贱,非义勿行。”

93哗世取宠 [ huá shì qǔ chǒng ]

解释 犹言哗众取宠。

出处 明·归有光《送国子助教徐先生序》:“至于久而天下靡然,习其辞而不复知其原,士以哗世取宠,苟一时之得以自负。”

94唯利是视 [ wéi lì shì shì ]

解释 亦作“唯利是求”。亦作“唯利是图”。以利为着眼点。谓一心只顾谋取利益。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95奴颜婢睐 [ nú yán bì lài ]

解释 形容低声下气,谄媚奉承的嘴脸。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睐者为晓解当世。”

96奴颜婢色 [ nú yán bì sè ]

解释 犹言奴颜婢睐。

出处 宋·王禹偁《送柳宜通判全州序》:“与夫谄权媚势,奴颜婢色,因采风谣司漕运者言而得之者远矣。”

97富而无骄 [ fù ér wú jiāo ]

解释 骄:骄傲。虽已富有但不骄傲。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子贡曰:‘贪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98情面难却 [ qíng miàn nán què ]

解释 由于面子、情分的关系,很难推却。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湍制台情面难却,第二天就把话传给了藩台,不到三天,牌已挂出去了。”

99曲意承奉 [ qū yì chéng fèng ]

解释 曲意:违心。违背自己的心意去奉承讨好别人。

出处 明·焦竑《玉堂丛语·方正》:“有曲意承奉者,未尝喜,不见者,未尝怒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