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言不尽意的意思 言不尽意造句

言不尽意造句


10字左右

  • 1、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 2、弭节犹按节也,言不尽意驰驱也。

20字左右

  • 1、这篇文章虽然说理透彻,重点突出,但言不尽意,还需要修改。
  • 2、策对此不屑一顾,道,言不尽意,意不表心,实乃鬼道也!
  • 3、临别赠言,言不尽意,青年运动,肇端五四。
  • 4、由于命中无吉星相助者,多是言不尽意或理亏。
  • 5、既然言不尽意,辞不达意,还是不说为妙。

30字左右

  • 1、当我写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时,才松了一口气,终于把这封信写完了。
  • 2、忽尔见得此老农悠闲之景况,不觉触动老夫胸间,感念万千,略陈数语,言不尽意
  • 3、由于时间所限,他虽讲了好半天,还觉得言不尽意,很想继续讲下去。
  • 4、独眼龙话犹未尽,来了兴致,对于少帮主的问题是唯恐言不尽意
  • 5、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不尽情,情不自禁地对你说声:我真的好想你!
  • 6、言不尽意论对创作论有所启发,得意忘言论对鉴赏论有所启发。
  • 7、造语用典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是言能达意、言不尽意的直观体现。
  • 8、对文学和艺术有直接影响的是崇尚自然的一派、言不尽意的一派和得意忘言的一派。
  • 9、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不尽情,情不自禁地对你说声我真的好想你!

40字左右

  • 1、臣诚知阿谀有福,直言贾祸,然岂敢隐心以避诛责乎?臣生长边远,希涉紫庭,怖慑失守,言不尽意,昧死以闻。
  • 2、“象外”体现的是“言不尽意”语言观,对意义的把握必须以超越语言为前提,这是“象外”进入佛学语境的基础。
  • 3、郭象在这里所讲的也就是当时所争论的名理和玄远的问题,言尽意和言不尽意的问题。
  • 4、第一,它不仅揭示了语言和世界的映射关系,而且也较好地解释了言外之意和言不尽意两种语言现象。

50字左右

  • 1、解决言不尽意的困窘除了作者自身的努力外,还有待于一个合格的读者、优秀的知音出现来将作者之意具体化。
  • 2、人的生命何其短暂,我对你们的思念从不退减,每当忆起便肝肠寸断,纸短情长,言不尽意,祈愿你们在他方世界,没有病痛,身心安宁。
  • 3、胡斐听他话中似乎言不尽意,问道:“汤星宿可有难言之隐?据在下所知,其中尚有不为人知的内情才是,莫非阁下从未听闻?”。

60字左右

  • 1、不因寂寞才想你,而因想你才寂寞。孤独的感觉之所以如此之重,只是想你太深。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不尽情,情不自禁地对你说声:我真的好想你!
  • 2、不因寂寞才想你,而因想你才寂寞。孤独的感觉之所以如此之重,只是想你太深。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不尽情,情不自禁地对你说声:我真的好想你!情人节快乐!
  • 3、不因寂寞才想你,而因想你才寂寞。孤独的感觉之所以如此之重,只是想你太深。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不尽情,情不自禁地对你说声:亲爱的,我好想你!
  • 4、不因寂寞才想你,而因想你才寂寞。孤独的感觉之所以如此之重,只是想你太深。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不尽情,不由自主地对你说声:我真的好想你!
  • 5、不因寂寞才想你,而因想你才寂寞。孤独的感觉之所以如此之重,只是想你太深。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不尽情,情不自禁地对你说声:我真的好想你。
  • 6、白天我们思念,夜晚我们梦见,可我们有心的约定,因情缘使我们不能断念。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不尽情,情不自禁地想对你说声,我真的好想你。

70字左右

  • 1、妈,我不知道如何用语言去表达出我心中所想的,更不懂得怎样用行动去报答您。这里我所说的全是我的肺腑之言,可惜措词笨挫,言不尽意,只能表达出我情意的十分之一。

80字左右

  • 1、清酒一杯,盛满了对亲人的思念;菊花一朵,包裹着对逝者的挂念;泪水千行,寄托着对往昔的回想;青烟缕缕,飘荡着对祖先的悼念。纸短情长,言不尽意,祈愿你们在他方世界,无有病痛,身心安宁。

100字左右

  • 1、不因孤独才想你,而因想你才寂寞。孤单的觉得往往如此之重,仅仅想你过深。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不畅快,不由自主地跟你说声:我真的好想你!不必由于或许会更改,就不愿说那句漂亮的承诺;不必由于或许会分离出来,就不敢求一次倾情的相逢。
  • 2、今天天是你十八岁的生日,妈妈没有给你买贵重的礼品,也没有给你办生日盛宴,此时的妈妈心情却难以平静。对于你来说,十八岁是含苞欲放的花蕾,是生命中的阳光,是黑暗中的亮点。在你十八岁的今天。妈妈只想给你留点美好的东西,却言不尽意。还是借笨拙的文笔,表达一个普通母亲的心声,望子成龙,也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

词语解释

言不尽意[ yán bù jìn yì ]

1.语言不能表达思想的全部内容。《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晋欧阳建《言尽意论》:“世之论者以为'言不尽意'由来尚矣。”朱自清《诗文评的发展》:“原来我们的'求好'的艺术论渊源于道家,而道家不信赖语言,以为'言不尽意',所以崇尚'无端崖之辞'。”后多用为书信结尾套语,表示意有未尽

2.魏晋玄学命题。与“言尽意”相对。三国魏荀粲等提出“言不尽意”说,认为“象外之意,系表之言”都是“藴而不出”的,所以“六籍虽存,固圣人之糠秕。”见《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

言不尽意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