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无为而治的意思 无为而治造句

无为而治造句


10字左右

  • 1、后遂称无为而治为卧治。
  • 2、道以无为而治,酒以高炉唯美。
  • 3、性情恬淡无欲,主张无为而治
  • 4、无为而治的局面。
  • 5、多指为政清简,无为而治
  • 6、但他讲究宁静致远,无为而治
  • 7、试析道教无为而治与生态政治
  • 8、无为而治之地,山水人文之乡。

20字左右

  • 1、大家都希望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最舒服。
  • 2、无为而治是中华管理智慧中的一块瑰宝。
  • 3、有者则保持中立,建议以"无为而治"的姿态处理。
  • 4、何不以同样无为而治的精神看待整个人生?
  • 5、华盛顿夫人对丈夫显然无为而治,即使他退休后亦然。
  • 6、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一直提倡无为而治
  • 7、对于这件事,有的人则保持中立,建议以“无为而治”的态度处理。
  • 8、“无为而治”是道家管理哲学的最高原则。
  • 9、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一直提倡无为而治
  • 10、大道无形,无为而治的道家理念在郭身上可见一斑。

30字左右

  • 1、“推行仁政、亲民富民;遏恶扬善,安定社会;恭宽信敏,纯朴世风;无为而治,共享大同”的。
  • 2、汉初积贫积弱,民生凋敝,为了保养民力,增殖人口,就要无为而治,休养生息。
  • 3、其主要谋略就是“无为”,但和老子的“无为而治天下”有着根本的区别。
  • 4、可曲勇这样无意间妙手偶得的最妙,道家讲究的是无为而治,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 5、在他心目中,这种类似“无为而治”的管理远远胜于有形的条条框框。
  • 6、在这儿,王安石所言“公听并观”,说的无非是仁宗皇帝“无为而治”,静待台谏、宰相互相监督。
  • 7、在他心目中,这种类似无为而治的管理远远胜于有形的条条框框。
  • 8、道在无为、余皆系缚。好比躯体本身无为而治,我也给世界独立自治的机会。
  • 9、在道家无为而治政治理念的指导下,与民休息政策的得以实践。
  • 10、原始社会没有纲常名教,朴实美好的风尚未曾受到损害,无为而治,天人一体。

40字左右

  • 1、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
  • 2、海珠区人社局钻入“金龙大厦”,便“潜龙勿用”,一屏尘氛,一举实现了政简刑清、无为而治的局面。
  • 3、作为一种天下大治的社会状态,孔子认为,无为而治的社会必须具有三个特征,即人民足食足兵和社会诚信。
  • 4、藏巧于拙,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谨言慎行、因势利导,精益求精,虚心纳谏、博采众长,居安思危、留有余地等范畴。
  • 5、人天合一,虚心实腹,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 6、无为而治,无欲则刚,你明白了么?你越露出你在乎什么,想要什么,就是把自己最大的弱点暴露人前。
  • 7、在金朝皇帝金世宗向他询问治国之要时,王玉阳关于天人合一、少私寡欲、无为而治的思想很为金世宗欣赏。
  • 8、那个时代,孔子周游列国创办儒家学说;墨子正为了兼爱非攻四处奔走;老子倡导着无为而治
  • 9、一种批评观点认为奥地利学派的观点是“自暴自弃”的,建议当局无为而治,任凭危机自行消失。
  • 10、理想的管理模式是:管理者“无为而治”与员工的“自我管理”合二为一,个人的发展目标和企业目标合二为一。

50字左右

  • 1、人天合一,虚心实腹,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 2、作为一种天下大治的社会状态,孔子认为,无为而治的社会必须具有三个特征,即人民足食、天下无兵和社会诚信。
  • 3、外因则主要是当时玄学对自然科学的批判,玄学家大都崇尚清谈之风和浮华之词,主张“无为而治”反对儒学的有为。
  • 4、也就是说,他的消极怠工,放弃自己的职责,是有所选择的,他自己可以理直气壮地表示,他是在奉行道家“无为而治”的宗旨。
  • 5、“宜家”家居创始人英格瓦尔?卡姆普拉德曾为欧洲首富,本来是榜单的不二人选,但由于他“无为而治”,又被从榜单中剔除。
  • 6、殿试文章,认为察贤任能、天人和谐、守创结合、君臣尽职、借古鉴今、盛极必衰、无为而治、立教为先是陈继昌的主要政治思想。

60字左右

  • 1、初汉和初唐的统治者运用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治理国家使得民富国强、天下大治,说明了老子“自然无为”思想在历史上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 2、他小心翼翼,如履春冰,用心修补因内乱外患而造成的衰微国势;他信奉黄老的哲学,爱惜民力,无为而治,努力使江南重现草长莺飞的蓬蓬生机。
  • 3、国庆节,我感言:祖国繁荣强盛,我们的工作就轻松,生活就愉快,家庭就幸福美满。我们的爱国就是做好每一个生活细节,我们的爱国就是"无为而治"。
  • 4、勿恃小智,勿弄奇巧,息竞争心,它包含了大智若愚、藏巧于拙,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谨言慎行、因势利导,精益求精,虚心纳谏、博采众长,居安思危、留有余地等范畴。
  • 5、文章分析陈继昌的乡试、殿试文章,认为察贤任能、天人和谐、守创结合、君臣尽职、借古鉴今、盛极必衰、无为而治、立教为先是陈继昌的主要政治思想。
  • 6、文摘:道家黄老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作为治国安民的指导思想,在西汉前朞的社会经济的重建中,取得了极为显着的成效。
  • 7、太后颔首一笑:“无为而治,无欲则刚,你明白了么?你越露出你在乎什么,想要什么,就是把自己最大的弱点暴露人前。所以,无欲无求,别人才会以为你无害。”。流潋紫
  • 8、无为而治,无欲则刚,你明白了么?你越露出你在乎什么,想要什么,就是把自己最大的弱点暴露人前。所以,无欲无求,别人才会以为你无害。
  • 9、与之相生的,是古老璀璨的中华文明:老庄无为而治,顺道而行;法家规矩法度,刑制齐全;兵家纵横捭阖,运筹帷幄;纵横家舌战群儒,心思缜密。
  • 10、儒家主张以伦理道德治国,法家倡导以法治国,在阅读中,会忽然发现这自由主义的精髓好像似曾相识,它对待政府的主张与老子的无为而治是多么的相似。

70字左右

  • 1、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儒家虽然不完全反对法治,但认为礼治比法治更理想,主张以礼治为主,以法治为辅,将礼视为治国安民的根本大纲。
  • 2、太后颔首一笑:“无为而治,无欲则刚,你明白了么?你越露出你在乎什么,想要什么,就是把自己最大的弱点暴露人前。所以,无欲无求,别人才会以为你无害。”。流潋紫 
  • 3、孔孟的儒学之道,或许在现在,又有几人可以虚心求教?道家的无为而治,又何是今朝所谓的碌碌无为?纵是韩非子的依法治国,在这个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却也有深深的漏洞。
  • 4、勿恃小智,勿弄奇巧,息竞争心,它包含了大智若愚、藏巧于拙,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谨言慎行、因势利导,精益求精,虚心纳谏、博采众长,居安思危、留有余地等范畴。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
  • 5、水无常形,却有常情。它固然美,却从不以此自矜。水性柔顺,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有功于万物而又甘心屈尊于万物之下。它的无为而治,正是上善之人所必须效法的。

80字左右

  • 1、交友不是打猎,猎物的学历,身高和年龄,对于一个交往者来说,实在不必太注意。放松身心,不存目的,不刻意找一个投诉的对象,那份自在和愉快,必定是不同的。所谓“无为而治”的道理,就在这句话里面了。
  • 2、你太复杂了,犹如一个问号。探天索地找不出你的真面目。两小儿的问题,孔子仍给不出答案;攻?守?困扰了鲁班和墨子;无为而治成了到家心中最大的困惑;积极入世,消极避世儒墨争得面红耳赤。
  • 3、老子是道家始祖,他推崇的小国寡民,无为而治,使一切回归原点,顺其自然,又何尝不是一种宁静呢?从自然建立,就顺其自然,不奢求,更不强求,不贪恋荣华,不迷恋富贵。自然,无所欲,而无所求。

90字左右

  • 1、解释:天地虽然广大,其按自性运动变化却是相同的;万物虽然众多,其循性自得却是一样的;民众虽然众多,其主宰者只有君主。君主以德为本而顺天道无为而成功。所以说,远古之君治理天下,行无为而治,顺应天道自然而已。
  • 2、译文: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100字左右

  • 1、唉!难道生活真得这样不如人意吗?难道这得是人生不确定吗?一切都是无为而位,无为而治吗?难道一切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的吗?而你犹如玩偶一般按照已经铺好的路走就行了吗?唉!一些事情想多了就会越来越乱,越来越烦。

词语解释

无为而治[ wú wéi ér zhì ]

1.《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意为治国主要以道德来感化,而不靠残酷的刑罚来慑服

无为而治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