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词典 和氏璧
shì

和氏璧


拼音 hé shì bì

简拼 HSB
五笔 TQNK


词语解释

和氏璧[ hé shì bì ]

1.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块璞玉,献给楚厉王、武王,王不识玉反断其左足和右足。到文王时卞和抱玉哭于荆山下,王使人剖璞,果真得到宝玉,名之谓“和氏璧”

得楚和氏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

He Shi Bi;


引证解释

1.《韩非子·和氏》:“楚 人 和氏 ( 卞和 )得玉璞 楚 山中。奉而献之 厉王。厉王 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 和 为誑,而刖其左足。及 厉王 薨, 武王 即位, 和 又奉其璞而献之 武王。武王 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 和 为誑,而刖其右足。参见“完璧归赵”

武王 薨, 文王 即位……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 之璧’。”

明 张煌言 《黎大行濒行》诗:“殿上未归和氏璧,橐中谁赐陆生金。”

亦省称“和璧”。 《汉书·邹阳传》:“故无因而至前,虽出 随 珠、 和 璧,祇怨结而不见德。”

南朝 梁 沉约 《咏帐》:“甲帐垂和璧,螭云张桂宫。”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贺方回作王子开《挽词》:‘和璧终归赵,干将不葬吴。’”

清 姚鼐 《咏古》:“和璧非珠翠,流光悦妇人。”


国语辞典

1.春秋时楚人卞和自楚国山中得一玉璞,献给楚厉王,经玉工鉴定其为普通的石头,厉王以卞和撒谎欺骗,乃刖其左脚。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献,仍视为石头,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荆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终得一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


网络解释

1.和氏璧 (古代美玉名称)

和氏璧: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为天下奇宝。是雕刻印章的宝贵材料,据说,西汉时期,王莽曾经为汉平帝雕刻了一枚传国玉玺,被加号“安汉公”。

和氏璧有关的著名典故完璧归赵。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帮助国家夺回和氏璧,完整地送回邯郸的故事。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和氏璧造句

和氏璧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