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兵书的意思 兵书造句

兵书造句


10字左右

  • 1、七岁便可五步成诗,十岁熟读兵书
  • 2、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
  • 3、兵书云:知彼知此,百战不殆。
  • 4、檀少英悟,美形仪,好读兵书,洞晓韬略。
  • 5、自古兵书有云:兵行诡道。
  • 6、他左手持六韬兵书,右手抚膝。
  • 7、环少读兵书,尤以勇敢骑射闻。
  • 8、这两部兵书都是军人的必读着作。
  • 9、兵书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 10、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

20字左右

  • 1、王猛“瑰姿俊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
  • 2、这个其实不难解决,兵书有云,上下同欲者胜。
  • 3、呵呵,我自幼熟读兵书,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 4、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 5、兵书有云,一二战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 6、赵括到前线后,只是依照兵书,就放弃了廉颇的军事计划。
  • 7、我常常抽空阅读兵书,从中得到了不少好处。
  • 8、独自在人烟稀少的深山里阅读研习兵书
  • 9、西汉两次整理兵书,并行分类,颇有成绩。
  • 10、盐池温泉乐,孔子问道,兵书宝剑安天下,乡人饮酒杖者出等等。

30字左右

  • 1、由是盖轮声名大噪,单日习文,双日习武,熟读兵书战策,终日不倦。
  • 2、兵法之道,变幻无常,既要熟读兵书又不能被兵法所缚,你懂吗?
  • 3、兵书有云,强而避之,卑而骄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大人,我们不如………
  • 4、北静王长子风追月弓马娴熟,饱读兵书、史书,深通治国、用兵之道,为人热衷权位。
  • 5、兵家着作既是兵书和政书,又是管理哲学书,包含了丰富的管理学思想。
  • 6、先言主有道德,后言国有富强,内外兼修,可谓持平之论,与一般兵书以权谋相尚者迥异。
  • 7、吴国依照孙武的兵书攻克郢都,烧杀抢掠,涂炭生灵,伍子胥竟掘墓鞭尸。
  • 8、韩信幼时家贫,父母双亡,他勤习兵书刀剑,却不会谋生,常从人寄食,因此被人瞧不起。
  • 9、没日没夜地阅读着、钻研着,兵书的纸张被你翻弯,明亮的双眼也因此布满了血丝。
  • 10、他自以为自己熟读兵书,魏军想从他手上夺去街亭有如蚍蜉撼树。

40字左右

  • 1、古代兵书上有“穷寇勿追”的说话,但不能拘泥,对顽敌都应穷追不舍,务必将其全部干净地加以消灭。
  • 2、这位杨爷进士出身,工笔札,有口辩,在崇祯帝面前朗朗开言,天文地理五行兵书无所不通,确实唬住了皇帝。
  • 3、虽然华安前世不是什么军事家,兵书也没读过几本,但也明白,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道理。
  • 4、他喜欢兵书战策,博览古今战例,本想凭借一身的本领报效国家,无奈清廷的腐败却令他感到沮丧。
  • 5、刘嫣让他多读兵书战策,他却每日里呼朋引类,诗酒风liu,不见作出一首好诗,美酒却着实糟蹋了不少。
  • 6、你说说这能怪谁,师父的兵书那可是对你们全天开放,你自以为记得了就学会了,可是鬼谷渺渺,却奥妙无穷。
  • 7、戚继光市我国的明朝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他出身将门,自幼喜欢兵书,勤奋习武,立志效国。
  • 8、请大家看看岳飞吧,少时他就苦读兵书,在父母的教育之下,在那时只能在地上写字的环境下,仍然努力读书。
  • 9、当他把兵书交给朱元璋的时候,他离开了,离开了这个痛苦纠缠的泥潭,离开了这个爱恨交错的深渊。
  • 10、你充实的将兵书运用到了你对恋爱的立场中,平且谙练的利用了第36计,消掉的无影无踪。

50字左右

  • 1、王天霸脑筋急转,虽然以他目前的实力完全可以收拾掉三人,但前世热爱军事熟读各种兵书的他明白伐人动武为下策,攻心为上策。
  • 2、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面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
  • 3、康儿,为父一会便遣人去宗人府,为你更名,但你自三岁起便喜读佛经,研习梵文、藏文,怎么最近突然转了性,改读起兵书战策来了。
  • 4、可以说在所有人的眼中都只有传奇战事、诸侯形式与琴棋书画、兵书诗词,其余的东西完全被忽视与人们的视野之外。
  • 5、读万卷兵书,或许可以料事如神,决胜于千里之外,如三国名士,郭嘉;读万卷诗书,或许可以饮酒作赋,成一代诗仙诗圣,似唐朝诗仙,李白。
  • 6、第二天、第三天张良都来晚了,老人很生气。第四天老人很早很早就来了,见张良合衣睡在桥上等候,很高兴。于是将兵书传给张良。
  • 7、也正是由于这种自卑促使我之后刻苦钻研兵书,励精图治,我相信勤能补拙,我怕自己只有三分钟的热度,便每天尝那苦胆。
  • 8、吴国,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强大国家,谋士里周瑜可说最了得,少年时朞的他,熟读兵书,经过努力,当上了水军大都督。
  • 9、但他在少年时朞曾受过别人的胯下之辱,他在遭受如此羞辱之后反而从心底觉醒了,苦读兵书,钻研剑法,最终助刘邦成就辉煌。
  • 10、从古至今,上到皇帝下到平民,哪一个人没有书相伴。农民,有耕田种地的农书;将军,有六韬三略的兵书;皇帝,也有引以为戒的史书。

60字左右

  • 1、李景隆之父为李文忠,是明太祖的外甥,与燕王为姑表兄弟,李景隆算起来与建文帝同辈份,此人根本是个纨袴子弟,只会空读兵书,从不曾领兵。
  • 2、处处胸怀祖国和人民,严格要求自己,惜时如金,读经书、读史书、读兵书,满腹经纶,博古通今,雄才大略;他高瞻远瞩,气度非凡,胸怀是如此的宽广,容得下三山五岳呀!
  • 3、此后,韩信奋发图强,勤读兵书,勤练武艺,终于被汉王刘邦赏识,收于麾下。背水一战,一战成名,驱霸王于乌江。韩信因忍一时胯下之辱,成一世名将。
  • 4、想到这里,心中便仿佛多了那么一股劲,可以冲破黄牛山,冲破兵书宝剑峡冲破青滩泄滩空岭滩,冲破千山万水,冲破一切束缚与羁绊,直冲云霄!
  • 5、学习是一件要内外结合的工作,内外结合了,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学习的内部就像一位名将读过的兵书,那外面,则是对他实际能力的考验。
  • 6、赵括是赵国大将军赵奢的儿子,他从小熟读兵书,谈论军事,大家从来都驳不过他,但是他父亲不相信赵括能真正运用兵法,因为他没有亲身上战场的经历。
  • 7、纵然宋江上有千军万马,下临不测之渊;纵然宋江左有九天玄女的兵书,右有力拔山兮的众多弟兄,仍免不了灭亡之灾,走历代王朝必经的一条路。
  • 8、公元前208年的纸上谈兵的故事,在中国早已是家喻户晓。它讲述的是赵国赵奢的儿子赵括带兵打仗却只按兵书办事不去变通从而兵败的故事。
  • 9、马谡,可将兵书倒背如流,屡次献计献策,却终究难逃一死,只留下那一出失空斩的吟唱他本非庸才,又究竟该当何罪?自负,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自负。
  • 10、他常手执一卷兵书,又或与绝色美人虞姬抚琴、赏月、品香茗,又或坐在中军帐中,指挥百万雄师英勇抗战,光线反射在他耀眼的铠甲上,泛着不属于凡人的光泽。

70字左右

  • 1、毛爷爷时时、处处胸怀祖国和人民,严格要求自己,惜时如金,读经书、读史书、读兵书,满腹经纶,博古通今,雄才大略;他高瞻远瞩,气度非凡,胸怀是如此的宽广,容得下三山五岳呀!
  • 2、孙膑自幼天赋过人又勤加学习兵法,最终编成多部兵书,成为伟大的军事家,而师出同门的庞涓因妒忌孙膑的才能,多次暗中加害孙膑,后来却在马陵道中了孙膑的埋伏,最终兵败自杀。
  • 3、你在朝堂之上,舌战群臣,力排众议,绝不南迁;你在官府之中,奋读兵书,宿夜不眠,青丝染雪;你于危急时刻,主动请缨,一介文官,服将之责;你于沙场之上,巧射诡局,诱敌入阵,铸就篇章。
  • 4、在明朝末年的时候,荷兰侵略者强占了台湾,郑成功恨透了这伙强盗,他从小就下定决心,赶走这伙强盗,让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天天攻读兵书,最终成为了率领千军万马的将领。
  • 5、只可惜刘备早死,阿斗无能,即使他竭尽才能,借东风,入益川,擒孟获,出祁山,收姜维,传兵书,托后事,苦心经营,鞠躬尽瘁,耕尽二十七年的心血,也保不住那一片西蜀之地。
  • 6、他将书中的精华,学以得,得以用,用以精,只因为他饱读兵书,才能想出绝妙之计,只因为他吸收书中的思想,才能走上成功道路,只因为他学以致用,才能将敌军打得落花流水。
  • 7、刘邦身世低微,没有饱读兵书,更不用说勇冠三军了。这平平常常的刘邦怎能打败项羽呢?可刘邦就是在逐鹿中原的乱世中,真的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项羽,统一了中国,当上了皇帝。
  • 8、后来,在兵书上得知木瓜树可以去除毒气,就砍了很多木瓜树运到前线,用木瓜树枝抹上木瓜浆制成了降龙木,驱赶走了毒气,打破了天门阵,打败了小白龙,辽国也不敢再闹独立了。
  • 9、赵括在兵书上学到了许多兵法,连赵奢也驳不倒他,而为什么他还失败了呢?因为他仅仅是在兵书上获取经验,怎能在实战中取得胜利?所以,赵括的失败不是失误,而是必然。
  • 10、赵括,自幼习得父亲的兵书,谈起军事、兵法来头头是道,在被昏庸的赵王启用为主帅后,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

80字左右

  • 1、海洋溪的尽头,在一座名叫芭蕉山的半山腰。河水从仙女洞潺潺流出,洞口云雾缭绕,一根十来米高的钟乳石立在洞口,形似仙女,当地人流传着仙女下凡保护兵书奇剑的故事,给仙女洞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 2、三国时朞,吕蒙是个武将,有一次,吴王孙权对他说他应该抽出时间来读点兵书,他便对吴王说他没有时间读书,而孙权告诉他说自己平常带兵打仗也没有时间,但是自己仍会挤时间来读书。
  • 3、赵奢死后,秦国趁机进攻,赵国必须有个人来顶替赵奢的位置,众人都想到了一个很好的人选--赵括,理由如下:赵括从小读过许多兵书,而且又是赵奢的儿子,身为军二代,大家当然选他了。
  • 4、在战国时朞,赵国的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一谈起用兵之道,连赵奢也说不过他,后来秦国进兵攻打赵国,赵王下令让赵括代替廉颇曲作苇主将。可是由于赵括没有任何实战经验,被秦兵大败。
  • 5、一部部书籍都是一个又一个坐标,让我总能在书中看清一些方向。兵书战策中,我能看见谋略的方向,诗词歌赋中,我能看见文学的方向,小说故事中,我能看见人性的方向正是这一个又一个方向让我走向梦想。
  • 6、孔子的论语、孙子的兵书、达尔文的进化论、瓦特的蒸汽机都是为后人们种下的小树苗,现在已经长成了一片片郁郁葱葱的大森林,林中那棵最高大的树就是祖先给予我们的生命和智慧。
  • 7、赵括从小熟读兵书,理论知识深厚,连他父亲也要逊色几分,但是在与秦军作战时,却因为不能很好地运用学过的知识,结果输得一败涂地,不仅自己战死,手下四十多万赵国军兵也惨遭活埋。
  • 8、我轻轻拨开一簇花,却没想到它就像饱读兵书的士兵一样出其不意地弹了回来,正打在我脸上,一沬金尘颤落在我鼻尖上。我收回了要去拭擦花粉的左手,留着吧,这是它留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
  • 9、孙子来到吴国在伍子胥的极力推荐下受到吴王阖闾的召见。孙子向吴王献上自己苦心钻研,蔚为大观的兵书13篇。后来得到吴王的赏识之后,辅佐吴王破强楚,伐齐晋,为吴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 10、第一部农书在黄河水中浸泡;第一部兵书在黄河水中洗濯;第一部医书在黄河水中完善;的一部史书在黄河水中打磨。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无一不是受到了黄河水的哺育,从而开创了世界文明的先河!

90字左右

  • 1、人人都有梦想,我的梦想是当军事家、谋士和政治家,所以我要熟读兵书,可每次都被手机和电脑的诱惑给难倒了,弄得只想玩手机电脑,不想看书了,但是我看了这篇课文后,就立志只朝一个目标走,不被困难和诱惑给打败。

100字左右

  • 1、韩信小时候家境贫寒,却熟读兵书,满腹经纶,曾受过胯下之辱,这是何等的忍耐!本以为到了项羽的手下可以大展宏图,一展才华,却只当了一个小小的武士,怀才不遇,有着傲骨的韩信不甘当一个默默无闻之辈,他的才略是用来安定天下的,而不是接待客人。
  • 2、第二天南郭先生告别东回到了皇宫乐队,他凭着自己高超的技术当上了皇宫乐队的指挥者但他也不忘旧情连忙写奏折给皇上,想让皇上让好友东瓜当国师因为他家有数不尽的兵书,武功密级……经过再三肯求东与南郭先生都在皇宫工作。
  • 3、然为母所忧者便是如此,年少成名,难免多有轻狂冒进之处,眼下秦赵两国相持不下,窃不可一味急功近利,舍三军将士之性命于不顾而轻易出兵;再者兵书所言皆是从实战而来,括儿从未上过战阵,更不说统兵作战,却以何为凭据多方评点见解?
  • 4、有人认为它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中国哲学的主根;有人认为它是一本讲政治谋略的兵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篇长篇哲理诗;而在我看来,它是一本生活百科全书,当中的内容既易读懂又耐人寻味;既富含哲理,又贴近生活,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词语解释

兵书[ bīng shū ]

1.讲述兵法的书。如《孙子》、《吴子》等等

兵书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