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词典 水土
shuǐ

水土


拼音 shuǐ tǔ

词性 名词
简拼 ST
五笔 IIFF


词语解释

水土[ shuǐ tǔ ]

1.指地面上的水和土

水土保持。

waters and soil;

2.泛指环境和气候,即指某一地域的自然条件

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资治通鉴》

climate;


引证解释

1.土地表面的水和土

《书·舜典》:“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

《国语·周语上》:“水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韦昭 注:“水气不润,土枯不养,故乏财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川无滞越,水土通演,役未踰年,而功程有毕。”

碧野 《大巴山人》:“现在,这鹞子沟的瀑布和溪水清清,就是周围林木保持了水土的缘故。”

2.指水中和陆上

《礼记·郊特牲》:“籩豆之荐,水土之品也。”

孔颖达 疏:“其籩豆所荐之物,或水或土所生品类也。”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

3.山川;国土

《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郑玄 注:“袭,因也。因水土,谓记诸夏之事,山川之异。”

三国 魏 曹操 《让还司空印绶表》:“水土不平,姦宄未静,臣常媿辱,忧为国累。”

唐 杜甫 《石犀行》:“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

4.犹本国;当地

南朝 陈 徐陵 《与北齐广陵城主书》:“昔晋侯不能乘郑马,赵将不能用楚兵。一非水土,难为骋力。”

唐 冯翊 《桂苑丛谈·赏心亭》:“﹝丞相﹞自大梁移镇淮海,未期周,荣加水土,移风易俗,甚洽羣情。”

5.指某一地域的自然条件、生活环境

《晏子春秋·杂下十》:“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馥庭向在广西太平府,极言其山川奇秀,草木鸟兽之瑋奇,而水土大恶,外乡人不可居。”

凌力 《星星草》第十六章:“他要试试盩厔的水土能不能使兰、梅生存开花。”


国语辞典

1.水和土

《礼记·郊特牲》:“笾豆之实,水土之品也。”

《史记·卷七四·孟子荀卿传》:“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

2.国土、疆土

汉·曹操〈让还司空印绶表〉:“水土不平,奸宄未静,臣常媿辱,忧为国累。”

唐·杜甫〈石犀行〉:“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迟奔忙。”

3.一地方的气候、风土等自然环境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西游记·第四四回》:“忍不得寒冷,服不得水土,死了有六七百。”


网络解释

1.水土 (词语解释)

水土,可以解释为土地表面的水和土,也泛指自然条件和气候。例如人们常讲到的水土不服。参见《书·舜典》中“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同名有重庆市北碚区的卫星城镇,名水土镇。


英语翻译 water and soil, surface water, natural environment (extended meaning)​, climate

法语翻译 eau et sol, environnement et climat

德语翻译 natürliche Umwelt und Klima (S)​, Wasser und Boden (S)​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水土造句

水土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