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成语故事 一哄而散的故事

一哄而散的故事


清朝时杭州府仁和县财主袁凤宾的儿子袁绍芬是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公子哥儿,他生性好赌,与赌家沈七欠下272银圆,沈七去袁家讨债未果反挨痛打,于是在袁府门口服毒自尽,围观的人群纷纷冲进去哄抢贵重物品,等袁凤宾回家时早已一哄而散了。

成语解释

成语拼音 yī hòng ér sàn

成语解释 经过一阵喧闹后马上就散开了。

成语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看的人见没得买了,一哄而散。”

感情色彩 一哄而散是贬义词。


成语故事

一哄而散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