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字典 豐的意思

豐
播放 fēng ㄈㄥ
笔画 18画 部外笔画 11画
部首 豆部 结构 上下结构
简体 五笔 DHDU 仓颉 UJMRT 郑码 CI 四角 22108 统一码 U+8C50
笔顺编号 111221112521251431
笔顺名称 横、横、横、竖、竖、横、横、横、竖、竖折/竖弯、竖、横、竖、横折、横、点、撇、横
相关查询 豐的笔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fēng(ㄈㄥ)

1豆器所盛豐滿。《説文•豆部》:“豐,豆之豐滿者也。”《書•高宗彤日》:“典祀無豐于昵。”

2滿;滿足。《廣雅•釋詁一》:“豐,滿也。”

3大。如:豐碑;豐功偉績。《方言》卷二:“朦、厖,豐也。自關而西秦晋之間凡大貌謂之朦或謂之厖。豐,其通語也。”《玉篇•豐部》:“豐,大也。”

4增大;擴大。《易•豐》:“彖曰:豐,大也。”

5厚,豐厚。《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民豐肉而庳。”玄注:“豐,猶厚也。”

6豐腴;豐滿。《楚辭•大招》:“豐肉微骨,體便娟只。”

7多;豐富。如:豐衣足食。《詩•周頌•豐年》:“豐年多黍多稌。”《國語•晋語一》:“義以生利,利以豐民。”

8富饒。《文選•張衡〈西京賦〉》:“地沃野豐,百物殷阜。”

9茂盛;茂密。《詩•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在彼豐草。”又使丰茂。《國語•周語下》:“鍾水豐物。”

10興盛;昌盛。《國語•楚語下》:“夫事君者,不為内外行,不為豐約舉。”

11古代禮器,形狀像豆,用以承酒觶。《儀禮•公食大夫禮》:“飲酒實于觶,加于豐。”

12蒲草。《書•顧命》:“東序西嚮,敷重豐席,畫純。”

13六十四卦之一,卦形為䷶,離下震上。《易•豐》:“彖日:豐,大也。”

14地名。①周文王舊都。字也作“酆”。在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西北洋河以西。《詩•大雅•文王有聲》:“既伐於崇,作邑於豐。”②秦沛縣之豐邑,漢置縣。今江蘇省豐縣。《史記•韓信盧縮列傳》:“盧綰者,豐人也,與高祖同里。”

15姓。《通志•氏族略四》:“豐氏,《左傳》鄭穆公子豐之後,以王父字為氏,望出松陽。”

异体字

详细解释

fēng(ㄈㄥ)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一器物盛有玉形,下面是「豆」(古代盛器)。故「豐」本是盛有貴重物品的禮器。這由「豊」字可以得到證明。古文「豐與「豊」是同一個字,《說文》:「豊,行禮之器也。」本義:古代盛酒器的托盤

(2) 中國古代禮器,形狀像豆,用以承酒觶

bean-like vessel

豐,豆之豐滿者也。 —— 《說文》

飲酒實於觶,加於豐。 —— 《儀禮·公食大夫禮》

(3) 蒲草

the stem of cattail

東序西向,敷重豐席,畫純。 —— 《書·顧命》

(4) 地名

(5) 周國都名

Feng capital

(6) 秦沛縣之豐邑,漢置縣

Feng county

(7) 傳說中的古侯國名

Feng state

豐侯(傳說中的古代因喝酒而亡國的諸侯)

(8) 姓。春秋時魯有豐愆。又如:豐將(複姓)

〈形容词〉

(1) 草木茂盛

luxuriant

豐,茂也,盛也。 —— 《廣韻》

在彼豐草。 —— 《詩·小雅·湛露》

豐殖九藪。 —— 《國語·周語下》

韭曰豐本。 —— 《禮記·曲禮下》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 《樂府詩集·曹操·步出夏門行》

丰容(草木茂盛);豐彤(林木茂密的樣子);豐林(豐茂的林木);豐榮(花木繁茂)

(2) 大;高大

great; tall

豐,大也。 —— 《易·豐卦》

欲其豐也。 —— 《周禮·考工記·函人》

羽豐則遲。

畜義豐功謂之仁。 —— 《國語·周語中》

其亦必有豐敗也哉! —— 《國語·楚語上》

銘功彝器,紀德豐碑。 —— 《隋書·楊素傳》

豐石(高大的石碑);豐岸(大堤);豐居(高大的房屋);豐狐(大狐狸);豐祠(高大的祠堂);豐堂(高大的廳堂)

(3) 豐滿;胖

plump; full and round

第一個肌膚微豐,身材閤中。 —— 《紅樓夢》

豐肌(豐潤的肌膚);豐壯(豐滿健壯);豐潔(健壯;俊美);豐致(美好的容貌和舉止)

(4) 指農作物收成好

bumper

(5) 稻花香裏說豐年。—— 宋· 辛棄疾《西江月》

豐稔(莊稼成熟、豐收);豐歉(收成好壞);豐成(豐收);豐信(豐收的音信);豐索(年成的好壞);豐虛(豐收與荒歉。偏指荒歉)

(6) 盛多。多指事物的數量

numerous

不爲豐約舉。 —— 《國語·楚語》。注:「盛也。」

上好貪利,則臣下百吏乘是而後豐取刻與。 —— 《荀子·君道》

豐沛(盛多的樣子);豐財(多財);豐融(盛多的樣子);豐霈(盛多的樣子);豐露(盛多的甘露)

(7) 豐厚;富裕

be rich; thick

小人寡慾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 —— 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豐利(豐厚的利益);豐施(豐厚的施與);豐秩(豐厚的俸祿);豐祿(優厚的俸祿);豐雍(豐厚雍和)

(8) 富饒

richly endowed; fertile

地沃野豐。 —— 張衡《西京賦》

豐阜(富饒);豐壤(肥沃富饒的土地);豐土(富饒的地方)

(9) 豆器所盛豐富的

abundant

故禮豐不足以效愛,而誠可以懷遠。 —— 《淮南子》

〈動〉

(1) 增大;擴大

increase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豐

卷别正文・酉集中

位置第1193頁,第12字

部首豆部

康熙筆画18画 部外 11画

《唐韻》:敷戎切;《集韻》、《韻會》:敷馮切,𡘋音酆。《說文》:豆之豐滿者也。一曰器名,〈鄕飮酒〉有豐𠋫,亦謂之廢禁。陸佃云:似豆而𤰞。《海錄碎事》:射禮置豐於西階,古豐國之君以酒亡國,故以爲罰爵,圖其人形於下寓戒也。《儀禮・鄕射禮》:司射適堂西,命弟子設豐。〔註〕將飮不勝者,設豐所以承其爵也。〔疏〕按,〈燕禮〉君尊有豐,此言承爵豐,則兩用之。又,《玉篇》:大也。《廣韻》:多也。《易・豐卦》〔疏〕:豐者,多、大之名,盈足之義。財多、德大,故謂之豐。《書・高宗肜日》:典祀無豐于昵。〔疏〕謂犧牲禮物多也。〈楚語〉:彼若謀楚,其必有豐敗也哉。〔註〕大也。揚子《方言》:凡物之大貌曰豐。又,趙魏之郊,燕之北鄙,凡大人謂之豐人。《燕記》曰:豐人杼首。杼首,長首也。

,《廣韻》:茂也、盛也。《詩・小雅》:在彼豐草。〔傳〕豐,茂也。〈楚語〉:夫事君者,不以豐約舉。〔註〕豐,盛;約,衰也。

,猶厚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原隰,其民豐肉而庳。

,歲熟曰豐。《詩・周頌》:豐年多黍多稌。《公羊傳・桓三年》:大有年何,大豐年也。〔註〕謂五穀皆大成熟。

,《博雅》:雲師謂之豐隆。一曰雷師也。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淮南子・天文訓》:季春三月,豐隆乃出。〔註〕雷也。

,豐席。孔安國《書傳》:豐,莞也。郭璞曰:今西方人呼蒲爲莞,用之爲席。鄭康成曰:刮凍竹席也。

,豐本,韭別名。《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韭曰豐本。〔註〕其根本茂盛也。

,地名。《書・武成》:王來自商,至于豐。〔傳〕文王舊都在京兆鄠縣,今長安縣西北是也。通作酆。

,水名。《詩・大雅》:豐水東注。《後漢・郡國志》〔註〕:豐水出鄠南山豐𠔌,北入于渭。通作灃。

,縣名。《前漢・地理志》:豐縣,屬沛郡。

,州名。古太原郡,宋置豐州。又,陝西,隋置豐州。

,山名。豐山,在滁州南二里許,上有豐樂亭。見歐陽修〈記〉(即〈豐樂亭記〉)。

,人名。《前漢・古今人表》:陳豐,帝嚳妃,生堯。師古曰:卽陳鋒也。

,姓。《廣韻》:鄭穆公子豐之後。又,複姓。豐將氏。見《潛夫論》。

,叶敷文切,音分。〈蔡邕𥓓〉:民安物豐。上叶綏我荆衡,下叶以紀洪勳。

,叶敷康切,音芳。韓愈〈歐陽生哀辭〉:友則既獲兮,祿實不豐;以志爲養兮,何有牛羊。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卷别卷五上 位置第155頁,第1字

反切敷戎切

说文解字:豐豆之豐滿者也。从豆,象形。一曰《鄉飲酒》有豐矦者。凡豐之屬皆从豐。

说文解字:豐古文豐。

附注按:「豐」和「豊」的古文字,均像二玉在器之形。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豐豆之豐滿也。

段注謂豆之大者也。引伸之凡大皆曰豐。《方言》曰:豐大也。凡物之大皃曰豐。又曰:朦尨豐也。豐其通語也。趙魏之郊燕之北鄙几大人謂之豐。燕記豐人杼首。燕趙之閒言圍大謂之豐。許云豆之豐滿者,以其引伸之義明其本義也。《周頌》豐年傳曰:豐,大也。然則豐年亦此字引伸之義。而賈氏《儀禮》疏不得其解。

从豆。象形。

段注𠁳象豆大也。此與豐上象形同耳。戴侗云:唐本曰从豆,从山,𫵮聲。蜀本曰丰聲。山取其高大。按《生部》云:丰,艸盛丰丰也。與豐音義皆同。《大射儀》注曰:豐其爲字从豆𠁳聲。近似豆,大而卑矣。似鄭時有𠁳字。但鄭注轉寫至今亦多譌誤。𠁳聲之聲或是賸字。儀徵阮氏元說𫵮字瓦云:豐字當是𫵮聲而山象形。豐字當是𫵮聲而凵象形。一从艸盛之𡴀。一从艸蔡之丯也。玉裁按。竝𡴀,竝丯,《說文》無字。如󵦣鬵字从兓聲,蒜字从󺑻聲,飆䯂字从猋聲驫聲,㬱𩱕字从林皆非無字者也。則唐本,蜀本未可遽信。𢾭戎切。九部。

一曰鄉飮酒有豐矦者。

段注此別一義。鄉當作禮。與觚下,觶下之誤同。禮飮酒有豐矦。謂《鄉射》,燕,《大射》、《公食》大夫之豐也。鄭言其形云似豆卑而大。說者以爲若井鹿盧。言其用於《鄉射》,云所以承爵也。於《大射》,云以承尊也。《公食》大夫之豐亦當是承爵。《燕禮》之豐亦當是承尊。皆各就其篇之文釋之。禮但云豐。許云豐矦者。葢漢時說禮家之語。《漢・律曆志》王命作策豐㓝。《竹書紀年》。成王十九年黜豐矦。阮諶曰:豐,國名也。坐酒亡國。崔駰《酒箴》曰:豐矦沈湎。荷罌負缶。自戮於世。圖形戒後。李尤豐矦銘曰:豐矦荒謬。醉亂迷迭。乃象其形。爲禮戒式。後世傳之。固無正說。三君皆後漢人。諶撰三禮圖者。漢人傅會《禮經》有豐矦之說。李尤以爲無正說。鄭不之用。許則襲禮家說也。

凡豐之屬皆从豐。

说文解字:豐古文豐。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