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清静无为的意思 清静无为造句

清静无为造句


10字左右

  • 1、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
  • 2、闭目观心守本命,清静无为是根源。
  • 3、江湖之间,清静无为

20字左右

  • 1、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恭廉守节,则地与之财。
  • 2、技能描述:七星烁烁耀灵台,清静无为虚若怀。
  • 3、曾经,孔子向老子请教,老子主张清静无为,与世无争。
  • 4、难怪,这便是我的悟道之心,一颗清静无为之心。

30字左右

  • 1、历史上有许多开国之君,都提出了清静无为、偃武修文的施政方针。
  • 2、此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
  • 3、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
  • 4、“常得无事”,远离尘务,闲逸优雅,得老庄清静无为之趣;“痛饮酒”可以放任自然,形超神越。
  • 5、淡泊虚静、清静无为的氛围,历来是古今隐士藏踪匿迹、耕云钓月的场所。
  • 6、世事的无常使得古来许多贤哲主张退隐自守,清静无为,无动于衷。
  • 7、在风雨如晦的社会里,保持一颗清静无为的心态是很难做到的。
  • 8、他的清静无为,几乎是个人主义的最高境界:平等与自由是人人应有的自然权利。
  • 9、想要寻求内心的另一种解脱,还内心一片清静无为,无需到遥远的另一边去寻找。
  • 10、老子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这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异曲同工。

40字左右

  • 1、无偏无党,正直是与,清静无为,顾大局,识大体,使天下休养生息,以成就朕躬继志述事之美。
  • 2、此刻,赵希除垢止念,静心守一,和光同尘,收视返听,终于回到了师傅教导自己的虚无恬淡,清静无为的境界。
  • 3、西汉王朝鉴于秦之的教训和经济凋敝的情况,首先采取了黄老思想,主张约法省刑,清静无为,以休养生息。
  • 4、法家的暴力统治思想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破灭了,道家黄老的清静无为思想,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也破灭了。
  • 5、将生活当成战役来打的人会认庄子的清静无为是不思进取,而知足常乐的慢性子是无法适应快节奏生活的。
  • 6、几千年的漂浮,那只脱离了躯体摒弃了浮躁,与大道浑然相通一体的蝴蝶,仍然静坐心空,煽动清静无为的双翅。
  • 7、无论万事万物如何变化,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而不变的就是这颗心,这颗淡泊名利、清静无为、安时处顺的心。
  • 8、清静无为在我看来是形式上的不争,却又如水面以下的汹涌暗流,从容地争,从容地推动事物的发展。
  • 9、老子所说的“无为”是积极的,毕竟是治天下的一种手段,而庄子所说的“无为”是消极避世的清静无为,以养生全年。
  • 10、所以老子在这里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绝学无忧就是为了使人们有一个清静无为的自已。

50字左右

  • 1、作为一种具体环境构成元素,竹林可以形成一种超凡脱俗、淡泊虚静、清静无为的氛围,历来是古今隐士藏踪匿迹、耕云钓月的场所。
  • 2、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恭廉守节,则地与之财。君子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毁廉。知为吏者,奉法以利人;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人。
  • 3、西汉前朞崇尚黄老,文景二帝以及景帝的母亲窦太后都以黄老之说治国,主张清静无为,一动不如一静,与民休养生息。
  • 4、时代的进步需要有力的强音,或许清静无为不该是生命应有的脉动,时代的进步需要勇者开创历史,扫荡糟粕,挥斥方遒,锐意改革。
  • 5、无论万事万物如何变化,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而不变的就是这颗心,这颗澹泊名利,清静无为,安时处顺,德性充足的心。
  • 6、快乐一点,昨天已经走了,没必要委屈自己,今天已经到来,没必要担心别人,明天就在咫尺,何必扰乱自己的清静无为
  • 7、道家的人自称自己为真人,道教认为被世俗所困,在万丈红尘中徘徊堕落的都是假人,只有做到清静无为,道法自然才能称之为真人。
  • 8、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 9、不是吗?儒家的清品高洁、道家的清静无为、庄家的清时虚静,都从不同的精神层面共同熏陶着古老的中华文明。

60字左右

  • 1、而老子建立人教之后,以老君之名主修清净无为太上忘情,清静无为,也只收了玄都大法师一名亲传弟子在人间布道,倒也是尽得太清大法真传。
  • 2、所以更多的候我不去极力表现自己,相对于人群,我更喜欢安静的角落,清静无为,倒也不用费尽心思去做好某件事,去千方百计博得某个人的欢心。
  • 3、全真派的武功本来讲究清静无为、以柔克刚,主帅动怒,正是犯了全真派武功的大忌,他心浮气粗之下,已说不上什么审察敌情、随机应变了。
  • 4、相比而言,如海神若者,讲究清静无为,效法自然,天人合一,如扫地僧者,佛法精深,心地明镜,在习术之前,已明白要遵循的道,自然能够有所大成,而免于耻辱。

70字左右

  • 1、世事的无常使得古来许多贤哲主张退隐自守,清静无为,无动于衷。我厌恶这种哲学。我喜欢看见人们生机勃勃地创办事业,如痴如醉的坠入情网,痛快淋漓地享受生命。
  • 2、当然,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道教可以看做是最早的一种主张“修身养性,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的宗教,众多道家高人名士莫不淡泊于世俗名利,而追求一种参玄悟真的超凡境界。

80字左右

  • 1、我总想模仿外公那种淡定的气质,但总是被同学说是痴呆,久而久之,我就发现这是学不来的。外公对生活的态度,很像道教主张的那样,清静无为,随遇而安,又有点像整日乐呵呵的佛,笑对人生。
  • 2、清静无为,是老庄的追求;镜台空明,是佛家的愿望。与世无争,自显其高洁;于无声处,彰显其风度。道家的餐风饮露,如来的慧雨莲花,孔子的沂水春风,人自羡慕其至纯至洁,至真至美。这是圣人的风度,此乃大智慧。
  • 3、渔父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象而具有了某种的文化内涵,遗世独立,清高隐逸,历经沧桑,明于得失,归于淡泊,与世无争,愿为大自然中渺小的一抹,享受当下的生活,与水一样,平静安逸,清静无为
  • 4、庄子虽然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退隐、不争、率性的哲学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

90字左右

  • 1、在二王庙的装饰上,道家讲究清静无为,吉祥如意,健体长生,羽化登仙等玄学,故乐楼的装饰则通过谐音,会意或直书其字等方旨,如装饰的各种山水花鸟,飞禽走兽,灵芝仙果,羽土古人等,比较鲜明地形成了道教建筑的风格。

100字左右

  • 1、儒家是一朵仁爱之花,绽放出人性道德的万丈光辉;道家是一朵自然之花,诠释了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兵家是一朵沙场之花,呈现出金戈铁马的如虎气势;法家是一朵治平之花,提出了法治天下;墨家是一朵和平之花,讲究大爱、平等,反对战争、攻伐。
  • 2、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只是静静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好好读一读古文学,你会体会这其中带给自己激励人心的力量,用儒家的积极进取,道家的清静无为,墨家的兼爱非攻等等使自己的的心灵得到慰借,使自己纯粹正派的思想充溢于天地之间。

词语解释

清静无为[ qīng jìng wú wéi ]

1.道家谓克制外欲,清神静心,顺应自然。后泛指一切事情听其自然,不强求

闻昔人君崇尚土木,孰若清静无为,邑人以康。——宋·王曾《谏作玉清昭应宫》

清静无为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