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词典 簸箕
ji

簸箕


拼音 bò ji

词性 名词
港台 畚箕
简拼 BJ
五笔 TATA


词语解释

簸箕[ bò ji ]

1.一种铲状器具,用以收运垃圾

dustpan;

2.扬米去糠的器具

fan; winnowing pan;

3.簸箕形的指纹

loop of a fingerprint;


引证解释

1.扬米去糠的工具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至秋,任为簸箕。”

唐 锺辂 《前定录·刘逸》:“我读《金刚经》四十三年,今方得力,就説初坐时,见巨手如簸箕,翕然遮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弯一枝窍鐙黄华弩,担柄簸箕来大开山板斧:是把桥将士孙飞虎。”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四章:“这个高大的中年庄稼人,不仅帮助寡妇老婆儿,把大黄牛套在磨子上,而且帮助她把淘好的粮食和所有的磨具--笸箩、簸箕……统统搬到磨棚里来。”


国语辞典

1.一种用来扬去谷类糠皮的器具,以竹篾或柳条等编成

《唐诗纪事·卷六二·郑嵎》:“大开内府恣供给,玉缶金筐银簸箕。”

2.扫地时盛尘土的工具


网络解释

1.簸箕

簸箕是一个词语,读音为bò ji,释义有三种,一是一种铲状器具,用以装垃圾;二是用藤条或去皮的柳条,竹篾编成的大撮子,扬米去糠的器具;三是指簸箕形的指纹,指纹的一种,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中间成封闭圆形的谓之“箩”(民间多称为“斗”),如果开口延伸出去谓之“簸箕”。

斗和簸箕被赋予神秘的占卜色彩,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段话,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另外还有叫做簸箕板的小吃。出自贾思勰 《齐民要术》。


英语翻译 wicker or bamboo winnowing basket, dustpan

法语翻译 van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相关谜语

谜面:一半木头一半麻,巧奇匠人做月牙,白面书生它不要,二八佳人手中拿。(打一物)
谜底:簸箕
解析:簸箕是用藤条或去皮的柳条,竹篾编成的大撮子,扬米去糠的器具。

谜面:不扁不圆不四方,能倒垃圾能扬糠,忽闪忽闪簸几下,尘土糠皮全飞光。(打一物品)
谜底:簸箕
解析:簸箕是一种农具,用来簸去稻米中的杂质和空壳,在农村里也 用来晾晒柿子、花生等等,北方用柳编,南方用竹编。

谜面:团团圆圆半寸高,又爱风凉又害臊,十八姑娘喜欢我,低下头来弯下腰。(打一物)
谜底:簸箕
解析:有三种物品被称作簸箕,一是一种铲状器具,用以收运垃圾。二是用藤条或去皮的柳条,竹篾编成的大撮子,扬米去糠的器具。三是指簸箕形的指纹,民间多称为“斗”。

谜面:又圆又扁,顶到老婆肚脐,腰尽挪尽挪,脑壳尽点尽点。(打一物)
谜底:簸箕
解析:簸箕是一种农具,用来簸去稻米中的杂质和空壳,在农村里也用来晾晒柿子、花生等等,北方用柳编,南方用竹编。

谜面:一物足有半人高,又爱风凉又撒娇,妈妈双手抱在怀,又点头来又哈腰。(打一物)
谜底:簸箕
解析:簸箕是一种农具,用来簸去稻米中的杂质和空壳,在农村里也用来晾晒柿子、花生等等,北方用柳编,南方用竹编。

簸箕造句

簸箕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