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字典 躬的意思

躬
播放 gōng ㄍㄨㄥ
笔画 10画 部外笔画 3画
部首 身部 结构 左右结构
五笔 TMDX 仓颉 HHN 郑码 NCYZ 五行 四角 27227 电码 6501 区位 1972 造字 形声字 统一码 U+8EAC
类型 常用字一级字表现通表
笔顺编号 3251113515
笔顺名称 撇、竖、横折钩、横、横、横、撇、横折、横、竖折折钩
相关查询 躬的笔顺 躬组词 躬的成语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gōng(ㄍㄨㄥ)

1身体

2自身,亲自

反~自问。~行实践。事必~亲。

3弯曲身体

鞠~。~身下拜。

异体字

详细解释

gōng(ㄍㄨㄥ)

〈名词〉

(1) 形声。从身,弓声。从“身”的字多与身体有关。本义:整个身体

(2) 同本义

body

躬,身也。 —— 《说文》

信圭矦守之,躬圭伯守之。 —— 《考工记·玉人》。按,琢为人形,信直躳曲。

吾党有直躬者。 —— 《论语》。孔注:“直身而行。”

躬腠胝无胈。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体也。”

我鞠躬不敢息。 —— 马中锡《中山狼传》

百姓愁苦,靡所错躬(指安身)。 —— 《汉书·元帝纪》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诸葛亮《后出师表》

躬体(身体);躬先士卒(身先士卒);躬擐(身穿。擐:穿)

(3) 生命

life

见南郢之流风兮,殒余躬于 沅、 湘。 —— 汉· 刘向《九叹·远游》

(4) 通“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泛指手臂

arm

歌终,顾而流涕,张躬而舞。 ——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倍中以为躬。倍躬以为左右舌,谓侯之上下幅布也。 —— 《仪礼·乡射礼记》

长躬(衣服的中间部分较长)

〈代词〉

(1) 自身;自己

oneself; self

已躬命之。 —— 《仪礼·士昏礼记》。注:“犹亲也。”

静言思之,躬自悼之。 —— 《诗·卫风·氓》

百官之非,宜由联躬。 —— 《史记·教本纪》

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 —— 《国语·越语下》

躬自(自己);躬化(以自身的德行感化别人);反躬自问。

〈副词〉

(1) 亲身;亲自

personally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诸葛亮《出师表》

史公治兵,往来 相城,必躬 左公弟,候太公、太母起居。 ——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 唐· 王勃《滕王阁序》

躬耕乐道(亲自耕种,乐守圣贤之道);躬身(亲身,自身);躬稼(亲身从事农事);躬卒(亲自率领;亲身实行)

〈动词〉

(1) 本身具有

have

(2) 稍微向前弯身,以表尊敬

bend forward; arch; bow

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 —— 《管子·霸形》

躬身下拜;躬敛(屈身敛衽。古代妇女行礼时的动作);躬身(俯屈身体,以示恭敬)

〈形容词〉

(1) 通“穷”( qióng )。困苦危难

distress; dire straits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躬

卷别正文・酉集中

位置第1237頁,第4字

部首身部

康熙筆画10画 部外 3画

《唐韻》:居崇切;《集韻》、《韻會》:居雄切,𡘋音弓。《說文》:躳,或从弓,身也。《五經文字》:躬,俗躳字。今經典通用。《易・蒙卦》:見金夫不有躬。又,〈艮卦〉:艮其身,止諸躬也。〔疏〕躬,猶身也。《書・太甲》:惟尹躬克,左右厥辟。《詩・邶風》:我躬不閱。

,《周禮・春官・大宗伯》:伯執躬圭。〔註〕以人形爲瑑飾。

,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韻補》叶姑弘切。《易・震卦》:不于其躬,于其鄰。班固〈東都賦〉:登靈臺乎考休徵,俯仰乎乾坤,參象乎聖躬。

,叶俱王切。𨻰琳〈大荒賦〉:延年其可留兮,何勤遠以苦躬;紛吾情之駘蕩兮,嗟吾願有弗遑。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卷别卷七下 位置第242頁,第17字

反切居戎切

说文解字:躬身也。从身从呂。

说文解字:躬躳或从弓。

附注段玉裁注:「从呂者,身以呂為柱也。」朱駿聲《通訓定聲》:「身曲則呂見。或从弓,象形。」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躬身也。

段注《廣雅》同。

从呂。从身。

段注从呂者,身以呂爲柱也。矦執信圭。伸圭人形直。伯執躳圭。躳圭人形曲。鞠躳者,斂曲之皃也。居戎切。九部。

说文解字:躬俗从弓身。

段注弓身者,曲之會意也。

躬字组词

躬字开头组词

躬字中间组词

躬字结尾组词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