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人太过谦虚的成语

形容人太过谦虚的成语


1以礼相待 [ yǐ lǐ xiāng dài ]

解释 礼:仪礼;应有的礼节;待:对待;接待。用应有的礼节来对待别人。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宋江以礼相待,用好言抚慰。”

2温文尔雅 [ wēn wén ěr yǎ ]

解释 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尔雅:文雅。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陈锡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3洗耳恭听 [ xǐ ěr gōng tīng ]

解释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出处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4谦虚谨慎 [ qiān xū jǐn shèn ]

解释 谦虚:虚心;不自满;谨慎:慎重小心。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

出处 《晋书 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

5虚怀若谷 [ xū huái ruò gǔ ]

解释 谦虚的胸怀像深广的山谷。形容非常谦虚。谷:山谷。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6不骄不躁 [ bù jiāo bù zào ]

解释 骄:骄傲;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

出处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7戒骄戒躁 [ jiè jiāo jiè zào ]

解释 戒:警惕;防备;躁:性急;警惕骄傲;防备急躁。

出处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

8不耻下问 [ bù chǐ xià wèn ]

解释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9抛砖引玉 [ pāo zhuān yǐn yù ]

解释 抛出砖头;引来白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时有一僧便出,礼拜,师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10功成不居 [ gōng chéng bù jū ]

解释 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11不矜不伐 [ bù jīn bù fá ]

解释 矜:自夸;自大;伐:自我夸耀。不骄傲自大;不夸耀自己。

出处 《尚书 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12谦恭下士 [ qiān gōng xià shì ]

解释 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出处 《陈书 始兴王伯茂传》:“伯茂性聪敏,好学,谦恭下士。”

13不露圭角 [ bù lù guī jiǎo ]

解释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儒行》“毁方而瓦合”郑玄注“去已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

14谦谦君子 [ qiān qiān jūn zǐ ]

解释 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出处 《周易 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15敬贤礼士 [ jìng xián lǐ shì ]

解释 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出处 《晋书·张轨传》:“实子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

16功薄蝉翼 [ gōng bó chán yì ]

解释 功劳象蝉的翅膀那样微薄。形容功劳很小。常用作谦词。

出处 汉·蔡邕《让高阳乡侯章》:“臣事轻葭莩,功薄蝉翼。”

17深藏若虚 [ shēn cáng ruò xū ]

解释 把宝物藏起来,好象没有一样。比喻人有真才实学而不外露。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18虚己以听 [ xū jǐ yǐ tīng ]

解释 形容接受意见的态度诚恳。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二卷:“君子盛德而卑,虚己以受人。”

19黄公好谦 [ huáng gōng hào qiān ]

解释 指人过分谦虚。

出处 《尹文子·大道上》:“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

20好问则裕 [ hào wèn zé yù ]

解释 好:喜欢;裕:富裕。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出处 《尚书 汤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21辞尊居卑 [ cí zūn jū bēi ]

解释 辞:推却。不受尊位,甘居卑下。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

22移樽就教 [ yí zūn jiù jiào ]

解释 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4回:“名九公道:'也罢,我们移樽就教罢。'”

23低声下气 [ dī shēng xià qì ]

解释 形容说话时恭顺卑微的样子。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这里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

24不卑不亢 [ bù bēi bù kàng ]

解释 卑:自卑;亢:高傲。既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作“不亢不卑”。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须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

25不拘小节 [ bù jū xiǎo jié ]

解释 不拘:不拘泥;不限制;小节:琐碎的生活小事。不拘泥于生活琐事。指人在生活小事上不大在乎。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虞延传》:“(延)性敦朴,不拘小节,又无乡曲之誉。”

26真才实学 [ zhēn cái shí xué ]

解释 真正的才华和学识。实:真。

出处 宋 王十朋《梅溪王忠公文集》第23卷:“知其所得必真才实学。”

27小心谨慎 [ xiǎo xīn jǐn shèn ]

解释 说话办事细心慎重;不敢马虎大意。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28大智若愚 [ dà zhì ruò yú ]

解释 很有智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愚蠢。

出处 宋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29平易近人 [ píng yì jìn rén ]

解释 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宽广;后比喻态度平和;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30彬彬有礼 [ bīn bīn yǒu lǐ ]

解释 彬彬:原为文采与质朴兼备貌。形容文雅而有礼貌。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83回:“唤出他两个儿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礼。”

31自知之明 [ zì zhī zhī míng ]

解释 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指对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得透彻。明:明智。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

32恭恭敬敬 [ gōng gōng jìng jìng ]

解释 对尊长贵宾谦恭而有礼貌。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3卷:“安住见说是丈人,恭恭敬敬唱了个喏。”

33心胸开阔 [ xīn xiōng kāi kuò ]

解释 心胸:思想,气量。思想坦率接受力强,并非小心眼,心智并不狭窄。

出处 宋·朱熹《答吕子约》:“便自胸次开阔,黑白分明。”

34大巧若拙 [ dà qiǎo ruò zhuō ]

解释 真正灵巧的人;不自炫耀;表面上却好像很笨拙。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35见多识广 [ jiàn duō shí guǎng ]

解释 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36达官贵人 [ dá guān guì rén ]

解释 指地位高的官吏和显赫而有权势的人物。

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第九卷:“京师都会,好恶万端贵人,达官盈门。”

37毕恭毕敬 [ bì gōng bì jìng ]

解释 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五:“军长为李玉堂,一山东大汉,抵军部时,在门外相迎,毕恭毕敬。”

38必恭必敬 [ bì gōng bì jìng ]

解释 必:一定;十分;恭:有礼貌;敬:尊敬;有礼貌地对待。形容态度神情十分恭敬谦逊;也作“毕恭毕敬”。

出处 《诗经 小雅 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39不露锋芒 [ bù lù fēng máng ]

解释 锋:兵刃;芒:植物的尖刺。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出处 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 杂说》第20卷:“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善言也。”

40礼贤下士 [ lǐ xián xià shì ]

解释 礼:以礼相待;对待有礼貌;贤:指贤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士:旧指有知识学问的人。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旧时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员尊敬和  重视人才。

出处 《新唐书 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41不亢不卑 [ bù kàng bù bēi ]

解释 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他这远愁近虑,不亢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

42锋芒不露 [ fēng máng bù lù ]

解释 锋芒:刀剑的尖端,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或心机;露:显露。有才干或心机却不外露。形容满腹才干或心机,表面上看不出来。

出处 宋 沉括《梦溪笔谈补》:“宋寇准拜相时,朝廷所下诏书有:'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

43一得之见 [ yī dé zhī jiàn ]

解释 一点点肤浅的见解。表示谦虚。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44占为己有 [ zhàn wéi jǐ yǒu ]

解释 将不是自己的东西占为自己所有。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刘姓》:“又以他人之物,占为己有。”

45你谦我让 [ nǐ qiān wǒ ràng ]

解释 谦:谦让。指双方互相谦让。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7回:“这是一件正经大事,大家鼓舞起来,别你谦我让的。”

46温柔敦厚 [ wēn róu dūn hòu ]

解释 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温柔:温和柔顺;敦:诚恳。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经解》:“入其国,其教不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47任其自然 [ rèn qí zì rán ]

解释 任:听凭;不管。指对人、对事听凭他(它)自由发展;不加约束或引导。

出处 宋 周密《齐东野语 小儿疮痘》:“大要在固脏气之外,任其自然耳。”

48不见圭角 [ bù jiàn guī jiǎo ]

解释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深沉、才干不外露。

出处 宋·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遇人浑浑,不见圭角。”

49刍荛之见 [ chú ráo zhī jiàn ]

解释 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出处 《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50不好意思 [ bù hǎo yì sī ]

解释 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②害羞;难为情。

51待人接物 [ dài rén jiē wù ]

解释 物:人物;人们。接待交往各种人物。指平时与人相处。

出处 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内而存心养性、立身行己无所歉,外而待人接物、处事应世无所戾。”

52管见所及 [ guǎn jiàn suǒ jí ]

解释 管见:从管子里看东西,指见识浅陋。谦虚的说法,表示自己见识不广,意见未必正确。

出处 《抱朴子 勤求》:“故世间道士知金丹之事者万无一者。而管见之属,谓仙法当具在于纷若之书,及于祭礼拜伏之间而已矣。”

53竭诚相待 [ jié chéng xiāng dài ]

解释 竭诚:竭尽诚意。待:对待。竭尽诚意地对待别人。

出处 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54敬贤爱士 [ jìng xián ài shì ]

解释 尊重和爱护有才德的人。

出处 《晋书·张轨传》:“实字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

55降尊临卑 [ jiàng zūn lín bēi ]

解释 尊贵的人委曲自己的身分与地位较低的人交往。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郊特牲》:“此降尊以就卑也。”

56昆山片玉 [ kūn shān piàn yù ]

解释 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

出处 《晋书 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57多闻阙疑 [ duō wén quē yí ]

解释 阙疑: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不下判断。多听一听别人的言论,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暂不下判断。也指知识渊博而治学严谨。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58温良恭俭 [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

解释 温:温和;良:善良;恭:恭敬;俭:节制。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泛指态度谦恭,举止文雅。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59屈高就下 [ qū gāo jiù xià ]

解释 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迁就地位低的人。

出处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猥劳君侯屈高就下,降尊临卑。”

60谦虚敬慎 [ qiān xū jìng shèn ]

解释 见“谦虚谨慎”。

出处 《晋书·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衣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

61谦躬下士 [ qiān gōng xià shì ]

解释 犹言谦恭下士。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一章:“听说李闯王谦躬下士,对读书人十分珍重。”

62大直若屈 [ dà zhí ruò qū ]

解释 亦作“大直若诎”。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

出处 《后汉书荀淑传论》:“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63大勇若怯 [ dà yǒng ruò qiè ]

解释 怯:怯儒。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象很胆怯的样子。形容真正勇敢的人沉着冷静。

出处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

64大智如愚 [ dà zhì rú yú ]

解释 谓才智极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来好象愚笨。

出处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65门不停宾 [ mén bù tíng bīn ]

解释 宾:宾客。门外不停留客人。形容勤于待客。

出处 《晋书 王浑传》:“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

66卑以自牧 [ bēi yǐ zì mù ]

解释 指以谦卑自守。

出处 语出《易 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王弼注:“牧,养也。”高亨注:“余谓牧犹守也,卑以自牧谓以谦卑自守也。”

67言气卑弱 [ yán qì bēi ruò ]

解释 说话的态度谦虚温顺。

68贵人贱己 [ guì rén jiàn jǐ ]

解释 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表示谦虚。

出处 《礼记·坊记》:“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69圭角不露 [ guī jiǎo bù lù ]

解释 圭角:圭之锋芒有棱角。指深沉不露锋芒。

出处 《礼记 儒行》“毁方而瓦合”汉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

70谦尊而光 [ qiān zūn ér guāng ]

解释 尊者谦虚而显示其美德。

出处 《周易 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

71逊志时敏 [ xùn zhì shí mǐn ]

解释 谦虚好学,时刻策励自己。

出处 《尚书·说命下》:“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

72忠信乐易 [ zhōng xìn lè yì ]

解释 忠信:忠诚信实;乐易:和乐,平易。待人诚实、和蔼,平易近人。

出处 《周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

73温良恭俭让 [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

解释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