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吏治的意思 吏治造句

吏治造句


10字左右

  • 1、机警沉毅,尤勤吏治
  • 2、下平吏治,诛夷新垣平。
  • 3、明代吏治制度探析
  • 4、整顿吏治,摧抑豪强。
  • 5、胡林翼与吏治整顿
  • 6、特恩超擢,吏治丕变。
  • 7、所过郡邑,核吏治,咨民隐。
  • 8、任用奸相蔡京,吏治腐败。
  • 9、首先是裁汰冗官,整顿吏治
  • 10、奏请朝廷严申法纪,整肃吏治

20字左右

  • 1、不过,整顿吏治很多时候需要“剜肉医疮”的勇力。
  • 2、言官的职能主要是进行谏诤和封驳,纠举百官,肃清吏治
  • 3、再将不法役者尽皆弹劾,除残去秽,吏治以澄!
  • 4、麦穗两歧,旧时以为祥瑞,以兆丰年。亦用以称颂吏治成绩卓着。
  • 5、再加上吏治的腐败,为求奢淫贩官鬻爵,才使这百姓苦不堪言。
  • 6、这样既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亦减轻了连带而来的吏治弊病。
  • 7、继而交相蒙敝,吏治日偷,乱民始伺隙而起。
  • 8、然而,假如吏治不严,纪律涣散,法纪废驰,那就一定会成为主流。
  • 9、首先开始整顿吏治,消除朝中的朋党之争。
  • 10、东海大豪郯许仲孙为奸猾,乱吏治,郡中苦之。

30字左右

  • 1、他对贪官的痛恨是无庸置疑的,他整顿吏治的决心也是无庸置疑的。
  • 2、吏治腐败,文官弄权,武官畏死,上至朝廷下至小吏皆以私贪国帑为常,随兵饷亦不能免。
  • 3、明祖严于吏治,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
  • 4、主要表现在统一适用的法典被废除,吏治腐败,冤狱迭兴,野蛮残酷的刑罚复活。
  • 5、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 6、仰见圣明虚怀集益,洞悉吏治利弊,知人善任,不拘定格,不主故常。
  • 7、金蒙为疥癣之疾,然庙堂之上,我朝政务松驰,吏治败坏,兵备荒废,应大力整敕。
  • 8、在位四十二年之间,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
  • 9、当考核、问责体系“网漏吞舟”,对缺岗听之任之,吏治注定会处于失序状态。
  • 10、明代州县处于官僚和社会矛盾夹击的两难境地,是吏治腐败的滋生温床。

40字左右

  • 1、对封建社会里以强凌弱,以众暴寡,虚伪欺诈的社会风气和吏治的腐败作了深刻的揭露。
  • 2、及至隆庆、万历朝,张居正力拯吏治萎靡的猛政闪烁而过,此病因不得治而愈积愈重,终成沉疴。
  • 3、又按草木子记:明祖严于吏治,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
  • 4、内则九龙张目,祸起萧墙,吏治不靖,朋党倾轧;外则西北狼烟,沙俄虎视,沿海倭贼,明裔反复。
  • 5、考官提出的问题往往涵盖实际行政事务的方方面面,诸如吏治、仓储、水利、缉盗、钱币、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 6、道光皇帝并非不知吏治的弊端,可是,面对日益衰败、百弊丛生的无奈,他只好掩耳盗铃,听之任之。
  • 7、作品对封建社会里以强凌弱,以众暴寡,虚伪欺诈的社会风气和吏治的腐败作了深刻的揭露。
  • 8、认为晚清政府的救荒政策,尽管表面上缜密细致,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吏治的腐败,亦不免纰漏百出。
  • 9、他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产、巩固国防、举贤任能、为民请命,颇有政绩,是中国历史上的名臣,杰出的清官代表。
  • 10、“万历以来,主圣时清,吏治廉勤,民生康阜,纪纲振肃,风俗朴淳,粒陈于庚,贯朽于府,烟火万里,露积相望。

50字左右

  • 1、西汉黄霸任颍川郡太守,布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视农桑,施行教化,吏治清明,道不拾遗,皇帝因此下诏称黄霸是良吏中的最优秀者。
  • 2、史料记载,忽必烈为了严肃法纪,加强吏治,在中书省门前建了个“登闻鼓”,凡是大冤无处申诉的,可随时前来击鼓鸣冤。
  • 3、吏治不讲,流弊甚多,惟身家念重,畏难苟安,以聚敛为才能,以废弛为节俭,以因循为镇静,以退缩为慎重,以调停掩饰为熟谙夷情。
  • 4、组织部门要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的原则,用人为民所用,尽快把“卖官”这个封建社会的吏治怪胎扫进拉圾箱。
  • 5、更施行五均、赊贷、六?之法,本想抑强扶弱,奈何吏治腐败,五均、赊贷、六?大权均由富商大贾执掌,官商勾结,世道每况愈下。
  • 6、虽说自己书没读好,但从小跟在父亲身边,了解民生,熟悉吏治,以及吃苦耐劳,习于交接,却不是那班埋首窗下,不通世务的书生可比。
  • 7、云梦秦简政兴在得人,政弊在失人,官吏道德修养的高低、个人素质的好坏是政治是否清明、吏治是否清廉的关键。
  • 8、吴起、商鞅、申不害等等,也无不是以奖励耕战,抑制豪强,整顿吏治,特别是推崇法治,从而都达成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 9、张居正青年时朞就有“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的志向,柄政之后,更是拒做平庸首辅,挺身而出,力行改革,整顿吏治,造就万历十年辉煌。
  • 10、故囚人不胜痛,则饰辞以视之,吏治者利其然,则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却,则锻练而周内之;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

60字左右

  • 1、之后的先秦改革家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等等,也无不是以奖励耕战,抑制豪强,整顿吏治,特别是推崇法治,从而都达成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 2、武氏在之时,官吏机构庞大臃肿,办事效率极其底下,明皇下定决心愿整顿吏治,机简机关,励精图治;选拔人才,独具慧眼;改革兵制,繁荣经济。
  • 3、两汉荒政具有制度化和法律化、荒政实施程序化、荒政经学印迹突出,以及荒政措施掣肘于财政经济状况、吏治状况是荒政措施发生作用的保障等特点。
  • 4、通过对“七门三堰”的始建者、两千年来的主要疏浚扩建者以及管理上的革新者等的考证与抉微,揭示“七门三堰”对后世吏治的启迪和警示意义。
  • 5、可见,在吏治风暴中,不仅要有重点的清查,更要通过严明法纪、严格执法、严厉问责,塑造法律法规铁一般的威力,将溢出规矩的官员行为重新逼回规则之内。
  • 6、且不说在长达十九年的宰相生涯里,权相李林甫已经将前几任留下的巨额府库盈余挥霍得一干二净,并且将吏治从朝廷到地方都败坏得百孔千疮。
  • 7、扬州大都督雄兵在握,经武则天称帝的大周朝平息徐敬业之反后,大州严府,吏治肃然,流配犯人若敢西行,动辄得咎,罪上加罪,而酷吏执法,轻则鞭笞重则砍头。
  • 8、想当年,仁宗慧眼识珠,起用你革新吏治,改革变法,你是多么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占据冗位的无能官员被你风雷裁汰,纨绔子弟的恩荫大伞被你无情收

70字左右

  • 1、皇帝年幼,皇太后临朝摄政,外戚专权,任人唯亲,吏治崩坏,加上已经太平了几十年,饱暖思淫欲,各级官员沉醉于声色犬马,再无丝毫励精图治之心,朝廷上下一片文恬武嬉。
  • 2、奄奄晚清,慈禧听政,吏治腐败。假如没有慈禧之贪,何得晚清之败?假如没有官吏之腐,何得世人之苦?假如没有八国侵华,何得圆明之灭?假如没有先辈变革,何得今日安稳?
  • 3、这段时间以来,以无忧谷为首的清流派和以李氏家族为首的权谋派,在地方吏治上的矛盾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好不容易有了这样的机会,自然是乐得痛打落水狗。
  • 4、几年后,窦天童考取了功名,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当地考察吏治,发现当地大旱三年,颗粒无收,便想这儿可能有冤案,于是翻查了当地的案宗,最终查明了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

80字左右

  • 1、海瑞一生就像字母w一样坎坷,在吏治败坏、贪官污吏遍天下的明朝晚朞,刚正不阿,独立独行的他显得十分扎眼,他几乎不近情理的廉洁让人不可思议,正直品性,使他与周围环境总格格不入。
  • 2、那时唐朝刚刚建立,经济萧条,统治者励精图治,践行改革,使唐朝国力逐步加强,历史的车轮继续缓缓前进,来到了公元731年,这时,唐玄宗继位,改年号为开元,注重地方吏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朞。

90字左右

  • 1、翻开史书,回顾过去,国家的兴盛无不与廉洁有关。唐太宗能注重吏治使得贞观时朞的政治开朗,为后来的唐朝强盛打下了良好基础;明太祖对贪污受贿的行为严惩不怠,换来了明初的兴盛。因此,廉洁,一张国家强盛的名片。
  • 2、改编本保留了娄阿鼠因盗十五贯而杀死肉店主人尤葫芦,知县主观臆断熊友兰、苏戍娟为凶手的情节,集中描写了况钟处理案件的认真态度,通过这几个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刻揭露了封建吏治的黑暗腐朽,发人深省。

100字左右

  • 1、孔子正应对礼崩乐坏的新型认识,而决定去打破现状,周游列国,王安石正应对吏治污浊的清醒认识,从而打破现状,革新变法,五四学生正应对国将不国的清醒认识,她奔走呼告,救亡图存,只有清醒的认识,才能让我们有突破现状的意识。

词语解释

吏治[ lì zhì ]

1.旧时指地方官吏的作风和治绩

澄清吏治。

吏治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