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词典 饽饽

饽饽


拼音 bō bō
注音 ㄅㄛ ㄅㄛ

词性 名词
组合 AA式
繁体 餑餑
简拼 BB


词语解释

饽饽[ bō bō ]

1.〈方〉:糕点或用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

玉米饽饽。

bun; cake;

2.〈方〉:馒头

pasery;


引证解释

1.方言。面饼、饺子、馒头之类面食。也指用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元旦》:“是日,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麪作角而食之,谓之煮餑餑,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錁及宝石等藏之餑餑中,以卜顺利。”

《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説话间,姨奶奶吃完餑餑。”

曹禺 《日出》第三幕:“外面叫卖的声音:(寂寞地)硬面饽饽!硬面饽饽!”


国语辞典

1.北平方言。指糕点或馒头一类的食品

《红楼梦·第七一回》:“我也不饿了,才吃了几个饽饽,请你奶奶自吃罢。”

《程乙本红楼梦·第七五回》:“月饼是新来的一个饽饽厨子,我试了试,果然好,才敢做了孝敬来的。”

馒头


网络解释

1.饽饽

"饽饽"是满族人对多种面食的统称。饽饽是满语词汇,至今仍为满族人民所袭用。饽饽的原料为糜子、粘谷和粘高粱。是满族人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也是满族人民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糜子加工去皮后俗称大黄米。粘谷加工去皮,称为小黄米。粘高粱加工去皮叫粘高粱米,这三种米经碾磨加工,粉碎成 “面状”,然后才能制成各种饽饽

满族是渔猎民族,长期在野外捕猎和征战,携带黏食类饽饽,既省事又抗饿,慢慢地养成了在居家日常饮食中也吃饽饽的习俗,并且在婚丧礼俗以及祭祀祖先和敬神时也多用各种饽饽。随着满族人入主中原,也将这一习俗带入关内,成为北京一带的各种小吃,如“萨其马”、“驴打滚”等已成为有名的小吃。清中期后,各大城市都有饽饽铺子,做各种饽饽,较出名的有“大八件”、“小八件”等。

在湘赣边,赣语系方言地区“饽饽”是鸡蛋的方言叫法。


英语翻译 bun; cake; pasery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饽饽造句

饽饽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