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聚族而居的意思 聚族而居造句

聚族而居造句


10字左右

  • 1、安心领着一家人仍在九江聚族而居
  • 2、聚族而居,住吊脚木楼。
  • 3、革家聚族而居,多为一姓一寨。
  • 4、聚族而居,苏姓、蔡姓融合一村。

20字左右

  • 1、粤东梅州客家人有较强的宗族观念,聚族而居,围屋而住。
  • 2、番长帅所部聚族而居,安生乐业,居然安乐国也。
  • 3、东汉时朞着名的宗族最显着的特点是世代承籍和聚族而居
  • 4、东汉着名的宗族,特点是“世”和“大”,即世代承籍和聚族而居
  • 5、野兽和强盗到处都是,县城里面好一点,城外都要聚族而居
  • 6、聚族而居的福建土楼是个丰富多彩的小社会。
  • 7、他们依山建寨,聚族而居,村村寨寨都木青竹翠,绿树成荫。
  • 8、原始的祖先茹毛饮血、生餐露宿、聚族而居
  • 9、属杂姓村落,一姓聚族而居的情况不明显。
  • 10、古时中国人聚族而居,人口众多,重视家风世泽。

30字左右

  • 1、当地的土人往往聚族而居,累块积苏以为房舍,看上去绝不富裕。
  • 2、隆重祭祀祖先,聚族而居钟鸣鼎食,是封建家族制度下重要的日常活动。
  • 3、他们横行乡里,兼并土地,聚族而居,欺压百姓,为害地方,甚至利用私人武装与官府相抗。
  • 4、海宁蒋氏原是海盐吴叙桥蒋家村人,于干隆中叶迁居海宁硖石镇聚族而居
  • 5、行了五十余里,只见前方不远处搭着无数帐篷,似是部落聚族而居
  • 6、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立于此地球之上者既数千年,而问其国之为何名则无有也。
  • 7、洪水来了,他们率族撤到高处的土冈,水退之后,又到平原上过着聚族而居的渔猎生活。

40字左右

  • 1、据说早朞先民们聚族而居,冀盼日后人人一心向上;家族后辈们品行端正,励志成为名士,因而取名为“上端士”。
  • 2、由于迁徙时间集中,侨寓地区集中,侨居方式又多是聚族而居,因此北方方言必然要对土着方言发生冲击。
  • 3、大旗头村,位于广东省三水市乐平镇的古建筑群,是一个祠堂,家庙兼备,聚族而居的建筑群。
  • 4、位于江西省龙南县关西镇新围村和杨村镇鲤鱼寨,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两座大型土堡。
  • 5、墙体很厚,屋顶上铺着黑色的瓦片,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
  • 6、据说,孙氏家族在当地是个大家族,他们聚族而居,房子呈四合院封闭形式,又以天井相连。
  • 7、据说早朞先民们聚族而居,冀盼日后人人一心向上;家族后辈们品行端正,励志成为名士,因而取名为“上端士”。
  • 8、一般一家一栋,多聚族而居,将同一房族的房子连在一起,廊檐相接,可以互通,喜庆佳节,聚集于此,设宴接待宾客。

50字左右

  • 1、它们也如同我们一样工作、休息;他们或聚族而居,或独处一室;它们有不同的个性,也有奇怪的饮食口味和种族风俗
  • 2、他曾跑到山西,看见一个配寸,全村都是姓裴的,他们祖先在唐代是大门第,做过好几任宰相,直到明末,还是几百几千家聚族而居

60字左右

  • 1、黎元方很庆幸自己在这个时代没得过什么大病,要不然想想他二叔公,想想他四姑妈,想想那个连正式名都没有的小妹,封建家族聚族而居不是没有原因的。
  • 2、远古时朞人们聚族而居,有食物一起分享,孩子一起抚养,父母一起赡养。这真正是做到了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这份淳朴是我们现代人所比不上的。

80字左右

  • 1、张谷英村位于湖南岳阳,明人张谷英从江西辗转迁徙,择地筑舍定居,死后葬在这里;现在人们所说的张谷英村,就是张谷英后人繁衍生息的地方。聚族而居,延绵六百多年留下的几里之遥的古居民建筑群院落。
  • 2、我这次是专为了别他而来的。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交屋的朞限,只在本年,所以必须赶在正月初一以前,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

100字左右

  • 1、读了展厅里的介绍,我对土楼有了更深的了解:由于永定县地处偏远山区,为了防盗匪的骚扰,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做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的土楼,既能聚族而居,又能防盗防贼。

词语解释

聚族而居[ jù zú ér jū ]

1.聚:聚集;族:家族。同族人聚集一起居住

聚族而居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