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书塾的意思 书塾造句

书塾造句


10字左右

  • 1、祠堂、书塾、古桥等处处可见。
  • 2、王令七八岁时进书塾读书。
  • 3、也叫家塾本、书塾本。
  • 4、创办,为一所改良书塾
  • 5、俾续芸陈君书塾,入梓流行。
  • 6、自小在书塾就读,中文根底深厚。
  • 7、集资于书塾旧址兴建。
  • 8、翌年夏,他进养正书塾读书。
  • 9、内有芸草书塾,叶问在此启蒙开学。
  • 10、乃自聘于城南书塾教习以为生。

20字左右

  • 1、他每天下午去书塾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 2、在这个书塾里,学生们可以得到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 3、她在书塾里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进步。
  • 4、她每周去书塾上课,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 5、昌儿,虽然为父允许你不上书塾,但你也不能整日无所事事的。
  • 6、民国朞间,有多所书院和书塾改为小学。
  • 7、一九零五年清廷废科举,改书塾为学堂。
  • 8、书塾老师见其励志苦学,经常抽空为其讲解。
  • 9、少时就学于本村书塾,熟读四书五经等古籍。
  • 10、喜欢偷听书塾老师朗读文章,听了能背诵。

30字左右

  • 1、陆泽早早的洗刷完毕,等待他爹带他去书塾,今天是他开始上书塾的日子。
  • 2、这第一进的屋子,通常作为宾客居住、书塾、男仆人居住或者用作杂间,这里也叫外院。
  • 3、而最让他无法忍受的是,在第十天的时候,王妃让他到书塾读书了。
  • 4、在这个书塾里,学生们可以享受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 5、次日,张铁牛因为受了重伤无法照常去书塾上学,只好窝在家中修养。
  • 6、他幼年即父母双亡,长成后在伯父的资助下,念了三四个年头的书塾
  • 7、在这个小镇上,有一家很有名的书塾,吸引了很多学生前来学习。
  • 8、书塾内院,参加试考的近百名文童早已炸开了锅,因为,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
  • 9、洛刀没有上过书塾,他不认识字,秘籍上的文字自然也是一个都看不懂的。
  • 10、他的父母将他送到城中最严厉的书塾,使他再也见不到美丽的百草园了。

40字左右

  • 1、宁无缺立志做个饱学之士,他家徒四壁,书塾里的书也被看得差不多了,不趁此机会多看些,是会遭天打雷劈。
  • 2、其实李云中想的没错,洪秀全生于耕读世家,7岁起在村中书塾上学,熟读四书五经及其它一些古籍。
  • 3、由此可以看出,书塾的教育模式泯灭了学生求知的主动与欲望,体现出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束缚。
  • 4、苦着一张小脸,朱昌在王府里面专供朱家孩子读书的书塾里,无精打采地念叨着这三字经。
  • 5、听着书塾先生的惨叫声,浪霸痛苦地喊了一声先生,悲极力壮,手起刀落,就砍翻了一个拦路的土匪。
  • 6、正当他享受这一切时,却被送到了全城最严厉的书塾,正是这书塾的先生,让读者看到了旧时代的宿儒之影。
  • 7、他教训我,要我以后上书塾,也要像永子一样写诗,不求写得他那样好,一半好也足够养我们全家了。

50字左右

  • 1、古时候,一个学生因为在书塾中抓痒挨了打,先生写了一幅上联要求学生对下联,学生哭着回到了家,老子见儿子伤成这样,火了。
  • 2、这天,张铁牛从书塾放学回家,途中发现一处围满了人群,人声鼎沸;抱着好奇的心理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处卖艺的,热闹非常。
  • 3、少年聪明灵慧,是书塾里最聪明的学童,十二岁时考取县城的童生,成为村里的骄傲,如今十六岁,已经有了考取秀才的资格。
  • 4、课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幼时在百草园中玩耍,随着时光的流逝,到了接受教育的年龄,被家人送进了书塾,在那个新天地中接受教育。
  • 5、花渺渺的班主任是个中年男人叫胡国文,教的也是国文,很古板固执,就像是古代书塾的教书先生,满口的圣贤道德。
  • 6、宁母所说的大伯,便是宁家村唯一的书塾先生,也是宁家人,是个落魄秀才,一直对宁无缺很照顾,宁无缺一身所学,全是宁风所教。

60字左右

  • 1、这件事,对于信王府来说,只是一桩小事情而已,信王和王妃也都没有再过问,而朱昌在这之后,也不得不回到了书塾,继续念他的‘四书五经’。
  • 2、教育也被达达铁木提了出来,大力创办书塾,一切费用由郡府承担,郡府出资,在每个村庄建设一个小楼,由村庄自己出钱请一位教书先生,教育子女。
  • 3、再看下去,是南科大兴建的时候格局变化,从中可以看出,无论南科大里面的区划怎么更改,大体上并没有改变一开始书塾的“两山两湖一中轴”。
  • 4、再者家女溜出府去可是大忌,平常出府要么就是他府或皇宫大摆宴席,在要么就是有什么重大的事件,不然家女一般都在书塾上学,在府中刺绣。
  • 5、在教育方面,阿拉伯帝国时朞,有了书塾和小学出现,上课内容有古兰经,并包括算术、语法和诗歌;到了九世纪,清真寺数量众多,教育普及教广。
  • 6、又像书塾里的小学生会描几个字、背几句诗,怎么就敢说能通文了!普通人里面随便说说还行,到行家面前,像什么?怪道惹人嘲笑呢!她不觉把脸羞红。
  • 7、陋柯书塾门外,孔先生拦住道别的爷孙二人,语气不满道:“老臭虫,你这才来了多久啊?这么急得走干什么?不会是我喊了你两句‘老臭虫’,你就生气了吧?”。
  • 8、这天,张铁牛在书塾念完书放学后,在回家的路上走时想起家中早已没有米了,娘亲早上也叮嘱过:今天从书塾回家时,要记得去山上挖些番薯回来。
  • 9、但乐于经文,毕竟是女子只能深居刘府闺阁之中,不能像那些男孩一般可以再结伴到书塾上学,是以平日里只能自娱自乐,并无知心好友,倒有些孤寂烦闷。
  • 10、鲁迅先生十分热爱大自然,在书塾那种严肃、古板的环境中,尽管只有一个小花园可以休闲作乐,不及百草园,但也给了鲁迅先生难得的快乐。

70字左右

  • 1、孟母前两次看到孟子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担心孟子会变得碌碌无为,最终搬迁到书塾旁边,看见孟子受到好的环境的影响,逐渐变成勤奋学习、彬彬有礼的孩子,最终成为了一位名人。

80字左右

  • 1、可现在人人都有手机,手机上的微信,QQ,微博等社交软件都能即时发送信息,甚至可以与世界那头的人们视频聊天;古时,许多人因为家里穷读不起书,只能偷偷地躲在书塾外听老师讲课。

90字左右

  • 1、第二部分写长大了,不得不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作者抓住几个记忆犹新的侧面,写书塾的景物、饱学又和蔼的教师和孩子们寻找到的读书之外的乐趣,这是本文的学习重点,第二段景物描写非常精彩,可以多加留意。
  • 2、开头的几段写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
  • 3、几个月后,仲永在吕蒙的耐心教导和严格要求下,终于创造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同乡的人感觉很奇怪,仲永一是出生于农民;二是无上书塾,怎么小小年纪可以写诗呢?当然这些人们看不见吕蒙,只有仲永能看得见。

100字左右

  • 1、在没上书塾之前,鲁迅每天都能在百草园中体会到很多乐趣:寻找油蛉、蟋蟀、蜈蚣,拔何首乌根,捕鸟雀,堆雪人……这些都是现在的儿童体会不到的,因为孩子游玩的百草园已经被高楼大厦所占据,孩子心中的百草园也已经被读不完的书、做不完的功课湮没了。
  • 2、在一块看似毫不起眼的断砖下面可以藏着许许多多的惊喜,长妈妈讲的光怪陆离的故事使小鲁迅信以为真,而他被送进书塾之后调皮捣蛋,好奇心极强的孩子心性还是没有多大改变,喜欢问老师稀奇古怪的问题,喜欢爬到书屋后的花坛去折腊梅,还喜欢捉苍蝇喂蚂蚁……
  • 3、虽然在书塾读书很烦闷,但是我觉得鲁迅的小时候还是很快乐的,看到这,总是能回想起小时候的趣事,在现在看来,总觉得小时候无忧无虑,我多么想再回到小时候,在体验一下那小时候的事情,虽说现在回想起小时候的,感到无聊,没趣。

词语解释

书塾[ shū shú ]

1.私塾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书塾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