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字典 𠂞的意思

𠂞

𠂞
笔画 5画 部外笔画 4画
部首 丿部 结构 上下结构
五笔 TWGN 仓颉 HCMVS 郑码 MOAZ 统一码 U+2009E
笔顺编号 33415

异体字

详细解释

𠂞

(1) 同“乎”。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𠂞”字头,请参考“”字。

康熙字典:乎

卷别正文・子集上

位置第82頁,第7字

部首丿部

康熙筆画5画 部外 4画

古文:

《廣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𡘋音湖。《說文》:兮,語之餘也。从兮,象聲上越揚之形。〔徐曰〕凡名兮,皆上句之餘聲。《廣韻》:極也。

,疑辭。《詩・邶風》:胡爲乎中露。《戰國策》:彈鋏歸來乎。

,呼聲。如《魯論》參乎、使乎之類。

,荒烏切──與呼同。《詩・大雅》:於乎小子。陸德明《音義》:於音烏,乎音呼。《吳越春秋》:越王夫人歌曰:徊復翔兮,游飇去復反兮。於乎,今經史於戲、於虖、嗚虖、嗚嘑、於乎相通,皆歎辭。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𠂞”字头,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

卷别卷五上 位置第151頁,第9字

反切戶吳切

说文解字:乎語之餘也。从兮,象聲上越揚之形也。

附注段玉裁注:「意不盡,故言乎以永之。」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考之《尚書》及古金文,乎字絕少作語末詞用者,而甲文、金文乎字皆用作𧦝召之𧦝……以此知乎本𧦝之初文,因後人久借用為語末之詞,乃有後起加言旁之字。古但有乎而無𧦝,說金文者往往謂乎為𧦝字之假,非也。呼召必高聲用力,故字形象聲上越揚,猶曰字表人發言,字形象气上出也。」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乎字,夏淥釋為『象枝柯在疾風中激發的呼呼聲』,字从丂(枝柯),上小點示風聲,當可從。金文上加斜筆為飾,或省三小點為兩小點,為《說文》小篆字形所承。」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乎語之餘也。

段注乎餘㬪韵。意不盡,故言乎以永之。班史多假虖爲乎。

从兮。象聲上越揚之形也。

段注謂首筆也。象聲气上升越揚之狀。戸吳切。五部。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