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三纲五常的意思 三纲五常造句

三纲五常造句


10字左右

  • 1、我们坚决反对三纲五常
  • 2、三纲五常、伦理道德森严的时代。
  • 3、纲常,即三纲五常的简称。
  • 4、演说者乃三纲五常之性理也。
  • 5、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联用。
  • 6、三纲五常把得稳,大展才干天下行。
  • 7、其内容主要就是三纲五常
  • 8、和封建礼教之三纲五常
  • 9、与人交,一以三纲五常为去就。

20字左右

  • 1、我们应该对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进行猛烈抨击。
  • 2、这世界,有三纲五常的理学家,也有刀光剑影的江湖豪侠。
  • 3、这悲剧是封建思想的三纲五常对劳动人民的毒害。
  • 4、既然如此,就从后宫开始,重振三纲五常
  • 5、你得好好的学习一下小时候的三纲五常,行为规范点。
  • 6、我且问你,可知三纲五常?何为三纲?
  • 7、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
  • 8、三纲五常中夫为妻纲把儒家学派歧视妇女的本性暴露无遗。

30字左右

  • 1、若不是三皇五帝治世,仓颉造字,遂人用火,哪里有如今道化盛行,三纲五常
  • 2、骆驼生驴子,怪种。你得好好的学习一下小时候的三纲五常,行为规范点。
  • 3、这是一个类似于华夏古代的世界,这是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伦理道德森严的时代。
  • 4、五四运动前夕的新文化运动,对维系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 5、然,世人虽困七情六欲,守三纲五常,若得正道,亦可登云驾鹤,飞升仙界。
  • 6、这股新浪潮不只是对其时代正陶醉于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男性世界的冲击。
  • 7、沈洛笙一直以为自己穿越到了一部正剧,追崇礼教,信仰三纲五常
  • 8、一块清凉石,一串佛珠,牵引她穿越三百年,穿越三从四德,穿越三纲五常
  • 9、他们维护的是封建君道巨节,三纲五常,对外部文化采取深闭固拒政策。
  • 10、然三纲五常古今不易,所损所益,百世可知,则二代之礼又不以杞宋无征而遂泯也。

40字左右

  • 1、又修道者,应由人道修起,人道必需要修中华之三纲五常、四维八德,人道全,则天道近,圣贤可冀矣。
  • 2、他们不能反抗,三纲五常的法则就像钉子一样深深钉在他们的灵魂上,容不得他们去违背。
  • 3、封建的忠孝节义、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观念,溶化在戏曲形象中,潜移默化地对人们产生影响。
  • 4、如今大明文贵武贱,而且尊师重道之风列属三纲五常,就算自己眼里惩罚这两个学生,一般来说也不会说什么。
  • 5、又况名者由人创造,上以制其下而下不能不奉之,则数千年三纲五常之惨祸酷毒由此矣。
  • 6、其包含的仁、理、义成为历代统治者之国之根本,其遵循的三纲五常更是成为人们心中的道德标准和官方哲学。
  • 7、虽然她知道媚儿是舞姬出生,只是以前也见过媚儿,知道她不是那种随便的女子,也遵守着女子的三纲五常
  • 8、可是三纲五常,长幼有序是我刘家治理天下的根本,你大哥虽不及你,但他亦无大错,我又有什么理由废长立幼。
  • 9、后来,甚至出现了三纲五常,无论对错子女都须服从父母,人的思想被紧紧的束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 10、然则,中国学术之心无非是仁,其体乃三纲五常,其用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一以贯之,历千年而未有更异也。

50字左右

  • 1、先秦礼教不同于封建礼教,封建礼教的核心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而先秦礼教的本质则是以“五常”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 2、大灿的洗脑工作做的已经非常不错了,正统思想就是孔夫子的三纲五常,皇帝是真龙天子,是神的的代言人,不是阿猫阿狗都可以做的。
  • 3、我们看到,因果报应思想、封建的忠孝节义、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观念,溶化在戏曲形象中,潜移默化地对人们产生影响。
  • 4、儒家作为主流文化,其思想核心为提倡“仁爱”、“克己复礼”、“舍生取义”等,注重“三纲五常”“四维八德”以及“八目”的个人修养。
  • 5、我们看到,因果报应思想、封建的忠孝节义、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观点,熔解在戏曲形象中,耳濡目染地对人们产生影响。
  • 6、虽然还未被提升到整个社会必须要奉为圭臬的程度,但儒家学子自小学习论语,对三纲五常的理解可谓铭刻在骨。
  • 7、古代,人们信奉三纲五常,将女人的小脚视为美丽的象征,同时对旧社会女人的地位压制打击,使当今的许多农村妇女仍深受其害。
  • 8、中国素有文明古国之美誉。古有三纲五常,今有五讲四美三热爱。从古至今,种花的传统美德始终敲击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灵。

60字左右

  • 1、众人无不大惊,此时封建礼教之风甚重,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无一不可逾越,再者江湖中人,信誉为重,商唐两家早有婚约,如今唐三娘未婚先孕,实是大为羞辱商家。
  • 2、而后代诸家对儒学的理解,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三纲五常却有些将孔子宗教化,而康有为则将孔子当做改革的宗师,两人因侧重反而带偏了孔子。
  • 3、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古有三纲五常,今有五讲四美,文明的江水,顺着黄河的波涛,顺着长江的碧浪,从远古至今,一直流淌在我们中华儿女的心中。
  • 4、虽处和平安稳时代,三纲五常依旧鞭打着平等权利的肌体,封建迷信戳向群众愚昧的软肋,扼杀着科学自由,盲目排外建起道道栅栏,隔离着交流开放。
  • 5、儒家的长幼有序,三纲五常从道德上给与限制,是孝文化的制度保障,如果子女不孝,那么不仅家庭内部,社会方面也会给与不孝子女以巨大压力。
  • 6、虽然我一再希望她直呼我的名字,但她总能摆出一堆三纲五常之类的大道理令我哑口无言,我自问不论口才还是见识都和她差得远,所以也只能由着她了。
  • 7、自古孝悌之道长存,受儒家三纲五常的影响,孝风虽传播日快,却终有弊端。受儒家思想所累。父命不可违,父债子应还。就如同曾参受杖一般,看似孝顺,其实是愚孝。

70字左右

  • 1、下海捞月,他也不会皱个眉头,只是他与杨文这对儿父与子之间的表现形式让人总觉得哭笑不得,不知谁爹谁儿子,按照儒家的话来说,就是不懂人伦规矩、三纲五常
  • 2、面临这类纲纪不振,风气颓弊的社会现实,王应麟感触解救的根柢对策就是导之以三纲五常,倡之以忠孝节义,以儒家的忠孝节义观点为君臣指明标的方针,明是非,别善恶。
  • 3、所以说,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危难时刻,一大批青年才俊挺身而出,爱国不比忠君,为国家争国格,为同胞争人格,从三纲五常的古代奋起直追民族共和的现代文明,行开天辟地之壮举。
  • 4、从古至今,大家一直沿袭着老一辈的教诲,自春秋,到封建,现在,封建社会依然远离我们远去,可是,孔子的学问依然在老一辈中盛行,孔孟之道,三纲五常,还是那么束缚人心。
  • 5、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古有三纲五常,今有五讲四美,文明之水,源远流长,文明是美好的,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将这种文明继续传承下去,让我们做一个文明的人。

80字左右

  • 1、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古有三纲五常,今有五讲四美,文明的江水,顺着的波涛,顺着的碧浪,丛远古至今,敲击着中华大地,敲击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灵,也洗涤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灵魂。
  • 2、只是可怜当时的人啊!一心认为三纲五常可以维护家族、国家秩序,所以大肆宣言三纲五常并亲身践行,实际上这不过是富有的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在伦理道德和法律上施加的紧箍咒而已。
  • 3、例如墨家的尚同思想,企图对抗以传统学院和家族氏族为纽带联系成的三纲五常,造就一个没有等级区分、没有阶级差别的社会,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无异于以卵击石,成为乌托邦式的美梦。
  • 4、儒家学派能不断发展壮大,是因为他能够不断吸纳子弟,不断传承,他们会不断授课,使他们思想改变,认同儒家思想,成为真正的弟子,他们改变了弟子们的价值观,让弟子崇尚三纲五常,礼仪名教。
  • 5、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处在危亡时刻,但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天朝上国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程朱理学所提倡的三纲五常约束了人们的思想,腐朽统治使国民变得愚钝。
  • 6、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古有三纲五常,今有五讲四美,文明的江水,顺着黄河的波涛,顺着长江的碧浪,丛远古至今,敲击着中华大地,敲击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灵,也洗涤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灵魂。

90字左右

  • 1、我不知道这个回答是不是和很多很多人的想法一样,只是我突然觉得,人之所以孤独都是自己首先把别人拒之千里之外的。封建的忠孝节义、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观点,熔解在戏曲形象中,耳濡目染地对人们产生影响。
  • 2、过了午门,我们首先看到的呢就是故宫里面唯一的河流,它从故宫的西北方向流来,在罗经天盘中,西北方向属于干位代表天,所以呀这条河流就叫做金水河。河上的那五座石桥代表的则是天下人都恪守精神法则三纲五常
  • 3、1911年的辛亥革命翻开了中国封建向新共和转型的新篇章,尽管反抗之声从未断绝,尽管几乎颠覆了所有中华民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三纲五常、三跪九叩的传统礼仪,他最终被接受,人们思想的进步也使礼的意义随之改变。

词语解释

三纲五常[ sān gāng wǔ cháng ]

1.封建礼教的道德准则。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